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梁燕 《民主》2009,(2):36-38
电影《梅兰芳》的上映引发了人们对历史文化名人梅兰劳相关话题的热烈讨论。影片以相当多的篇幅表现了梅兰芳与他的经纪人之间的关系。事实上,在梅兰芳的周围曾有多位文人协助他的创作和演出,打理相关事宜。其中,“梅党”最重要的一位成员齐如山,在梅兰芳艺术成长的道路上所起的作用可谓功莫大焉!齐氏是创获颇多的编剧和导演,  相似文献   

2.
孙君飞 《党政论坛》2013,(16):38-38
“京剧四大名旦”中的程砚秋成名比梅兰芳晚一些,却得到过后者极大的帮助。  相似文献   

3.
李伶伶 《党政论坛》2008,(16):17-17
梅兰芳学画,拜过许多画家为师,与齐白石相识,是齐如山介绍的,时间是在1920年秋天。当时,齐白石存画界地位和吴昌硕相当,有“南吴北齐,可以媲美”之誉。  相似文献   

4.
郦千明 《各界》2013,(6):33-35
1927年9月,北京发生一起轰动一时的社会新闻,即针对京剧名角梅兰芳的枪击案,引起北洋政府首脑张作霖的关注。此案发生在东四牌楼九条胡同35号,一座拥有数十问房屋的二进大宅院,业主是梅兰芳的好友、中国银行总裁冯耿光。除凶犯最终身首异处外,一名宾客被枪杀,另有数人受伤,而梅兰芳却奇迹般的毫发无损。不过,这场血案使他的心头蒙上了一层阴影,长久难以释怀。  相似文献   

5.
梅兰芳字畹华,1894年10月22日生,属马。今年是马年,谨以此文纪念梅先生诞辰108周年。以切磋之谊取友,则学问日精我祖父冒鹤亭1918年(戊午年)正月十六在姻亲沈昆山家宴初识梅兰芳和程砚秋,当时在座的有樊樊山、林琴南、冯幼伟、罗瘿公、齐如山、李释戡、吴震修和张彭春先生等前辈名流,其中有国学大家诗词高手,也有对西洋戏剧颇有研究的学贯中西的学者,而冯、齐、李、吴、张等多人被京城称作“梅党”。梅先生对诸公执礼甚恭,交谈甚欢。饭后梅、程等清唱数曲。祖父时任全国经济调查会会长。住后孙公园如泰会馆,年46岁,梅先生时年25岁。第二天,祖父作《正月十六夕昆山席上听诸郎歌,为  相似文献   

6.
玉成     
翁偶虹先生谓梨园界自谭鑫培、王瑶卿“汤武革命”后,“堪称学派者得六人:梅兰芳、程砚秋、杨小楼、余叔岩、郝寿臣、萧长华。”所见极是。 当然,创业开派绝非靠人捧场所能成就。一部京剧史,煊赫一时者每每为达官贵人所宠爱,于戏园包  相似文献   

7.
素有“汉唐古郡、淮海名邦”之称的江苏省泰州市,是一座已有2100多年历史的古城,这里曾孕育过北宋儒学大帅胡瑗,清初中国评话奠基人柳敬亭以及当代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梅兰芳等文化名人。在当今  相似文献   

8.
《民主》2017,(11)
正梅兰芳先生受到人们敬重,不仅是因为其高超的艺术成就,更因为他的爱国精神。就在梅兰芳事业蒸蒸日上的时候,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作为一名很有爱国心的艺术家,梅兰芳在战争期间从来没去过日本,也拒绝登台为日本人和汪伪政权演出。九一八事变后,梅兰芳先后排演《抗金兵》、《生死恨》等曲目,以宣扬爱国主义精神。1937年底上海沦陷,梅兰芳不愿意在日本人的控制区生活,于是在1938年底移居  相似文献   

9.
宏图 《瞭望》1988,(40)
翁偶虹老先生《梨园夜话》提及《楚汉争》与《霸王别姬》。 《楚汉争》系杨小楼、尚小云二位所演,惜本子冗长,唱、做、打极繁重,需两夜始演毕,有“吃力不讨好”之感。后齐如山等人为杨与梅兰芳改  相似文献   

10.
赵超 《党政论坛》2012,(1):64-64
网上有一种流行的说法,指干部升迁的理想轨迹,最佳年龄是30岁副处,35岁正处,40岁副厅,45岁正厅,50岁副部,55岁正部,如果错过了这些年龄,就“晚”了。且不论这种说法正确与否,但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下部分干部的心态,从政之初,就为自己设定了升迁“目标”,而一旦错过了所谓的“最佳年龄”,自觉升迁无望,就丧失了工作的激情和动力。  相似文献   

11.
我国京剧界,历史最长、规模最大、造就人才最多的科班——“富连成”创立已整整八十年了。不久前,久负盛名的袁世海、高世寿、谭元寿、殷元和、黄元庆等富社子弟以及马长礼、梅葆玖、叶少兰、叶金援等再传弟子欢聚一堂,举行了两场纪念演出,可谓群英荟萃,精彩纷星,为首都舞台继“梅兰芳诞辰九十周年纪念演出”之后的又一盛举。  相似文献   

12.
《党政论坛》2012,(12):F0003-F0003
浦东新区高行镇“爱心妈妈”志愿服务队因为给汶川地震灾区孤儿编织毛衣传递“手指尖的母爱”而组织起来,又因为在世博期间和执勤武警战士结下“母子般”的情缘共谱世博双拥曲,成为“服务世博、奉献世博”的优秀团体。团队由50多位社区志愿者组成,年纪最大的78岁,最小的50岁,平均年龄超过60岁。  相似文献   

13.
梅兰芳是大家都知道的表演艺术家。但这本书介绍的有关梅兰芳的情况,恐怕现在许多人都很少知道。 梅兰芳1930年到美国,1935年到苏联,都是为了演出。据说,前些年曾经有一个研究外国文学的同志问这本书的作者梅绍武,解放前你父亲真的去过苏联么?  相似文献   

14.
首都戏剧界举办的“尚小云诞辰八十五周年纪念演出”的圆满成功,充分表明我们的国家、党和人民对这位卓有成就的艺术家的怀念与重视。尚先生对同行披肝沥胆,对朋友古道热肠,他的人品戏德至今仍为人们传颂,他的音容笑貌似仍在眼前。“四大名旦”中,梅兰芳、程砚秋是被病魔夺去生命的;尚小云、荀慧生则是在“十年动乱”中备受折磨而死于非命的。尚先生和慧生不但同庚(生于一九○○年),而且是“三乐”同科师兄弟(李  相似文献   

15.
潘彩霞 《各界》2014,(9):95-96
能让一位坚定的独身主义者心甘情愿步入婚姻的殿堂,究其原因,恐怕唯有“爱情”二字吧。出身书香门第,母亲是画家、书法家,父亲是学者、诗人,陈衡哲注定不同寻常。4岁时,习诵诗书,“咏絮之才”初现:7岁时,她同中国女人传统的枷锁——缠足小战一场,获得全胜佳绩;十一二岁的时候,梁启超、谭嗣同成了她的偶像;十三岁,不顾母亲劝阻,走上孤独的求学路;十七岁,与父亲对峙,坚定抗婚,从此立下“我永远不结婚”的誓言。  相似文献   

16.
俞岚 《党政论坛》2012,(12):6-7
13岁投身无产阶级解放事业、20岁成为著名的陕甘宁边区的创建者之一。一生坎坷、几经磨难,成就一身正气;开国元勋,彭德怀的得力助手,毛泽东赞他“年轻有为”、“炉火纯青”。  相似文献   

17.
卞毓方 《各界》2011,(8):22-25
杨绛八岁在无锡、上海读小学。十二岁,进入苏州振华女中。父亲有一次问她:“阿季(注:杨绛本名杨季康),三天不让你看书,你怎么样?”她说:“不好过。”“一星期不让你看呢?”她说:“一星期都白活了。”  相似文献   

18.
中国的艺术大师靠什么享名艺坛?一般说,多靠他们功力深厚的实践,多靠他们独具风格的作品。梅兰芳靠他的演出,齐白石靠他的笔墨,而当今的刘海粟老人——用老人晚年的话讲——“自己首先还是一位中国画家”。因此衡量他的造诣和成就,也就仍然要遵循中国艺术大师的“既定标准”,要看他在将近80年艺术生涯中不拘一格的  相似文献   

19.
日前,《人民日报》报道了“80后”的一些情况。报道称,今年对“80后”来说意义非凡,他们中间将首次出现30岁群体。最新的一项调查显示,近六成30岁“80后”薪酬不高,恐惧家庭责任,生存状态并不理想。对此,2010年1月7日的《中国青年报》发表评论认为,《论语·为政》说,“三十而立”。  相似文献   

20.
游宇明 《党政论坛》2013,(20):43-43
明末宦官魏忠贤在明熹宗时权倾朝野,先后有八十多名大臣集结在他的门下,形成了臭名昭著的“阉党”。魏忠贤最得势的时候,每逢生日,魏党和外地官员都会送上厚礼,魏忠贤自称“九干岁”,这些人就跟着高呼“九千岁”、“九千九百岁”。同时魏忠贤的党羽还在全国各地为其大造生祠,有的甚至建在国子监旁边,与孔子并列接受祭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