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书讯     
《农村青年》2008,(4):46-46
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是中国20世纪的一个特定历史现象。它关系到中国亿万家庭,也时时牵动着周恩来总理的心。在周总理诞辰110周年之际,由一批深深铭记周总理的知青们编写了《知青心中的周恩来》一书。  相似文献   

2.
1952年毛泽东同志曾为《中国工运》题写刊名历史车轮转到公元一九九五年。新年伊始,展现在读者面前的这幅道劲有力的行书,是毛泽东同志一九五二年为本刊题名的珍贵年迹。当时,毛泽东同志题写了两幅。其中一幅已从一九五二年第一期《中国工运》至一九五八年第十期刊...  相似文献   

3.
生活百味     
《时代风采》2013,(3):32-32
《邓小平时代》/傅高义 邓小平深刻影响了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的走向,也改变了每一当代中国人的命运。解读邓小平的政治生涯及其行为逻辑.就是解读当代中国,解读个人命运背后的历史变局。  相似文献   

4.
《审美书简》是朱光潜先生在特定历史环境中以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对其早期美学理论修正和整合的结果。它对人的价值的张扬,对美的捍卫,对艺术的探求,曾有力地促进了20世纪80年代的思想解放运动,成为中国美学和文艺复苏的标志。  相似文献   

5.
生活百味     
《时代风采》2013,(21):32-32
《习仲勋传》/《习仲勋传》编委会 本书自20世纪90年代至2013年,编撰时间达20年,长达94万字,书中附有150幅历史照片,有些是初次面世。在主体内容上,《习仲勋传》上卷反映了传主习仲勋早年从事兵运,创建陕甘边革命根据地,守卫陕甘宁边区南、北大门,协助彭德怀指挥延安保卫战及转战陕北,解放大西北等的业绩;下卷系统反映了传主习仲勋同志在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时期的历程。  相似文献   

6.
千禧年贺词     
二十世纪的中国风云激荡,中国工人阶级在党的领导下,在长期革命和建设事业中发挥了巨大作用,作出了历史性的伟大贡献。在新的历史时期,工人阶级站在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最前列,努力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不断发展,使我国现代化建设在短短20年取得令世界瞩目的辉煌成就。过去的百年,中国工人阶级用如椽的大笔。在世纪的每一页上写下如虹的壮志,可歌的业绩。二十世纪风雨实践表明,中国工人阶级不愧是改造旧世界、创造新世界的主力军。  相似文献   

7.
一、第三次世界版图划分给予我们重要战略机遇期。第三次世界版图划分的是经济势力版图,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末,主要手段是软实力控制,实施全球市场、资源、人才和资本,超越自然地理版图获取利益。划分世界经济版图是最重要的历史战略机遇,我国与其他国家几乎是在同等的时间段上。  相似文献   

8.
刘文 《重庆工运》2006,(6):22-27
“建设什么样的工会、怎样建设工会”,这是新时期工会工作面临的重大时代课题。全总十四届六次主席团会议审议通过的《关于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的决议》,是中国工会的一个政治宣言,是工会历史上的一个里程碑。面对经济全球化和“四个多样化”的大背景,《决议》回答了新时期新形势下工会怎样发展的重大问题,特别是提出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意义非常深远。把工会发展纳入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战略全局之中来定位.反映了对中国工运规律的新认识,对工运理论的新发展。  相似文献   

9.
生活百味     
《时代风采》2014,(11):32-32
《中国的历史》/日本讲谈社 日本因其与中国地缘临近的关系和悠久的文化交流历史,对中国历史了解较早且相当深入。无论是在宏观框架还是具体史实上,日本讲谈社“中国的历史”系列都为我们重新理解自己的历史提供了一个崭新的视角。《中国的历史》为日本讲谈社百周年献礼之作,是日本历史学家写给大众的中国通史读本。丛书自上古到近代,内容含概量大,撰述者均为日本该领域的代表性学者,作品大多构思巧妙,写法轻松,观点新颖,富于洞见,但同时又吸取了近些年来的诸多学术成果,利用了最新出土的史料,是一套可读性与严肃性兼备的重磅历史佳作。  相似文献   

10.
生活百味     
《时代风采》2013,(14):32-32
作者以恢宏的史家视野与饱含情感的语言,为我们描绘了四百年来台湾历史的起落兴衰:从16世纪的大航海时代开始,台湾经历了荷兰殖民、郑氏集团、清政府、日本殖民和国民党政权的统治,始终未曾摆脱本土、大陆和世界三层因素的纠缠。本书简明扼要地梳理了台湾的历史变迁,总结了20世纪70年代以来台湾政治经济发展的得失,表达了一代学人对海峡两岸未来的忧思与期盼。  相似文献   

11.
《中国工运》2010,(12):56-56
杨鹏飞在《工会理论研究》2010年第4期撰文,对如何看待美国工会积极推行贸易保护主义这一现象,以及对中国工会的建设有何教训和启示进行了分析。(一)美国工会推行贸易保护主义的表现。关于自由贸易对人类社会的价值,在世界各国可以说是妇孺皆知。与这一人类文明的基本认识相反,大约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以劳联产联为代表的美国工会常常扮演反自由贸易的角色。  相似文献   

12.
陈新 《农村青年》2013,(6):25-28
她与新中国同年同月同日生,因为《西游记》而自小便对中国有着道不尽的感情;她“周游列国”,阅风景与人情风俗无数,但她最大的愿望还是到中国旅游、生活:她对中国孩子捐献爱心的方式不仅仅是捐点钱,而更在于身心投入及零距离相守;  相似文献   

13.
王舟波 《中国工运》2008,(11):23-25
俊莲主席您好!感谢您接受《中国工运》的采访。刚刚参加完工会十五大,都有些什么感受?据我了解,辽宁在学习传达贯彻工会十五大精神方面行动非常迅速,请问你们都做了哪些工作?是的,我们正在全省工会系统深人学习贯彻工会十五大精神。中国工会十五大是在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满怀豪情迎接改革开放30周年和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重要历史时刻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  相似文献   

14.
时代周刊将中国工人群体评为2009年的年度人物,因为千千万万勤劳坚韧的中国普通工人,面临世界经济危机挑战,带领世界走向复苏。而如今的昆明工人阶级,已经不仅仅是用宽阔的臂膀和汗水,更多地是用他们的知识、技能和智慧唱响了《咱们工人有力量》。  相似文献   

15.
《重庆工运》2006,(10):1-1
全总十四届九次主席团(扩大)会议审议通过的《企业工会工作条例(试行)》是在新世纪新阶段加强和改进企业工会非常重要的指导性、规范性文件.是中国工人运动和中国工运事业发展史上的第一次。认真贯彻落实《条例》,对于推进企业工会工作的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提高企业工会工作整体水平;对于促进企业发展.维护职工合法权益.增强企业工会的凝聚力和吸引力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朱方 《工友》2014,(7):54-55
正美国《时代》杂志在2009年将中国工人作为唯一一个群体,并以排名第二的位置选入年度最有影响人物。《时代》评论道:是中国千千万万勤劳坚韧的普通工人,让中国经济顺利实现"保八",并带领世界走向经济复苏。工人阶级在我心中的形象就像歌中唱到的一样:咱们工人有力量!今年考入省总工作后,我有机会走进企业、走进车间、走近一线工人,这让我对普通的中国工人有了更加生动而鲜活的认识。在隆隆的车间里、在炽烈的熔炉旁、在繁忙的流  相似文献   

17.
重视教育的战略地位 加快发展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学习《邓小平文选》第三卷有关教育的论述孙琳在《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中,有关教育问题的论述占有非常突出的地位。在我们党的历史上,像这样关注和重视教育事业,并将其提到现代化建设战略全局的高度加以认识,是前所未...  相似文献   

18.
王建初、孙茂生主编的《中国工人运动史》是新中国第一部正式出版的中国工人运动☆々通史。这本长达38万字的教科书的问世,标志着“中国工运史”经过多年的漫长道路,终于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任何一门学科总是有着自己产生和发展的历史,中国工运史也不例外。中国工人阶级及其斗争早在19世纪40年代便已出现,但最初并未引起世人的关注,直到辛亥革命,工人阶级作出了积极的贡献,一部分革命党人和学者才注意并着手研究这一历史现象。1912年以后,《东方杂志》等陆续发表的有关中国“劳动界”和“劳动争议”的文章,就是一个证明。  相似文献   

19.
生活百味     
《时代风采》2010,(6):31-31
《今天,我们怎样评论中国》/章敬平 作者作为媒体评论员发出的声音,有时候代表一个报刊的立场,有时候是作者对21世纪最初十年中国某个角落某件事某个人的看法。所有形容中国昨日、今日和明日的语辞,都将留下无休无止的争论.外国人争论,我们中国人自己也争论。  相似文献   

20.
生活百味     
《时代风采》2013,(15):32-32
《论中国》/(美)亨利·基辛格 本书是美国前国务卿、“政坛常青树”亨利·基辛格唯一一部中国问题专著。他以一位资深外交家和思想家的独特视角,分析和梳理了中国自鸦片战争以来的外交传统,从围棋文化与孙子兵法中探寻中国人的战略思维模式,特别是试图揭示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外交战略的制定和决策机制,以及对“一边倒”的外交政策、抗美援朝、中美建交、三次台海危机等等重大外交事件来龙去脉的深度解读。作为历史的亲历者,基辛格博士还在书中记录了自己与毛泽东、邓小平等几代中国领导人的交往。本书用世界视角国际眼光,重新解读中国的过去和未来,凝结了基辛格博士的战略理论以及对中国问题数十多年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