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杜丹 《党建》2009,(12):36-37
中国传统节日是中华民族弥足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 2007年以来,黑龙江省文明办结合本省实际,组织开展了“我们的节日”主题系列活动,以此揭示传统节日的内在价值,发挥、拓展和强化其功能,激发了人们的文化认同感、地域归宿感和社会责任感。  相似文献   

2.
边叶宏 《唯实》2009,(8):65-68
中国的传统节日文化是中华民族精神风貌的本真写照,它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在多元文化这一新的生存境遇中,由于传统节日文化生成的社会根基发生变化、西方社会文化霸权的强势推行,传统节日文化呈现出话语权逐渐减弱的异态走向。因此,在节日法定之后要创生节日文化的内在合法性、时代张力、民族个性、世界品格,以此重建传统节日文化在中国的话语权威,使其得以有效地传承。  相似文献   

3.
传统节日是体现和传承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清明、端午、中秋等传统节日假日化,是高校创新我们的节日主题活动的重要机遇。高校引导学生了解、认同、过好传统节日,可在节日的文化性、教育性、时代性、交融性、参与性与体验性上有所作为。  相似文献   

4.
传统节日是体现和传承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清明、端午、中秋等传统节日假日化,是高校创新"我们的节日"主题活动的重要机遇。高校引导学生了解、认同、过好传统节日,可在节日的文化性、教育性、时代性、交融性、参与性与体验性上有所作为。  相似文献   

5.
读了《学习月刊》第3期《情人节对中国文化的撞击》一文,很有同感。同时,我想到传统节日放假确是一个利大于弊的问题。在中国香港和澳门,清明、端午、中秋、重阳都和春节一起被列为法定假日,而内地仅有春节一个传统节日被列为法定假日。很多人都认为把清明节、中秋节、端午节等传统节日定为法定节假日,是弘扬民族精神的体现,它可以增强人们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清明节上坟扫墓乃人之常情。但因为清明节很少在双休日,许多上班族请假返乡祭扫很不方便。民俗学家呼吁政府应该将清明节定为国家法定节日,可调整双休日,在清明节前后放三天假,让人们…  相似文献   

6.
梁衡 《学习导报》2012,(2):9-10
春去秋来,寒暑易节。先清明,再端阳,过完中秋又重阳……一个接一个传统节日在斗转星移中渐次走来。它们是历史,是文化,更是我们内心不变的血脉情怀,其中包涵的文化底蕴需要人们细细地品味和传承。 我们的祖先为每一个节日创造出许许多多美丽动人的习俗:用烟花爆竹,惊骇邪恶,迎接新年;  相似文献   

7.
梁衡 《新湘评论》2012,(2):9-10
春去秋来,寒暑易节。先清明,再端阳,过完中秋又重阳……一个接一个传统节日在斗转星移中渐次走来。它们是历史,是文化,更是我们内心不变的血脉情怀,其中包涵的文化底蕴需要人们细细地品味和传承。 我们的祖先为每一个节日创造出许许多多美丽动人的习俗:用烟花爆竹,惊骇邪恶,迎接新年;  相似文献   

8.
节俗文化是中国文化的精华,传统民俗节日与旅游开发、经济发展结合起来,已成为一项重要的旅游资源。但目前在我国许多地方存在重洋节日宣传、轻传统节日宣传,重经济、轻节日文化内涵的问题,说明我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珍惜不够。为此,文章认为政府应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引导全民重视传统节日,从而更好地对其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9.
清明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它不仅是人们祭奠祖先、缅怀先人的节日,更应该是感恩与追思的日子。中国共产党人继承和发扬了中华民族的传统,并赋予清明节以追思革命先烈,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新内涵。  相似文献   

10.
清明是我国特有的二十四节气之一。在我国传统民俗中,清明具有节气兼节日的双重身份,是中华民族重要的传统节日。在这个节日里,人们按照各自的习俗或扫墓祭奠亡故的亲人,或踏青旅游,或植树、放风筝、荡秋千。总之,人们纷纷走出户外,走进大自然,尽情享受春天的阳光、青草的气息和泥土的芳香,清明节已成为一种社会习俗和文化标志。传统的清明节的一些内容,如禁  相似文献   

11.
中国传统节日,凝结着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和民族情感,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文化血脉和思想精华,是维系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和社会和谐的重要精神纽带,是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宝贵资源。中国作为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回族的节日同样是中华民族的节日,回族节日文化是中华民族节日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2.
赵书 《前线》2011,(1):58-59
传统节日是祖先留给我们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们民族文化身份的重要标识,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集中表现,是大家共有的精神家园。节日民俗是人民的共同约定,具有不怕重复、发自内心、公众行为这三大特点,十几亿人在一个共同时间,怀着共同的信念,办同一件事,说明节日文化是一个伟大而又神秘的力量。  相似文献   

13.
中华传统节日是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法规上规定传统节日放假有利于对传统文化的弘扬与创新.但是,如何从内容上过好传统节日,特别是让远离传统的青年人喜欢传统节日,过好传统节日,还需要深入挖掘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本文是从北京历史文化视角来探讨传统节日的特点、内容和文化内涵,提出北京传统节日应更具传统特色;对待传统节日要像欣赏中国画长卷,细细加以品味;传统节日要突出团圆与和谐;要以人为本,提倡热爱生活、珍惜生命;要做到人与自然的和谐.  相似文献   

14.
《世纪桥》2015,(7)
近年来"洋节热"和"传统节日冷"现象引起了学界和普通民众层面的重视和广泛讨论,结论不一。这实则是在全球化和社会转型双重作用下的文化自觉的表现。节日作为一种社会文化现象,其内在功能渗透于社会的方方面面,并通过作用于人影响一国发展。可以以传统节日为落脚点,加强宣传教育、注重形式方法、调动社会各阶层的力量,达到在世界文化交融中保持中国特色、弘扬传统文化的效用。  相似文献   

15.
少数民族传统节日准确定位,关系到一个节日的生命力、影响力、美誉度。深入研究壮族"三月三"的定位问题,抓住这个广西少数民族传统节日的本质特征,准确地反映壮民族传统文化的特色,使之与其他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相比显示出独特的魅力。  相似文献   

16.
《党课》2010,(8):112-115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乡土大国。古时,人们在某些节气会举行一些特定的仪式,以求风调雨顺、丰衣足食,后来仪式又慢慢演化并定型成节日。如今,这些节日却遭遇了空前的冷遇和困境,我们在奔赴国际化的路上太急于割断传统文化的筋脉,对外国节日的热情甚至一度超越了对本土节日的感情。  相似文献   

17.
《湘潮》2007,(5)
节日是传统文化的重要表征,是旅游开发过程中重点利用的资源。本文认为,旅游作为一种现代性元素,其介入在强化了某些传统文化元素的同时也使传统节日文化在形式、内涵等方面都发生了重大变化。传统与现代两个看似矛盾的方面在市场经济导向的原则下得到了统一。本文进一步提出,在旅游发展过程中,无论是保护文化还是发展经济,最终目的都应该以促进地方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和谐发展为目标。  相似文献   

18.
<正>近年来,国务院把春节、清明、端午、中秋等列为国家法定节假日,进行放假和调休。2010年,中宣部、中央文明办提出深化"我们的节日"主题活动,弘扬中华传统文化。这些体现了中华民族勤劳、朴实、家国情怀、天人合一等特性和理念的节日符号,已经成为国家和民族的文化宝藏。一、如何理解传统节日文化意义"每逢佳节倍思亲"。在这些传统节日里,最容易唤起对亲人、对家庭、对故乡、对祖国的情感,唤起对  相似文献   

19.
在当今世界日益全球化的背景下,我们应重新认识和建设我们的传统节日,通过多种形式还原这些节日的文化内涵,这需要社会各界的倡导和参与。  相似文献   

20.
在当今世界日益全球化的背景下,我们应重新认识和建设我们的传统节日,通过多种形式还原这些节日的文化内涵,这需要社会各界的倡导和参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