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文化大革命"时期,全国各个地区都出现过大量的由群众组织创办的各色小报,简称"文革小报"。"文革小报"是研究"文化大革命"历史的重要文献之一,尤其是在研究地方"文革史"上,"文革小报"具有不可替代的史料价值。通过"文革小报"的分析与研究,可以触摸到"文革史"中的"地方感觉",既可探究"文革史"中下层历史叙事与上层历史叙事的互动性,也可探究"文革"地方史的分层结构,从而在以地方史的基础上把握"文革"的总体史样态,使人们在认知历史的基础上,达到最终彻底否定"文化大革命"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钟期光与编写《平江革命斗争史》的历史风波刘旭编写《平江革命斗争史》,原本是一个研究与整理革命历史及有关资料的学术问题,但在60年代的特定历史时期,却人为地搞成了一个"政治路线问题",在人事政治是非上纠缠了10多年。这里记述的,仅是"文革"前有关这个问...  相似文献   

3.
鉴往方能知来——金春明教授访谈录1996年是“文化大革命”(以下简称“文革”)发生30周年,结束20周年。十年“文革”给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等造成了极大的破坏,给十亿中国人民的心上留下了深深的创伤。可以说,“文革”对中国现代历史的影响既特殊且深远。...  相似文献   

4.
胡汉华 《学习月刊》2010,(16):33-34
“文革”作为历史仅仅过去三十余年.人们对“文革”的记忆却很模糊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们党虽然在思想理论上和政治上否定了“文革”,但由于强调“团结一致向前看”,不纠缠历史旧账,历史问题“宜粗不宜细”.因此对“文革”没有进行彻底、深入、系统地反省.尤其关于“文革”的历史细节的叙述.在我们的官方文本和历史教科书中,都显得极为鲜见,造成年轻一代根本不了解“文革”这场大内乱、大灾难的真相。不知“文革”对中国社会的发展起了怎样的破坏作用。  相似文献   

5.
新中国的工运史研究,走过了不平凡的历程。从1949年10月共和国建立至1978年底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前的30年,是工运史研究的兴起和曲折发展阶段。广大工运史研究者进行了大量的搜集整理资料的基础性工作,并在此基础上初步开展了学术研究。但文革十年中研究被迫中断。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灾现了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三中全会后,广大的工运史研究者得以摆脱长期形.成的“左”的思想束缚,焕发出空前.的创造精神。工运史研究得以广泛开展。八十年代的10年间发表了大量成果。据不完全统计,正式出版…  相似文献   

6.
“文化大革命”——这场20世纪中外罕见的长时间大规模的政治运动,一直是人们关注的历史话题,也是学术界长期的研究热点。而对于“文革”起因的探索,不仅有利于深化国史和“文革”史研究的深入,对于当今探索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亦有重要的借鉴和启示意义。随着时间的推移,特别是经过改革开放20 多年的思想解放和对苏欧剧变的反思,学者们从各个不同的角度探讨了“文革”的起因。本文拟将20多年来学术界对“文革”起因的研究成果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7.
“文革”结束后,中华民国史这块处女地得到了开垦,中共党史的研究也突破了昔日的樊篱,使中国现代史研究的领域出现了空前的求真求是的气氛。在为“两史”研究  相似文献   

8.
“文化大革命”研究从粉碎“四人帮”到现在已走过了十几年的历程。十几年来,国内的“文革”研究虽然始终没有形成一个与它的重要地位相称的热潮,但一些理论工作者对“文革”的研究和探讨也一直没有停止。因此,总结一下十几年来国内“文革”研究的现状,对于我们进一步推动“文革”史的研究,彻底清除“左”倾错误的影响,加快我国当前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也许不无裨益。一、“文革”研究的三个阶段严格地说,对“文革”的学术研究始于1981年6月,即中共中央通过《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以后。在此以前报刊上发表的揭批“四人帮”的大量文章,除极少数几篇外,基本上都不是学术研究性质的。但这些政治批判文章与后来的“文革”学术研究又有一定的联系。我认为,作为一个完整的过程来考察,“文革”研究还是应该从粉碎“四人  相似文献   

9.
“文化大革命”已经过去20多年了。20多 年来,在如何评价这个历史时期的经济状况方面,一直存在着种种不同说法。“文革”结束后的几年里,有一种较通行的说法是“国民经济濒临崩溃的边缘”,直到现在,这种说法也还被不少出版物和文章沿用。西方的“权威”之作《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甚至直接用《经济的崩溃》作为标题来述说中国“文革”时期的经济状况。1981年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指出:“文革”时期“我国国民经济虽然遭到巨大损失,仍然取得7进展。粮食生产保持了比较稳定的增长。工业交…  相似文献   

10.
挥写风云DE叶永烈叶永烈采访杨虎城将军的女儿杨拯英(续)南来苏三、还历史本来面目十年"文革"浩劫,使许多无辜的人蒙冤受难,含泪屈死。撰写一笔笔血泪史,自然要采访许多含冤者和知情人。可他们肯谈吗?敢讲出历史的事实吗?有些人则大有一番"故国不堪回首"的难...  相似文献   

11.
灾荒史历来是中国历史研究的重要内容。重视灾荒史的研究和记载也是中国史学的传统。近期,影片《一九四二》的上映,再次引起了社会各界对灾荒历史的关注。但总体来看,1949年是自然灾害历史研究的一个拐点.而1978年则是自然灾害历史研究的第二个拐点。  相似文献   

12.
革命委员会是"文化大革命"时期我国省、市、自治区及其以下各级政权和各基层单位领导机构的基本组织形式,曾在新中国的政治体制史上留下了重要的一页.详细准确地把握革命委员会这一组织形式产生、发展和消亡的历史,对于"文革"史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治史的深入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剑桥中国史》第14卷评析研讨会综述樊一6月28日,中央党史研究室邀请在京单位的10余名学者,对《剑桥中国史》(第14卷1949──1957年部分,以下简称"14卷")进行了评析研讨。评析《剑桥中国史》的工作,是由中央党史研究室领导同志最初倡议,经党...  相似文献   

14.
挖掘史料,推动抗日战争史研究深入的一个急迫问题荣维木(《抗日战争研究》编辑部)抗日战争,对近代中国社会发生过超出任何一次历史事件的重要影响,因而对它的研究,已经普遍受到史学研究者的重视。尤其在1985年以后,抗日战争史研究出现过几次高潮,在党史、革命...  相似文献   

15.
美国研究中国大革命史的历史及其特点彭红英一以"打倒列强"、"打倒军阀"为宗旨的国民革命震撼了西方。当时中国的国民革命和北伐战争给美国在华传教和贸易方面很大的打击,美国舆论因之哗然而起,促成了美国对中国有组织的研究。1928年,美国东方学会决定以加强研...  相似文献   

16.
王海光 《理论学刊》2004,15(9):106-107
麦克法夸尔教授是美国著名的中国问题专家,现任哈佛大学政府系主任。他是美国最具盛名的中国学家费正清教授的衣钵传人,曾任哈佛大学费正清东亚研究中心主任,与费正清共同主编了《剑桥中国史》第15卷(《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麦克法夸尔治学严谨,注重史料,长于理论分析,尤以“文化大革命”史的研究蜚名世界学坛,在哈佛大学首开“文革”史课程,撰写有《文化大革命的起源》(三卷本)等多部中共党史专著,影响很大。  相似文献   

17.
梁衡 《党建》2009,(4):30-30
被称为“新时期”的中国改革开放30年,无疑将作为共和国的“中兴”史载入史册。相信以后许多史家会来研究这一特殊历史现象。其中原因诸多,“文革”教训,时势使然;人民意志,时代潮流;时势造英雄,小平来掌舵等等。这所有一切,当然都是多难之后兴邦的因素。但像一切领袖的成功一样,邓小平的性格、意志因素不容忽视。这就是他坚定果断,敢于坚持己见。  相似文献   

18.
《深翻》为我国的国史、“文革”史研究填补了一项重要的空白《深翻》是美国友人韩丁出版的一部描写中国“文革”时期农村现状的纪实文学作品,是一部文学、社会学、历史学巨著。《深翻》开头就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背景,是在1971年的山西长治农村的“批陈整风”运动中。说实话,当时参加整风运动的基层干部,并不知道这个运动的最上层是在批判中央“第四号人物”陈伯达。  相似文献   

19.
1995年北京现代史研究回顾谢荫明自1919年五四运动以来,北京历史上发生过许多影响中国历史进程的大事变,因此北京现代史的研究历来为史学领域的工作者所注意,并逐步向深度和广度发展。1995年北京现代史的研究在诸多方面又前进了一步。抗战史研究成为重点为...  相似文献   

20.
李鹏 《党史文汇》2011,(7):58-62
"三支两军"是"文革"期间人民解放军奉命执行的支持"左派"群众、支援农业生产、支援工业生产、对要害和核心部门及地区进行军事管制、对大中专院校师生实行军政训练任务的简称。它是人民解放军全面介入"文革"的标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