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齐介仑 《党政论坛》2010,(18):52-53
十年来,方舟子参与了多起打假论战。而这次揭开“打工皇帝”唐骏的新装,不仅在国内掀起了围剿造假者的狂风巨浪,还引来外媒关注。  相似文献   

2.
李兴濂 《各界》2011,(11):31-31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天下都是皇帝老儿的,皇上想干么就干么,跟你老百姓何干?何况拆迁!可是错了,皇帝也不都是随便拆迁老百姓房屋的。  相似文献   

3.
肖来付 《民主》2008,(4):36-37
1757年.乾隆皇帝在北京断然做出了“一口通商”的决策,仅留广州一地与外国通商,主动关上了中国与世界交流往来的大门.从此清政府彻底奉行起闭关锁国的政策。然而,乾隆皇帝怎么也无法想到,时隔仅100年后,1856年,英法联军就联手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并且最终杀入北京,咸丰皇帝仓皇出逃承德.并且再没能回去,最终病死在承德避暑山庄。“康乾盛世”的落日余辉终于隐退在漫漫的长夜悲歌之中。  相似文献   

4.
乾隆是一个热爱戏曲的皇帝,但又非常热衷于禁戏、限戏。乾隆四十年(1775年),皇帝钦点戏文《喜逢春传奇》有“不法字句”,谕令地方官“查明所有纸本及板片,概行呈缴”,拉开了乾隆朝严厉禁毁戏曲运动的序幕。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11月11日,皇帝又在上谕说,“因思演戏曲本内,  相似文献   

5.
《党政论坛》2011,(24):22-22
任一官半职的人,坐在位子上,总想问一问下属:“和前任比,我怎么样?”其实,他内心早知“人走茶凉”,他的前任“自然不如他”,但他还是要从下属的嘴里听到——得到那点“快感”。这就是为官者的心理。甚至贵为“真龙天子”的皇帝老爷子,也需要类似的“快感”。  相似文献   

6.
马光在《资治通鉴》中记载了这样一件事:唐贞元三年,唐德宗外出打猎,不意于深山老林中偶入农户赵光奇家,赵光奇见是皇上,诚惶诚恐,但皇上非但没有怪罪,反而仁慈有加,询问起赵家的生活情况。当得知赵家深受差役赋税之灾,生活十分困苦后,“龙心”顿发慈悲,于是“金口”大开,免除了赵家的差役赋税,赵光奇深感至恩浩荡,感激涕零……按理说,对于唐德宗的这一“仁慈”之举,史书上应大加褒扬才是,但司马光却不以为然。反而大为叹息,说唐德宗是一个“难得明白”的糊涂君主,称不上“仁君”,而后人也确实把唐德宗骂为“猪皇帝”。…  相似文献   

7.
日前在报上看到一组图文并茂的新闻摄影作品:某文化娱乐公司推出“参与性娱乐项目”:“请您当皇帝”。某公司总经理“财大气粗”,抛出68888元巨款,买来了当“开国皇帝”的权利,他看龙袍、坐龙椅、受朝拜、品御点,着实过了一把皇帝瘾,其夫人也夫荣妻贵过了一把皇后  相似文献   

8.
王者觉仁 《各界》2011,(2):39-42
作为一个皇帝,唐玄宗李隆基无疑是历史上屈指可数的成功者,他不仅通过个人奋斗攫取了大唐天子的宝座,而且通过不懈努力缔造了彪炳千秋的开元盛世,所以,就算用“天纵神武”、“雄才伟略”这类溢美之词来形容他,似乎也不算过分。  相似文献   

9.
吴思 《各界》2013,(9):80-83
一 《明史》上记载了皇帝和监察官员之间的一个你攻我守的故事。 崇祯元年(1628年),朱由检刚刚当皇帝。当时他是一个十七八岁的年轻人,一心想把国家治理好。朱由检经常召见群臣讨论国事,发出了“文官不爱钱”的号召。“文官不爱钱,武官不惜死”,这是宋朝传下来的一句名言,国民党垮台前也被提起过。据说,如此就可以保证天下太平。  相似文献   

10.
刘诚龙 《各界》2011,(1):3-3
据说,道光皇帝是个好皇帝,别的不说,他很富有中华民族的节俭美德,“观国史所载,帝节俭之德,亦不可及,至暮年尤甚”。这话说的是道光皇帝之节俭美德是没人可比得上的。“然帝或思食一物,而知其价甚昂,则止而不索”。他想吃东西了,都要先问个价,如果价格很高,他就不吃了。比如他想吃鸡蛋,内务府给的价格是每枚七八两银子,道光皇帝就常常省着不吃。  相似文献   

11.
在古代,辱骂皇帝可不是罚款就能打发的小事.而在民国,却有一家报社,戏称当时的大总统为日本子孙的“私生子”,一时闹得沸沸扬扬.最后,官司闹到报社所在地,即,上海租界里.最终,外国法官也只是让报社“罚款两百大洋”了事,这起轰动民国的诽谤案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相似文献   

12.
一张 《瞭望》1995,(35)
皇帝“驾崩”,称为大行皇帝.在电视剧中,灵牌上却题“大明嘉靖皇帝之灵位”;给皇帝奏事,用一个大信封装着奏折;写“杨家将”的影视作品中,杨府正门匾额大书“大宋敕建天波府”——全是可笑的“假古董”.很有名的影视作品《红楼梦》中,贾府正门匾额“敕造荣国府”五个字,不知如何排列为是?有的从左  相似文献   

13.
韩小博 《各界》2014,(9):50-53
东汉、唐朝和明朝是中国宦官危害最严重的三个朝代,但东汉的太监经常受到外戚的制约,明朝的太监即使跋扈如魏忠贤,也是皇帝一句话就可以办掉的。所以,这两个朝代的太监终究还是奴才。唐朝的太监们就大不一样了,自唐肃宗时期的李辅国开始,朝廷大臣的任免、皇帝的废立,甚至于皇帝们的生杀大权全部都由他们一手把持,真正实现了“翻身奴才把歌唱”,着实令前世和后世的同行们眼红一把。  相似文献   

14.
杨府 《各界》2010,(9):55-57
变态皇帝唯一真爱的女人 李祖娥(生卒年不详),祖籍赵郡平赫。史书对她的评论是“容德甚美”。其父李希宗,曾在东魏、北齐王朝任过上党太守、御史等职。李家是没有南渡的少数几支北方著名世族,重视家教,因此,李祖娥具有优良的儒学文化修养。她十几岁时,已是天生丽质,花容月貌,鸟雀见了也要多叫几声,花儿见了也会收敛起绽放的勇气。由于父亲在朝为官,她的美貌早就上了王爷们的选秀榜。  相似文献   

15.
“议大礼”,是明史上有名的故事。前不久《瞭望》周刊尚有文及此,并说,这是皇帝的家务事,不必细论的。 诚然“家务事”矣,但彼时的天下,本是皇帝的家天下,则皇帝的家务事,亦与国事无异。何况“议大礼”引起的风波,又早超出所议本身。 细论自然不必,我能记下的,也极是简略——孝宗(弘治皇帝)死,继位者为武宗(正德皇帝)。武宗三十一岁死于豹房,无后,于是阁臣杨廷和以遗诏迎兴献王(孝宗的弟弟)之子朱厚熜入继大统,是为  相似文献   

16.
装聋与作哑     
宋朝开国皇帝宋太祖赵匡胤玩了…回“杯酒释兵权”的把戏,便解除了将他黄袍加身的石守信、王审琦、高怀德、张令铎等人的兵权。紧接着,赵匡胤起用张琼担任殿前都虞候这一重要军职,但仅过了两年,这位救过赵匡胤性命、性情耿直的都虞候便遭人诬告,最后被迫在狱中自杀身亡。之后,这一要职由既没有战功也没救过皇帝性命的杨信顶替。  相似文献   

17.
某海鲜楼老板,逢年过节时邀打工妹们为座上宾,亲自下厨掌勺,夫人端菜。这一招真令打工妹们感激不已,而老板的话更让人称绝:“顾客是皇帝,雇员也是皇帝呀!”商品经济一发展,人情往往会浸入冰水。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原有脉脉温情,被无情斩断,代之以纯粹的金钱关系,雇佣关系。于是乎,下属发出了“你无情,我地情”的呼声,他们“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办事能推则推,干活能混则沉;当面不跟“老板”伦理,背后却对你飞短流长;明处本公守法,循规蹈矩,暗处却到处揩油,化公为私。更可悲处一些盲动者,冷不防以拳律相加,一些管…  相似文献   

18.
有人说崇祯帝朱由检是个“苦命皇帝”,为何这样说呢?他生活俭朴、不好女色、勤于政事,也有相当突出的执政才华,最后却落了个在煤山一棵老槐树上上吊自杀的下场。  相似文献   

19.
云中君 《各界》2012,(12):41-43
隆庆开关 1566年,炼了一辈子丹药的嘉靖皇帝终于魂归道山,隆庆皇帝即位,在辅臣高拱和张居正的辅助下,隆庆皇帝很是励精图治了一番,革除弊政,百业俱兴。隆庆元年(1567年),明朝政府正式宣布解除海禁,允许民间私人远贩东区二洋,开放对蒙古和西域的通商口岸,大明朝全面开放贸易,史称“隆庆开关”。  相似文献   

20.
赵畅 《党政论坛》2009,(5):63-63
封建王朝治理国家,往往靠“奏折”。“奏折”是下面官员向朝廷汇报情况,反映问题,提出建议,请示工作的手段。皇帝依此掌握情况,做出决断,发出号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