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0 毫秒
1.
汉字趣谈     
“家”(jia)字由两部分组成,上边一个“宀”,下边一个“豕”。“宀”是“深屋”的意思。“豕”(shi)指的是猪。从“家”字的结构可以看出这是由豢养驯化家畜而发明的一个汉字。“家”字表示人豢养野生禽兽,使之变为家畜家禽的一段历史。家的初文是这样:  相似文献   

2.
黄德让 《群众》2013,(6):39-39
百年“中国梦”,悠悠华夏情。“中国梦”是一个立体的梦;“中国梦”是一个灵动的梦;“中国梦”是一个发展的梦;“中国梦”是一个世界的梦。  相似文献   

3.
解决“三农”问题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面临的最大难题,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题中之义。关心农民、支持农业、发展农村,不仅是一个现实问题,也是一个战略问题;不仅是一个经济问题,也是一个政治问题。要从根本上破解“三农”这一难题,必须在落实“五个坚持”,探求“五个突破”上下功夫。  相似文献   

4.
宋香庆  ;郑志发 《求索》2008,(6):51-53
人类社会是一个“意义”观世界,人类正是在“意义”世界下生存和发展的。一个民族国家的“意义”世界其实质就是从民族国家内部各个不同个体的“意义”世界中,提炼出共同的“意义”,并使之整合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意义”世界中最基本的内容是明是非,辨荣辱,共同的荣辱观是“意义”世界的基础。共同荣辱观“意义”的形成需要我们不断“灌输”各自的“意义”,并在“灌输”的同时,加强主体自身建设而自觉地使之内化。  相似文献   

5.
在中国医药市场,“肤阴洁”是一个享誉八方的驰名商标,“源安堂”是一块响当当的金字招牌。在这些辉煌成就的背后,是一个名叫莫兆钦的人,在云遮雾绕的深山中建立了一个“中草药王国”,打造了“肤阴洁”品牌,创造了“源安堂”奇迹。  相似文献   

6.
汉字趣谈     
“身”(shen)是一个象形字,早期的“身”字写成“多”,以后逐渐演变成“(?)”、“(?)”、“(?)”、“(?)”,直至现在的样子。 身字最早的意思为“怀孕” (huaiyun),它描绘的是一个怀孕的妇女挺着肚子,一条腿跨向前以保持身体的平衡,即“(?)”。  相似文献   

7.
《新东方》2005,(6):33-33
这些年,“克隆”是个令人兴奋的词儿。“能克隆我自己就好了,”有一位医学家这样说,“我会一个一个克隆下去,直到全世界的人都是我的克隆品,你想想看,那样的世界是多么神奇啊!”“什么神奇啊?”另一个医学家反驳道,“那是不堪设想的,你想想看,如果全世界都是你一个人的克隆品,大家行  相似文献   

8.
秘书长可喻为一个信息系统的“终瑞”,既接收“中控”的指令,又可建立若干“子系统”。所以,人们又比喻秘书长是“将尾兵头”,发挥的是桥梁的作用。如何发挥“桥梁”作用,我的体会就是要学会由“繁”变“简”的工作方法和“不厌其烦”的工作态度,做一个富有创意的执行者、一个淡泊名利的工作者、一个不断磨砺人生的进取者。  相似文献   

9.
古人云“:民无德不立,政无德不威。”德,不仅是“立身”之本,而且是“立国”之基。被西方社会称为“东方智慧”的我国古代儒家,就十分看重高尚人格的主体力量,把“以德修身”看成为官做人最起码的资格。孔子说“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强调“为政者”一定要“明德”。这里的“德”,指的是完善的道德境界和道德行为。《尚书·君陈》也有句名言“:明德惟馨。”意思是说,人世间只有高尚的道德行为所开放的花朵才是最芬芳的。“明德”,对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人来说都很重要。国家“明德”才有振兴之机,民族“明德”才能团…  相似文献   

10.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需要和谐稳定的社会治安环境作保证。针对金华婺城区农村治安的实际,公安机关要充分利用有利的条件和优势,积极探索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农村治安打防控新机制,重点是狠抓一个“防”字,突出一个“严”字,强化一个“基”字,倡导一个“情”字,强调一个“宣”字。  相似文献   

11.
对象类介词“向”的分析与教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何薇 《湖北社会科学》2006,(12):132-135
对象类介词“向”是对外汉语介词教学中的一个难点。从认知语言学角度分析“,面向”是“向”的核心子范畴“,单向”是其基本语义特征“。向”和另一个常用对象类介词“对”相比,二者在核心子范畴和语体色彩上都存在差异,不能完全替换。  相似文献   

12.
群众工作是我国公安工作的一大特点和优势,在新时期公安机关要做好群众工作,必须引导民警在六方面下功夫。苦练群众工作基本功,要在加深一个“情”字上练,要在守好一个“正”字上练,要围绕一个“用”字上练,要落在一个“走”字上练,要在巩固一个“安”字上练,要在体现一个“亲”字上练。  相似文献   

13.
台湾问题起源于国共两党的斗争 ,是一个客观存在的中国历史遗留问题 ,这构成“一个中国”原则的历史来源 ;台湾问题在本质上属于中国的内部事务 ,这构成“一个中国”原则的逻辑来源。因此 ,台湾问题是中国的内政 ,两岸之间无论存在多大的分歧都要在“一个中国”原则下协商解决 ;从促成国家统一的角度出发 ,“一个中国”原则的真正内涵是 :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 ,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 ,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不能分割。只有坚持真正的“一个中国”原则 ,才能和平解决台湾问题  相似文献   

14.
兴元 《中州统战》2003,(1):34-34
春节,是我国的一个传统节日。拜年是春节的一种习俗,这种习俗的形成与“年”的来历有关。“年”最初并不是一个时间概念,而是人们对五谷丰登的一种欢庆。在甲骨文中,年字是“禾”字下面一个“人”字,意谓人背庄稼,喜获丰收。《说文解字》也说,“年,谷熟也”。古人年复一年地欢庆农业收  相似文献   

15.
中西治学方式之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星亮 《思想战线》2003,29(1):90-97
中西治学方式的差异主要表现在三方面 :一是在处理“学” (基础理论研究 )与“术” (应用研究 )关系时有所不同。西方的“学”与“术”是两种不同的层次 ,两者分工明确 ,而且紧密结合。而中国则“学”、“术”不分或有“术”无“学”。二是在对待“博”与“专”的关系时有差异。西方学者大多“先专后博” ,即先进入某一个领域 ,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 ,做出成果后再扩大知识面。中国传统的学者多为“先博后专” ,即先打好扎实的基础 ,掌握广博的知识 ,然后再进入某一个专业领域进行研究。三是研究的注重点不同 ,即“点”与“面”的差异。所谓“点” ,即研究的视角集中在社会或文化的某一要素或某一主题 ;所谓“面” ,即研究的视角大多是一个专题或一个领域。西方学术注重“点” ,而中国学术强调“面”。  相似文献   

16.
文化产业·文化工业·大众文化——涵义与功能的廓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春媚 《湖湘论坛》2009,22(1):66-67
追溯文化产业理论的思想资源时,有两个关键词决不能忽略,一个是“大众文化”,一个是“文化工业”。“文化工业”是法兰克福学派批判当代资产阶级文化时的一个特殊用语,它有着十分具体的历史和文化语境。“文化工业”是一个比“大众文化”更具批判性的概念,二者有着迥然不同的内涵。“文化工业”和“文化产业”的英文译名同为“Cuhure Industry”,前者带有批判取向,而后者更显中性色彩。“文化产业”与“大众文化”则是一对纠缠不清、既不相同又难相异的概念。在当今中国语境中,“文化产业”与“大众文化”关系密切,代表着事物的两面。  相似文献   

17.
“生活在别处” 时下,在网络上有这样一个热词——翘生活。所谓“翘生活”,是指不愿意忍受周而复始的疲惫生活和忙碌工作,暂时逃离,享受“生活在别处”的惬意。看到这样一个解释,你或许会有所不屑,因为“生活在别处”这样一个表达如今已经成为一个“恶俗”的口号。  相似文献   

18.
汉字趣谈     
汉字的“立”表示一个人站立大地之上。这是个像形字,它早期的写法是“(?)”、“(?)”、“(?)”,以后演变成“(?)”、“(?)”,最终成为现在的样子。直观地看这个字,很有意思,其中的“(?)”表示上天,最下方的“一”表示大地,而中间的“八”是像形的人字,表示一个人站立在天地之间,这便有了“顶天立地”之意。  相似文献   

19.
“外部性”(Externality)是经济学用来解释“市场失灵”的一个重要概念。外部性的存在是对“完全竞争市场”假说的一个证伪。本文受此理论的启发,提出“完备合同”和“合同外部性”的概念,认为合同外部性的存在是“合同失灵”的原因之一,并进一步探讨了合同的正外部性和负外部性及其法律规制。  相似文献   

20.
梁新 《世纪行》2013,(3):44-44
晚清名士张之洞,一生都遵循一个“三不争”原则。就是“一不与俗人争利,二不与文人争名,三不与无谓人争闲气。”如果一个人不是心胸宽广,谁能做到一生都与人“三不争”?一个人要坦然做到“三不争”,就要“看透”世事。一是“看开”:别纠结于一片树叶,要看到整个森林;二是“看淡”:爱恨得失都是过眼娴云,快乐的生命才是永恒的:二是“看破”:红尘纷争皆因利,尔虞我诈终伤己;四是“看穿”:平平淡淡才是真,辉煌灿烂暂短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