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中国卫生法制》1994,2(2):39-41
一九九四年法制宣传教育工作,要以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为指导,遵循全党工作的基本方针,认真贯彻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精神,坚持不懈地抓好"二五"普法工作。在一九九三年工作的基础上,根据新形势和党的中心工作及五年普法规划的要求,现提出一九九四年全国法制宣传教育工作要点。一、法制宣传工作的主要任务一九九四年是实施"二五"普法规划的第四年。法制宣传教育工作要紧紧围绕"抓住机遇、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促进发展、保持稳定"这个大局,深入贯彻落实全国"二五"普法经验交流会议精神,坚定不移、善始善终地全面完成"二五"规划提出的任务。坚持法制宣传为改革开放服务,大张旗鼓地宣传有关建  相似文献   

2.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改革开放是决定中国命运的关键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做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普法工作,必须坚持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揽,以改革开放为动力,正确处理改革、发展、创新的关系,努力把法制宣传教育工作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相似文献   

3.
周文 《中国司法》2006,(4):74-75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和希望。旨在施法于民的法制宣传教育工作,面对着新的形势,在理念、形式和机制上都需要加以创新。与20年前的普法初期相比较,新时期的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在其宗旨和特点上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法制宣传教育已不仅仅停留在“普法”、“学法”和“知法”、“懂  相似文献   

4.
法制宣传教育能力试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李铖 《中国司法》2012,(2):85-89
法制宣传教育是"将法律交给人民的工程"。自1986年启动以来,我国的法制宣传教育已走过25年,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显著成绩。但不可否认的是,"长期以来,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理论研究弱于实践研究,弱于工作研究。①"这不  相似文献   

5.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项事业发展的源动力。新世纪新阶段,法制宣传教育工作面临新形势新要求,需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一、充分认识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创新的重要意义胡锦涛总书记6月25日在中央党校发表的重要讲话中强调,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我们要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  相似文献   

6.
王珏 《中国法律》2008,(5):12-14,66-70
司法行政基层工作是司法行政延伸到基层的所有职能和工作的统称,是整个司法行政工作的基础,担负着为广大基层群众提供法律服务、法制宣传和法律保障的重要职能。  相似文献   

7.
农民工是我国改革开放和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中涌现出的一支新的产业大军。广东是全国第一农民工大省,吸纳农民工达2300多万。农民工已经成为广东省一个重要的社会群体,成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推动力量。做好农民工法制宣传教育工作,提高他们的法律素质,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农民工的切身利益,充分调动他们参与现代化建设的积极性、创造性,不仅关系到改革发展稳定大局,也是建设和谐广东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8.
文晋 《中国司法》2005,(9):67-69
法制宣传教育是一项政府主导的,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社会系统工程,是全社会共同参与,旨在提高公民法律素质的公益性事业。以法律知识普及为主要内容的法制宣传教育,是一种公共教育产品,具有较强的目的性、计划性,其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无意识法制宣传教育是按照预定的宣传教育内容和方案,设置一定的承载法制内涵的社会生活、文化环境和氛围,引导公民去感受、体验、认同所面临的生活,在不知不觉中受到这种环境和氛围渗透、熏陶的宣传教育活动。无意识法制宣传教育的目的潜隐,方法间接,寓法制于公民的生活,寓法制于新闻媒体,寓法制于文…  相似文献   

9.
10.
近年来,青少年违法犯罪问题日益突出,且违法犯罪年龄朝低龄化方向发展,已经引起了全社会的关注。青少年违法犯罪问题不仅威胁到当前的社会稳定,对我国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亦是严重的障碍。因此,要不断创新青少年法制宣传教育形式,有效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  相似文献   

11.
王平 《中国法律》2008,(2):10-11,62-65
"民族"一词常在两种不同的含义上使用。一种用法是把"民族"与一个具有内部凝聚力的民族国家的人民概念等同,如中华民族等用法;另一种用法是指一个国家内部的不同族群。本文所谓的"民族法制"是在后一种含义上使用民族概念的,是指在中国这个多民族国家中处理内部各民族关系的法律制度及其动态的运作体制。综观改革开放30年,中国的民族法制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这些成就是基于中国的实际创造的,因而符合中国的国情,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这些成就为进一步构建和完善中国民族法制体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2.
霍宪丹 《中国法律》2008,(4):27-29,91-95
[引言] 中国法学教育主要包括普通高等法学教育、成人法学教育和法律职业教育,承担着培养法律人才和培训法律实务工作者的重要任务。法学教育是中国法治建设的基本要素之一。  相似文献   

13.
于健龙 《中国法律》2008,(5):9-11,61-65
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谱写了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崭新篇章,成就举世瞩目。伴随着中国经济的腾飞,中国涉外仲裁事业迎来了绚烂的春天,并迅速得到发展。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简称贸仲)是以仲裁的方式,独立、公正地解决契约性或非契约性经济贸易等争议的常设商事仲裁机构,设立於1956年4月.当时名称为对外贸易仲裁委员会,是新中国成立后最早设立的国际商事仲裁机构。  相似文献   

14.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逐步建立起了适应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的村民自治制度。其中的启示是:村民自治必须把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地结合起来,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基层民主发展道路;在发展村民自治的过程中要继续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协调好村民自治组织与其它组织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改革开放三十年的我国刑法立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新中国的刑法立法经历了孕育、诞生和发展的演进历程,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就,主要表现在:颁行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部刑法典;逐步确立了保障人权的观念;刑罚制度改革逐渐与国际化趋势相协调;刑法修正案成为主要的修法模式;刑法立法解释作为刑法的渊源开始受到重视。今后,我国刑法的改革,应当以有助于构建和谐社会和强化人权保障、有助于贯彻宽严相济的基本刑事政策为发展方向。刑法改革的重点应该放在死刑制度和有关人权保障的刑法制度上,并及时而合理地增设新型犯罪和国际犯罪的种类,在刑法中切实贯彻联合国刑事法治的基本准则。我国刑法的局部修改、补充和完善主要应限于刑法修正案和刑法立法解释两种方式;国家立法机关要适时地进行刑法典的编纂工作,在适当的时机,国家立法机关还可以考虑将对刑法典集中而系统、全面的修改提上立法工作的日程,以修订出更加科学、完备因而具有更长久的适应性的刑法典。  相似文献   

16.
种若静  许兵  丁天球  周琰 《中国法律》2008,(5):15-17,71-76
伴随国家改革开放的历史步伐,司法行政工作走过了近30年不平凡的历程。这30年是司法行政工作重新恢复和蓬勃发展的辉煌30年,是司法行政工作在实践中发展、在探索中前进的30年。30年来中国司法行政工作的建设与发展.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实现历史性变革和取得伟大成就的生动反映,是对党的正确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有力印证,是中国依法治国实践不断深化的成果体现。  相似文献   

17.
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是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全局出发作出的重大决策。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不仅是对全体政法干警的要求,同时也是对全体公民的普遍要求。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要求“坚持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实现国家各项工作法治化,保障公民合法权益”,同时强调,“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弘扬法治精神,形成自觉学法守法用法的社会氛围。”  相似文献   

18.
法制宣传教育工作,是依法治国方略的有机组成部分,其存在的意义,不在于宣传教育本身,而在于通过长期的法治实践逐步使全社会树立以宪法为核心的法治信仰,促进政府依法行政、公民依法维权。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提出要“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弘扬法治精神,形成自觉学法守法用法的社会氛围”,“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加强公民意识教育”、“法制观念教育”;同时强调,要“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的大发展和大繁荣”,并对“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进行了系统全面部署。  相似文献   

19.
自1969年国际上出现互联网络以来,互联网络技术在此后的30多年里获得了飞速发展。目前,网络已经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重要途径和手段。法制宣传教育在我国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地开展已经进行了20个年头,在促进公民提高法律意识,增强法律素质,推动全社会法制化管理水平的提高方面发挥了显著作用。网络与法制宣传教育的关系,简单地讲,即在新时期新阶段,一方面法制宣传教育如何适应信息社会人们的需求,充分运用好网络媒介,取得更好的社会效果;另一方面,网络如何将法制宣传教育作为自己的社会责任,主动发挥优势,服务于法制宣传教育,进而服务于大众,…  相似文献   

20.
关于法制宣传教育与法治文化建设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治文化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对于法律生活所持有的以价值观为核心的思维方式或行为方式,包括人们的法治意识、法治观念、法治思想、法律价值取向等。法治文化是法治的灵魂和源泉,是法治社会的精神支柱和内在动力。要实现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目标,要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都离不开法治文化的支撑。新形势下法制宣传教育一定要将促进法治文化建设作为工作的重要目标和内容,努力适应法治文化建设的要求,为推动法治文化建设做出积极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