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上世纪90年代后期以来,我县三港乡、大溪口乡、柳城畲族镇等6个南部山区乡镇的农民勇敢地离开“田头”、“山头”,外出闯“码头”,在苏州、常州、昆山等地开办小超市,迅速致富,并且亲带亲、邻带邻,形成了一股到发达地区开办超市的热潮,共开办超市2000余家,7000余人外出从事超市,2003年总计纯收入达1.5亿至2亿元, 被人们称为“农民超市现象”,为快速增加农民收入、推进农民非农化进程和城市化步伐开创了一条良好的途径。  相似文献   

2.
陈宏  陈彪 《当代广西》2008,(3):38-38
“管升军办猪场养起了生猪300多头;宾祖轼承包耕地种起香蕉30多亩;李诚开办了采石场,还购买拖拉机搞起农产品运输服务……”看着自己联系的农户一个个都找到了致富路,博白县水鸣镇大光村党员管家才心里乐开了花。近年来,博白县以实施农村党员“双带”(带头致富,带领农民共同致富)工程为载体,通过培养“科技示范户”、培植经济发展新模式、打造“致富型”支部等举措,切实发挥农村党员的“领头雁”作用,实现基层党建和经济工作的有效对接,极大地促进了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3.
勐腊是个有傣、汉、基诺、哈尼、瑶、彞、拉祜等10多个民族居住的边疆县,山区面积占全县总面积的97%。近几年来,勐腊县在“解放思想、加快步伐,放开手脚,积极支持,大力发展”方针的指导下,以“创建一批乡镇企业,带动~片农民致富”的思路,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帮助广大山区农民脱贫致富。目前,全县出现了农村经济离不开乡镇企业,乡镇企业离不开农村发展的互依互存局面。广大农民从乡镇企业中获得了利益,使全县农村人口人均收入由1988年的589元增加到1993年820元,走上了致富道路。到1993年底,全县乡镇企业发展到了2837个,从业人…  相似文献   

4.
王先文 《创造》2002,(8):37-38
1998年初,西山区开始试办“农家乐”旅游,99年树立了15个样板户,正式推出后迅速发展。至今全区开办“农家乐”已近200户,2500个床位,“农家乐”已成为西山区农业生态旅游的龙头产品和近两年来昆明旅游业发展的新亮点、新热点。实践证明,发展“农家乐”这个旅游业大家庭中的小项目,不但闯出了一条农村山区、半山区既有益于保护生态环境,又能使农民致富奔小康的新路子,同时在很大程度上促进、推动了一系列相关产业的调整和发展。基本经验——小项目推进大产业1、促进了旅游业的发展(1)带动了配套景区、景点的开发建设,为“农家乐”…  相似文献   

5.
河南省济源市民政部门在扶贫救灾工作中;走出以往“访贫问寒、发钱拜年”的旧框框,将扶贫救灾工作与“富民工程”紧密地结合起来,带领千家万户学科学技术,上致富项目,通过采取市对乡、乡对村、村对广。层层签订“官”民相互加压的目标责任制,从而出现了一个红红火火的“官退民富”的壮丽场面。济源市地处豫西北王屋山区,山区面积占全市总面积的88%。为了彻底改变山区的贫困落后面貌,使农民群众早日富裕起来,从90年代开始,市民政局改变扶贫方式,通过“引”、“教”。“扶”、“带”活动,加快了山区群众的脱贫步伐0为农民提供信…  相似文献   

6.
刘东仿 《半月谈》2003,(2):32-33
在鄂西北山区襄樊市南漳县巡检镇甘河村,柑橘种植大户刘国富2002年喜获丰收,10亩柑橘比往年增产3成以上,增收1万多元。刘国富高兴地说:“是村里的文化科技屋教给我果树栽培的窍门。”如今,像这种被农民亲切地称为致富“加油站”、精神文明建设的“助推器”、“农民俱乐部”、社会稳定的“减震器”的文化科技屋,在襄樊农村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在青山绿水间。  相似文献   

7.
曾强 《辽宁人大》2009,(4):32-32
在辽阳市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高德林等10位代表提出了《关于进一步加大山区扶贫力度,促进山区农民增收致富的议案》。辽阳市政府高度重视,针对该议案提出的增加致富项目、增加贴息贷款额度、加大科技扶贫力度等问题,加大了工作力度。经过努力工作,议案提到的问题得到了很好的落实,全市山区扶贫开发工作提高到一个新水平。预计全市山区年末人均纯收入可达4150元,比2007年增加420元,增长11名。  相似文献   

8.
何培树 《现代领导》2004,(11):19-19
面对村企改制带来的村级集体收入减少、农民致富进程放缓、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乏力等难题,今年,扬中市委决定,在农村基层党组织中开展创业富民活动,旨在实施“强基工程”,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此举极大地激发了农村党组织的创业热情,一批“富民村官”在扬中脱颖而出,他们竞相兴办工业企业,领办农业科技项目,为扬中市10000余户农民提供了可靠的致富门道,构建起农民增收致富的“金光大道”。  相似文献   

9.
恭城瑶族自治县是不沿海、不沿边、不沿铁路线的瑶族山区,由于自然条件限制和历史原因,经济比较落后,扶贫工作艰巨。近年来,恭城县委、政府加大了扶贫工作力度,积极探索致富的各种新途径,其思路之多,招数之多,犹如“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促进了经济的迅速发展,大多数农民甩掉了贫困的帽子。迈上了致富之路。该县党建扶贫致富的招致主要有:一、科教扶贫引着富贫困地区的农民由于长期生活在闭塞的环境中,思想观念保守,科学、文化、教育落后,信息不灵,生产手段单一、落后。针对这种状况,中共恭城县委加大了科教扶贫力度。①加…  相似文献   

10.
钱虹 《今日广西》2008,(18):35-37
知识改变命运。北流市民乐镇罗镇村村民走科技信息致富之路的经历再次验证了这句话。 罗镇村妇代会主任陈月红家,每到晚上、下雨天或农闲时都是村里最热闹的地方,左邻右舍的村民聚在她家学习网络销售。2006年,陈月红自费购买了电脑,开通宽带网络,在自己家中开辟了“农家课堂”,开展“创建数字型农户,培养新型农民”活动,深受亲睐。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江苏省江都市各级党组织把农民知识化培训作为农村工作的重要内容,切实增强农民致富本领。一是开办“农民电视课堂”。根据农时季节把农业新知识编辑成集,在电视台播出,农民足不出户即可受到培训。二是狠抓“绿色证书”工程建设。利用党校、各  相似文献   

12.
陈金花 《世纪行》2006,(4):42-43
他是大山的儿子。有山一样质朴的情怀,有山一样不朽的执着。他是农民的后代,对农民怀有深深的情谊,他用十几年的智慧和心血演绎了一出精彩的“天麻”神话,为山区农民插上了致富的翅膀,他就是宜昌市政协委员、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王绍柏。  相似文献   

13.
《当代广西》2005,(24):37-38
为巩固和发展“党员中心户”创建活动成果,探索提升“党员中心户”创建工作水平的有效载体,并为准备在农村开展的第三批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打好基础,今年下半年以来,百色市进一步延伸农村“党员中心户”的传、帮、带作用,整合农村培训资源,创新农村党员和群众骨干培训机制,集中“党员中心户”、致富能人的能力优势,全力服务“三农”,把以往定点静态被动培训模式转向动态主动受训模式,在全市农村开展“农家课堂”培训工程,组织农村党员和群众骨干到“党员中心户”、致富能人家中进行5~7天的培训,把实用技术培训课堂搬到农家中, 由农民培训农民,使农村党员和群众骨干学到实用技术,提高致富能力。据统计,至11月5日止,全市已确定“农家课堂”培训工程接收户722户及技术指导员309名。自治区党委副书记、自治区先进性教育活动领导小组副组长刘奇葆批示:百色农村党员开办“农家课堂”是带头致富、带领致富的有效方式,是农村党员发挥先进性作用的崭新平台。  相似文献   

14.
张春山 《群众》2007,(2):57-58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体是农民。当今时代农民中有不少人站出来、走出去,到外面去闯荡,到市场上去竞争,因此有的农民成了“老板”。一个“老板”的形成,致富了一个家庭,同时他的亲戚、朋友、邻居等也可能在他的带动下聚合在一起创业致富,这就是一  相似文献   

15.
沈志强 《今日浙江》2006,(17):30-31
近年来,衢州市依托山清、水秀、空气新的地处钱江源头独特自然生态优势,以原汁原味的生态型“真山真水”为主题,大力发展以“看农家景、吃农家饭、品农家菜、住农家屋、享农家乐”为特色的农家乐休闲旅游业,把农家乐开发成城市居民休闲的“天然氧吧”,“农家乐”已成为衢州山区农民增收脱贫的一条新途径、山区生态富民的一种新模式,从根本上解决了保护生态环境与影响农民增收的矛盾,从实实在在的增收中激发了山区农民保护生态的热情和自觉性,走出了一条山区农民生态致富的新型之路。以今年“五一”黄金周为例,衢州市30多个“农家乐”景点,家…  相似文献   

16.
“绿色证书”即农村劳动者的岗位合格证书,指农民经过培训和实践具备从事某项工作岗位规范要求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后,经当地政府认可的从业资格凭证。“绿证”工程是建立和完善“绿证”制度,培养农民技术骨干,实现科技兴农战略的一项社会系统工程。“九五”期间,云南省曲靖市富源县在11个乡(镇)围绕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农民增收致富问题开办了 58个“绿证”班,共培训4044人,其中民族地区15个班,培训958人。“绿证”学员学以致用,带动民族地区的经济文化发展,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7.
很多山区农村流传着这样一句话:“要想富,先修路,修起路来砍坑木。”那么木头砍完,村民靠什么过上好生活呢?贫困山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根本上要提倡节能,关键是要因地制宜地制定建设规划。“高能耗、低收益”是贫困山区难以长远致富的病根。表现为:一是盗伐严重,林木资源消耗巨大;二是山区农民分散杂烩式放养的畜禽养殖模式造成了非乔木植被资源的破坏;三是农民独门大院,多建于平坦耕地上,造成耕地资源的消耗巨大;四是许多贫困山区盲目开采矿产,造成矿藏资源的浪费和植被破坏。贫困山区农村应探寻一条“低能耗、高产出”的节能致富之路。…  相似文献   

18.
3月的八桂大地,山野间草长莺飞,田畴里生机勃发,正是农家春耕春种时节。 21日至 27日,广西区党委所有常委、区政府副主席等 17名省级领导干部,深入到各地农村,身体力行地实践“三个代表”。他们吃住在农家,与农民一起劳动,认真倾听农民呼声,体察农民疾苦,与农民群众共商增收致富的良策,实地解决农民急需解决的困难,调查研究制约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长远问题,深受群众欢迎。   一辆车、一包行李,自带“饭票”,不扰民,不准层层陪同。每人都用了 3至 5天的时间,实实在在地与农民群众打成一片,为转变干部作风作出了表率。 …  相似文献   

19.
临近岁末 ,赣南已是寒冬 ,地处边远山区的江西省安远县车头乡和寻乌县长宁镇却暖意融融 ,十里八乡的农民赶来了 ,———由农工民主党江西省赣州市委会组织的“三下乡”活动的这里热闹有序地进行着。乐于奉献 为农民排忧解难  农工党赣州市委会通过调查发现 ,赣南农村 ,特别是偏远山区 ,群众业余文化生活贫乏 ,缺医少药 ,诊疗技术和医疗设备有限 ,致富途径窄等现象还很普遍 ,农民群众渴望获得更丰富的科技、文化、医疗知识和专门服务。为此 ,农工党市委会于今年年初就把“三下乡”活动在工作计划中作了安排 ,组织党员和知名医疗专家参加 ,…  相似文献   

20.
不能“逼迫”农民致富姚南目前,有少数农村基层组织及其领导干部得了“急性病”,恨不得一夜之间就让农民达到“小康”水平,因而不惜用各种手段“逼迫”农民致富。主要表现:一是不从实际出发,不管农民能否接受,采取行政干预手段推广新品种、新技术,强行统一发展“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