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郅荣 《传承》2014,(3):117-119
社会公德建设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点内容。针对当前社会公德建设存在的问题,结合建国以来社会公德建设的理论与实践,探讨加强社会公德建设的两点思考,一是切实增强社会公德建设的动力,二是实现由教育为主向教育与管理相结合的转变,这将给我国现阶段加强公德建设提供更有益思考。  相似文献   

2.
简论转型时期社会公德建设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肖志玲 《理论月刊》2004,(11):132-133
社会公德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所形成的和应当遵守的基本的行为准则。社会公德建设的有效途径:一是进一步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二是丰富社会公德教育形式,加强自律和教育;三是加大法制规范力度。  相似文献   

3.
李资源 《思想战线》2004,30(6):75-79
少数民族在社会发展历程中不仅形成了许多社会公德 ,而且非常重视公德教育。其中 ,重情尚义、谦和好礼、热心公益、乐于助人、讲究卫生、保护环境、言不越规、行不逾矩等都是少数民族的优秀传统道德。在现代化建设的今天 ,强调和弘扬少数民族社会公德传统美德 ,对于维护安定团结的社会局面 ,改善整个社会的道德风气 ,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李晓辉 《理论月刊》2010,(9):180-182
社会公德是指在社会交往和公共生活中公民应该遵守的道德准则,它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伦理基石,对社会整体文明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在改革开放新时期,我国社会公德状况既有可喜的一面,也有令人堪忧的一面。全面把握社会公德的价值,深入洞察社会公德的现状,是我们充分认识社会公德建设重要性与紧迫性的关键,也是我们自觉、有效推进社会公德建设的前提。  相似文献   

5.
社会公德的特性对大学生社会公德教育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公德是社会的公共道德,它是现代社会的产物。社会公德具有公共性、发展性、情境性等特性。社会公德的特性对我们加强大学生的社会公德教育提供了诸多启示。  相似文献   

6.
汤丽芳 《求索》2011,(4):117-118,11
我国的社会发展进入了一个新时期,追求和谐、公正是时代的主流。然而,社会公德作为社会的基础性道德,它的建设在实践中却是一个难题。究其原因,其一,在社会公共生活领域里,人们心理上的道德压力较弱;其二,传统文化和我国特殊历史经历对人们社会公德的意识有着不小的消极作用。因此,必需从制度化和文化建设两个方面着手,有效地解决这个难题。  相似文献   

7.
《公安研究》2013,(10):93-93
余绪鹏在《理论导刊》2013年第3期撰认为,社会公德缺失影响人们对社会的价值判断,是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社会公德建设是和谐社会构建过程中的重点和难点,探究社会公德缺失的原因尤为重要。从政治层面看,社会公德缺失有着深刻的政治原因,其主要表现在传统政治文化抑制公德基因生长、权力腐败对社会公众具有很大的负面示范效应以及政府在经济和政治方面的制度供给不足,为败德行为留下空间。  相似文献   

8.
在我国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的过程中,公民社会公德建设有时不免处于一种尴尬的境地:我们素有“礼仪之邦”的美称,但见难不帮、见危不救反落井下石的现象时有发生,我们曾经长期进行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道德教育,但爱护公物、遵守公共秩序的现状不容乐观。深入查找我国部分公民社会公德意识淡薄的原因,对于认真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提出的以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德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陈敏 《湖北社会科学》2003,1(5):116-118
社会公德是我国社会主义道德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公德主要包括遵纪守法、扬善抑恶这样两个本质的方面。遵纪守法是社会对个人行为作出的限定,它要求个人自觉遵守社会公认的纪律与法律;扬善抑恶是个人行为对社会的牵引,它要求个人自觉维护社会的法纪与道德规范。在当前形势下,要使党中央以德治国方略化作国民的实际行动,加强以“遵纪守法、扬善抑恶”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德建设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0.
社会公德是全体公民在社会交往和公共生活中必须共同遵守的准则,是社会普遍公认的最基本的行为规范。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伟大进程中,大力弘扬社会公德、倡导文明新风,对于培养公民的高尚品质,树立良好的社会道德风尚,创造安定和谐的社会环境,促进精神文明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精神文明导刊》2006,(8):13-13
党的十六大以来,各地各部门采取措施,加大力度,扎实工作,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建设呈现出健康向上的良好发展态势。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与社会主义荣辱观相结合,正成为我国社会道德发展的主流。  相似文献   

12.
社会转型的背景下,人们的利益意识、自主性以及理性化趋势增强,而且交往方式也越来越具有公共性。但由于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各方面的因素,特别是由于公民社会发育不足导致人们的道德信仰危机,社会普遍表现出一种以公德缺失为主、发展性的道德危机。加强社会公德建设是一项系统的社会工程,需要与市场经济发展、民主政治建设与和谐社会构建相协调。  相似文献   

13.
要论摘编     
《党政干部学刊》2008年第8期刊登了北京大学魏英敏教授的文章“关于社会公德的再认识”,文中认为,社会公德是全体公民或特定公民群体,在社会公共生活或共同生活及其交往中应遵循的行为准则,涵盖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公德与私德一体二面,公德是由私德推演而来的。加强社会公德建设应首先从私德入手,采取有力措施,改善对儿童、青少年德育教育的方式与方法。  相似文献   

14.
为迎接2008年奥运会,更好地展示“人文奥运”的风采,北京社会心理研究所进行了关于北京市民社会公德表现的抽样调查。此次调查采用随机拨号的方式对分布在北京市八个城区的居民进行电话访问,样本总量765。调查内容以该所2002—2003年的调查为基础,先将违反社会公德的不良行为排序,  相似文献   

15.
胡锦涛总书记9月18日在会见全国道德模范时指出,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进程中,我们要始终高度重视和切实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大力弘扬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思想道德保障。胡锦涛这一重要讲话为我们推进道德建设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16.
社会公德是一个合格的社会成员在道德上的起码标准和一般要求。了解高师毕业生社会公德现状和特点 ,探析其形成原因 ,有利于高校采取多样化的教育方法 ,加强对毕业生社会公德工作的管理和领导。  相似文献   

17.
平谷区公民道德建设坚持顶天气、接地气、强底气、聚人气,通过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人们自觉履行法定义务、社会责任、家庭责任,让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入耳入脑人心,为首都生态强区建设营造了和谐社会氛围。  相似文献   

18.
社会公德是全体公民在社会交往和公共生活中必须共同遵守的准则,是社会普遍公认的最基本的行为规范。社会公德,体现着一个人的道德素质,标志着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社会公德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一个国家的社会秩序、社会风气、社会凝聚力。为了大力弘扬社会公德,倡导社会主义文明新风以及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创造安定和谐的社会环境,从本期起,本刊陆续刊发有关社会公德方面的文章,以促进我区精神文明建设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9.
盛世隐忧——来自北京青少年社会公德的报告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社会公德是每个社会成员在公共生活中应该遵守的基本行为准则,是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没有社会公德的民族是危险的民族,而一个拥有良好社会公德的民族肯定是充满希望的民族。北京作为中国的首善之区,其青少年社会  相似文献   

20.
林琼斌 《前沿》2006,(8):78-80
社会公德是公民思想道德建设的主要内容之一,本文通过对海南青少年社会公德行为的调查分析,了解青少年公德行为在意识、认知、评价、参与等方面的特征,对其形成原因和表现进行归纳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