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周恩来与西安事变付小青六十年前西安事变的发生及和平解决,成为时局由内战向抗日转变的枢纽。纵观这一重大事变的前后经过,无不与周恩来的努力密切相关,他以其驾驭政治风云的卓越才能,斡旋其中,终使这一事件的发展朝着国共两党共赴国难的方向转变。一、事变前,周恩...  相似文献   

2.
一九三六年十二月十二日,在中国发生了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半个世纪以来,人们对这一事变有种种不同的议论.海外一些著作特别是台湾一些著作,对张学良发动西安事变的原因作了不公正的宣传.认为张学良将军因受共产党的“利用”、“煽动”而酿成西安事变.(台湾杜松柏著《蒋总统处变慎谋的历史回顾》和王昇著《总统蒋公行谊》)即使象埃德加·斯诺这样的进步作家,也误以为“共产党很可能鼓动张学良扣押了蒋介石”.(见《党史通讯》1984年第1期)国内出版的一些历史教科书和论述西安事变的著作,虽正确阐明了西安事变发生的原因,但却忽略了西安事变发生的内在因素,而在论述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时,又不提张学良将军率先提出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主张.这也是欠妥的.我们认为,张学良将军在西安事变及其和平解决中是起决定作用的.因此,有必要探讨与分析他发动西安事变及和平解决这一事变的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3.
12月12日 凌晨,爱国名将张学良、杨虎城为挽救灾难深重的祖国和生灵涂炭的人民,义无反顾地率领东北军和西北军将士发动了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活捉蒋介石,逼迫他停止内战,联共杭日.张、杨急电中共中央,通报事变情况,邀请中共派代表赴西安共商救国大计.中共中央在陕北保安召开紧急会议,拟以五项措施支持张、杨爱国义举,初步确定了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方针.中共中央接连向共产国际和苏联发出两份’万万火急”电报,报告西安事变情势及中共对事变的态度和处理措施.  相似文献   

4.
沈永敏  李洪春 《学理论》2010,(2):113-114
1936年12月12日,爆发了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中国共产党对东北军和西北军的卓有成效的统战工作是促成事变爆发的原因之一,然而共产国际和苏联却对事变采取了与中共截然相反的态度。本文试图从当时的实际情况出发,结合一些史实材料,评析共产国际和苏联对西安事变的态度,并对其原因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5.
王晓娟 《学理论》2012,(35):213-214
西安事变前后中共依据事态发展对蒋介石政策不断调整变化,从事变爆发前的"反蒋抗日"、"逼蒋抗日"的政策,到西安事变爆发之初的"审蒋""、除蒋"方针的制定,再到事变后期为和平解决事变"有条件释蒋"政策的出台,经历了一个从幼稚到成熟,从局部到全局的演变过程,最终做出理性的选择,促进事变的和平解决。  相似文献   

6.
刘博智 《学理论》2012,(1):105-106
1936年12月12日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爆发了,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成为近代史上的一个焦点问题。西安事变结束了十年内战,促成了第二次国共合作,开辟了全民族抗战的新局面,从而成为时局转换的枢纽。从西安事变发生的原因、西安事变在历史上所起作用两个方面,论述西安事变及其和平解决在中国社会的发展中占有重要的历史地位,对中国社会的发展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辩护 1937年2月4日,由于西安事变后国共合作出现新气象,张闻天承担着更重要的任务,觊丰接任张闻天,担任中央宣传部代部长。  相似文献   

8.
毛泽东提出公审蒋介石 1936年12月12日发生了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13日上午,中共中央举行常委扩大会议(也有的文献称政治局会议),主要讨论处理西安事变的方针。会议一开始,首先由毛泽东作报告。毛泽东肯定了西安事变,说是有革命意义的,张、杨的行动和纲领都有积极意义,我们应该拥护。不过,毛泽东报告中谈到的两个问题,引起了争论:一是毛泽东提议,“是否在西安成立全国政府?”他说,“我认为在事变上应成立一个实质的政府,叫抗日援绥委员会,名议上又不是全国政府。”毛泽东  相似文献   

9.
1936年年末,一向无职无权、闲居养病的辛亥革命元老李烈钧突然奉命出任审判长,主持对西安事变主谋张学良的审判,演了一出代蒋介石受过的闹剧。  相似文献   

10.
如今已经知道,西安事变前,在保安与西安之间,建立了一条由近30辆美式道奇卡车和一架当时最先进的波音客机组成的陆空秘密交通线。而在这些现代化的交通工具中,除了波音飞机,值得专门提及的还有一辆特殊的“大轿车”。  相似文献   

11.
刘悠扬 《各界》2014,(3):28-28
2013年是著名抗日爱国将领杨虎城诞辰120周年,最近,杨虎城之孙杨瀚出版的《杨虎城与西安事变》一书,在解密档案和大量当事人私人文件基础之上,  相似文献   

12.
张闾蘅 《民主》2006,(12):33-34
今天,中共中央统战部、全国政协办公厅在这里召开纪念西安事变70周年座谈会,贾庆林主席等国家领导人与张学良、杨虎城将军的亲属,西安事变参与者及亲属共同回顾70年前那段令人难忘的历史,充分体现了我们国家对张学良、杨虎城将军以及在西安事变中作出贡献的爱国志士们的怀念,对历史上为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作出贡献的民族英雄的尊重和敬仰。作为张学良将军亲属的代表,我感到由衷的高兴和激动。70年前,在日本帝国主义步步紧逼、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张学良、杨虎城两将军置个人生死于不顾,共同联手发动了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促成了国共…  相似文献   

13.
杨拯美 《民主》2006,(12):35-36
今天是西安事变70周年。我作为西安事变发动者之一杨虎城将军的女儿,应邀参加会议,心情十分激动。70年前的今天,中华民族正处在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我的父亲和张学良将军坚决拥护和支持中国共产党发表的《八一宣言》,主张停止内战,团结抗日。在向蒋介石多次进谏无效的情况下,为了挽救国家民族的危亡,不顾个人安危,毅然发动了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西安事变及其和平解决,为推动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团结抗战起到了重要作用,从而使西北局部出现的统一战线局面,迅速扩大到全民族的范围,为全民抗战打下了基础,成为中国现代史上一个重大的转折。在…  相似文献   

14.
西安事变是震惊中外的重大历史事件.它的历史意义正如《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指出的:“在日本帝国主义加紧对我国的侵略、民族危机空前严重关头,以与泽东同志为首的党中央决定和实行了正确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张学良、杨虎城两将军发动的西安事变以及我党促成的这次事变的和平解决,对推动国共再次合作、团结抗日,起了重大历史作用.”  相似文献   

15.
《侨园》2017,(Z1)
正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和杨虎城联手发动了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促成西安事变爆发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共产国际和苏联在西安事变前后对张学良的各种表现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西安事变的爆发也是中国近代史的历史转折点,改变了中国的历史进程。1931年日本悍然发动九·一八事变后,张学良及其率领的东北军背负各种不抵抗的骂名驻防于陕西、河南等地,被迫执行"剿共"命令。张学良面对有  相似文献   

16.
周唯一 《各界》2010,(8):84-86
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中,张学良、杨虎城两将军扣留了蒋介石,发表了著名的《抗日救国八项主张》,但这“八项主张”的起草人是谁,却鲜为人知,他就是杨虎城将军的秘书宋绮云。  相似文献   

17.
本世纪30年代,国共两党关系由于西安事变而发生了重大转折。几十年来,在张学良为什么要发动西安事变这一问题上,史学界多以为张之兵谏蒋介石有其深刻的历史背景和思想政治基础,但却忽略了重要一点──张学良的个性与西安事变的关系。本文结合有关史料,拟对这一问题谈点粗浅看法。一心理学家说,个性是个人带有倾向性的本质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兴趣、爱好、能力、气质、性格等)的总和。它是在一个人心理素质的基础上,在一定社会历史条件下,通过社会活动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张学良是个个性非常鲜明的人。他正直、果敢、善良、自信、…  相似文献   

18.
王贞勤 《侨园》2014,(9):56-58
初到西安:神秘“雷电社”惊动周恩来 “七七事变”后,日军大举侵略中国,激起了中国人民的抗日救亡高潮。张学良、杨虎城两位将军为了促使蒋介石改变“攘外必先安内”的错误政策,实行抗日救国,1936年12月12日在西安发动兵变,扣押了正在西安的蒋介石和陈诚、蒋鼎文、朱绍良、卫立煌、陈调元等国民党军政大员,宣布成立抗日联军临时西北军事委员会,通电全国提出了“改组南京政府”、“停止一切内战”等八项政治主张,张学良还致电当时在陕北保安县(今志丹县)的中共中央,希望听取中国共产党的意见,同时希望周恩来能亲自来西安共同解决事变。  相似文献   

19.
广艳辉 《各界》2010,(3):79-82
王玉瓒先生早年从戎,是张学良将军的得力部下,历任排长、连长、少校副官、中校副官、上校参事、上校营长、团长、副旅长等职。在其任东北军警卫队第一营营长期间,曾两次担负蒋介石在西安华清池行辕的警卫任务。1936年12月12日,他奉张学良之命率部捉蒋,打响了西安事变的第一枪,活捉了蒋介石,为促成第二次国共合作、实现全民族的抗战做出了历史性的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20.
西安事变是杨虎城爱国主义思想的壮举,也表明他是中国共产党的真挚朋友,他的爱国主义思想继承了孙中山的新三民主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