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施立学 《民主》2008,(12):41-43
长春是一座历史悠久、活力四射的城市.它处巍巍乎东北亚制高点长白山腹地.莽苍苍东北大平原中心,历史悠久的松花江支流伊通河自南而北,穿城而过。长春之名何来,史有三说。一说源于中国第一副对联及诸典籍。五代十国后蜀主孟昶写的对联,“新年纳余庆,佳节号长春”。在左思《魏都赋》里亦有“长春”,为三国魏宫门,叫西辟延秋,东启长春。  相似文献   

2.
成长的境界     
《党政论坛》2008,(18):64-64
目标与现实 “志当存高远”。因为,“取法乎上,得乎其中;取法乎中,得乎其下”。所以。不管将来自己能达到什么水平,做人做事首先都要目标高远。而我们的现实永远无法和远大的目标相匹敌,仰视弥高,一个总是在想着远大目标的人会时刻处于失望之中。正确的做法是要不断地给自己定一个当前的具体目标,就像一级一级的台阶,每级都是可及的,最终会引领我们到达高峰。  相似文献   

3.
慎独     
《求知》2017,(5)
<正>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中庸》【译文】君子就是在别人看不到的地方,要谨慎小心;在别人听不到的地方,要警惕注意。隐秘的事情,没有不被人发现的;细微的事情,没有不被显露出来的。所以,君子在个人独处的时候,也要谨慎警惕。【作者简介】关于《中庸》的作者,学术界有不同看法,司马迁、朱熹等人都认为是子思所作,后经  相似文献   

4.
慎独     
《求知》2017,(5)
<正>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中庸》【译文】君子就是在别人看不到的地方,要谨慎小心;在别人听不到的地方,要警惕注意。隐秘的事情,没有不被人发现的;细微的事情,没有不被显露出来的。所以,君子在个人独处的时候,也要谨慎警惕。【作者简介】关于《中庸》的作者,学术界有不同看法,司马迁、朱熹等人都认为是子思所作,后经  相似文献   

5.
正康有为语粹凡为国者,必有以自立也。其自立之道,自其政治、教化、风俗,深入其人民之心,化成其神思,融洽其肌肤,铸冶其群俗,久而固结,习而相忘,谓之国魂。国无大小久暂,苟舍此乎,国不能立,以弱以凶,以天以折。人失魂乎,非狂则死;国失魂乎,疯狂则亡。此立国之公理,未能有外之者也。  相似文献   

6.
《求知》2015,(9)
<正>"慎独"是中国古代儒家学说中的一个重要概念,《辞海》将其解释为,"在独处无人注意时,自己的行为也要谨慎不苟"。"慎独"一词最早出自我国古代典籍《礼记·中庸》,曰:"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东汉末年的著名学者郑玄把它注释为"慎独者,慎其闲居之所为"。"君子慎其独"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  相似文献   

7.
清朝石成金写过一则笑话,名为《放屁文章》。说的是一个秀才正经的好文章写不出,放屁的坏文章偏做得很好。一次县太爷忽放一屁,秀才连忙拱揖进词说:“大宗师高耸金豚,洪宣宝屁,依稀乎丝竹之音,仿佛乎麝兰之气。生员立于下风,不胜馨香之至。”用白话来说就是:“大人高高耸起金屁股,放了一个宝贵的响屁,  相似文献   

8.
蒋凡 《瞭望》1994,(45)
中国是围棋的故乡,起源甚早,具体时日,只有专家才能说清楚。我只知道春秋时代即已有之。根据《左传》襄公二十五年(公元前548年)记载,太叔文子批评卫国大夫宁喜,说宁氏一会儿驱逐卫献公,一会儿又主动请其回国复位,反复无常,必有祸殃,并以弈棋为喻,说:“今宁子视君如弈棋,其何以免乎?弈者举棋不定,不胜其耦(按:耦,对敌也),而况置君而弗定乎?”汉扬雄《方言》解释云:“围棋,自关东齐鲁之间谓之弈,”卫国在今河南省境,地属古代关东。所以《左传》所称“弈棋”,具体指围棋,当时已经比较普遍,古  相似文献   

9.
“政德”是干部的政治品质、道德品行,是干部从政德行的综合反映。《孔子家语·入官》言:“政德贯乎心,藏乎志,形乎色,发乎声。”“政绩”是干部在执政中的成绩。现实中存在一个不可忽视的现象,就是重“政绩”轻“政德”,这种“一好遮百丑”的现象还颇具市场。  相似文献   

10.
人性问题是伦理学研究的一个重要问题,孟子作为儒家的代表人物之一明确提出了人性本善的论述,并认为善有仁、义、礼、智四端,但人的本心如不加以重视就会很容易丢失。因此孟子对此提出了通过反求诸己、立乎其大以及养浩然正气的道德修养方法保存自己善的本心。且孟子的人性论与道德修养论对当代社会道德建设事业仍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值得我们加以研究。  相似文献   

11.
慎独,就是在自己一个人独处时也能做到谨慎不苟。语出自《中庸》:“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镇其独也。“古人常说:”相在尔室,尚不愧于屋漏”;“贵君子之有道,人暗室而不欺”。“屋漏”是指居室内西北角,阳光照不到的地方,也相当于所说的*暗室*。印入在独居斗室,别人看不到的情况下,也能洁身自好,问心无愧!做一个有道德的人。慎独是一种高境界的考验。东汉太守杨震以“天知地知你知我知”夜拒黄金十斤,成为千古镇独佳话,值得我们每个人学习。慎微,就是对于细小琐碎之本要警惕、谨慎,“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相似文献   

12.
成长的境界     
目标与现实"志当存高远"。因为,"取法乎上,得乎其中;取法乎中,得乎其下"。所以,不管将来自己能达到什么水平,做人做事首先都要目标高远。  相似文献   

13.
柳宗元贬任永州司马期间 ,一次送别他的同乡好友薛存义 ,“载肉于俎 ,崇酒于觞 ,追而送之江之浒” ,极尽依依深情 ,并为之挥毫赠序。序不长 ,其文曰 :“凡吏于土者 ,若知其职乎 ?盖民之役 ,非以役民而已也。凡民之食于土者 ,出其什一佣乎吏 ,使司平于我也。今受其直怠其事者 ,天下皆然。岂唯怠之 ,又从而盗之。向使佣一夫于家 ,受其直 ,怠若事 ,又盗若货器 ,则必甚怒而黜罚之矣。以今天下多类此 ,而民莫敢肆其怒与黜罚者 ,何哉 ?势不同也。势不同而理同 ,如吾民何 ?有达于理者 ,得不恐而畏乎 !”(文见《柳宗元集》第二十三卷)这段赠言的大…  相似文献   

14.
宽容未必总是美德申文自古以来,“严以律已,宽以待人”一直被丰为做人的准则,圣人孔子就一方面要求“日三省乎吾身”,严于自律;另一方面则提倡宽怒对人。子贡曾问“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孔子便拈出了一个“恕”字。而后人也一直认为“宽则得众,能下人自有志...  相似文献   

15.
六、虎、驴之死与风险防范 明朝作家刘元卿,在一篇题为《猱》的短文中记述了这样一个故事:猱的体形很小,其四肢长着十分锋利的爪子。老虎的头痒痒,猱就爬上去搔痒,搔得老虎飘飘欲仙。猱不住地搔,并在老虎的头上挖了个洞,老虎因感觉特别舒服而未觉察。猱于是把老虎的脑髓当作美味佳肴吃个精光。中央电视台《动物世界》节目介绍:有一种生活在非洲的蝙蝠,专爱吸驴子的血,当这种蝙蝠飞落在驴子身上时,起初驴子本能地会抖动身体或用尾巴去驱赶;只见蝙蝠用细小的舌尖轻轻地舔那驴子,驴子立即产生一种麻丝丝痒乎乎的快感,再也不驱…  相似文献   

16.
九江赋     
泱泱世界,都市千万,唯我九江,气宇不凡。东襟鄱湖浩淼,西屏幕阜崇高,南倚匡庐飞峙,北枕长江滔滔。怀峦抱嶂,吞湖吐江,得尽山水之宠,独享造化之功。大江大湖,名山名城,集一身中华所独有;天地形胜,鬼斧神工,蟠赣北举世而无双。特在我有,奇在人无。四海之城,皆惊乎其异,五洲之宾,俱叹乎其绝。九江之厚,厚之于史。山背遗  相似文献   

17.
国学赏析     
《侨园》2013,(3):44
[原文]曾子(1)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自选]《论语·学而》[注释](1)曾子:曾子姓曾名参字子  相似文献   

18.
记住那一声惊天动地的雷鸣求其(一)让我们永远记住这一天。记住那一声惊天动地的雷鸣。一个响亮而又带有浓重的地方回音在这一天响彻地球的每一个角落,告诉那些不同肤色、不同语言的人们关于巍巍昆仑和滔滔黄河的壮举……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二)东方旭日,冉冉升起。...  相似文献   

19.
在当前的行政活动中,群众不时能看到“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的当代“石壕吏”形象,他们除了习惯于“暴力”式的威胁警告外,更有暴力的“压服”。  相似文献   

20.
多一份理性色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的传统文化是伦理型文化,是在以血缘、家族、仁义为本位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具有重伦理轻法治、重整体轻个体、重传统轻创新的特征,尤其在价值判断上,以情感为机制,以好恶为标准,排斥理性的文化倾向十分鲜明。因此,情感居于中国传统文化价值判断的主导地位,理性往往是次要的或从属的。这种情感文化以“发乎情,止乎礼”为原则,以“感动”、“感人”为目的,以“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为方法,有浓厚的情感思维、形象思维的色彩。相反,古希腊作为西方文明的源头,其代表人物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则完全崇尚理性思维,在他们那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