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解决形式问题,是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特殊性问题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只有把握了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解决形式,才能够更好地找出相适应的科学方法去解决矛盾。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千姿百态,因而解决矛盾的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从根本上看,在解决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时候,大体有两种形式:一是矛盾内部变化所采取的形式,即矛盾内部对立双力变化的表现力式;二是矛盾外部变化所采取的形式,即是否公开冲突、激烈尖锐程度、过程时间长短等所表现的不同形式。我们把前者称为内在表现形式,后  相似文献   

2.
矛盾分类问题是辩证法研究中的一个重要理论问题,对于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科学地进行分类,有利于全面认识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有利于自觉地采取解决矛盾的正确指针。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是一个比较复杂的矛盾体系,具有多层结构,并且新旧交替,要确切分类,并非易事,矛盾分类可从各个侧面、各个角度进行,不宜拘守于一种分类的标准。单一的、直线的划分,不足以反映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全貌。对各种范围的恰当的矛盾分类,应当综合地加以应用。比如,按照社会主义国家的界域,可以把矛盾划分为国内的和对国外的两类:按照矛盾在整个社会发展中的地位、作用,应当区分为社会主义社会的基  相似文献   

3.
鱼俊清 《理论导刊》2007,2(12):70-72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并不是没有矛盾的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就是在妥善处理各种矛盾中不断前进的过程,就是不断消除不和谐因素、不断增加和谐因素的过程。关键是我们要正视矛盾,探寻社会矛盾产生的原因和主要特点,提出化解和处理各种社会矛盾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相对于以往阶级社会来说,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是新型的矛盾。这种新型的社会矛盾有着如下几个主要方面的表现: 一、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是一种非对抗型的矛盾人类历史上各个社会形态中的矛盾,大体可分为两种类型,即对抗型和非对抗型的矛盾。这同对抗性与非对抗性的分法既有共同之处,也有所区别。对抗型的社会矛盾必然是对抗性的社会矛盾,这是共同之处,但对抗性的社会矛盾中,有些  相似文献   

5.
社会群体利益及其矛盾,是人类学、社会学、政治学、管理学、经济学、哲学等学科都要探讨的理论问题。研究社会主义条件下的社会群体矛盾,是社会主义社会矛盾体系和矛盾学说的有机组成部分,是社会主义人民内部矛盾理论的重要内容,因而也是社会主义辩证法需要探讨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6.
通过历史的回顾与总结,作者认为当前对我国社会主义社会主要矛盾的正确认 识和判断来之不易,并指出解决社会主要矛盾的途径主要有三,1、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 展生产力。2、深化改革。3、扩大对外开放。  相似文献   

7.
人类社会的历史,就是一部矛盾运动和发展的历史。不同的社会制度其社会矛盾的性质、特征不同,解决矛盾的方法、途径也不同。消灭了剥削阶级和剥削制度的社会主义社会,并不是无矛盾的社会,只是矛盾的性质、特征和解决矛盾的基本方法与以往社会不同罢了。解决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  相似文献   

8.
近日出版的《理论学刊》刊发文章说,社会预警机制是防范和解决社会矛盾的基础,是社会稳定和发展的指示器。建立社会预警机制,就是要建立多层次、覆盖整个社会面的情报信息网络系统,将工作触角延伸到各个领域、各行各业,及时、准确掌握社会矛盾和不安定因素的动态。要在社会各个阶层广泛发展信息员,对事件多发单位和群体进行社会调查,要重点研究涉及群众切身利益如国企改制、  相似文献   

9.
有矛盾,才要和谐;要和谐,才要协调矛盾。因此,正确认识和处理以人民内部物质利益矛盾为主的社会矛盾,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最重要的任务之一。这一矛盾的特殊复杂性,决定了我们解决矛盾的方法的多样性,既要从体制和制度方面考虑,也要从思想方面做工作。  相似文献   

10.
一、社会主义社会城乡矛盾的性质社会主义社会城乡矛盾的性质是非对抗性的,属人民内部矛盾.因为,在社会主义国家里,剥削阶级作为阶级已经消灭,造成城乡对抗的阶级原因也就不存在了.虽然由于历史的原因,城乡之间仍然存在着差别,还有矛盾.但是,这些差别已不是阶级之间的差别,而主要是经济上发达程度与科学文化发展水平的差别.在一些社会主义国家里,城乡矛盾一直不能妥善处理,很重要的原因就在于对这一矛盾的性质缺乏正确认识.在苏联,  相似文献   

11.
《广东学术通讯》第2期,发表苏共中央理论刊物《共产党人》杂志主编科索拉波夫《社会主义和矛盾》一文(李尚德译)认为,在发达的社会主义社会中,贯串着新与旧的矛盾,不仅创造性的趋势在起作用,否定的趋势也在起作用。根据斗争的起源和内容,社会矛盾可分为两类:第一类以集体主义原则,社会主义生活方式的基础和共产主又明天的萌芽为一方与私人占有制的残余和资本主义的胎记为另一方的矛盾;第二类以共产主义的萌芽,集体主义的社会关系的最成熟形  相似文献   

12.
在社会主义社会里,不仅经济领域、政治领域存在着各种各样的矛盾,思想领域也不例外。只有认识社会主义社会思想领域的矛盾,特别是了解和掌握了思想领域矛盾的新情况新特点,才能正确地进行思想领域的各项工作,有效地搞好思想建设和整个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发展。一马克思、恩格斯指出:“统治阶级的思想在每一时代都是占统治地位的思想。这就是说,一个阶级是社会上占统治地位的物质力量,同时也是社会上占统治地位的精神力  相似文献   

13.
苏联学术界对于社会主义社会矛盾问题的研究,大致可分三个阶段。一、三十年代中期到五十年代初,特点是由于受斯大林关于社会主义制度下生产关系同生产力“完全适合论”的束缚,片面强调社会主义社会的统一性而否认矛盾的作用。二、五十年代中到七十年代末。通过实践和理论讨论认识到矛盾依然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动力和源泉。三、八十年代开始了第三阶段。1982年,苏联《哲学问题》发表两篇关于社会主义矛盾问题的文章,引起学术界的广泛讨论。这一阶段的特点是:从总结历史经验出发,由一般地讨论矛盾在社会主义发展中的作用和意义转向研究现实社会矛盾。重点研究两个问题:  相似文献   

14.
苏联学术界对于社会主义社会矛盾问题的研究,大致可分三个阶段。一、三十年代中期到五十年代初。特点是由于受斯大林关于社会主义制度下生产关系同生产力“完全适合论”的束缚,片面强调社会主义社会的统一性而否认矛盾的作用。二、五十年代中到七十年代末。通过实践和理论讨论认识到矛盾依然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动力和源泉。三、八十年代开始了第三阶段。1982年,苏联《哲学问题》发表两篇关于社会主义矛盾问题的文章,引起学术界的广泛讨论。这一阶段的特点是:  相似文献   

15.
社会主义社会新型社会矛盾是怎样产生的、如何演变、有什么新情况、新特点,很需要研究。把这些问题弄清楚,(?)建特色的社会主义,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一、社会主义社会矛盾演变的一般规律社会主义社会矛盾如同世界上所有社会矛盾一样,都有它的发生、发展和解决的演变过程。但是,社会性质、矛盾性质、解决矛盾的时机和方针不同,矛盾演变的历史运动和发展阶段性也各有特点。  相似文献   

16.
△强调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相结合解决波兰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对八十年代波兰社会冲突根源的几种看法:现存阶级冲突的基础是城市企业主和农村大的专业户主阶层,基本原因是在一个条件尚不成熟的国家中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对产生危机起“直接作用”的有四个具体矛盾。△现实生活中若干具体矛盾的剖析:阶级矛盾,集中化和民主化的矛盾,社会主义民主与官僚主义的矛盾,社会主义与宗教教会的矛盾,生产资料国家所有制产生的矛盾,工作要求和干部自身水平之间的矛盾,旧习惯和新道德的矛盾。  相似文献   

17.
社会主义社会是一个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它本身是共产主义的第一阶段或称低级阶段,这是马克思已经划分了的,并且经过列宁的充分论证。那么,社会主义社会自身是否应该划分阶段呢?回答是肯定的,不仅是有必要,而且还具有急迫性。因为,从理论上说,正如列宁指出的,必须“运用最彻底、最完整、最周密、内容最丰富的发展论”去考察问题,它是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发展观考察社会主义的必然结果;从实践上说,社会主义已经处于实  相似文献   

18.
在全国上下努力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形势下,在思想理论战线面临着抵制和反对,清除精神污染的任长期务的情况下,重温毛泽东同志的《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以下简称《正处》)这部光辉著作,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毛泽东同志在《正处》中,精辟地分析了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及其特点、性质、根源和解决办法,这为我们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制度,正确对待各个领域的社会矛盾,积极主动地搞好各方面的改革,在理论上进一步同“社会主义异化论”划清界限,提供了锐利的思想武器。  相似文献   

19.
袁小彬 《团结》2012,(6):48-50
社会矛盾纠纷.系在特定社会主体之间发生的.因各方利益冲突而引起的一种对抗行为。由于主体不同,产生冲突的利益种类不同,对抗方式不同,社会矛盾纠纷的形式存在众多差别。为了解决这些纷繁复杂的纠纷.相应的多渠道纠纷解决机制应运而生。目前,我国已经建立了包括诉讼、仲裁、行政处理、调解、信访等在内的多元化解决机制,有效的处理了大量的社会纠纷。而律师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工作者和专业人士.有责任有优势积极参与到社会矛盾纠纷的多元解决机制当中.帮助各种矛盾纠纷特别是基层纠纷得到更加全面和高效的化解.以促进社会和谐与稳定。  相似文献   

20.
社会主义社会必然存在众多的矛盾,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这些矛盾的存在和协调解决,构成社会进步的标志。本文试图就其中的一对重要矛盾,即社会主义条件下,在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运行过程中,劳动者的社会成员地位及其权利与劳动者的私人地位及其权利之间的矛盾,作些初步的探讨。一社会主义新社会的建立,使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摆脱了经济上的剥削,政治上的压迫和思想文化上的奴役,获得了对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的自主权、支配权和管理权,获得了独立自主和发展个性的根本条件。从此,劳动人民从根本上获得了解放,人民自身的价值得到了社会的肯定,人民成了社会生产资料的所有者,社会公共权力的主体。一句话,人民翻身当了国家和社会的主人。主人是人格化的所有权,民主化的政治权,自由自觉的劳动生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