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17 毫秒
1.
莫科奇 《当代广西》2010,(12):62-63
在城市化的早期,工业对于人口的聚集和城市规模的扩大起了重要作用,随着城市化水平的提高,服务业对城市经济的推动作用也越来越明显。城市化是服务业发展并实行产业结构升级的推进器,服务业是城市化发展质的提升的加速器。城市化水平与服务业比重的不断提高是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衡量和判断其经济发展水平、社会现代化水平、社会经济结构水平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2.
徐明康 《创造》2000,(11):23-24
城市化是经济社会工业化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现代化经济社会的重要特征。实现从传统的农业化经济社会向工业化、城市化和现代化经济社会的转变,是我国战略目标的重要体现。  一、西部地区城市化发展的意义  城市化与经济发展紧密联系。一方面,经济发展必然导致城市化的加快。其次,第二产业的发展要求劳动力和其他生产要素一定程度的聚集,以获得某种外部经济效益。再次,第一、二产业尤其是第二产业的发展,要求有一支规模庞大的队伍为其提供生产、生活方面的服务,这样就刺激了第三产业的发展。最后,经济的发展使聚集于城镇的人口…  相似文献   

3.
城市化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载体和必经环节 ,也是人们利用近、现代科技成果 ,不断改造自身生存的物质条件和精神条件的复杂过程。伴随着社会的城市化进程 ,犯罪的现代性在社会生活中显得越来越突出 ,并制约着城市化的持续和有序推进。文章分析了城市化运动与犯罪状态的关系 ,提出了遏制和避开城市化进程中犯罪高峰的方略。  相似文献   

4.
吴彬海 《西部社会》2002,(10):21-22
实施城市化战略,提高城市化水平,是我国“十五”计划确定的今后一个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任务,也是西部大开发的重要任务。目前西部地区城市化水平比全国平均水平低5~8个百分点,比东部地区低10~15个百分点,这一战略的实施对于缩小东西部地区差距,加快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汪文革 《长江论坛》2009,(4):33-35,66
武汉市在经历了二十多年的经济社会高速发展之后,2007年的城市化水平已经达到63.8%,正进入城市化发展的中后期阶段。当前需要准确把握武汉城市化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和制约武汉城市化发展面临的各种约束,并且提出武汉城市化进程中新的发展目标与策略。武汉的城市化需要完成五大转型:目标转型、路径转型、体制机制转型、空间转型和文化转型。  相似文献   

6.
李春明 《政策》2002,(6):29-30
21世纪是推进城市化的世纪,是经济全球化的世纪,是充满希望与挑战的世纪。城市作为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将在区域经济社会的发展中发挥日益突出的作用。面对经济全球化和全国各地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的大趋势,必须用新思路、新办法,积极探索出适合荆州市情的城市现代化建设和发展途径,努力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使古老的荆州焕发出新的光彩。  相似文献   

7.
城市化是我国经济结构转换的主导方面 ,也是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措施。改革开放以来 ,广东的城市化进展很快 ,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特别是珠江三角洲地区 ,遥遥领先于全国的很多地区。在新的一轮城市化高潮兴起背景下 ,审视以往广东城市化发展的突出问题 ,遵循城市化发展的基本规律 ,笔者认为 ,广东的城市化应采取六大基本战略取向 :战略取向之一 :实施差别化的区域城市化战略 ,适应区域协调发展的要求广东城市化水平不高 ,地区差异大 ,发展不平衡。1999年若按非农人口计算 ,全省城市化水平为31.6 %。珠江三角洲城市化…  相似文献   

8.
城市化测算与研究是制定城市发展战略与城市发展规划的首要问题,也是城市化研究相关学科经久不衰的重要议题。通过梳理2000—2020年间中国不同城市的城市化率与城市人口规模,考察两者的变动方向与相互关系,结果显示:北上广深四座扩张型城市均存在城市化率停滞或降低、但城市人口增长的现象;反之,鹤岗、汕尾等收缩型城市却呈现出城市化率提高、但城市人口缩减的现象,这种城市化率与城市人口变动方向的背离现象可称之为“城市化悖论”。城市化悖论现象的形成机理在于城市人口与总人口变化速度悬殊所致,而其应对策略有赖于改良与反思经典的城市化指标与理论、重新审视人口规划与城市发展战略、及时弥补政策偏差与风险、深入改革户籍制度以及适时转变人口增长主义的思维定式。  相似文献   

9.
刘亭 《今日浙江》2010,(16):28-29
城市化是有效扩大内需、保持经济持续较快增长的根本动力,也是集聚集约利用资源要素、推动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的重要杠杆。认真贯彻省委、省政府"加快培育中心镇"的重大决策,进一步厘清新型城市化与中心镇的关系,明确我省城市化发展的空间格局和中心镇的功能定位,对于深入推进新型城市化、加快统筹城乡发展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0.
一、充分肯定我省推进新型城市化取得的重大成就城市化是衡量一个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是实现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早在1998年,我省在全国最早提出城市化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11.
编者按:新型城市化是以新型工业化为动力,区域、人口、经济、社会、资源和环境全面协调发展的城市化。积极稳妥地推进城市化,促进城乡一体化,是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苏工作最新要求的关键举措。当前,我省城市化率已达63%,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0多个百分点,实现了城市化水平的快速提高,并由此带动了城市整体功能的完善和各项事业的发展。如何进一步提升城市化的发展质量,对于促进江苏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和不断提升城市化发展水平,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为此,本期刊发由联合采访组撰写的“现代田园城市:太仓筑梦城市化新征程”一文,与读者共同聚焦太仓人在发挥自身特色和优势、推进城市化健康发展新征程中的所思所想和所作所为。  相似文献   

12.
推进城市化进程:湖南新世纪发展的战略抉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城市化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共同要求和必然趋势。大力推进城市化进程,是湖南加快发展、实现新世纪初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的客观要求。为此,必须充分发挥现有城市改革开放、体制创新的主观能动性,坚持建设城市、管理城市、经营城市"三位一体"的发展原则,在扩大城市规模的同时不断提高城市质量,构筑现代化的城市群落,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3.
伴随改革开放的进程,我国城市化进程逐渐进入加速发展阶段。如何使大量农业剩余劳动力向非农部门转移,以加速城市化进程,是关系到农业发展、农民增收以及整个国民经济健康发展的重大战略问题,也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十分艰巨的任务。  相似文献   

14.
加速城市化进程是促进中西部地区发展的重大问题。由于小城镇的缺陷和中西部地区现实条件的限制,中西部地区城市化不能以小城镇化为主导,而应当走现有城市扩张的道路。现有城市扩张不仅是加速城市化的有效途径,而且对促进中西部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陈为民 《创造》2001,(9):26-27
城市化是一种经济社会现象,是不可阻挡的历史发展潮流,是当今全球发展的趋势。城市化不仅是农业人口转移为城镇人口,城镇在空间、数量上的增多,规模的扩大,功能和设施的逐步完善,而且是城市的经济关系、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渗透到农村的过程。城市化水平不仅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标志,同时也是社会文明程度的标志之一。加速城市化建设势在必行。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的城市化曲折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1949年至1957年为正常发展阶段。这一期间城市人口年增长率为706%,城市数量年均增加55个。1959年至1…  相似文献   

16.
超越城市化发展的四大误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城市化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 ,是推动现代社会快速前进的强劲动力。城市化必须避免陷入重城镇发展轻城市扩张、重数量转移轻质量提升、重传统农业轻结构调整、重民间运作轻体制转换的误区  相似文献   

17.
城市化是一种经济社会现象。各国由于国情的不同,其城市化道路也各有其特点。“相向运动”是我国城市化道路的一个独有特点。形成这种特点既有历史的原因,也有现实的原因。而由于这种“相向运动”的发展也引发了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在推进我国城市化的进程中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  相似文献   

18.
全域城市化的目标与法治功能的很好切合有助于"优化社会资源配置,实现社会和谐发展"。经过对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城市化进程的特质的比对分析,在城市化的发展进程中选择法治主导模式,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选择,是城市化进程顺利实现的重要保障,也是提升城市软环境的重要途径。本文采用对比分析、实证分析法,在全面剖析全域城市化中的法治内涵的基础上,提出以加强地方法制建设和加强行政执法、坚持司法独立为切入点的法治进路是全域城市化的"阳光之路"。  相似文献   

19.
推进城市化是实现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经济社会新一轮发展的重要载体,是实现经济发展从量的扩张到质的提高的有效途径。加快推进城市化是金华在新世纪初期面临的一大发展机遇,是实现把金华建设成为浙江中西部中心城市这一宏伟目标的必然选择。从城市化的内在要求和金华现状看,加快城市  相似文献   

20.
扎多 《桂海论丛》2003,19(6):88-90
城市化水平的高低是经济发展、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我国西部民族地区城市化水平低、布局不合理以及功能不足等问题直接影响着该地区的经济社会的发展。在推进城市化的过程中 ,除了借鉴其他国家和地区的经验、做法以外 ,更重要的是要因地制宜 ,根据西部民族地区地广人稀、居住分散、民族多、文化多元等特点 ,重点选择小城市和小城镇的发展模式 ,大力发展独具民族特色的中小城市和小城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