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国争夺中的马六甲海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历经沧桑的海峡 马六甲海峡,意为"大的岛屿",它因位于其东岸南段的古代名城马六甲而得名.马六甲海峡有着悠久的历史.约在公元4世纪时,阿拉伯人就开辟了从印度洋穿过马六甲海峡,经过南海到达中国的航线.他们把中国的丝绸、瓷器,马鲁古群岛的香料,运往罗马等欧洲国家.  相似文献   

2.
素有“千岛之国”美誉的印度尼西亚的战略位置十分重要,它扼守马六甲海峡,北濒南中国海,是日本南下的必经之路;西临印度洋,是印度推行东向政策的第一道关口;南接澳大利亚,是澳大利亚进入亚洲的门户;东望美国夏威夷,是美国海军进出印度洋的重要通道。由此可见,印尼足各方战略利益的焦点,因此也必然会引起各方的高度关注。如今,印尼国民军正在进行的军事转型计划,必将对地区势造成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印度东进东南亚的意向日趋明显。2000年以后,印度更掀起了东进东南亚的高潮,并通过加强一系列的政治外交和军事等方面的活动,使其在东南亚的地位得到迅速提升。  相似文献   

4.
新加坡共和国位于马来半岛南端,由新加坡岛及其附近的50多个小岛组成,扼守着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战略水道——马六甲海峡的出入口,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自1965年独立以来,新加坡就十分注重武装力量建设,至20世纪80年代中期已基本建成一支现代化的军队。作为武装力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西方和印度媒体对我南海基地大加指责,炒作"中国挺进印度洋"的"珍珠链战略"。"中国威胁论"一时更加甚嚣尘上,给中国外交政策造成新的冲击和挑战。这一现象深刻反映出相关国家,尤其是美印两国在印度洋地区利益博弈的战略意图以及对中国崛起的悲观认知。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中国应该如何应对是一个值得讨论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杨晓萍 《当代世界》2013,(12):48-51
在亚洲,印度作为新兴大国和印太大国的作用被美国重新发现和定义,印度战略地缘平衡手特性也随着美国亚洲再平衡战略的展开得到强化。就印度而言,一方面,外交中"战略自主"的传统使其对美国的要求显得有所节制和保留;另一方面,现实中印度的"东向"政策与中国向西发展在战略空间上形成重叠,这使印度对中国在南亚和东南亚部分地区的存在有所担心和疑虑,印度国内部分战略认识也强调不能忽视中印关系中的竞争性。  相似文献   

7.
近几年来,印度在其国家战略的指导下大力发展其战略核威慑力量。不仅顶住国际舆论压力,通过一系列核试验掌握了核武器制造技术,而且先后研制成功近程/中程地地导弹,解决了核武器的载具问题。根据印度的“综合导弹研制计划”,下一步的目标是研制洲际导弹和大当量核战斗部。这一系列举措给南亚/印度洋地区的和平与稳定蒙上了浓重的阴影。而烈火导弹作为印度核威慑力量的核心和支柱一直受到各界的广泛关注,本刊特编发此文,冀望为广大读者带来有关烈火弹道导弹最新、最全面的报道。  相似文献   

8.
刘怡 《南风窗》2014,(10):40-43
<正>当中国解决了现阶段以近海为中心的权益纷争和领土完整维护之后,缅甸、泰国等中南半岛西岸国家,将成为中国从太平洋望向印度洋的新起点。面对犬牙交错的局面,中国需要明智的东南亚战略,以确定不同阶段的外交主攻方向,使东南亚成为中国拓展对外关系的基石。  相似文献   

9.
马六甲海峡位于印度洋北部,马来半岛和印尼的苏门答腊岛之间,是沟通太平洋与印度洋的重要通道,也是连接亚洲、非洲、欧洲、大洋洲的海上枢纽,承担着全球1/3的货运量和约50%的原油运输量,是世界上商船往来最繁忙的海峡之一.  相似文献   

10.
印度大国策     
印度的崛起是21世纪的重大历史事件之一。近年来,印度紧锣密鼓的扩充军备,外交势头也咄咄逼人,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2006年,美国亚太安全研究中心安全研究学会教授唐纳德·柏林在《海军作战学院评论》上发表了题为《印度洋中的印度》的文章,对印度21世纪的国家战略做了全方位的剖析。柏林的观点在西方学者中具有代表性。本刊特刊发此文,供有兴趣的读者参考。本文在编辑时有删节,标题和节标题为编者所加。  相似文献   

11.
自1947年脱离英国殖民统治独立以来,印度一直怀揣称霸印度洋的野心。最近几年,随着经济的飞速前进,印度加紧了对外扩张的步伐,企图早日实现成为地区霸主的战略目标。在印度21世纪的海上战略布局中,印度洋岛国毛里求斯的地位异常重要,印度在这个小国上的军事存在极大地扩充了其海军的势力范围。  相似文献   

12.
《国际展望》2007,568(14)
在只有1-2艘航母的时代,印度海军的战略是控制印度洋;而当拥有了5艘现代化航母时,就没有理由再怀疑印度舰队驶向太平洋、甚至全球海域的决心!  相似文献   

13.
在国际象棋里面,“皇后”是最任意驰骋、最令棋手恐惧的“神子”。而在辽阔的印度洋上,以航空母舰、大型驱逐舰为主力的印度西部和东部两支舰队正积极地朝远洋控制战略发展,为实现充当亚洲屈指可数的蓝水海军而努力。当人们关注其水上巨型战舰的同时,其实印度海军也没有忘记轻巧灵活、功能多样的中小型护卫舰,印度海军正以国内生产和国外采购  相似文献   

14.
王钱柱 《国际展望》2013,(2):101-117
澳大利亚是太平洋和印度洋地区的重要国家之一,一度因其议题倡导能力而位居中等强国前列。随着中国快速崛起而来的中美权势转移、亚太地区主义进程的迟滞以及以中印为代表的新兴大国群体性崛起,澳大利亚的国际战略空间受到前所未有的挤压。面临这一严峻挑战,澳大利亚近年来逐渐将视野转向印度洋地区,将该地区当作其摆脱战略空间压缩和应对国际体系转型的新的战略增长点。这一新的战略思维既立足于澳大利亚在印度洋地区的既有利益,也缘起于印度洋地区日益重要的战略地位。展望未来,澳大利亚的印度洋战略将围绕三个方面展开:通过强化与印度洋地区主要国家的双边关系,开拓新的战略空间;促进印度洋地区一体化进程,恢复澳大利亚的议题倡导能力和中等强国地位;强化澳大利亚在西海岸地区的海上力量,凸显其战略存在。澳大利亚探寻体系转型中的战略增长点的努力,既为中澳关系的未来发展提供了新的空间,也为中国应对国际体系转型的努力提供了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15.
鲜为人知的历史摊开地图看印度,有点替它叫屈。10多亿人口,挤在那么一个封闭的半岛上,西面是干过三次仗的寇仇,北边是从前的冤家,东北边是未开发的野人山,西南边是好不了多少的阿拉伯小国和黑非洲,周遭一个发达国家都没有,想不落后都难。 偏偏伊斯兰教从西边的沙漠地带蔓延过来,不但把伊朗高原和印尼群岛这两块地给“绿化”了,还在印度的富庶地区也播下了种,使得印度教徒被穆斯林统治了几个世纪。及至腐败的莫卧儿王朝日薄西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随着中国实力的不断提升,国际格局与亚太地区秩序发生了明显变化。在美国不断推行"印太战略"的背景下,受中美竞争加剧影响,曾经奉行"安全靠美国、经济靠中国"的众多中小国家或将面临选边站队。对于中美而言,像日本、韩国、澳大利亚、印度这样的地区大国或中等国家将成为双方争夺的关键,其中只有印度尚不是美国的正式盟友。而印度根据自身利益,在"印太战略"中更注重印度洋与东南亚地区,更强调战略自主和大国平衡。对中国而言,妥善处理中印关系将成为缓和"印太战略"压力的关键。虽然中印双边分歧在短期内难以完全解决,但在两国领导人的努力推动下,中印关系将在相互调适的过程中不断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17.
雷墨 《南风窗》2014,(19):25-25
在流行拥抱的东方文化里,同性之间的拥抱往往传递出特别的含义。这也体现在外交领域。在刚刚结束的印度总理莫迪对东京的访问中,就上演了这样一幕热情洋溢的拥抱。安倍和莫迪太需要对方了,在“战略与全球合作伙伴关系”前加一个“特别”还不足以表达对这种需要的强烈程度,还需要两国元首的一个“拥抱”。  相似文献   

18.
位于中国西南边陲的云南省,除了与东南亚地区广泛接壤外,更是除了西藏之外距离印度最近的地区,随着2006年青藏铁路的建成,人们普遍认为这条铁路将成为中印之间的重要通道——再向南,“龙”就与“象”拥抱了。云南省社科院的专家说:“早在20世纪90年代初云南学者就提出把云南建成中国通往东南亚和南亚的大通道,东南亚方面已经收获不错,但是随着青藏铁路即将通车,现在‘南亚通道’方面好像有了麻烦。”“滇西已成前线”“云南已成战区,滇西即是前线”,此话出自原云贵监察使李根源的《告滇西父老书》。1942年,日本侵略军从东南亚北侵中国,攻陷…  相似文献   

19.
《南风窗》2016,(24)
正今年以来,横岗街道以市区未来发展规划为行动指南,从自身实际出发,进一步梳理工作思路,实施"六大行动"助推中部崛起,力争成为龙岗区打造深圳东部中心的排头兵和深圳市实施东进战略的生力军。创新发展行动推进阿波罗未来产业城开发建设是横岗落实东进战略的重头戏。据横岗街道党工委副书记、办事处主任李坚介绍,阿波罗未来产业城是深圳市第一个未来产业园,也是龙岗区"4+2"重点发展  相似文献   

20.
陶亮 《当代世界》2015,(9):43-46
<正>2014年6月21日,印度文化部与英迪拉·甘地国家艺术中心(IGNCA)正式颁布了题名为《季风:海上航线与文化景观》(Mausam/Mawsim:Maritime Route and Cultural Landscapes,Project Mausam,简称"季节计划")的计划。该计划宣称未来要加强印度与印度洋地区国家在人文交流上的合作和相互了解,增进相互关系。"季节计划"出台后在印度引起广泛讨论,而讨论者多把"季节计划"与中国的"2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