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生产什么——生产力理论研究的另一维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忠宁 《求实》2007,23(4):37-39
此前的生产力理论研究偏重于“如何生产”这一维度,重在研究生产过程的科学化、合理化。为促进可持续发展,坚持以人为本,生产力理论研究需要结合“生产什么”这一维度。“生产什么”有两层含义,一是指生产力构成的无形要素,它渗透在生产者这一实体要素中,为生产力发展指示方向;另一是指生产力理论研究的一个维度,旨在研究生产力的如何发展才‘更适合人的需要,适合人的发展与解放。“生产什么”研究维度的提出有其理论依据,这就是马克思的实践观。重视从这一维度来研究生产力,理论上可以加深对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原理的理解,有助于更好认识社会主义生产力的本质;实践上能够推进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更好地坚持以人为本。  相似文献   

2.
袁夫友 《求实》2003,(Z1):76-77
科学技术属于生产力范畴,这是马克思的观点,已达成广泛的社会共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邓小平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过程中提出的重要论断,学术界对此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对邓小平的论断应如何理解,观点不尽一致,基本上都在强调论断的实践价值和政治意义,概括地讲,有两种思路。“要素论”从生产力系统的研究出发,把科学技术看作“非独立的要素”。认为科学技术不是生产力系统的实体性要素。但实体性要素在生产过程中离不开科学技术,不仅如此,科学技术与实体性要素相比,对生产力的发展更为重要。尤其是现代科技为社会创新提供了不竭之源,放大了创新可能性的空间,提高了创新的速度效率。“功能论”从科学技术的社会功能出发,把科学技术与社会变革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认为现代科技的迅猛发展不仅影响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也改变了社会结构,科学技术是决定社会进步的关键环节。认清科学技术发展的趋势和规律,也就抓住了发展的机遇,就掌握了竞争中的主动权。这两种观点各有侧重,都对科学技术的生产力性质作出了合理的解释。但是具体到“第一生  相似文献   

3.
一 所谓生产力经济学,即在系统工程理论启发下产生的一种新兴科学.它以生产力诸要素为研究对象,把人们对生产力认识的注意力从过去局限于生产力要素分析,引导到从生产力要素的构成和结合上来把握生产力;从而从生产力要素不同的构成和结合方式上去求得最佳的经济效益.联系现实进行认真思考,首先应充分肯定的是,自改革以来,我们在这方面做了大  相似文献   

4.
第一个关键点: 生产力的主体是劳动者 在生产力的构成要素中,劳动者是起主导作用的要素。随着时代的发展,体现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劳动者的发展要求也在不断变化,其主要体现在对人的发展的理解由“工具人——经济人——社会人——资源人”的演变,这种演变反映了发展中的生产力与一切社会关系之间的巨大变化。其中之一的显著特点是“分享”理念的涌现和实践。劳动者这一发展中的生产力要求“分享”管理权,TQC(全面质量管理)小组的出现就是明证;劳动者这一发展中的生产力要求“分享”决策权,员工代表进入董事会就是明证;劳动者这一  相似文献   

5.
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不仅为新时期我们党的建设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而且也给党领导下的教育事业提出了新的要求。“三个代表”中的首要一条,就是代表“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而教育作为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培养人才和发展科技的基础部门,无疑与生产力有着密切的关系。无论是就生产力的构成要素,还是从推动生产力发展的因素来  相似文献   

6.
究竟什么是“庸俗生产力论”?──与沙健孙教授商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庸俗生产力论”是列宁批判第二国际的考茨基和俄国孟什维克时使用的一个专有概念。它有着自己特定的政治内涵。在中国改革开放走过21年历程的今天,随便套用“庸俗生产力论”的概念,不作具体分析地去批判人们对历史或现实中关于发展生产力问题所作的探讨、研究,容易造成思想混乱。对泛用“庸俗生产力论”的观点做严肃认真的剖析,将有助于理解和弄清当前一些重大的理论是非。  相似文献   

7.
恩格斯巧妙地运用隐喻,形象地说明了历史进程的实现方式,形成了著名的历史合力论。从合力构成要素、作用过程及作用结果对恩格斯的“历史合力论”进行多维视角审视。  相似文献   

8.
唯物史观和社会发展实践雄辩地证明了一个观点:解放生产力的根本在于解放人——解放作为生产者的人。人类社会由人构成。在生产力的三要素中,作为生产者的人是首要的、唯一能动的、富有创造性的要素,是对其它要素起决定性作用和影响的要素。人创造并更新工具劳动资料,人发现并开发利用劳动对象,人创建科技并推动其发展,使其转化为生产力。生产力各要素的变化发展引起生产力的变化发展,其根源莫不在于作为生产者的人。最近,江泽民同志指出:“人是生产力中最具有决定性的力量。”①由此  相似文献   

9.
自从斯大林在《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一文中提出生产力是“人们同自然界作斗争以及利用自然界来生产物质资料”之后,我们对生产力的表述均由此而来。如生产力是“具有劳动能力的人,跟生产资料(生产工具和劳动对象)相结合而构成的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等等。 事实上,我们给生产力所下的定义,不仅不符合马克思主义,而且与马克思主义是完全背道而驰的。恩格斯在谈到由于人们的生产行为引起的自然后果时说,“但是这种事情发生得越多,  相似文献   

10.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主持召开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提出“新质生产力”这一新概念、新范畴,“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这一新命题、新战略。这是对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和科学观的新发展,表明了我们党以创新技术,依托产业发展生产力的自主性和主动性达到了新高度。深刻理解新质生产力的核心标志和要素构成,明晰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的功能环境和时代要求,是深刻回答新质生产力理论和实践的首要任务。  相似文献   

11.
温丽  杨生银 《共产党人》2004,(23):17-18
从生产力本身的要素来看。生产力的基本构成要素是劳动者、劳动对象和劳动资料。其中劳动对象和劳动资料合称为生产资料。随着社会生产的发展,在生产力的构成要素中,又逐渐加入某些新的要素,如科学技术、经营管理、经济信息等,生产力的发展,是通过生产资料的发展和完善实现的,是通过劳动者的生产技能和积极性的提高实现的,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一个新的角度探讨了邓小平的“风险论”,指出为人民谋利益是邓小平“风险论”的出发点;发展生产力是邓小平“风险论”的核心问题;“三个有利于”是邓小平“风险论”的主要依据。  相似文献   

13.
向德平 《探索》2002,23(1):17-20
邓小平继承马克思主义关于生产力是社会发展动力的理论,根据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际,创造性地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论、“改革动力论”,形成了社会发展的系统动力论,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  相似文献   

14.
邓小平继承和发展了毛泽东的生产力思想。这体现在对生产力地位、作用和构成要素、发展主体的认识上。尤其是关于生产力标准的理论观点上。他坚持了对社会主义本质阐述和对社会主义建设判断的统一.明确生产力发展的目标是建设“小康社会”。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过程中,通过对毛泽东和邓小平生产力思想的比照,考察其中的继承和发展关系,具有一定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在学术界,人们通常根据马克思所说的“劳动过程的简单要素是:有目的的活动或劳动本身、劳动对象和劳动资料”这句话,把“有目的的活动或劳动本身”理解为“劳动者”,把“劳动者”、“劳动对象”和“劳动资料”说成是构成生产力的三个基本要素,从而把“劳动过程”等同于“生产力”。这是对马克思的生产力概念的误解。首先,马克思所说的“有目的的活动或劳动本身”,指的是劳动主体所从事的劳动,劳动主体的劳动是劳动主体的劳动能力,即劳动者的体力和智力的支出和使用。因而把马克思所说的“有目的的活动或劳动本身”理解为  相似文献   

16.
如果说改革能够解放和发展生产力,那么,思想政治工作同样也能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首先,从生产力本身来看。生产力是人们在生产过程中影响和改造自然界、获得物质资料的力量。构成生产力的基本要素是:(1)具有一定生产经验和劳动技能的劳动者;(2)以生产工具为主的劳动资料;(3)引入生产过程的劳动对象。其中,劳动者是生产力整个系统中唯一具有能动性的要素。列宁把它称之为“全人类的首要的生产力”。①这个首要的生产力既包括体力  相似文献   

17.
本文论述了“三个代表”的内涵及其相互关系。作者认为,“三个代表”鲜明而深刻地阐发了马克思主义的生产力论、文化观和价值观,集中体现了我们党的性质、任务和宗旨。“三个代表”既有其深刻的内涵,又相互联系,相互促进,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全面正确地理解“三个代表”的内涵及其相互关系,深刻领会其精神实质,我们党将立于不败之地,我们的事业将无往而不胜。  相似文献   

18.
关于“二次革命论”与“革命两步走”理论,学术界已经作了不少有益的探讨。但将两者进行比较研究的文章尚不多见。本文拟在这方面作一初步尝试,以求教于史学界同仁。 一、两种理论内容的三要素及其不可相容性 “二次革命论”与“革命两步走”是关于中国革命发展阶段和社会发展规律的两种理论,它们在内容上具有不可相容性。前者的内容可以概括为三个要素:(一)中国革命的第一阶段是民主主义革命,第二阶段是社会主义革命,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后建立起来的是资产阶级专政的资本主义社会;(二)资产阶级及其政党中国国民党是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者;(三)等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力高度发达,财富大量积累之后,无产阶级再进行社会主义革命,以建立社会主义社  相似文献   

19.
讨论生产力中各种因素的作用这个问题,涉及到怎样理解社会生产力的涵义、社会生产力的构成、社会生产力构成中诸因素的相互关系,以及如何正确理解辩证唯物主义等问题。我们首先必须确定的原则是,讨论问题不能从抽象的定义出发,而必须从客观的社会实践出发,不能仅从书本的词句来论证,而要重于用事实来论证,不能孤立地看待生产力构成中诸要素的作用,而要从它们的相互联系和运动中来加以研究。  相似文献   

20.
社会主义“早产论”、“超越阶段论”、“历史误会论”是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泛滥时的几个著名论点。这些论点归结为一点,就是否定社会主义的现实可能性和必然性,从而否定中国社会主义的历史合理性和正确性。许多人虽然不同意这些论点,但是在道理上却感到说不清楚。例如:——根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有什么样的生产力就有什么样的生产关系,那么为什么在生产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