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有些人能够很出色地完成自己的工作,但不一定懂得管理利人。以下是新上任的领导者常犯的几种毛病: 1、缺乏自律。下属都是留意着领导者的表现来行事的,要求早上准时上班,作为领导者,你又在何时到单位呢?若你在电脑上安装了ICQ(网上聊天用的“传呼机”),下属也不会觉得用工作时间玩ICQ是不应该的。 2、判断错误。有些领导者难以管理别人,是因为他们做决定时,往往是先行动后思考,作出决定还在不断更改,让下属做许多劳而无功的事。所以,当你每做一个决定前,先问三个问题:这种做法对组织、对下属、对你的未来发展有利吗…  相似文献   

2.
“良药苦口利于病”的道理大多数人都懂,但吃苦药、皱眉头的人也不在少数。于是,聪明的制药人便想出一个好办法;结苦药外加一层“糖衣”。这样一来,情况就不同了,许多人生了病就出较愿意服用“糖衣片”了。“糖衣现象”表明了一种心理,自然使人联想到,领导者应该如何运用批评方式?帮助下属改正错误,指导他们成长,是领导者的工作内容之一,但不少领导者在做这项工作时并不顺利。有的领导者说,我一片好心,说他几句,他就不舒服了。而被批评者则说,批评是件好事;但他怎能用这样的态度对待我。双方都在感叹,不否认都是“好心”,…  相似文献   

3.
魏地春 《学习月刊》2011,(23):46-46
我们有时遇到这样的领导干部:面对歪风邪气不能坚决抵制.面对发展难题无所作为,面对突发事件手足无措。凡此种种,损害了形象,降低了公信,更容易使工作陷入被动局面,给事业发展造成不利影响。这种现象反映出某些领导者能力和自信心的欠缺,或者说是“底气”不足。对领导干部来说,“底气”是推动科学发展的锐气、驾驭复杂形势的大气、团结带领群众的和气、促进自身完善的元气。那么,领导者的“底气”从何而来呢?  相似文献   

4.
和谐社会是一个公平、正义的社会,除了必要的物质条件,其中起重要作用的是官员的官德。“做官先做人,万事民为先”,就是新时期领导者必须具备的官德。生活中常常有这样的情况,虽然有的人官做得炉火纯青,但德行很差。原江西省副省长胡长清大肆索贿受贿,却标榜自己从来不谋私利,还把自己打扮成一个博学多才的“学者型领导”。原山东省泰安市委书记胡建学,一边在大肆捞钱,一边还在给干部做反腐倡廉的报告。像胡长清这类干部,做人和做官都具有欺骗性,使善良的人受到欺骗,对我们的事业危害极大。  相似文献   

5.
一般的开会讨论问题,往往都是职务高者先发言,为的是带个好头。然而,这种作法也有它的弊端,最突出的就是,有的领导一发言,便给所要讨论的主题“定”下了框框,其他人便难再突破此“框框”。据说比尔·盖茨在每月一次的高级主管会上,规定“年龄最小者(或职务最低者)先发言,依次而上……”,结果“人人发言不仅干脆,而且没有人兜圈子说废话”。笔者以为,让低职者或年少者先发言,可使他们不受任何“框框”的束缚,充分表达其个人意见。同时,也使领导者能够听到下属们的真实声音。职低者先说如何?@顺流  相似文献   

6.
毛主席说:“没有调查研究就没有发言权。”调查研究是领导者掌握事实真相,从而依事实真相作出科学决策的重要手段,是做好领导工作的前提和基础。开展调查研究,不仅有一个态度问题,也有一个方法问题。不少同志在调查研究上面花费了足够的心血,但所得到的材料或者残缺不全,或者不适用,或者与事实完全相反,就是因为在方法上有欠妥的地方。所以,在开展调查研究时,领导者要注意以下“禁忌”:一忌背靴找脚,按圈索骥。伯乐善选千里马,但他的儿子按图索骥,却找来了一只蛤蟆。有的人往往在调查研究开  相似文献   

7.
常言道:“己不正焉能正人”。一般地说,在去“正”别人的时候,首先自己得行得端、坐得正,才更有说服力。然而,金无足赤,人无完人,谁能保证在给他人提意见时,本人各方面都做得很好呢?要求提意见的人“打铁先得自身硬”。这种主观愿望无疑是极好的但客观上未必行得通因为“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但人有“过”。并  相似文献   

8.
言论集萃     
《先锋队》2006,(7)
“请先进给先进颁奖”好请同样颇具人格魅力的先进人物给先进人物颁奖,本身就是对人们的激励和鞭策。从这意义上讲,请先进给先进颁奖,是颁奖形式的一种创新。虽然从表面上看,选择哪些人给颁奖只不过是一种形式,但颁奖人是否具有人格魅力或是广大人民群众对其信任与否,所产生的效果却是有别的,关键要看它能否为内容增添新的内涵和寓意。因此,我以为,各地应效仿这种做法,改变以往统统由政府官员或知名人士颁奖的习惯做法,让广大群众更易于接受。(魏俊兴)征求意见要“求真”上级部门向下级单位征求意见,目的是为了及时了解自身工作存在的差距和…  相似文献   

9.
“公开”,当今是个很时尚的词。比如,政务公开、警务公开、财务公开、人才选拔公开,等等。 “公开”,相对于过去的“隐秘”,是个改革;相对于现今的时代要求,则是开放的应有之意。 人民群众理应享受法律所赋予的知情权;做为领导者理应满足法律赋予人民群众的这个权利。 但是,我们的领导者是不是都理解和习惯于这种“公开”呢? 我看未必。 “什么都讲公开,听群众意见,还让我们这些领导者干什么?”这种牢骚听起来似乎有理,但仔细分析起来却是似是而非。我们这里所讲的公开,并不是无论什么鸡毛蒜皮的事都公开,而是强调,事关人…  相似文献   

10.
首先,要解决“不想听真话”的问题。考察干部本来就是为了掌握干部的实际情况,对干部作出全面、客观、公正的评价,为选人用人提供可靠依据。作为地方或部门领导,理所当然地希望通过考察听到真话,了解到真实反映。可是在实际工作中,有些领导干部特别是“一把手”,恰恰不希望在考察中听到真话。因为那些由领导“授意”的考察,一般都是先确定提拔人选,后走程序,实际上只是过一下场,能否听到真话并不重要;有的部门或单位“一把手”,在考察前先定调子,把考察对象大加赞赏一番,俨然“伯乐”发现了“千里马”,谁还敢说个“不”字;甚至有少数领导干…  相似文献   

11.
谈“分管”     
我在不同的岗位上从事了30多年的领导与管理工作,经常面对“分管”问题,有经验也有教训。近几年想得更多一些,体会也就更深一些,对“分管”中的辩证法有所感悟。任何一个领导者都是相对的上级和下级,相对的主管和分管,对其管辖范围内的工作而言当然是主管,但在整个班子里或者面对上级领导而言又是分管。分管是每个做领导工作的人都要承担的重要职责。分管具有普遍性。眼下,我分管的各家对我尊重、理解、体贴,我很知足;我对分管的各家也信任、放手、支持,尽力使大家心里踏实。所以,在我们这个集体里,无论是个人关系还是工作关系,都很融洽。但…  相似文献   

12.
如何调动人的积极性,是领导者经常思考的重要问题。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有些人越来越看重金钱的力量,假如说历史上就有“有钱能使鬼推磨”和“重赏之下必有勇夫”的格言,那么今天,个别人更是把金钱当成了唯一法宝。这种人不懂或者忽视了在用人问题上,信任比金钱更重要,信任是一种无法替代的巨大力量。不懂  相似文献   

13.
领导者一般都是“忙人”,尤其是主要领导人,摆在面前的工作几乎每天都是一大堆,对内的、对外的,对上的、对下的;对人的、对钱的、对物的;需要批复的、需要审阅的,需要上报的、需要下达的,每一项都要花时间去处理,去解决。因此,在领导者那里,时间总显得“太少”、“不够用”。解决工作和时间之间的矛盾,科学地运筹  相似文献   

14.
目前已有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讨论今后几年中国发生经济危机的可能性,但仍有更多的人对此置若罔闻。许多人在逻辑上承认潜在危机因素,但总是不愿或不敢相信危机很快就会爆发,或者寄幻想于政府无论在任何情况下都有能力控制局面,或者盲目相信体制改革和技术创新能够最终解决问题。之所以形成这种盲目乐观的情况是因为:①中国人的传统心理喜欢“大团圆”,是“喜鹊  相似文献   

15.
赵健 《当代党员》2007,(8):57-58
大渡口区劳动局副局长罗宣涛有一个习惯:每天早上7点钟起床,先给妻子邱祥敏和女儿兰一人一杯水,再回到厨房,将西红柿、黄瓜打成汁,混合酸奶给母女俩吃。最开始两人对这种怪异的早餐都很抗拒,但由于罗宣涛宣布了“强制”政策,所有抗议无效。“现在,我们已经接受了这种特殊的早餐,如果哪天吃不到还有些不习惯。”说起丈夫,妻子一脸的笑容,“也许在别人看来是‘专制’,在我看来,他所做的一切都是因为他重承诺。”  相似文献   

16.
第八章 领导者的素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领导者的素养,是领导科学必须研究的又一个重要课题。这是由领导者在实现科学领导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所决定的。毛泽东同志说过:“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这说明,领导者的状况如何,直接关系到事业的成败和工作的好坏。这里说的领导者的状况,无疑包括了领导者的素养。可见,领导者的素养是实现科学领  相似文献   

17.
笔者在一些基层单位了解到,抓安全工作往往流于形式。对本单位事故隐患的查处及投入资金、整改措施的记载规范、详细,但一经检查却是有写法无做法,纯属纸上谈兵。 诚然,这是在拿安全工作“做秀”,这种自欺欺人的做法岂不是在给事故开“绿灯”?它的实质是将事故隐患隐藏得更深、更险。殊不知,不出事故则罢,你好我好大家好,一旦出了  相似文献   

18.
批评与表扬的艺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日常管理工作中,很多领导者只知道批评犯错误的下属,殊不知,如此日久天长,下属的工作积极性则会被挫伤,他们变得不再像以往那样积极向上,而是消极怠工,甚至是离职而去。可以说这种领导方式是管理之大忌,要想激发下属的工作积极性,重新焕发其工作热情,领导者必须要以褒代贬,褒贬结合,讲究批评与表扬的艺术。作为领导者,应该善于运用“皮格马利翁效应”来激励下属。“皮格马利翁效应”又被称为  相似文献   

19.
博识文萃     
领导者解决矛盾的几种方法 一是及时解决法。在矛盾的原因清楚,是非明确,双方都有诚意平息的情况下,领导者应该抓住时机,及时解决: 二是稍缓解决法。矛盾原因一时未明,问题的关键还把握不准。领导者应考虑暂时迟缓一下,先做好维持工作,然后深入调查,待矛盾原因现出“庐山真面目”后再作处理。  相似文献   

20.
领导者在学习和掌握一些好的领导方法时,要切忌走入误区。一是“马后炮”。缺乏时间观念,凡事等等靠靠看看听听,不讲工作效率。今天的事明天干,一天的事两天干,不善于从本地区、本单位、本部门的实际出发进行主动性、创造性的工作,而是在那里“等、靠、要、混”,结果总是无所作为,坐失很多良机。二是“越俎代庖”。习惯于越权管理,越过一级乃至数级组织,直接向基层部署任务,“一竿子插到底”,或者直接干预下属的工作,做该由下属去做的工作。这种领导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