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长期以来,党史学界认为中共中央对蒋政策转变经过了三个阶段,即:抗日反蒋——逼蒋抗日——联蒋抗日。与上述观点不同,笔者认为中共中央对蒋政策转变实际上经历了四个阶段,即:抗日反蒋——联蒋抗日的探索——逼蒋抗日——联蒋抗日。  相似文献   

2.
1935年末,东北的抗日斗争转入高潮,各地的抗日游击区和游击根据地在不断扩大。中国共产党领导东北军民所开辟的这些抗日游击区和游击根据地,是东北抗日游击战争的主要战场和东北抗日斗争的中心。 1936年,党领导下的抗日武装有了很大的发展,抗日游击区亦随之扩大,出现了东满、南满、北满、吉东四大游击区。抗日联  相似文献   

3.
由马洪武教授主编的《华中抗日根据地史》,是当前出版界难得的一本好书 ,是具有较高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的学术专著。第一 ,该书是一部关于华中抗日根据地的通史 ,填补了该史学领域的一项空白。首先 ,近年来各地出版了一些敌后抗日根据地史 ,也包括华中各抗日根据地 ,可是都是各自省属范围或地区范围的抗日根据地史 ,如江苏省编写出版了苏南、苏中、苏北抗日根据地史 ,安徽省编写出版了皖江、淮南、淮北抗日根据地史 ,湖北省编写出版了鄂豫边区抗日根据地史 ,浙江省编写出版了浙东抗日根据地史 ,河南省编写出版了豫皖苏边区抗日根据地史等…  相似文献   

4.
赵尚志将军在东北抗日游击战争发展的关键性历史时段,对抗日游击战术不断地进行全面性阐述,博采中外各方之精华,结合东北抗日的实际,精辟概括抗日游击战争的战术原则,特别是深入阐述东北抗日游击战术群众性的根基问题,不但推动了北满抗日游击战争的长期坚持,而且丰富了中国共产党游击战争的理论宝库,在中国共产党抗日军事斗争的理论和实践上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5.
骆积高 《探索》2005,1(3):17-19
毛泽东对抗日民主政权的建立进行了艰苦的探索和实践,并逐步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抗日民主政权理论。一切拥护抗日的人们是抗日民主政权的执政的社会基础。抗日民主政权在执政组织上实行民主集中制,在执政人员比例上实行“三三制”,在执政方式上推行“精兵简政”。共产党在抗日革命斗争中,形成了对抗日战争根据地的绝对领导权。抗日民主政权理论为我国新时期共产党如何执政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相似文献   

6.
东江抗日根据地是全国著名的敌后抗日根据地之一.她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共广东地方组织根据中央的指示,在领导东江人民开展敌后游击战争中艰苦创立起来的抗日革命根据地.在党的领导下,东江人民抗日武装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在祖国南疆高举团结抗日的旗帜,英勇抗击日本侵略者,先后发展成立了广东人民抗日游击总队、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东江纵队,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使东江抗日根据地不断发展壮大,有力地牵制和打击了日本侵略者,对中国抗战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叶剑英曾这样高度评价敌后抗日根据地的作用,他指出:“没有民主的抗日根据地的建立,这样残酷、严重与广大的敌后战场是不可能坚持的.”  相似文献   

7.
《奋斗》2016,(9)
正长征是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下的工农红军从内战漩涡走向救国救民战场的壮举。红军长征实现"北上抗日"的战略方针,一方面粉碎了国民党的围剿,促成国共第二次合作共同抗日的局面,另一方面,长征的胜利也影响了东北抗日斗争形势发展。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建立陕甘革命根据地后,党中央对东北抗日武装的领导与关注,进一步推动了东北抗日游击战争,使正在东北地区抗击日本武装侵略的东北抗日联军,有了坚强的后盾和  相似文献   

8.
崔晓梅  张文 《世纪桥》2000,(3):24-25
“九一八”事变后,最早在东北抗日战场上兴起的武装力量是抗日义勇军。他们高举反日大旗,同日本侵略军进行英勇的拚杀,揭开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序幕。中共满洲省委在支持义勇军抗日斗争的同时,积极建立党直接领导的抗日武装。东北抗日联军团结各抗日力量,在冰天雪地和丛山密林里进行了十余年的游击  相似文献   

9.
杨挺 《党史文苑》2022,(8):28-30
<正>抗日战争爆发后,中国共产党先后在山西创建了晋察冀抗日根据地、晋西北抗日根据地、晋绥抗日根据地、太行抗日根据地等多个抗日根据地。各根据地为了宣传中国共产党的抗日主张、方针和政策,团结人民,揭露日本侵略军的暴行,声讨投降派的卖国行为与顽固派的倒行逆施,创建了大量卓有成就的革命剧团。  相似文献   

10.
大岭山抗日根据地旧址位于东莞市大岭山镇。1940年10月,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第三大队从宝安县布吉乡挺进东莞,创建了大岭山抗日游击根据地。这是中国共产党在广东敌后地区建立的最早的抗日根据地之一,也是全国十九个抗日根据地之一——东江抗日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1.
房福贤 《理论学刊》2005,(9):108-112
从文学的意义上讲,战后的抗日文学才是真正的抗日文学。前30年的抗日文学虽涌现出一批较优秀的文学作品,但整体发展并不尽如人意。新时期的抗日文学不仅完成了从“文学抗日”到“抗日文学”的历史性转变,也开创了中国抗日文学的新时代。变化得以实现的主要原因,在于文学走出了以民族的最高利益为单一立场的国家化叙事模式,也走出了战后30年以意识形态为主要立场的集体言说方式,开始了立足于民间视野和个人话语基础之上的抗日历史的文学重构与叙述。  相似文献   

12.
正在中共领导下台湾同胞在大陆的抗日救亡活动抗战全面爆发后,中国共产党主张停止内战,全面抗日。其所属部队积极投入到抗日前线,英勇杀敌。中共的抗日主张得到全国广大人民的拥护和支持,海内外的许多台籍青年纷纷投奔抗日根据地,参加了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斗争或在共产党领导下在国民党统治区甚至是沦陷区进行抗日活动。根据地的抗日台胞在投奔共产党抗日队伍的台胞中,有一批万里迢迢从国外赶回国内的台籍青年。特别是在当时根据地医疗  相似文献   

13.
本文阐述了广东抗日民主政权建立的历史进程,分为初创、初步发展、全面发展三个阶段;从政治建设、经济建设、军事和对敌斗争以及社会建设四个方面叙述了广东抗日政权建设的主要内容;分析了广东抗日民主政权建立、建设过程中的基本特点,即政权创立中的独立自主、建立过程中的华南创新、政权建立方面的华南特点、施政过程中的华南特色;阐明了广东抗日民主政权的重要意义,在华南树起了抗日民主的旗帜,改善了民生,巩固了华南抗日民主统一战线,有力支援了敌后抗日游击斗争,扩大了了中共的政治影响。  相似文献   

14.
正1936年春至1937年夏,在小兴安岭密林深处,东北抗日联军创建了政治军事学校。此时,东北人民抗日武装各部按照《东北抗日联军统一军队建制宣言》的要求,一律整编为东北抗日联军。东北抗日联军政治军事学校是在抗日战争中,东北抗日联军发展时期创办的一所培养抗联军政干部的正规学校,为适应抗战需要培养造就了一批军事和政治干部,在东北抗  相似文献   

15.
那尔轰抗日游击根据地是东北抗联创建的最有特色的抗日游击根据地,是东北抗日游击根据地的一面旗帜,密营是相对固定根据地的创新.那尔轰抗日游击根据地是在东北殖民地腹地建立起来的带有政权性质的抗日游击根据地;是抗联物资资源和兵源的补充地,是抗联的政治活动中心、军事活动依托和重要堡垒.那尔轰抗日游击根据地为抗战保留了火种,积聚了力量,为抗日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16.
“九一八”事变后,在东北最早举起抗战大旗的是东北抗日义勇军。当时,东北抗日义勇军的抗日斗争几乎遍布于东北全境。他们前仆后继,与日寇展开了殊死斗争。由于东北抗日义勇军最终走向了失败,学界对抗日义勇军的作战形式及作战特点关注甚少,本文旨在探讨抗日义勇军在作战中的形式及特点,以待拓展学界对义勇军史研究的范畴和路径。  相似文献   

17.
那尔轰抗日游击根据地是东北抗联创建的最有特色的抗日游击根据地,是东北抗日游击根据地的一面旗帜,密营是相对固定根据地的创新。那尔轰抗日游击根据地是在东北殖民地腹地建立起来的带有政权性质的抗日游击根据地;是抗联物资资源和兵源的补充地,是抗联的政治活动中心、军事活动依托和重要堡垒。那尔轰抗日游击根据地为抗战保留了火种,积聚了力量,为抗日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18.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东北大地燃起了抗日的烽火。在北平“东北民众抗日救国会”的领导下,抗日武装首先从辽南地区兴起,旋而各地抗日武装队伍迅速形成。1932年6月,首先在海城建立了“东北民众抗日救国军”第二军区,并于同年9月改名为“东北义勇  相似文献   

19.
党在抗日根据地的文化政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在抗日根据地的文化政策魏芙蓉,郭永学抗日战争时期,随着晋察冀边区、晋绥边区、晋冀鲁豫边区、华中地区、山东地区等抗日根据地的创立,随着抗日民主政权建设的健康发展,各抗日根据地的文化事业也蓬勃发展起来。抗日根据地文化事业的发展反过来推动了抗日根据地的建...  相似文献   

20.
东北抗日联军1940年、1941年大部队集中到原苏联境内“野营”整训期间,对东北的抗日斗争并没有停止活动,他们组织小群部队回东北进行抗日斗争,长达4年之久,是东北抗联史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由苏境派出的和留在东北坚持斗争的小部队,虽然人数不多,活动的时间有长有短,也没有较大的战斗,但是小群部队在东北的抗日斗争活动,体现了抗联主力部队进入苏境以后,仍然十分重视东北的抗日游击战争,时刻准备重返东北战场;体现了抗联为收复东北失地,争取祖国解放所坚持的伟大斗争的连续性:体现了抗日联军始终是东北人民不屈不挠的抗日救国旗帜。由此可见,抗联小群部队4年多的抗日斗争。在东北抗日联军的抗日斗争中具有重要和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