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民法是中国法制改革的支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论民法是中国法制改革的支点杨振山中华法系有漫长的历史,形成了自己的传统和特点。但是,在近代法律发展的过程中,中华法系逐步走向崩溃。从清朝末年法制改革到今天,已有百余年历史。从历史的观点进行观察,今天的法制改革实质上是清末法制改革的继续。它表现了一个文...  相似文献   

2.
庞德与中国近代的法律改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健 《现代法学》2001,23(5):22-29
美国著名法学家庞德及其社会学法学学说长期在中国流行和传播 ,作为中国近代历史上最后一位来华的外国法律顾问 ,他还从比较法的视角对近代中国法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一系列方案和建议 ,其中某些意见对今天的法制建设仍有一定的参考或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3.
柯浪 《法人》2007,(2):42-46
十年前的那场金融风暴把笙歌一片的东南亚带向了一个万户萧疏的时代。今天当这个仍然带着伤痕的巨人坚强地站起来的时候,我们已经懂得并且渐渐学会从全球化的角度.审视中国的金融产业和日益国际化的资本市场。  相似文献   

4.
海事法系的形成与生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以“法系”作为分析工具,概述了从欧洲中世纪以来海商法系的形成与生长规律,归纳了近代法典化运动后海法作为法系的独立性、自主性及现代海商法的统一化和国际化的基本趋势。  相似文献   

5.
法典法,判例法与中国的法典化道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法典法,判例法与中国的法典化道路董茂云导言法典法和判例法是当今世界上最具影响力的两种法律形式,直到今天,它们仍然是大陆法系和普通法系最主要的区别标志。本文所指法典法,既指近代法典,又指以近代法典为主体的制定法体系。近代法典以《法国民法典》为标志。它...  相似文献   

6.
蔡晓荣 《清华法学》2013,7(1):100-118
对近代中国侵权行为法的生成谱系进行一个溯源性的梳理和总结,可以为今天侵权行为法学的知识积累和传承提供若干基础性助益.近代中国侵权行为法之生成,主要有以下三个维度:其一,从文本层面看,从《大清民律草案》到“中华民国民法”,其间之侵权行为条文历经嬗替,最终得以定格.这个法律文本的构建,是近代中国侵权行为法生成的最重要的基础;其二,从司法判解层面看,民初大理院和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最高法院”及“司法院”通过司法实践所制定之侵权行为判解要旨,确立了近代中国另一形式的侵权行为规则网络;其三,从学说层面看,近代民法学者对侵权行为法的学理阐释及对构筑本土特色的侵权法制度的智力参与,也是近代中国侵权行为法生成的一种重要助力.  相似文献   

7.
近代中国颁布了一系列有关商会法律的,而从近代的商会所从事的活动来看其又具有相当程度的自治性。可以说,近代有关商会的一系列法律从法律上正式确认了商会的自治地位。本文试着从近代有关商会自治的立法和商会的自治活动两个方面来探讨一下近代商会自治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8.
洋务派从“师夷长技以制夷”入手,倡导模仿西方近代军事技术,学习西方近代自然科学,开办近代军事学堂,以及选派人员到国外留学,以培养军事人才。他们提出的近代军事教育的主张,开中国军事教育近代化的先河,对中国文化教育近代化也有很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中国近代刑事立法的特色●中国民航学院社科部杨惠一、近代刑事立法概况从清末经北洋政府至南京国民政府时期,中国近代刑事立的历程是曲折而艰难的。1901年清廷发布“新政”诏旨,开始了为期十年的变法修律活动,中国近代刑事立法的序幕,也在清末“新政”“预备立宪...  相似文献   

10.
张鸣 《政府法制》2012,(35):26-27
“选举”这个词,在中国卉代指的是科学考试选拔人才,到了近代,由于日本人的掺和,才变成了今天这种投票选领导人的意思。所以,当西方政治意义上的选举在中国落地的时候,大家一时间都不习惯,选举人怯怯的,被选举人慌慌的。  相似文献   

11.
从《海商法》的特点看我国法制国际化的趋势●汕头大学法学院杨斐一、法制国际化是时代的要求在市场经济发展的今天,随着各国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交流的日趋增多,无论是境内的涉外经济活动,还是我国在境外的种种经营活动,都存在着参照国际通行的准则、惯例、法规来...  相似文献   

12.
国民民主意识和素质的不足是制约近代中国立宪运动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而西方宪政发展的历史说明了启蒙运动在酝酿社会思想文化条件中的重要作用。中国近代的启蒙思潮对立宪运动既有其贡献,也存在局限性。思想启蒙仍然是今天宪政建设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3.
律师作为一种社会职业和法律制度,其产生和发展受到特定历史时期和社会文化条件的影响与制约。中国近代律师制度的产生是近代社会变迁的结果:从政治层面看,它是被迫的;从文化层面看,它是中西文化交流的产物;从经济和社会层面看,它是近代社会商品经济与社会民主发展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14.
陈金全  陈松 《现代法学》2003,25(5):162-169
沈家本先生主持的清末法制变革不仅是中国法律近代化的开端,而且也推动了中国法学由传统的律学走向近代法学。本文在探讨沈家本的法学观的基础上,分析沈先生对中国传统法学的传承和对中国近代意义上的法学的催生所作的贡献,并引发我们今天应如何对待传统法文化的思考。  相似文献   

15.
略论20世纪中国的法律教育王健*一、近代法律教育的产生及其历史遗产可以肯定地讲,生活在150多年以前的中国人,并不理解今天我们有关法律教育的一套观念、制度和方法。直到晚清时期,中国并没有产生一种独立的或者私人的法律职业,也没有产生一种培养法律职业人员...  相似文献   

16.
宋立会 《河北法学》2023,(4):143-155
自清末至民国时期,我国教育立法深受西方影响,家庭教育逐渐在立法中出现。清末立法以学前教育辅助家庭教育,首次提出了“家庭教育”一词,民国时期则出现了专门的家庭教育立法。中国近代家庭教育立法的演进与嬗变,是与近代教育事业的发展历程同步进行的,也是与近代中国社会的曲折命运相联系的,经历了从无序化、零散规定到体系化的立法阶段。通过对近代家庭教育立法的三个阶段进行分析,客观评价其历史地位,从中获得对当今家庭教育立法的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17.
私法原则与中国民法近代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朱勇 《法学研究》2005,27(6):145-157
中国民法近代化以西方近代民法所体现的人格平等、私权神圣、契约自由、过错责任等私法原则为模范,同时也根据西方近代民法适应技术进步、社会发展在私法原则方面的变化,调整自身内容。中国近代民法的演进,基于西方近代民法从个人本位到社会本位的变化,确定了一条从传统的家庭本位走捷径过渡到社会本位的路线,对于中国近代民法和中国近代社会,均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8.
我们不安怀疑,今天的中国,正一步步走向法治社会;我们当然知道,社会主义法制正欣逢春天;我们正在看见,中国的律师事业正如旭日初升;我们完全相信,中国律师将大步走向世界!然而,谁会献身这一年轻的事业?谁来献身这一正义的事业?谁在献身这一良心的事业?潮落潮起中国律师显风流暗流出涌市场经济始分流从公元前6世纪雅典辩护士到古罗马共和国的阿多克梯斯(Advocatus),从中世纪的僧侣律师到近代资本主义律师制度的建立,西方律师职业几度易名,也曾命运多蹇,但却传承嬗递了两千六百余年。《周礼》早有明文记载,早在公元前8世…  相似文献   

19.
中日两国法文化交流的历史源远流长,从唐代起直到明、清,中国的法文化始终影响着日本法律的发展,但到了近代,则是中国法律从日本法律制度中不断汲取营养,西方法学输入中国的主流就是日本法律。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行政法国际化的背景和行政法国际化的方式途径分析其发展的过程,以及中国面对行政法的国际化所采取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