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林海 《瞭望》1986,(11)
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何其宗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就国际和平年发表谈话时说,中国裁军不是为了宣传,而是实实在在地用行动维护世界和平,这是国际舆论也承认的。中国已经用行动表明了裁军的诚意和决心,希望拥有世界上绝大部分核武器的美苏两国能认真谈判,并在行动上率先裁军。 这组专题报道中还包括外交部副部长钱其琛就和平、裁军和反对霸权主义问题的一篇谈话。  相似文献   

2.
中国人民维护世界和平大会将于三月二十一日在北京举行,中国党政领导人将出席大会并作重要讲话。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对国际和平年的活动十分关心。在大会前夕,我们访问了外交部副部长、国际和平年中国组织委员会副主任钱其琛。他就和平、裁军、反对霸权主义等问题发表了谈话,谈话内容如下:  相似文献   

3.
《瞭望》2000,(20)
19594和1961年,联合国大会先后通过爱尔兰提出的要求有核武器国家不向无核国家的供核武器和“防止 核武器更大范围扩散”的议案。1965年8月美国向联合国裁军委员会提出一项防止核武器扩散条约草案。同年9 月。苏联也向联合国提出一项类似的条约草案。1967年8月24日美苏两国向裁军委员提出了《不扩散核武器条约》的联合草案。1968年1月7日,英、美、苏联和其他59个国家分别在伦敦。华盛顿和莫斯科缔结签署《不扩散核武器条约》。1970年3月5日条约生效。根据当时的有关规定,条约有效期25年,其间每5…  相似文献   

4.
汤华 《瞭望》1996,(41)
9月24日,在纽约联合国总部,中国国务院副总理兼外交部长钱其琛和美、俄、法、英等60多个国家签署了《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在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谈判的最后关键阶段,7月29日中国政府宣布从1996年7月30日起,中国开始暂停核试验。这是为了响应广大无核国家的正当要求,推动尽早达成这一条约,以最终促进国际和平与安全;也为8月间如期完成条约谈判做出了积极贡献。  相似文献   

5.
李楠 《瞭望》1993,(43)
中国副总理兼外交部长钱其琛9月末在第四十八届联合国大会上发言,阐述国际社会在致力于维护和平的同时,应当更加重视发展,联合国应满足广大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和社会要求,帮助它们尽快摆脱贫困和落后,中国支持联合国根据发展中国家的愿望为起草《发展纲领》所作出的努力。钱其琛在联合国讲坛上的这番论述代表中国一贯的看法和主张: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和平与发展均面  相似文献   

6.
联合国专电 矗立在美国纽约东河之滨的联合国大厦度过了相对平静的春夏之后,又开始热闹起来。世界各国的代表纷纷前来这里,参加预定于8月24日开幕的裁军与发展之间关系国际会议。开这种会议,自联合国成立以来尚属首次。它反映了当今世界人民对解决裁军与发展两大问题的迫切要求以及通过裁军与发展来维护国际和平、促进世界各国进步和繁荣的强烈愿  相似文献   

7.
国际要闻     
《瞭望》1995,(18)
国际要闻(4月17日──23日)审议核不扩散条约大会开幕联合国《不扩散核武器条约》的审议和延长大会4月17日在纽约开幕。《不扩散核武器条约》于1968年开始签字,1970年生效。20多年来,它在防止核扩散方面起了积极作用。目前已有包括中国在内的178...  相似文献   

8.
1994年9月14日,应邀来访的联合国秘书长加利和国务院副总理兼外交部长钱其琛在京签署了一份重要的协议——1995年9月在北京举行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于是,无数双眼睛投向中国。他们不仅关心东道国为会议所开展的筹备工作,而且更关心中国政府为保障妇女全面参与发展所做出的努力和取得的成果。为此,本刊记者专访了国务委员、国务院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主任彭珮云。  相似文献   

9.
联合国专电 根据去年第42届联合国大会的决议,定于今年5月31日至6月25日在纽约联合国总部召开第三次联合国裁军特别大会。联合国负责裁军事务的副秘书长明石康在会前接受本刊记者采访,介绍了这次会议的目的、意义、内容和前景。 下面是明石康答记者问: 问:请您谈谈,在美苏达成中导协议之后以及莫斯科首脑会议即将举行的时候,召开第三次裁军特别联大的目的和意义是什么?  相似文献   

10.
日内瓦专电 历时4周的第四次《不扩散核武器条约》审议会议,9月15日清晨因在停止核军备竞赛问题上存在严重分歧,连个最后文件或声明之类都未能通过而结束。 《不扩散核武器条约》旨在防止核扩散、推动核裁军和促进和平利用核能的国际合作,系军备控制和裁军领域里最具普遍性的国际法律文书之一。该条约1968年缔结,1970年生效。根据有关规定,条约有效期25年,其间每5年举行一次审议会议。这次会议是1995年决定条约究竟是否续延前的最后一次审议会,受到各国重视,舆论也分外关注。  相似文献   

11.
林海 《瞭望》1988,(18)
在中国外交部的办公大楼里,新任外交部长钱其琛接受了本刊记者的专访,他就中国的外交政策以及当前的国际形势回答了记者提出的问题。 问:您对于外交工作如何为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创造更加良好的国际环境有何看法和打  相似文献   

12.
海泉  国盛  学能 《瞭望》1998,(22)
中国防化专家扬威化学裁军﹃国际联试﹄海泉国盛学能联合国裁军委员会有关部门从1989年开始,组织有关国家的实验室进行“化学裁军国际实验室间比较测试”(简称“国际联试”),中国防化专家连续八年9次参加,取得检出率最高、分析手段最全、操作程序最完善的成绩。...  相似文献   

13.
纽约和日内瓦同为联合国重要机构 所在地,也是多边国际外交的关 键舞台。在3月 23日这一天,俄罗斯常驻纽约和日内瓦的高级代表对美国的态度却一冷一热,引人注目。就在俄罗斯裁军大使瓦西里·西多罗夫在日内瓦强烈批评美国积极研发导弹防御系统,严重破坏《反弹道导弹条约》这一维护国际战略稳定的基石时,俄常驻联合国代表谢尔盖·拉夫罗夫与美国常驻联合国代表理查德·霍尔布鲁克在纽约联合国总部对新闻界发表一份简短声明,宣布两国“同意在联合国加强合作”,并“推动在支持联合国改革的实际方法方面达成广泛的一致,目的是要使联…  相似文献   

14.
罗马尼亚国务部长兼外长特奥多尔·维奥雷尔·梅列什卡努于2月24日至28日对中国进行正式访问,同钱其琛副总理兼外长进行了会谈,双方签署了两国外交部合作议定书。他在行将结束访华时接受本刊记者来访,畅谈了处于新地缘政治关系中的罗对外政策。梅列什卡努说他同中国高级官员和钱其琛外长进行了“富有成果”、“十分有益的会谈”,说会谈中双方同意两国政府要采取行动来加强两国,包括高级  相似文献   

15.
负责裁军与国际安全事务的第五十四届联大第一委员会11月5日以54票赞成、4票反对的表决结果,通过了题为“维护和遵守《反弹道导弹条约》”的决议,呼吁各缔约国继续努力,通过全面和严格履约,维护和加强《反弹道导弹条约》。这一决议草案由俄罗斯提出,中国和白俄罗斯参加共同提案,美国。以色列、拉脱维亚和密克罗尼西亚投了反对票。舆论注意到,联大第一委员会是在美国积极研制开发、并准备部署国家导弹防御系统则MD)和与个别国家联手开发战区导弹防御系统叶MD)之际通过这一决议的。这项决议主要重申了饭弹道导弹条约》的有关规定,…  相似文献   

16.
林海 《瞭望》1985,(42)
中国对外经济贸易部国际联络局局长兼国际经济技术交流中心主任卜昭敏对记者说,在贯彻对外开放政策,进行国际经济技术合作方面,联合国的多边技术合作渠道值得充分利用。在联合国成立四十周年前夕,记者走访了对外经贸部,请卜昭敏谈谈我国同联合国多边技术合作情况。他说,自我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恢复后,陆续同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人口活动基金,儿童基金、工业发  相似文献   

17.
在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席位28周年之际,本刊记者书面采访了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秦华孙大使。问:您出任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已4年多,您如何评价中国同联合国关系的发展变化,以及中国在联合国的地位和作用?答:中国自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以来,本着积极务实。认真负责的态度参与了联合国经济、裁军。社会、人权、法律等各个领域的工作、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中唯一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努力维护发展中国家的合法权益,坚持原则,伸张正义,高举和平、发展、合作的旗帜,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坚决支持各国人民反对殖民主义。霸权主…  相似文献   

18.
防止核扩散是多年来国际军备 控制领域中的重要议题之一, 它直接关系到国际安全与稳定。近半个世纪以来,世界各国普遍要求裁减并销毁核武器,防止核战争,氢核能用于和平目的,使其真正造福人类。 今年是《不扩散核武器条约》(以下简称《条约》)生效30周年。它是国际防核扩散法律体制的支柱,也是迄今为止全球拥有成员国最多的国际裁军协议,目前已有187个缔约国。 4月24日至5月19日,该条约缔约国第六次审议大会在纽约联合国总部召开。这是名噪一时的1995年“条约审议与延长大会”决定无限期延长该条约以来的第一次审议…  相似文献   

19.
《瞭望》1991,(41)
中国 中国和文莱建交 中国外交部长钱其琛和文莱达鲁萨兰国外交大臣穆罕默德·博尔基亚亲王9月30日在联合国总部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文莱达鲁萨兰国苏丹陛下政府关于建立外交关系的联合公报。根据两国建交公报,中国和文莱达鲁萨兰国从9月30日起建立大使级外交关系。 中国举重健儿又创7项世界纪录 中国女子举重运动员孙彩艳9月30日在世界举重  相似文献   

20.
联合国“世界裁军运动”区域讨论会3月27日在北京闭幕。在为期5天的会议中,来自亚洲太平洋地区的18个国家的代表以及美国、苏联、澳大利亚、加拿大、印度、巴基斯坦等国的高级官员、知名人士、专家和学者就国际社会关心的裁军与发展和国际安全、核裁军和常规裁军等问题认真而坦率地进行了讨论。许多代表在会上指出,超级大国的干涉和争夺霸权是造成亚太地区一些国家动乱的主要根源。他们欢迎美苏就中程导弹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