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会贤 《各界》2014,(11):91-91
父亲在世时常说:“做人,允许说错话,但不能说假话;可以做错事,绝不能做坏事。”这几乎成了他的口头禅。我们哥儿几个常跟他辩论,错话假话、错事坏事都不好嘛,能有多大区别呢?父亲说,你们慢慢去悟吧!  相似文献   

2.
记不得1979年的元旦是一个什么样的日子了。忽而无边的沙漠尽头镶一片蓝丽的天,忽而连绵的戈壁托几朵白白的云,只有车窗剪辑的风景象幻灯一样在眼前闪过。但当在餐车里,父亲举起那杯玫瑰红葡萄酒说,咱们也过新年的时候,我心里明白,父亲结束了他38年的军旅生涯,我生命史上的第二个十年就这样开始了。那一天,我们全家正坐在由乌鲁木齐开往上海的特快列车上。 父亲从新疆军区转业后,我们一家来到了浙东南  相似文献   

3.
宝禅 《各界》2014,(7):47-50
峰回路转 张邦英,小名考生,字杰丞,曾化名常方,1910年5月出生于陕西耀县城北孙源乡泥阳堡村一个农民家庭。张家世代务农,偶尔做些小买卖,全家二十多口人勤俭辛劳,日子原本还算不错。然而进入民国以后,关中一带兵祸连接,苛税繁重,张家不是被税吏盘剥,就是遭兵匪抢掠,外出跑贩运时,经常被土匪连牲畜带货物一起抢去,因而家境越来越差。  相似文献   

4.
1949年6月,毛泽东在中南海邀集各界人士座谈讨论国家名号问题,中央意见拟用“中华人民民主共和国”。“我父亲说‘共和’这个词的本身就包含了‘民主’的意思了,就不用再写民主了。还有选国旗方案时,当时毛主席说中国有三大河流,黄河、长江、淮河,要填上横杠。我父亲就说把国旗劈为两半,不成了分裂国家了吗?后来就定了五星红旗。”张素我说。  相似文献   

5.
有很多的年轻入会问我,说现在的社会不良现象都是凭父亲,有关系,看相貌等等。我就问他,凭父亲,起码还得有父亲,我八岁的时候,我父亲就去世了,我母亲一个人带大我们哥俩。我们在内蒙古偏远的地方长大,离苏联最近。我在北京没有一个亲戚,我没有因为自己的工作送过一回礼,我不也走到了今天吗?  相似文献   

6.
张素我  周海滨 《各界》2014,(12):89-90
1966年初夏,我国发生了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运动,全国乱翻了天。 毛泽东在天安门多次接见红卫兵,父亲每次都看电视。天安门广场上“伟大”、“万岁”的标语到处都是,字写得特别大,非常显眼。父亲看了一个劲地摇头,但不说话。余湛邦一直陪伴在侧,他说,父亲的意思就是说:“我们不是向来反对个人崇拜的吗?”  相似文献   

7.
焦守云是焦裕禄的次女,1953年出生,父亲去世那年,她11岁,近50年来,她对父亲的思念从未间断,在电视剧《焦裕禄》拍摄时,她亲手为饰演者织了一件父亲常穿的鸡心领口背心,她说,“如果父亲还在,为他织上一件毛衣,该是做女儿多大的幸福!”2013年8月8日,记者来到河南兰考,专访了焦守云,踏着父亲曾经走过的路,我们在兰考一同回望了焦裕禄在兰考的470个日日夜夜,重温他为人民鞠躬尽瘁的情怀。  相似文献   

8.
程永江 《各界》2010,(12):10-11
初入梨园 在旗的管祖母叫“太太”,她老人家姓托氏。我祖父荣福公原居德胜门内正黄旗界后海南沿的小翔凤胡同官房,原配王氏早故未遗子女,我祖母是续弦,生下十一位子女,仅存四子,父亲行四,旗名承麟。祖父绰号“荣胖子”,40岁时突患暴病逝世,遗下祖母带着四个孤儿靠官府少许钱粮生活。  相似文献   

9.
无悔有恨     
父亲这一生大概是最不走运的人了.不说别的,只说他的晚年,因工作需要从邮电局调转到工厂,结果现在邮电局的退休人员薪金有加,而工厂却倒闭亏损,父亲像从肥田落到了薄地里,晚年连退休金都没有保障了。母亲经常说他这辈子吃透亏了,你爱厂如家,你不拿工厂的一草一木,现在怎样?落得没毛鸡一样了吧?父亲不与母亲争,只是不屑地从鼻孔里挤出一个字:“哼!”我们姊妹几个也为父亲感到寒意,想他年轻时是多么实心实意地对待工厂?我在父亲身边生活时记到过两次大的自然灾害,一次是1972年的地震,另一次是1985年的洪水。1972年我11岁,…  相似文献   

10.
李兴濂 《各界》2013,(5):32-32
刘阿斗从父亲手上接受了江山社稷,没有管好,所以最后垮了台,亡了国。因此后人说他是“扶不起的刘阿斗”。但历史究竟是不是这样?诸葛亮在《前出师表》中一开头就说:“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说明建国大计连一半也没有完成。又说:“今天下三分,益州疲敝,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说明刘阿斗从他父亲手中接下的绝不是金窝银窝,而是烂摊子。因而他一直爱惜民力,从不大肆折腾。  相似文献   

11.
朗杰 《瞭望》1991,(20)
1979年,西藏自治区政府及各地市相继成立了“归国藏胞接待委员会”。10多年来,西藏共接待回国探亲藏胞2.1万余人次,安置归国定居的藏胞1600多人。这些曾在异国他乡过着寄人篱下生活的藏胞,回国后他们的生活如何,有何感想呢? “还是祖国好呀!” 1985年,经过几次回国探访后,托美朗加终于决定回西藏定居。 托美朗加今年42岁。60年代初,他跟随曾是牧主的父亲流落到国外。那年他只有16岁。他说,他在新德里的一家成人学校里就读,结业后就跟在人家后面搞什么“西藏独立”,有一段时间还相当“积极”,被委派为西藏“流亡政府”在尼泊尔接待机构的主要负责人。 “那几年,”他说,“差不多年年都参加会议,讨论的内容主要是怎样实现西藏独立。后来我就渐渐厌倦了。尽管我们在境外四处活动,但世界上没有一个国家承认西藏是个独立的国家。” 1979年,托美朗加从收音机里听说自治区政府欢  相似文献   

12.
民国时期,苏州一个名叫张武龄的富商,除了拥有万顷良田,热心投资教育事业,还因四个才貌双全的女儿而尽人皆知。张家四姐妹,个个兰心蕙质,被称为中国近代著名的“合肥四姊妹”。  相似文献   

13.
洪岩 《瞭望》1986,(17)
阳春三月,记者访问了杭州市大运河河畔的张小泉剪刀厂,见到了离职不久的老厂长陈刚林,他曾多次向来访者说过:“我是张小泉剪刀家族第十一代的继承人。” 这个自我介绍使我感到惊异:他姓陈,怎么是张家的“继承人”?这个陈刚林是何等人物?  相似文献   

14.
命运与绳索     
佚名 《党政论坛》2011,(16):14-14
山里住着一家猎户。父亲是个老猎手,在山里闯荡了几十年,猎获野物无数,走山路如履平地,从未出过事。然而有一天,因下雨路滑,他不小心跌落山崖。两个儿子把父亲抬回了破旧的家,他已经快不行了。弥留之际,他指着墙上挂着的两根绳子,断断续续地对两个儿子说:“给你们两个一人一根。”还没说出用意就咽了气。  相似文献   

15.
我印象中,合肥张家这一系只剩煦和这根独苗了。修长的身材、温文尔雅。今年他来给他二姐、三姐送家乡雨前茶,听他“三姐”这么称呼,我一怔,笑道:“在北京也只有你是名正言顺有资格用这称呼了!”煦和明白我的意思,说:“黄苗子说北京人都称她(沈从文先生夫人张兆和)三姐!”“都,敢么?”——我说:“有  相似文献   

16.
洪钤 《各界》2010,(11):21-23
1942年,父亲对马彦祥叔叔说:“我的那次家庭变故,给我的打击实在太大了。从那个时候起,我就决定:第一,我这辈子绝不做官;第二,我绝不跟那些上层社会的人去打交道。”  相似文献   

17.
感恩音乐盒     
何礼仁 《侨园》2011,(8):45
父亲是省重点中学的教师,从教几十年,兢兢业业悉心教书育人,如今已桃李满天下了。今年高考父亲班上45名学生成绩大部分都上了一本线,父亲觉得自己的辛勤付出得到了回报,心里很高兴。一天下午,我正陪父亲下棋,忽听邮递员在楼下喊父亲的名字,邮递员说有包裹请父亲签收。父亲疑惑地接过了包裹。回到家,父亲小心翼翼地打开包裹,里面是一个小巧的木盒,打开木盒,一个精美的音乐盒躺在里面。我好奇地  相似文献   

18.
卞毓方 《各界》2011,(8):22-25
杨绛八岁在无锡、上海读小学。十二岁,进入苏州振华女中。父亲有一次问她:“阿季(注:杨绛本名杨季康),三天不让你看书,你怎么样?”她说:“不好过。”“一星期不让你看呢?”她说:“一星期都白活了。”  相似文献   

19.
父亲的大爱     
<正>我的父亲张立志,山东省莒县小店乡人,1919年出生。他1939年任抗日自卫队指导员,1940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他没有令人仰慕的赫赫战功,也不是令人向往的大官,他是成千上万名为了革命事业而置生死于度外的士兵中的一员。年少时,父亲对我们很严厉,在家中轻易不表态,但说出来,就掷地有声。1962年9月1日,我上学了。开学第一天,我斜背着书包,双手抱着一个小板凳,父亲推着自行车送我去学校,自行车的后座驮着写有我家住址和我名字的方凳。我第一次走进学校,  相似文献   

20.
我父亲方先觉是个纯粹的军人。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他不懂政治。他这个人很豪爽,心里想什么就说什么,因此得罪不少人。人家给他起了个名字叫“方大炮”,就因为他敢讲话,不顾后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