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古文观止》里有一篇《鲁仲连义不帝秦》,是从《战国策》中选出来的。 赵国与秦国打仗,秦将白起坑赵卒40万,兵围赵国都城邯郸。援赵的魏将晋鄙不敢招惹强大的秦军,反而派人劝说赵国尊秦为帝,俯首称臣。鲁仲连凭三寸不烂之舌,举邹、鲁两国之臣不屈从于强齐压力,不肯以天子礼待齐王的事例,指责赵魏两国尊秦  相似文献   

2.
奇货可居 初,吕不韦是个纯粹的生意人,倒买倒卖,不是特别有钱,那是相当有钱.做生意到处跑,这一天就跑到了邯郸,碰到了一个叫赢异人的年轻人.异人这孩子虽说是秦国王孙,却比较命苦,没过过几天像样的日子,就被当做人质抵押在赵国.像异人这样的王孙,秦国有二三十个,少一个不少,所以秦国根本没将他这个人质的死活放在心里,照样隔三岔五派军队来问候赵国的边疆.赵国很生气,把异人的待遇一降再降,弄得异人很抑郁.  相似文献   

3.
李兴濂 《各界》2010,(3):45-48
赵武灵王(约前340-前295年)名雍,战国时期赵国国君,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改革家。赵肃侯之子。公元前325-前299年在位。他实行了“胡服骑射”的改革,使赵国军事力量日益强大,而能西退胡人,北灭中山国,成为“战国七雄”之一。  相似文献   

4.
云中君 《各界》2013,(2):47-50
解印出奔 时间约在公元前265年,赵孝成王二年的一天,赵国都城邯郸传出一个爆炸性消息,相国虞卿解其相印,丢下万户侯的爵禄,逃往国外了。  相似文献   

5.
峻峰 《各界》2008,(11):40-43
乐毅原是赵国人,乐羊之孙,赵武灵王沙丘之乱,乐毅无奈,去了祖父的封地灵寿.乐毅年轻气盛,心有不安,到了魏地灵寿,便就近去找魏昭王谋求个事做.谁知去后,魏昭王既不知乐羊是谁,更不知乐毅是谁.--他当然不知道,乐羊是战国初年魏文侯时期的人物,其间经武侯、惠王、襄王、哀王等已是四五代了.……  相似文献   

6.
秦国的宣太后姓芈,娘家在楚国,嫁给秦惠文王,后来儿子做了昭襄王,自己“垂帘听政”36年,所以,芈家姑娘是很有政治手腕的。  相似文献   

7.
毛遂自荐”中的谋士毛遂和赵相平原君,分别以其大智大勇和慧眼识才而名扬天下,“毛遂自荐”也成为历史佳话。然而,人们常常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毛遂自荐”的成功和荣耀掩盖了“毛遂自荐”后的悲哀。 公元255年,强秦政赵。国乱当头,毛遂挺身而出,自荐出使,以三寸不乱之舌,说服楚王与赵国联盟,促成了历史上“合纵联横”大计,联手挫败了秦国侵犯,他也因“毛遂自荐”而流芳千古。这是事情喜的一面,但悲剧随后就发生  相似文献   

8.
吕不韦(?一公元前235年),卫国濮阳(今河南濮阳西南)人.战国末年秦相.原为家累千金的阳翟大贾.吕不韦在赵都邯郸见入质于赵的秦王孙异人(后改为赢楚),认为"奇货可居",遂予重金资助,并游说秦太子安国君宠姬华阳夫人,立子楚为嫡嗣.后子楚与吕不韦逃归秦国.安国君继立为孝文王,子楚遂为太子.  相似文献   

9.
《侨园》2016,(4):41
正马姓起源1.由马服氏改变而来。马服本是战国时期赵国的一块土地,位于今河北省邯郸市西北。战国时赵国大将赵奢大败秦军,赵惠文王把马服一地分封给赵奢,并赐其号为"马服君"。赵奢的子孙后代便以马服为姓,后又改为单姓马。2.据《姓氏考略》记载,西域古有马姓,后西域有姓马者入内地,即以马为姓。3.又据《姓氏考略》载,元代礼部尚书月乃和,因祖父曾任金代的马步指挥使,而改姓马,名祖常。4.回族中马姓这么多,主要  相似文献   

10.
吴婷  高群彬 《学理论》2015,(2):134-135,140
张仪诈楚是战国时期连横外交的经典案例。秦国及张仪根据当时的战略形势将连横的目标设定为二:使三晋事秦和拆散齐楚同盟。故先以外交和武力并举使三晋事秦,继之借外交欺诈使楚自绝于齐,拆散齐楚同盟,随后以秦、韩与魏之势伐楚并获大胜。张仪连横属积极性的强力外交,使秦摆脱了外交孤立,突破了三晋封锁,改秦、齐、楚三足鼎立的国际格局为秦、齐两强相对,使秦既能南下巴蜀,又开通东向之门,为"诸侯听之,西向事秦"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1.
长期以来,学术界认为秦国在春秋战国时期,是文化落后的.所谓"诸侯卑秦"、"以夷狄视之",其实这种看法是片面的,秦一直拥有较先进的文化,秦的最终统一,不在于依靠"先军政治",而在于其先进的文化政治制度,正是这二者的有机结合,才实现了秦代强大帝国的诞生.  相似文献   

12.
寻道都江堰     
从羊脖岭流出的岷江,在没有都江堰前,性子是暴烈的。稍不如意,它就会挟着滚滚洪流,咆哮上岸,为害生灵。岷江两岸的百姓,饱受水患之苦。秦昭王三十一年,也就是公元前二百七十六年,蜀地迎来了一位在  相似文献   

13.
刘莱春 《侨园》2013,(8):42-43
<正>将门世家马援及其先祖与后代马援是东汉开国皇帝刘秀的心腹爱将,他的先祖是战国时期赵国名将赵奢。赵奢的大儿子赵括战死,小儿子赵牧与其子赵兴父子俩均担当赵国的将军。赵兴不忘伯父赵括"长平之战"之耻,于是用祖父赵奢"马服君"的封号,改赵姓为"马服"姓。后去"服"字,单姓马,马兴是扶风马氏的改姓祖。因为这个缘故,赵奢的后世子孙均奉马服君赵奢为始祖,赵牧(拔)为一世祖。马援(公元前1 4年-公元49年)字文渊,扶风茂陵人。公元28年,他投奔识人用贤的光武帝,成为刘秀心爱的大将。公元41年,他被授予"伏波将军"称号("降伏波涛,平叛  相似文献   

14.
振如 《瞭望》1992,(49)
秦始皇和商人真可谓有不解之缘。 秦始皇是大商人吕不韦的儿子。据《史记》记载,秦始皇的母亲本是吕不韦的爱姬,在有身孕以后,被吕不韦送给了当时在赵国为质的秦国的王子子楚。子楚后来又靠吕不韦的计谋和行使贿赂得以继承王位,成为秦庄襄王。庄襄王在  相似文献   

15.
春秋时期,晋国以郑国‘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为由,联合秦国,出兵伐郑。 弱小的郑国面对两大强国的围攻,知道硬拼绝难取胜,只有寄希望于拆散秦晋联盟,才是救亡之道。于是郑国国君恳请大臣烛之武担负起说秦退兵的重任。 在强敌兵临城下的危急时刻,烛之武并未惊慌失措。他从容坦诚对秦国国君说:‘秦晋围郑,我们知道自己就要亡国了。如果您觉得灭亡了郑国对您有益,就请您动手吧。但是,秦国在西,郑在东,晋居其中。征服了郑国,并使之成为秦国的边邑,那就必须跨越晋国,而这是很难的,想必您一定比我清楚;秦国既然不能以郑为边邑,郑国自然归晋所  相似文献   

16.
孙杰 《各界》2014,(12):51-52
晋献公与他曾经的庶母齐国女人结合后,除了生下儿子申生,还育有一女,一般认为这个女儿比中生小,是他妹妹。在得到骊姬之前,晋献公十分宠爱他爸的这个遗孀,所以这双儿女地位也很高。儿予申生被立为太子,准备接班:女儿嫁给了秦穆公,成为秦国的第一夫人,后世称其秦穆夫人。  相似文献   

17.
寻道都江堰     
从羊脖岭流出的岷江,在没有部江堰前,性子是暴烈的。稍不如意,它就会挟着滚滚洪流,咆哮上岸,为害生灵。岷江两岸的百姓,饱受水忠之苦。秦昭王三十一年,也就是公元前二百七十六年,蜀地迎来了一位在中国历史上空前绝后的郡守——李冰,他似乎是专为调理岷江的性情而来,历时十八年修建的都江堰,成为他的旷世杰作。从此后,岷江变得温顺了,它滋润的巴蜀大地,无有饥馑,仓廪殷实,稻谷飘香。  相似文献   

18.
秦皇朝的迅速覆亡,是因为秦统治者将秦国西戎范围内形成的文化价值观念生搬硬套地移植到中原,拒绝接受中原的先进文化改造,从而遭到中原文化的全面阻抗.秦皇朝的覆亡说明了文化交流中的一个普遍规律:一种边缘文化要想成为主流文化,必须具有两个重要条件,一是必须勇敢地融入主流文化之中,二是必须保持自己的文化特色.  相似文献   

19.
电视剧《战国·窃符救赵》中有这样一个场面:当信陵君窃符救赵大败秦兵取得胜利以后,赵王非常感谢,封了五座城给他,赵国臣民也向他欢呼,信陵君有些陶醉了。这时,朱亥却严肃地对他指出:有些事情不可忘,有些事情不可不忘。人有德于公子,公子不可忘;公子有德于人,愿公子忘却。接着便陈述了窃符救赵虽得大胜,但假冒王命,击杀大将晋鄙,有功于赵而获罪于魏,如果再骄矜自负,后果会是很不好的。信陵君听了,立刻责备自已,向赵王谦谢,此后和赵王和睦相处十年,在魏国危急时又返国立功。  相似文献   

20.
卫鞅(即商鞅)听说秦国国君招贤纳士,准备收复(被魏国占领的)失地,重建秦缪公的霸业,便来到秦国,凭借着和秦孝公宠臣景监的关系,求见秦孝公。秦孝公接见了卫鞅。尽管卫鞅长篇大论,讲得头头是道,孝公却不停地打瞌睡,一点儿没听进去。卫鞅走后,秦孝公很生气地对景监说:‘您请来的这位客人是无知狂徒,不堪一用。’景监听后,便去责备卫鞅。卫鞅辩解说:‘我向他讲五帝之道,可他心思不在这呀!’过了五天,卫鞅又求见孝公,谈的比上次更多了,但还是不对孝公的心思。会见结束后,孝公又来责备景监,景监也去责备卫鞅。卫鞅说:‘我用三王之道规劝他,他也听不进去。恳求您帮忙,再让主上接见我一次。’第三次晋见孝公后,卫鞅侃侃而谈,孝公听了很满意,但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