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系学术史回顾性质的文章,较系统地介绍了20世纪唐代法制总体研究状况,如唐代法制的重要论著与资料整理,律令格式的关系,唐代法制的影响等,尤其是较系统详尽地闸释了日本学者经常使用的“律令制度”、“律令国家”等专业术语的内涵。  相似文献   

2.
夏婷婷 《法制与社会》2011,(14):276-277
中国古代礼制的核心可以概括为“亲亲”、“尊尊”两大原则。传统礼制的发展轨迹,亦为从西周建立.战国的瓦解,又到汉被重新扶正,隋唐时期的成熟,再到明清时期的腐朽没落。在这其中,唐代礼制上承周、汉,下启宋、明,是中国古代经济形态、社会结构、政治体制以及文化传统演变的产物。但是,笔者在阅读《资治通鉴》过程中发现,唐代的多住帝王在某些事件的做法上是违背传统礼制的,甚至是对礼制的破坏。  相似文献   

3.
题画诗发端于六朝而兴于唐代,其结合学与绘画,是中国特色的一种艺术形式。唐人题画诗涉及唐代绘画的体裁、内容、作、技法和评论等诸方面,题画诗中“宛相似”“得神骨”等相关品评反映了唐人诗画崇尚写实的风气,这种写真论是有其社会根源和技法基础的,它是中国画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并且对后世的绘画和画论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唐代是中国封建社会的的鼎盛时期,监狱思想和监狱制度已基本成熟。在“德主刑辅、礼法结合”的法律思想指导下,形成了依法治狱、以礼治狱、宽仁治狱、以威治狱的监狱思想,并指导着监狱立法和监狱执法,形成了严密的思想和制度体系,使唐代的监狱制度走在了世界监狱史的前列,并对后世及东亚诸国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5.
唐代作为中国古代法治清明的时期不是偶然的现象,而是唐代构建以审判为中心司法模式的必然结果。唐朝初年,以唐太宗为首的统治集团提出了“天下之法”的概念,对司法官员的选任实行“试判”考试,提高了司法官员审断案件的能力,初步确立了司法官员独立审判的传统。为了实现审判公正,唐代在诉讼程序上作了许多制度上的创新,制定了三审立案的审核制,实行逐级诉讼不受审级的限制,案件审判须经过严密的司法论证,实行错案责任追究制,注重对诉讼审判活动进行监督,从而提高了审判的质量,有效预防了司法腐败和冤假错案现象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蒋爱山 《检察风云》2014,(12):86-87
人们一提“燕山”,自然会想起唐代诗人李白《北风行》“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  相似文献   

7.
丁启阵 《政府法制》2011,(26):42-42
在唐代诗人中,李绅这一名字算不得响亮。尽管新旧两《唐书》中都有称赞他诗歌才华了得的若干语句,例如,“能为歌诗”,“讽诵多在人口”,“于诗最有名”。  相似文献   

8.
徐耀武 《检察风云》2010,(17):76-77
“素是自然色,圆因裁制功。飒如松起籁,飘似鹤翻空。盛厦不销雪,终年无尽风。引秋生手里,藏月入怀中。麈尾斑非疋,蒲葵陋不同。何人称相对,清瘦白须翁、”这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诗《白羽扇》。从此诗中我们可以看出早在唐代时,人们对窗子的喜爱已溢于言表,  相似文献   

9.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这不仅仅是唐代诗人杜甫的梦想,也是现代芸芸众生的期盼。  相似文献   

10.
唐代廉政法     
韩伟 《政府法制》2014,(35):9-9
在中国历代廉政法制史上,唐代可谓是集大成者。唐代律令对于可能蕴含于家庭“亲情”中的腐败风险,做出了明确的规范。《大唐六典》明确规定:诸外任官人,不得将亲属宾客往任所,及请占田宅,营造碾石铠,与百姓争利。所谓外任官人,主要是相对于在唐都长安任职的“京官”而言的。  相似文献   

11.
官能荣人,这一点很好理解。一个人当上官之后,能够光宗耀祖,门庭生辉,千人吹捧,万人仰慕.刘邦当皇帝后就唱起了《大风歌》:“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那种志得意满、洋洋得意的情态溢于言表。唐代诗人孟郊中了进士。披红挂彩,骑着高头大马,欣欣然赋诗道:“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旷荡恩无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相似文献   

12.
三湘 《政府法制》2012,(14):39-39
唐代诗人白居易,是中国文学史上负有盛名且影响深远的著名诗人和文学家,有“诗魔”和“诗王”之称,他的诗在当时流传广泛,上白宫廷,下至民间,处处皆是,其声名还远播朝鲜、日本。此外,自居易还是一个为政清廉的官员。他在初任杭州刺史期间,政平讼简。  相似文献   

13.
唐代永徽以后,杂治并未被三司推事所彻底取代,反而对“三司”制度形成相当冲击与影响,所谓“三司推事”常有名实不符之困境。究其根本,乃是杂治惯例持续起效之表征。“受事三司”的逐步淡出与“推事三司”之尴尬境遇,均源自传统杂治惯例的强势干预。从杂治到三司,乃至三司使的出现,群臣杂治惯例始终是唐代诏狱会审之主流模式,御史台在杂治规则运行中占据优越地位。至中晚唐时期,杂治地位呈现下移趋势。  相似文献   

14.
楚文 《政府法制》2014,(33):38-38
唐代处于封建社会的繁荣时期,又属“开放型”社会,其开放特点不仅表现在政治制度、民族政策、外交关系等方面,而且反映在民间礼俗和婚姻制度上。当时,女性地位较高,贞节观念淡漠,使唐人婚姻呈现出历史上少有的开放特点。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研究方法的角度,进一步探讨了唐代律令格式的法律性质问题,认为律是刑法典,而令、格、式都是包含多种部门法规范的综合性法典。同时,针对“律令格式皆刑法”说的持论依据,全面提出了自己的商榷性意见,从另一方面论证了唐代律令格式的法律性质。  相似文献   

16.
唐代叙事诗繁荣之原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唐代叙事诗之所以取得了引人注目的成就,是由多种因素共同促成的。其中包括社会生活的影响,化思潮的影响,学流派的相互影响,学样式的相互影响,唐前叙事学的影响等。本试图从各种因素的交互作用中,清理出时代“事变”之于诗歌“叙事”,崇实尚俗学思潮之于唐叙事诗,唐代传奇、散、讲唱学之于叙事诗等几个问题,以探究叙事诗于唐代得以繁茂的原因。  相似文献   

17.
唐律作为中华法系的代表作,具有着礼法合一、家族主义、伦理本位等多方面的特征。本文即着重从性别视角关注唐律中的同罪异罚现象,在唐代的历史进程中动态的加以归纳分析。唐代刑法中的性别差异构建了男性尊于女性、男性优于女性的社会意识,在这样的社会形态下,女性无法以法律切实保护自身,更无法建设出一个女性自立自强的意识体系,这是在唐代这样的历史背景下无法超脱的历史特性。我们应汲取唐律中值得我们借鉴的因素,为细化我国现今法律,为现行法律能更好的保护人民利益而服务。  相似文献   

18.
唐代诗人白居易,曾任左拾遗、司门员外郎等职。新婚后不久,他便写下《赠内》一诗,与妻杨氏共勉。诗中写道:“蔬菜足充饥,何必膏梁珍。缯絮足御寒,何必锦绣文。君家有贻训,清白遗子孙。”在吃穿方面。不要追求山珍海味,不要追求竣罗绸缎。布衣蔬食,温饱足矣。  相似文献   

19.
吴海航 《法学研究》2007,29(5):150-160
日本学界较早就形成了关于日本格式与唐代格式没有密切渊源关系的权威性认识,但此种说法有失偏颇。日本“三代格”与日本式主要是在唐代格、式之后逐渐制定出来的,它们在形式、功能与内容方面表现出受唐代格、式直接影响的痕迹。这表明了唐代格式在日本格式的形成过程中曾起过不可忽视的作用,其意义不应低估。  相似文献   

20.
詹爱萍 《中国公证》2006,(12):44-48
土地国有制与土地私有制并行,构成中国封建社会土地制度的总格局,而战国时期从土地国有转化为土地私有则为中国封建土地制度演变的先河。其后历朝莫不如此,只是二者主次角色时有转换,相应地,作为土地等不动产物权法律保障的证明制度体系——国家公证与民间私证也同样在数千年的封建制度框架下起起落落。至唐代,处于封建社会的繁荣阶段,一方面尽管土地私有与国有仍然并存,法律上亦认可“公私田”之分,但对于国有土地实行了较为彻底的均田制改革,对土地买卖行为进行了限制,并由官府介入对买卖契约进行“公验”,以监督土地买卖;另一方面,唐代封建商品经济的发展与财产关系的复杂化,毕竟为民事法律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可靠的基础。因此,从中国民事法律发展的全过程来看,唐代民法也已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相应地,与商品民事经济关系息息相关的法律证明制度也由此迎来了崭新的发展阶段——国家公证制度的复苏与重生、民间私证文化的繁荣与勃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