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1964年,中国在罗布泊成功进行了首次核试验。为减轻大陆核试验带来的心理冲击,台湾当局采取了以下几项对策:利用各种场合加强宣传,贬低大陆的核能力。10月17日,蒋介石在"总统府"主持"宣传外交小组"会议,提出:"中共试爆目的,系为宣传而非全为军事。政府不必对此发表任何声明,宜由民意机关及舆论界强烈反应。"此后,他不断贬低大陆的核能力,指出:"中共虽有原子装置,但距离制成原子武器之程度,仍相差甚远。吾人完成准备反攻行动,即基于消除未来灾祸之责任与使命,无用忧畏中共试爆之举。"  相似文献   

2.
黄雨果  王莹 《学习月刊》2009,(13):43-45
今年5月25日.朝鲜中央通讯社发表新闻公报宣布.朝鲜于当天再次“成功进行地下核试验”。自2006年10月第一次核试验以来,朝鲜先单独宣布退出六方会谈.继而高调宣称重启宁边核设施.最后完成3年内第2次核试验。南此看来.朝鲜意图拥有核武器的战略步骤是比较清晰的.即置国际社会的半岛无核化努力于不顾.以拖延“六方会谈”为核武器研发争取时间,  相似文献   

3.
1964年 7月,经过几年的努力,我国第一颗原子弹试爆的准备工作基本就绪。为了加强对试爆工作的领导, 8月 23日,中央军委、总政治部批准成立中共首次核试验委员会。共和国上将、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兼国防科委副主任、国防工办副主任张爱萍被任命为书记,刘西尧为副书记。不久,中央军委又批准成立首次核试验委员会,由 68人组成,张爱萍任主任委员。这样,张爱萍实际上就成为中国首次核试验的总指挥。   预演中,突然刮起了暴风。张爱萍对正在铁塔上安装调试仿真原子弹的技术人员说:“要沉住气,我们的铁塔能抗住这样的大风 !” …  相似文献   

4.
美国政府对中国发展核武器的反应与对策(1961—1964)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详细考察了美国政府在中国进行第一次核试验前对中国发展核武器的各种对策选择,全面阐述了美国政府在中国第一次核试验后采取的对策及其原因。文章认为,美国政府虽然最终没有对中国核设施进行军事打击,但从未放弃进行军事打击的可能。  相似文献   

5.
2014年1月10日上午,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一位96岁高龄的老人登上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领奖台,成为令人瞩目的“明星”。这位老人就是中国核武器事业的开拓者、中国核试验科学技术体系创建者之一、“两弹一星”元勋、总装备部高级顾问程开甲。这一刻,距离1964年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已经过去了半个世纪。  相似文献   

6.
叶介甫 《世纪风采》2009,(12):40-42
1964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原了弹试验地爆成功,震惊了全世界。不过,这次试验是采用“地爆”方式进行的。为了增加试验手段,提高试验水平,确保试验安全,使用飞机投掷核武器,  相似文献   

7.
王建柱 《党课》2014,(5):121-121
在相当长一段时间里,人们对程开甲知之甚少。1960年夏,经钱三强点将,南京大学教授程开甲走进了核武器研制的队伍,从此他在科学界销声匿迹几十年。在我国原子弹研制初期,程开甲被任命为核武器研究所副所长。1962年上半年,我国原子弹的研制工作露出希望的曙光。为加快进程,钱三强等领导决定,进行核试验准备和技术攻关。1962年夏,程开甲成为我国核试验技术总负责人。此后,  相似文献   

8.
叶学贤 《世纪风采》2014,(10):20-27
1964年10月16日15时,随着一团巨大的蘑菇云在中国大西北腾空而起,中国第一颗地爆原子弹爆炸成功了,当时罗布泊沸腾了,全国沸腾了,人们抑制不住兴奋的心情,纷纷走上街头欢呼雀跃。我国第一颗原子弹成功爆炸,新中国成为继美国、苏联、英国、法国之后世界上第五个拥有核武器的国家!  相似文献   

9.
博览之窗     
《先锋队》2005,(16)
中国军备震撼世界的第一次1960年11月5日,我国自己制造的第一枚近程导弹发射实验成功。1964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枚原子弹爆炸成功。1966年10月27日,我国第一枚导弹核武器发射成功。1967年6月17日,我国第一枚氢弹空爆实验成功。1970年4月24日,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1  相似文献   

10.
接到参加核试验“绝密”任务新中国为了加强对原子能工业的生产、建设和核武器研究、试验工作的领导,1962年11月3日,经毛泽东主席批准,成立了中央专门委员会,由周恩来总理兼任主任。随后,各项工作全面展开。空军部队参加的核试验工作,空军党委分工由成钧副司令员负责组织指挥该  相似文献   

11.
正2014年1月10日上午,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一位96岁高龄的老人登上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领奖台,成为令人瞩目的"明星"。这位老人就是中国核武器事业的开拓者、中国核试验科学技术体系创建者之一、"两弹一星"元勋、总装备部高级顾问程开甲。这一刻,距离1964年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已经过去了半个世纪。"核弹试验赖程君,电子层中做乾坤。"这是中国核试验基地首任司令员张蕴钰将军赠给程开甲的诗句。  相似文献   

12.
世界核武器ABC公开宣布拥有核武器的国家:美国、俄罗斯、英国、法国、中国。未公开宣布的有核国家:印度、巴基斯坦、以色列。被认定正在秘密研制核武器的国家:伊朗,利比比亚。宣布放弃进行核试验的国家:巴西、阿根廷、阿尔及利亚、南非、伊拉克、乌克兰、白俄罗斯...  相似文献   

13.
1962年,根据中苏关系逐步恶化和中国即将拥有核武器的形势,肯尼迪政府初步确立了与苏联进行谈判来分化中苏同盟并阻止中国核力量发展的政策。从1962年至1963年,肯尼迪政府不断采取外交主动,先后就核禁试和不扩散核武器问题与苏联进行了日内瓦谈判和美苏英三方会谈,并最终促成了部分核禁试条约的签订。作为"选择性迁就"式楔子战略实施的具体策略,肯尼迪政府与苏联有关禁止核试验的谈判以及部分核禁试条约的签订,加剧了中苏之间既有的分歧和争论,加速了中苏同盟关系的分裂。  相似文献   

14.
叶慕安 《世纪风采》2014,(11):36-42
1964年10月16日15时,随着一团巨大的蘑菇云在中国大西北腾空而起,中国第一颗地爆原子弹爆炸成功了,当时罗布泊沸腾了,全国沸腾了,人们抑制不住兴奋的心情,纷纷走上街头欢呼雀跃。我国第一颗原子弹成功爆炸,新中国成为继美国、苏联、英国、法国之后世界上第五个拥有核武器的国家!今年是第一颗原子弹成功爆炸50周年,谨以此文,献给为空投原子弹试验作出贡献的英雄们。  相似文献   

15.
1964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从此打破了超级大国的核垄断。当时是采用地爆方式,即在200米铁塔上试验的。这对于精确测量核弹爆炸当量、检验冲击波、光幅射、放射性沾染等杀伤力,有一定困难,而有关解决运载问题所需要的种种科学数据,在测量时也受到局限或无法获取。西方一些情报部门断言:“至少要过几年的时间,中国才能使自己的核武器适应飞机的使用。”为了使我国的核武器试验大大提高一步,党中央、中央军委决定进行飞机投掷原子弹试验。1965年春节刚过,空军领导正式传达了党中央关于进行  相似文献   

16.
他是我国核武器研制和国防科技工作的主要组组者之一,从1955年我国决定发展原子能事业起,40多年来一直在核技术领域担任领导工作,先后参与领导了我国原子弹、氢弹、中子弹以及同近程、中程、远程、洲际导弹相配套的几乎所有核弹头的研制工作,为铸造我国强大的核反击力量,为国防尖端科技事业的创立和发展,建树了不朽的功勋。他敏锐跟踪国际核武器发展前沿,先后组织、领导了原子弹小型化、武器化和氢弹的研制工作,并成功组织了核试验从地上到地下的转变,为打破核大国的垄断和禁试阴谋、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从1945年出国考察原子弹算起,他已与原子弹打了半个多世纪的交道,结下了不解的情缘。如今,他仍清醒地认为,在新形势下核力量的战略地位没有改变,战略核武器仍是大国实力与地位的象征,和平不是乞求得来的,而是在力量的抗衡中取得的。为此,年近八旬的他仍继续在国防高科技战线上辛勘地耕耘着……  相似文献   

17.
1964年10月16日,一直处在核讹诈威胁之下的新中国,第一颗原子弹一举爆炸成功,震惊世界。然而,由于当时采用的是“地爆”方式,还不具备真正意义上的核威慑、核反击能力,因此,使用飞机投掷原子弹,实现“空爆”,被提上我国核试验的议事日程。 1965年5月14日和1972年1月7日,我国先后  相似文献   

18.
《党课》2010,(12):107-107
1967年6月17日,我国在西部地区成功地爆炸了第一颗氢弹。这是中国继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后在核武器发展方面的又一次飞跃,标志着中国核武器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相似文献   

19.
核武器的威力,世人皆知。一颗原子弹,曾经影响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局。当是时,日本以一蕞尔岛国,不仅想称霸亚洲大陆,而且企图称霸世界。它四处燃战火,侵略我国达8年之久,又在珍珠港实施突袭,将战火烧到大洋彼岸。大战后期,尽管它国力不敷,却一直顽抗到底,美国在广岛的一颗原子弹,才使行将落败的日本最后屈服……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世界上的一些强国先后都拥有了核武器。这些已经拥有核武器的国家,尤其是两个超级大国,他们极度幻想垄断核武器,以便称霸世界。中国领导人毛泽东,历来不信邪,他在国际形势的重压之下,下定决心要打破核垄断,他领导中国人民,在我国的大西北开始了核试验……打破了核垄断,站起来了的中国人才真正挺直了腰杆。  相似文献   

20.
核能力:可造核武器韩美两国一直认为,朝鲜2006年的核试验当量在1000吨以下,并非核弹试验而是核爆破装置试验。但美国中央情报局局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