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身为长征出发地众多红军后代中的普通一员,我从小目睹着当年的革命遗址,倾听着先辈的革命故事长大。血与火的历史留给我们太多的感人记忆,80多年过去了,岁月的纤尘早已填平了当年的战争弹坑,但历史的脚印却抹不去永恒的红色记忆。  相似文献   

2.
蒋巍 《新湘评论》2011,(8):57-58
记忆是人类最可宝贵的财富。所谓文明,就是一条物质与精神的记忆的长河。记忆的断裂,就意味着文明的断裂。 近些年,因为写作上的事情我多次到过延安。徜徉在那片凝聚历史、激荡时代的土地上,漫步在华灯齐放的夏夜里,看着一对对青年情侣满脸洋溢着沉醉与幸福相依而行,我总是无法抑制内心的激动,无法忘却我“认识”的那些花季女孩那些当年身...  相似文献   

3.
李永春 《学习导报》2012,(20):49-49
流逝的岁月不断地冲刷着人们的记忆,然而周恩来总理当年“回老家”的情景,却永远定格在我的心里。  相似文献   

4.
李永春 《新湘评论》2012,(20):49-49
流逝的岁月不断地冲刷着人们的记忆,然而周恩来总理当年“回老家”的情景,却永远定格在我的心里。  相似文献   

5.
蒋巍 《学习导报》2011,(8):57-58
记忆是人类最可宝贵的财富。所谓文明,就是一条物质与精神的记忆的长河。记忆的断裂,就意味着文明的断裂。 近些年,因为写作上的事情我多次到过延安。徜徉在那片凝聚历史、激荡时代的土地上,漫步在华灯齐放的夏夜里,看着一对对青年情侣满脸洋溢着沉醉与幸福相依而行,我总是无法抑制内心的激动,无法忘却我“认识”的那些花季女孩那些当年身穿灰蓝军装、欢笑着走过这片土地的延安女孩。  相似文献   

6.
当年在我进入革大初期的日记,伴随我从学校到农村,又从基层到机关,一直珍藏到现在.它虽已褪色破损,但每当我翻阅之际,就启开我的记忆闸门,当年在革命熔炉充满激情的生活片断,犹如精彩的电视连续剧,一幕幕展现于我的眼前.  相似文献   

7.
王国进 《广东党史》2011,(10):51-51
离别六载,故地重游。我曾经在这片红土地——海陆丰当兵、服役、工作、生活,整整度过23年青春岁月。岁月匆匆流逝,这里的一山一水印证着我们的足迹,这里的一草一木也记取了我们的笑容。此次海陆丰一行,又把我带回当年战斗过的地方,触景生情,青春的记忆悄然唤醒,热血的情怀再次激扬,想念曾经一起战斗过的战友,怀念已经远去的酸甜苦辣。  相似文献   

8.
在任弼时诞辰110周年前夕。我怀着崇敬的心情。采访了任弼时的小女儿任远芳。任远芳1938年12月8日出生在莫斯科,1940年3月任弼时结束在共产国际的工作回国,把刚满周岁的任远芳留在了伊凡诺沃国际儿童院。任远芳说:“父亲去世时自己只有12岁,我一生中与他共同生活总共不超过1年零7个月。”在他们相处的时间里,只留下了点滴的记忆。但对当年和父亲在一起的快乐时光,任远芳记忆犹新,特别是通过以后的学习和了解。对父亲的人格魅力和高尚品质有了比较清晰的印象。我的采访就跟随在任远芳的记忆中搜索。记述这位伟人一个个鲜为人知的故事。  相似文献   

9.
佚名 《廉政瞭望》2010,(4):50-51
他们是当年肩负使命、潜伏在台湾的一群人。在海峡对岸的记忆中,他们有个响亮的名字:台湾地下党。  相似文献   

10.
从1934年10月中央红军开始长征到三大主力会师陕北前的近两年时间里,我一直在红军的政治保卫局侦察部工作。因工作之便,我曾与毛泽东、朱德有过直接的对话。当年短暂的零距离接触,成为了我终生难忘的红色记忆。  相似文献   

11.
《学习导报》2014,(2):1-1
当年,“五卅惨案”发生时,爱国诗人闻一多“亲眼看见地上的碧血”,以燃烧的文字写下了《我是中国人》的长诗;当年,日寇的铁蹄踏入中国,吉鸿昌将军在美国拒绝享受被错认为日本人的礼遇,制作“我是中国人”的胸牌昂首行走美利坚;当年,新中国尚未成立,钱学森在美国不买保险,不置家产,因为他牢记“我是中国人”,随时准备回乡把自己的学识奉献祖国。  相似文献   

12.
仇福海  刘颖  徐国军 《世纪桥》2012,(18):47-50
时光飞逝。发生在富裕县的那场移民垦荒工作,转眼已过去半个多世纪。然而,每当回忆起这段艰巨的创业历程,仍让当年的建设者们激动不已,那些不平凡的往事依然历历在目,成为几代人不可磨灭的历史记忆与宝贵的精神财富。谨怀深深的敬意以此文敬献给当年投身于富裕县农业开发建设、  相似文献   

13.
正"燕山雪片大如席",这是我读小学时就能背诵下来的李白的一句诗。我常常对自己发问,如果当年诗人来到盛产大雪的北国黑龙江,面对铺天盖地的飘飘大雪,不知这位诗仙当如何感叹?少小离家的我,乡愁这个词汇,像挂在心灵深处的一把钥匙,每当冬天大雪降临,便打开了孩提时代那扇记忆的大门。  相似文献   

14.
孟兰英 《党史纵览》2009,(10):44-48
1949年10月1日下午3时,毛泽东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时间已经匆匆走过了60年,当年参加过开国大典的人,即便是年幼的儿童,现在也已经过了花甲之年。开国大典已经成为他们一生中最珍贵的一段经历。本文撷取了当年参加过开国大典的6位老人的回忆,听他们重新拾起60年前的那段难忘记忆,重温60年前那激动人心的时刻。  相似文献   

15.
永远的霞光     
去年盛夏 ,我从大西北采访归来 ,路过包头。包头是我的“第二故乡” ,在这个塞外高原的城市里 ,我度过了苦涩艰辛的童年和少年……为了迎接我阔别45载的首次归来 ,当年的恩师及同窗好友数十人在东河老区的一家酒店为我设宴洗尘。由于酒店距我住的宾馆较远 ,以至我搭车到达时 ,大部分师友已在眼巴巴地等我。呵 ,这不是耀国吗 !那不是乃良吗 !还有德才、李文、国栋……虽然几十年岁月的风霜大大蚀剥了昔日少年的风华 ,但神奇的记忆竟能在皱纹纵横的面孔上立即辨认出当年的影像而脱口喊出各自的名字……大家寒暄着、感叹着 ,满腹话语不知该从…  相似文献   

16.
张欢 《党建文汇》2009,(5):38-39
前一段时间,国内各电视台正在热播的电视剧《我的团长我的团》,已创下收视率新高,这部以当年中国远征军在滇缅作战为背景的连续剧娱乐了观众眼球的同时,也引发了一个话题:当年中国远征军的真实战史是如何的呢?  相似文献   

17.
父亲陈赓是长征的幸存者,但他一直不愿提及自己。记忆中,父亲只断断续续讲过一些长征的事,我和大多数人一样,是在书中了解长征的。促使我对长征有了深刻感受的还是去年重返长征路。站在父辈曾经洒血的地方,想象着当年的激情与壮烈,我深深体会到,红军正是靠理想和信念赢得了长征的最后胜利,创造了震惊世界的人间奇迹。  相似文献   

18.
"学雷锋活动"已经深深嵌入几代中国人的记忆。不同的时代赋予我们不同的关于雷锋的记忆。您还记得当年是怎么学雷锋的吗?今天学雷锋该学习什么?还原您心中的雷锋记忆,讨论雷锋精神,本刊记者随机选取5个对象,采访了他们对上世纪60年代、  相似文献   

19.
历史是那样匆匆,消逝了的历史给人们是一幕幕难忘的记忆。对我这个耄耋之年的老战士来说,最难以忘怀的记忆要算陈五斗这位福建籍的永生的战士……  相似文献   

20.
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的张秀,戎马征战大半生,历经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以及抗美援朝战争。当年在故乡江西永新一带的战斗生活,深深印在张老的记忆之中,是那样轰轰烈烈,那样惊心动魄。请听张老自己叙说──峥嵘岁月我的故乡永新县,地处湘赣边界,是革命运动兴起较早的县份之一。早在大革命时期,这里就有共产党的地下组织,领导开展农民运动,打土家、分田地。1928年5月,毛泽东领导的秋收起义部队首次攻占县城,永新人民在血与火的洗礼中进一步觉醒,跟着共产党、毛委员闹革命。从此,永新成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