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周恩来的八婶母杨氏是周贻奎的妻子,娘家在宝应县天平乡。周贻奎是周恩来的亲叔叔,大排行八,所以后辈人都习惯地尊称他的妻子叫“周八太”或“八太”。她大约生于公元1877年,去世于1956年,具体年月已无法考证。杨氏受旧的思想教育,恪守封建伦理道德,尤其笃信佛教“积善积德”、“不修今生修来世”等虚无思想,终日吃斋念佛。她把周家的败落看成是“命不好”,但坚信“只要善事做多了,来世还会有报应,有福享的”。所以在周家十分败落艰难的困境下,她仍不忘烧香拜佛,以求来生。她与侄儿周恩来的感情也很深。那是因为公元1908年,周恩来的两位母亲在不到一年中相继去世,父亲又在外谋生,无依无靠的周恩来只好带着两个更小的弟弟从清江浦回到淮安老家。这时的老家只有长年卧床的八叔和照料一应家事的八婶母杨氏,杨氏就成了抚育周恩来的监护人。为了一家人的生存,杨氏和周恩来一起跑当铺典当衣物,甚至将房子典押给人家,以维持那半饥半饱的生活。那时,10岁的周恩来还比较懂事,但仅比周恩来小1岁的周恩溥却天性调皮、倔犟,玩刀子、打弹子、爬树、捕蝉等许多冒险的游戏都敢做。一次,他们家的一位亲戚带着他们兄弟仨和恩灿等坐小船出北水关到勺湖河下去玩,玩得十分开心。以后...  相似文献   

2.
正在淮安区档案馆,尘封着半个多世纪前周恩来、邓颖超给淮安写的信。人们最为熟知的是1956年年底至1957年年初周恩来为了他八婶母的事曾三次致信淮安县人民委员会(县政府)。周恩来的八婶杨氏,宝应县天平大镇人。她嫁给周恩来的八叔周贻奎(字焕臣),后辈人都习惯地尊称她为"周八太"或"八太"。她嫁到周家后,周家已急剧败落。为了生计,周家的兄弟都离开家外出谋生。而杨氏的丈夫周贻奎因为小时  相似文献   

3.
生母:万氏周恩来的生母万氏,乳名冬儿,是淮安府清河县(今淮阴市的市区及周围一带)知县万青选的女儿。她排行12,因此,娘家人都习惯地称她十二姑。万氏个头高高的,身材匀称,美丽,聪明,心地善良,性格豁达开朗,且敢于同封建的陈规陋习作斗争。在那盛行妇女缠足、以“三寸金莲’为美的时代里,她坚决不肯裹脚。万知县十二分疼爱她的这个争强好胜的女儿,在她稍稍长大时,就经常带着她参加各种社交活动。万知县特别疼爱冬儿,不管是走亲访友还是处理政事,常常把她带在身边。由于从小在万知县身边耳儒目染,冬儿长大后,很会为人处事…  相似文献   

4.
前不久,周总理身边的最后一批秘书之一,武警指挥学院原副院长纪东同志撰写了《难忘的八年》一书。该书记录了从1968年8月至1976年1月这8年中,他在周总理身边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思。本文选取了《难忘的八年》一书中的几个小片断,献给广大读者。通过几件小事,让人们再一次领略周恩来的伟大品格和崇高的精神境界。  相似文献   

5.
周贻谦,又名贻德,字济渠,号劫之。1873年生于浙江绍兴,1936年去世于汉口,1937年安葬于南京永安公墓。 周贻谦是周恩来五祖父周鸣鹿(谱名骏庞,号敦甫)独生子,大排行三,因此周恩来称之为三伯父。他幼时念书刻苦,很有学问,旦由于祖父周樵水先生到淮安任过后补知府  相似文献   

6.
周济渠,按周家谱系先取名贻德,后改名贻谦,再更名济渠,号竭之。他于清同治10年9月15日(公元1871年10月28日)生于江苏淮安府山阳县(今淮安市楚州区)驸马巷周氏老宅,  相似文献   

7.
朱洪 《党史文汇》2003,(3):35-37
"赵朴初是国家的宝贝啊!" 1949年春天,上海解放前夕,周恩来嘱咐上海临时联合救济委员会总干事赵朴初,以佛教界身份接管上海经济合作总署.  相似文献   

8.
1967年7月,周恩来要跟随毛泽东外出巡视的中国人民解放军代总参谋长杨成武当好“联络员”,直接同他联系。这一着棋,就象在林彪、江青两个集团的心脏插入了一把尖刀,同时也为党内健康正义的力量同林彪、江青两个集团的邪恶势力作斗争提供了良好的契机。 迂回抗争的新策略 1967年,曾被周恩来称之为“最不平静的一年”。  相似文献   

9.
张谨  陈国民 《湘潮》2008,(4):4-6
在周恩来的亲属中,对他早年思想影响较深并且与之交往密切的,当数他的表兄陈式周。周恩来旅欧求学,与之通信来往最多的亲属也是陈式周。在(《周恩来书信选集》中,选登有周恩来给陈式周的两封信。他们之间非同寻常的关系由此可见一斑。  相似文献   

10.
<正>最近,有网友晒出周恩来16岁时写的侠义小说《巾帼英雄》,引发了热议。网友们赞叹:“周恩来学生时代写小说,太有才啦!”周恩来确实才华横溢,睿智过人。他在青年时代不仅写小说,也演话剧,还创作诗歌。  相似文献   

11.
<正>1943年3月18日晚,周恩来在办公室写下了著名的《我的修养要则》,对自己提出了严格要求:加紧学习,努力工作,坚持原则,向群众学习。周恩来反复强调世界观改造的艰巨性和反复性。他不仅把道德修养看成是每个党员的必修课,而且把道德修养看成是党员终生的必修课。"活到老,学到老,改造到老"是他的名言,也是他一生自觉地进行道德修养的真实写照。他常说:"思想改造就是要求我们的思想不落伍,跟得上时代,时时前进。事物的  相似文献   

12.
敢不敢正视和博采中外人类优秀文化成果和能不能使其为创造本民族的新的文化服务,这是测验一个民族有没有自信心和进取精神的试金石.而周恩来广采博纳的戏剧民族化思想,关于创建中国新的民族风格的戏剧艺术体系的构想,正反映了一个伟大政治家和民族文化巨人的非凡的胸襟与气魄.1 坚持走中国自己的道路,创造戏剧的民族风格体系,是周恩来的一贯主张和毕生追求的艺术理想.早在本世纪初,他在南开学校读书时写的《吾校新剧观》一文,就已经萌生了这样的思想.在这篇论文中,周恩来在联系我国“新剧” 现状,介绍欧美戏剧类别和潮流时,强调了立足于中国社会现实的抉择去取的自主意识.他说:“吾之论新剧,于吾校实为主观,而吾之主旨,又非纯求合乎欧美之种类潮流,特大势所趋,不得不资为观鉴,取舍去留,是在吾人之自择耳.”这就是说,发展我国的“新剧”,尤其是这种“舶来”的戏剧样式,必须认识世界、特别是欧美戏剧思潮的发展动态与趋势,以资鉴戒;至于“取舍去留”,  相似文献   

13.
成立少共国际师,周恩来力荐萧华出任师政委 蒋介石在第四次“围剿”中央苏区失败后,又调兵遣将,积极部署第五次“围剿”。为了保卫革命根据地,进一步激发青少年参军参战的热情,发挥青少年在革命战争中的突出作用,经周恩来提议,总政治部向少共中央局提出成立“少共国际师”的建议。少共中央局于  相似文献   

14.
路蔷 《广东党史》2005,(2):15-16
日前,笔者采访了周恩来当年的勤务员李学文老人。当问及他在周恩来身边工作的情况时,77岁的李学文老人饱经沧桑的脸上显露出难以抑制的激动。愉快的相识李学文1927年出生在陕西省华县的一个贫农家庭,1939年12 岁时参加了八路军,在八路军驻西安办事处任勤务员。1940年4月  相似文献   

15.
<正>今年是南昌起义爆发90周年。在这个特殊的年份,我们就常常想起父亲在世时给我们讲述他参加八一南昌起义的往事,尤其是父亲在周恩来同志直接领导下那些令人难忘的经历……周恩来亲自派周肃清准备南昌起义我们的父亲叫周肃清,字一生,曾化名赵亦松、赵如松、赵一生。1926年从北大工学院投笔从戎参加革命。1927年7月中旬,武汉汪精卫政府"分共",周恩来亲自派周肃清和周邦采一起到南昌参加南昌  相似文献   

16.
一九三九年冬周恩来去苏联就医这是他在此期间与邓颖超到国际儿童院看望中国学生时的合影周恩来去苏联治病,飞机里多出了几个孩子。孙维世策马找毛泽东拿到“通行证”。连3岁的小老虎也用哭声赢得了出国的机会1939年9月,周恩来和邓颖超来到莫斯科。这次他们不是来开会,也  相似文献   

17.
18.
发生在20世纪初叶华夏 大地上的“五四”运动,造就了中国第一代马克思主义者,孕育了新中国第一代领袖。开国总理周恩来,就是经过这场反帝反封建运动的洗礼,从一个民主主义者转变为马克思主义者的。 这个转变过程,就是周恩来认识、学习、研究、最终选择马克思主义道路的过程,历经三年之久,可大致划为三个阶段。 1.东渡日本接触了马克思主义。 1917年秋,被誉为“南开骄子”的周恩来中学毕业,满怀报国志。然而,面对外遭列强侵略、内有封建统治的祖国,他忧心如焚。为寻找救国救民的道路,在新文化  相似文献   

19.
新中国成立后,作为党、国家、军队主要领导人之一的周恩来,在参与领导和组织实施社会主义建设,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过程中,曾提出许多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思想。  相似文献   

20.
研究周恩来教育思想的精心之作——评《周恩来教育思想研究》吴瑞章王永钦由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赵德强、韦乐、高宝立合著、福建教育出版社近期出版的《周恩来教育思想研究》一书,全面系统地阐述了周恩来的教育思想。该书不仅内容翔实,而且论述多有独到见解,是周恩来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