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监狱人民警察承担着对服刑人员进行监督管理和教育改造的艰巨任务,是由“恶”向“善”的摆渡人. 监区来了抑郁症服刑人员 按照法律规定,服刑人员入监时,民警要对服刑人员的心理、身体状况进行全面了解和排查,这是教育、管理服刑人员的第一环节. 一天,监区收押15名服刑人员,其中一名叫王冰的服刑人员引起了我的注意.王冰,34岁,因故意杀人罪被判处无期徒刑.他有长达15年的失眠症历史,至今依然要依靠药物才能勉强入睡,同时伴有抑郁症.作为监区民警,我不希望在接收服刑人员的过程中出现任何问题.因此,我对他十分关注.  相似文献   

2.
每个月5分钟的亲情电话是服刑人员与家人联系的重要渠道.听一听亲人的声音,聊一聊彼此近况,其中传递的亲情是每名服刑人员进行改造的精神支柱.其实,每一个亲情电话的连线,都有监狱民警的陪伴,无论电话那头是狂风暴雨还是风和日丽,浙江省第二女子监狱的民警都会陪着服刑人员一起面对.  相似文献   

3.
张君 《法律与生活》2016,(23):40-41
在监狱民警对服刑人员的日常教育管理过程中,个别服刑人员总是想方设法让自己的狱内生活舒服些、特殊些.他们自认为改造经验丰富,软磨硬泡,对抗民警管理.与他们的“较量”,为民警日常工作增加了不少挑战. 画像 王杰,27岁,因寻衅滋事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两年,曾有三次服刑经历.  相似文献   

4.
伊金霍洛监狱三项工程助推青年民警茁壮成长,大力建设育才、炼才、用才三项工程,为监狱事业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人力资源基础。伴随着三项工程的进展,伊金霍洛监狱青年民警将为监狱事业撑起一片蓝天,用爱心和技能教化更多的服刑人员。  相似文献   

5.
由于他们的犯罪,使原本幸福的家庭骤然面临变故,部分服刑人员的家属生活陷入了困境。为了让这些特殊的弱势群体感受到社会的温暖,渝州监狱在监区内发起了“少抽一包烟,献上一份爱心”的捐助活动,并设立了渝州监狱服刑人员爱心基金,切实解决服刑人员在改造过程中家庭遇到的特殊困难。这一举措在服刑人员中引起强烈反响,受到社会好评。2006年3月,重庆渝州监狱民警驱车前往距监狱几十公里外的服刑人员雷世勇的家中,走访看望了雷世勇身患宫颈癌的妻子,将民警及监区服刑人员的10120元爱心捐款送到陷于困境的雷世勇家人手中,并及时安排雷妻住院手…  相似文献   

6.
吕帅 《法律与生活》2016,(20):40-41
一床褥子引发冲突 刘峰被送到我面前时,我一眼就认出了他. 刘峰新人监时,刚一进班,他就与分监区的民警发生了冲突,原因是民警收了他的褥子.按照规定,监狱要统一为服刑人员发放被褥.发新被褥时,服刑人员自带的旧被褥会被收走.所以,民警严格执行规定,在为刘峰发新被褥时,顺便把他的旧褥子收走了.刘峰则认为民警就是成心跟自己作对.因此,他与民警争执了起来.  相似文献   

7.
“谈话”是监狱人民警察对服刑人员进行教育改造的基本方法。近日。北京市清园监狱3分监区试行“择警谈话”。取得了较好效果。在人们印象中,监狱民警同服刑人员谈话一般是前者主动找到后者,要求后者汇报思想,谈谈改造体会,以帮助后者消除思想疑虑,解决实际问题等,这可以说是“谈话”的传统模式。为增强个别谈话教育效果,提高教育改造质量,3分监区从今年3月底开始,试行“择警谈话”。分监区专门设置了“择警谈话信箱”,“择警谈话”的服刑人员将写好的申请投人信箱,申请只需写明本人姓名、所选择的民警姓名及交谈的主要内容(概括)。分监区指定民警,负责每天开启信箱,确保不发生延误。对服刑人员提出的申请,要求3天内必须予以明确答复。  相似文献   

8.
为把"六无"监区创建工作和纪律作风整顿工作落到实处,切实加强法治化监狱建设,伊金霍洛监狱深入推行监区一日工作规范,并将规范制作成流程图下发到各押犯监区,便于监区民警对照执行。此次经修改完善的一日工作规范包括服刑人员一日生活管理规范、服刑人员一日教育改造管理规范、服刑人员一日狱政管理规范、服刑人员一  相似文献   

9.
马利民 《政府法制》2008,(14):28-29
6月4日1时30分,在20余台警车、上百名全副武装的民警、武警的押运下,四川川中监狱600名在押服刑人员成功转移到嘉陵监狱关押点。至此,历时7天的四川“5·12”地震部分受灾监狱共计2250名服刑人员大转移任务顺利完成:“一个都没少!”四川省监狱管理局局长刘志诚如释重负,脸上露出久违的微笑。  相似文献   

10.
《人民调解》2011,(11):45
黑龙江省双鸭山市岭东区司法局第二司法所联合安通社区组织了一场"特殊的"趣味运动会。因为参加这次运动会的运动员,除了社区普通百姓、社区所辖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社区民警,还有社区服刑人员。参加比赛的每个社区服刑人员都全力以赴,经过他  相似文献   

11.
服刑人员李长存入监两个月,因生活琐事辱骂其他服刑人员受到相应惩处.事后,他情绪低落,不服管教.民警多次与他谈话,效果都不明显. 在对李长存的改造工作中,我想,他情绪如此低落,与其他服刑人员发生冲突背后必定还有其他深层原因.  相似文献   

12.
2009年6月16日,当听到法官宣布被依法减刑1年的裁定时,服刑人员乔亮(化名)激动地站了起来,恭恭敬敬地给法官和民警鞠了一躬。这一天,离他出狱的日子还有8个月。  相似文献   

13.
晕倒 服刑人员赵冰(化名),53岁,因故意伤害罪被判处有期徒刑5年,有4次前科.2016年8月中旬的一天,晚点名时,赵冰突然“晕倒”,监区民警迅速派4名服刑人员用担架将他抬至监狱医院进行诊治.  相似文献   

14.
儿予的期盼 “李平。” “到。” 随着监狱民警的呼唤,一名精神饱满、身体敦实的服刑人员站在“亲情餐厅”的门口。  相似文献   

15.
各地案讯     
吉林监狱服刑人员为灾区捐款5月15日,吉林省监狱管理局中心医院管教科民警代表全院在押的36名服刑人员,将他们为地震灾区的捐款1150元送到吉林省慈善基金会。5月12日下午,四川汶川等地发生了特大地震灾害,造成了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该院管教科组织全  相似文献   

16.
程龙 《江淮法治》2009,(12):30-31
从呼吸自由清新的空气,到一下子跌入高墙之内,骤然压抑的环境令不少服刑人员对改造产生抗拒心理。经历着绝望与新生的较量。是监狱民警的浓浓关爱之情。拳拳挽救之心,解开了他们的心结,催速了他们的新生步伐。  相似文献   

17.
查找症结 服刑人员李斌,36岁,初中文化,有两次前科,此次服刑因犯强奸罪被判处有期徒刑6年.李斌入监初期,其母经常来监狱会见.但每次会见时,两人都无法心平气和地交流,而是相互指责、抱怨,最后不欢而散.此后,李斌的母亲会见次数逐渐减少.在与其他服刑人员相处过程中,李斌对周围人没有任何好感,要么沉默寡言,要么与其他服刑人员争吵,还威胁、恐吓他人.监区个别服刑人员看到了他的弱点,经常利用他借机煽风点火,制造事端,扰乱了监管秩序.李斌凭借“三进宫”的老资历和对制度的熟悉,以“大哥”自居,对监狱民警的正常管理表现出明显的抵触心理与急躁情绪.与民警谈话过程中,李斌常常以冷漠对抗交谈.由于李斌流露出情绪不稳、伤害其他服刑人员的倾向,监区将其列为重点关注对象.  相似文献   

18.
一对母子双双身陷囹圄,拒绝改造。一位女监狱长,利用母子的那份牵挂,打开了他们的心结。一个真实的故事,诠释了监狱民警与服刑人员之间的和谐。  相似文献   

19.
重刑犯监狱新入监服刑人员刚入监的情绪以孤独、悲观绝望和恐惧害怕为主,愤怒和不满虽最低却不容忽视。经入监教育,通过自我调整、民警关心教育和亲情支持,多数服刑人员能适应监狱。此时,情绪转为对自己的悔恨和对亲人强烈的内疚,为失去自由而感到痛苦。孤独压抑,悲观绝望的情绪则始终伴随他们。他们最关心的问题是如何规划多年的服刑生涯。亲人状况是其最担心的问题,急需解决的问题是联系上家人,信件是首选方式。此时也是入监教育的最佳时机。对此,管理者需要注意自身的言行举止。  相似文献   

20.
服刑人员李潇,35岁,初中文化.2000年,他曾因犯抢劫罪被判处有期徒刑10年.这次,他又因犯强奸罪被判处有期徒刑4年零6个月.这次入监服刑后,李潇觉得无颜面对家人,便与家人断绝了联系.平时,他自由散漫、不思劳动,多次与其他服刑人员发生口角,对民警管理充耳不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