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何明洁 《学理论》2009,(24):51-53,58
本文化与异文化的关系一直是人类学关注的重点。“他者”的地位在人类学发展的不同阶段有不同的位置。本文结合《作为文化批评的人类学》一书,对人类学历史上不同时期“他者”地位的变化进行梳理,借此帮助我们理清19世纪以来人类学学科发展的大致脉络,使我们更好地了解我们身处的这个人类学的实验时代。  相似文献   

2.
务伊琼 《学理论》2012,(21):52-53
《西太平洋的航海者》是人类学田野民族志研究中的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著作,一方面确立了功能主义人类学把田野作业、理论、民族志等三要素相结合的范式;另一方面强调了体谅世界,反思自身这一人类学研究伦理。对人性的关注可以说是社会科学研究最重要的目标,站在这样的立场上探索人类学的实践意义才有可能保持其永久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3.
在《红字》中,霍桑为我们描绘了一个没有受到男性社会象征秩序影响的母女世界,其中的女性以她们特有的奉献精神和坚韧使这个女性世界能够以自己的力量与身边的父权制社会抗衡,并在其中留下了自己的印记,被视为他者的女性得以发出自己的声音。  相似文献   

4.
《学理论》2021,(12)
"他者"和"自我"是相对立的。在公共管理中,公共管理者只有在具有本我意识和本我行动能力的前提下,公共管理中的"他者"才有存在的意义。由于现阶段公共管理法制化和民主化不健全,与公民之间沟通交流渠道不畅通,不能准确了解公民的利益所在和真实的需求,在政策人类学的视角下,从目前所处的困境入手,公共管理者要到"他者"中寻求解决方案,要准确捕捉发现社会发展的内在需求、人民群众内在要求,通过"他者"绕道认识"自我",发现"自我"的问题,进行自我反思,更好地为人民服务,从而超越自我,实现自我价值。同时将他者性理论融入公共管理中是符合中国特色的,他者性即为群众性,政策人类学他者性视角下的公共管理的过程即为群众路线的过程。  相似文献   

5.
《学理论》2015,(12)
通过对《紫色》中女性人物在家庭中的他者形象进行分析,指出女性是家庭中的他者,他者的形象体现在两性关系中,而两性关系不仅包含黑人的两性关系也包含白人的两性关系,两性关系的不平衡使男性把自己的欲望放置在主导地位,作为他者的黑人女性被父权的语言所压迫,丧失了主体地位,没有权力、没有话语权,然而作为他者的女性主体在不断的抗争中颠覆了父权制霸权,使得两性在不断的抗衡中走向和谐。  相似文献   

6.
无论是现代思想家马克思,还是建设性后现代思辨哲学家怀特海,他们都对正义语境中的他者命运展开了深度思考。马克思立足于历史唯物主义意在对资本逻辑压迫下的他者实行拯救,而怀特海则基于过程实在论力求为宇宙中的每一个他者赋予主体性光辉。在两者对正义问题考察的过程中,逐渐呈现出一种包容他者的正义性交往方式,这就为共同福祉的实现提供了可能性,并在正义观层面彰显出共同体的他者意蕴。  相似文献   

7.
陈凡 《学理论》2010,(5):117-119
肯·凯西的小说《飞跃杜鹃巢》是美国20世纪60年代反文化运动的经典之作。该小说建构了一系列二元对立的悖论,聚焦于实行“规范化”的“疯人院”这一边缘化群体,针对个体在“规训社会”中受迫害的事实,巧妙表达了对“规训社会”的据斥,与后现代主义哲学家福柯的著述不无相似之处。本文从身体的政治和他者的反抗两方面分析这部小说的后现代话语特征。  相似文献   

8.
语言的意义问题是语言哲学的中心问题。当代以经验论、意向性理论、存在论为代表的语言意义理论强调了语言意义的认识维度、存在维度,却没有直接说明语言意义的伦理维度。通过对当代语言意义理论的批判,可以揭示出语言意义的伦理维度。语言意义不但有伦理维度,而且是语言其他意义的根源。语言的伦理意义具有本源性,它是语言作为对话关系的直接意义。对话是他者呼唤我,我回应他者的责任关系。对话的责任关系是研究语言和意义的根本性条件。对语言意义他者伦理维度的揭示,有助于开创一种新的语言伦理学,它强调语言以对话伦理为场域,伦理以对话语言为基础。在对话的联结中,生成了责任主体,语言和伦理也在责任主体的生成中不断融合。  相似文献   

9.
"他者"是西方民族主义的政治话语,是凝聚"我们"的狭隘想象.在崇尚"天下主义"的传统中国,"他者"是善意的、可教化的、不带有种族歧视的认同.中国"天下主义"精神孕育不出西方式的民族主义,只是由于帝国主义的近代侵略才被迫产生出救亡图存的民族主义.当代中国在国际社会的影响日益加强,继续推动中华民族精神时民族主义的超越.对现代化、全球化的发展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0.
贯穿于近代以来西方思想史争论的自我与善(good,意指广义的价值)的关系问题,本质上乃是个人与其社会历史的关系问题。在马克思主义的视野里,个人与其社会历史是一个相互生成的过程。借助这样一种辩证统一的理解,那么,自我在生活世界的真实存在也许应该是:自我只有介入了他者的视野,自我才成为自我,才具有独立性和自由,才能现实地选择和拥有目的与诸善。进而,自我正是处于社会中才能变革社会,正是处于历史中才能推动并创造历史。  相似文献   

11.
"自我与他者"的关系问题应该在主体同性的研究视域之内.主体间性问题就是在"自我与他者"的关系之内逐步消减"我思"的优越性,承认他人存在的意义,寻找"自我与他者"之间理想的关系样态.对"自我与他者"关系的探讨经历了从自我走向他者的过程:以胡塞尔为代表的主体间性理论主要是反思主体的"唯我论"倾向;以哈贝马斯为代表的主体间性理论关注的是主体之间话语沟通的伦理价值取向;而勒维纳斯关于他者的理论则明确了他者的绝对差异性,指出伦理关系是主体间的奠基性关系,阐释了伦理学是第一哲学的立场.  相似文献   

12.
因历史的惯力与现实客观因素的制约,我国西部边疆少数民族在国家现代化过程中“边缘”、“他者”境遇状况的改变尚需时日,更需国家公共政策的有力支持,由此,对边疆民族地区“他者”利益的关注和政策“关怀”,成为国家构建“全面小康”、“和谐”社会时期公共政策解答社会公正课题的重要话语。  相似文献   

13.
田丽 《理论视野》2017,(12):75-77
列维纳斯的"他者"理论要求自我要尊重"他者",并对"他者"负责,在处理人类与自然的这对关系中,人类必须尊重自然,对自然要有责任意识。"主—客"哲学体系、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以及唯GDP的政绩观,导致了党员领导干部对我国的生态环境缺乏尊重和责任意识。为了更好地实施我国的绿色发展战略,必须以"他者"理论为基础,从绿色发展的紧迫性、党员的责任使命以及绿色制度的实施三个方面,加快培养党员领导干部绿色发展的责任意识。  相似文献   

14.
张超颖 《学理论》2012,(21):132-133,209
针对列维斯特劳斯《忧郁的热带》所蕴涵的独特的人类学视角与方法展开分析,列维斯特劳斯在对文化碎片的描述与文化人类学的深刻反思之时,运用哲学、美学、心理学等方式给读者以一面独特的文化透镜,他深刻的思想和启发式的描述让文化苦旅得到有价值和有意义的文化哲思。  相似文献   

15.
日本管理思想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它以日本本土的文化为根基,在与外域文化的交流中吸收借鉴了其他民族的先进文化,形成了其独具特色的管理思想。  相似文献   

16.
列维纳斯在胡塞尔、海德格尔思想的基础上,对西方哲学传统进行了猛烈的批评。他认为西方哲学本质上是"同者"哲学,具有内在的征服和暴力倾向,它呈现为对于对象"本质"的无限探求。同者的世界是一个不公平的世界,它的危害只能用"他者"的态度加以化解:社会是个人的多元化组合,不能够被归为总体同一性;面对"他者之脸",无限责任自然产生。列维纳斯的他者哲学对政治哲学最重要的影响是给现代社会占主导地位的多元主义提供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17.
王卫华 《学理论》2010,(4):149-150
盖尔·奥斯丁认为,女性主义批评研究戏剧有诸多优势。可用于戏剧分析的女性主义理论来自四个研究领域:文学批评,人类学,心理学,以及电影理论。她对女性主义人类学中盖尔·鲁宾、卡尔·马克思、列维一斯特劳斯和西蒙·弗洛伊德的理论进行了论述,并运用盖尔·鲁宾的“妇女交易”理论、塞基威克的“男性同性交际欲望”理论以及吉纳尔的“色情三角”理论分析了阿瑟·米勒的《推销员之死》,证明女性主义人类学运用于戏剧领域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8.
苏联学者的东方社会解读模式,是国内外学界关于马克思"人类学笔记"的两种主要解读模式之一.该解读模式对笔记的主题、历史地位作了严重误读,带有根本性的理论缺憾,就其整体而言是不科学的.对其进行批判性的考察,有助于准确评价笔记的理论价值和历史地位,恢复马克思思想史的本来面目.  相似文献   

19.
《学理论》2021,(1)
随着社会的转型,我国的"养老"问题日益突出,人类学虽然一直不乏对老年群体的关注,但对"养老"的研究并不充分。运用人类学田野调查方法从何为老、如何养以及谁来养等几个问题入手探讨贵州的一个普通乡村村民对"老"的认知,养老模式类型及当下社会转型中存在的养老问题,能为中国农村养老研究提供一个立体而典型的个案。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在给查苏利奇的复信的草稿中提出了跨越卡夫丁峡谷设想。通过对马克思《人类学笔记》以及相关著述的考察可以发现,跨越思想蕴含着丰富的内涵,是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深刻反思,有其形成的理论渊源,是基于唯物史观的科学判断。同时,历史分析表明,19世纪80年代的俄国具有实现跨越的可能。显然,跨越思想有着深厚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