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把握财政经济发展关系促进财政经济协调增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子元  张敏 《思想战线》2002,28(5):28-31
财政收入与经济发展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经济作为财政的基础和财政收入的最终来源 ,对财政分配过程和财政收入本身具有决定的作用。改革开放以来 ,云南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 ,财政总收入增长与GDP增长基本上保持了协调 ,但人均GDP、地方财政一般计算收入总量在全国的排位不高 ,所以发展经济 ,增加财政收入 ,提高政府调控宏观经济的能力 ,仍是摆在各级党政领导面前的首要任务  相似文献   

2.
林芳兰 《新东方》2011,(4):76-79
十一五期间,澄迈县域经济快速发展,2006年全县GDP只有30亿元,2010年达到104.52亿元,增加了74.52亿元;2006年财政总收入6.21亿元,2010年达到了28.17亿元,增加了21.96亿元,年均增速高达41.8%,获评“辉煌十一五·中国最具特色经济发展潜力县”。澄迈县域经济快速发展与它大力发展新型工...  相似文献   

3.
廖晓军 《江西政报》2006,(20):42-43
今年以来,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泰和县按照“对接长珠闽,融入全球化”以及“科学发展,和谐创业”等战略思路,抢抓机遇,开拓进取,全县经济社会步人了快速发展的新阶段。1—9月,全县财政总收入完成19401.6万元,地方财政收入完成14054.4万元,同比分别增长24.1%、21.9%;全县36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累计完成工业总产值10.11亿元,增长31.4%;实际利用外资1857万美元,同比增长92.6%;全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755.3元,农民人均现金收入2085.4元,同比分别增长8.1%、11.49%。站在新的起点上,谋划“十一五”发展宏伟蓝图,泰和县将牢牢抓住本世纪头二十年重要战略机遇期,按照“县域经济特色化、特色经济产业化、产业发展规模化”的要求,大力发展六大特色经济,努力培植新的增长点,力争到2010年,全县GDP达65.4亿元,年均增长12%;财政总收入达5.059亿元,年均增长17%,基本实现“实力泰和”发展目标。  相似文献   

4.
荣天厚 《中国人大》2010,(19):56-56
近年来,锡盟盟委、行署带领各族干部群众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大胆解放思想,不断完善发展思路,加快推进经济转型,经济社会发展步入良性发展的快车道。2009年,全盟地区生产总值完成484亿元,年均增长19.9%,人均GDP由2003年的0.88万元增加到4.78万元三次产业结构由29.4:37.7:32.9演进为10.8:65.2:24。地方财政总收入完成61.7亿元,年均增长38.7%。城乡居民收入分别达到14500元和5750元,年均分别增长15.5%和16.8%。  相似文献   

5.
《前进》2009,(4):I0002-I0003
孝义是山西省第二个跨入全国百强的县市。2008年,该市地区生产总值完成210.27亿元,财政总收入完成43.54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6750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3906元。在第八届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评价中,由全国百强第96位前移至第88位。在市域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该市坚持统筹兼顾,协调发展,全面推进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全市上下呈现出经济持续增长、社会和谐稳定、人民安居乐业的良好局面。  相似文献   

6.
《江西政报》2007,(22):46-48
近几年来,我县积极贯彻落实发展县域经济的战略部署,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全党抓经济,重点抓工业,突出抓项目,核心抓园区的总体方略,以“转一、进二、上三”为方向,强力实施“六大战略”,经济和社会保持快速发展。1-9月份,全县实现国内生产总值23.37亿元,同比增长14.0%,全县财政收入完成1.79亿元,增长21.5%,地方财政收入1.34亿元,增长17.4%;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现6930元,增长20.7%;农民人均现金收入实现2589.6元,增长15%,城乡居民储蓄余额达27.56亿元,比年初增加2.35亿元。县域经济综合实力比去年同期上升6个位次。重点抓了六方面工作:  相似文献   

7.
市县短讯     
《今日浙江》2010,(5):60-61
杭州高新区:1月份财政收入超14亿元 新年伊始,高新区(滨江)财政收入喜迎开门红,再创单月收入历史新高。一月份,全区完成财政总收入14.2亿元,同比增长45.4%;其中地方财政收入7.62亿元,同比增长54.3名;上划中央四税收入6.58亿元,同比增长36.3%;地方财政收入占财政总收入的比重达到53.6%,比上年同期提高3.1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8.
刘海 《当代广西》2006,(4):51-51
在国家取消农业税的新形势下,如何壮大县级财源基础,摆脱财政困境,是在县域经济发展中亟待解决的重大实践课题。近年来,灵山县结合实际,坚持把城镇建设作为县域经济的发展平台,探索出一条以城镇化建设拉动县域经济发展、实现财政连年增长的新路子。2005年全县GDP实现66.9亿元,增长13.5%;财政收入3.515亿元,增长16%。灵山县城成了一座山清水秀、人与自然和谐协调的美丽城市,2003年,荣获第四届广西市容市貌“南珠杯”优秀城市奖;2004年,被评为广西文明县城,县城所在地灵城镇进入全国重点镇行列;2005年,灵城镇获“全国小康建设明星乡镇”荣誉称号。2005年全县的城镇化水平超过25%。  相似文献   

9.
何金铭 《江西政报》2007,(12):45-46
近年来,横峰县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建设四省交界区域中心城市和快速发展地区”的战略思路,按照“把横峰建设成为上饶西郊工业新城”的定位要求,解放思想,干事创业,经济社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先后被评为全省“工业崛起年度贡献奖”、“工业经济三年翻番全面先进单位”和“财政收入三年翻番奖”。2006年,全县生产总值、财政总收入分别增长15.1%和22.1%,财政总收入占生产总值比重达10.53%。  相似文献   

10.
廖晓军 《江西政报》2007,(19):48-48
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是调动和发挥干部群众创业热情的重要举措,是不断提高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农业产业化水平,推进县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有效途径。近年来,泰和县坚持放手放量放活,不断提高服务水平,降低准入门槛,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取得明显成效。继2006年被省委、省政府评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先进县之后,今年又有了新的发展,截至2007年8月底,全县私营企业总数495户,从业人员1.85万人,注册资金14.2亿元,非公有制经济实现税收9853万元,占全县财政总收入的48.5%,同比增长21.7%。在推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过程中,我县的具体做法是:  相似文献   

11.
《江西政报》2007,(2):41-41
各市、县(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2006年,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全省上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不断增强县域经济发展的内在动力,充分调动各地培植财源和壮大财政的积极性,财政实力明显增强,全省经济社会呈现出又好又快的发展势头。为总结经验,表彰先进,推进工作,省政府决定,对2006年财政总收入或地方财政收入三年翻番的德兴市等12个县(市、区)、对2006年财政总收入迈人亿元行列的月湖区等10个县(区)予以表彰奖励,并给予每个受表彰的县(市、区)一次性奖励30万元。  相似文献   

12.
高建生 《前进》2012,(7):8-12
从党的十七大到现在的五年间,是当代中国社会发生深刻变化的5年,也是山西改革发展、转型跨越取得重大成就的5年。5年中,山西全省经济总量由2007年的5660亿元达到2011年的1.1万亿元,财政总收入由1200亿元达到2261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由11578元和3665.7元达到18124元、5600元。其中,2010和2011两年,经济总量、财政总收入、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保持了13.9%、17.8%、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武义县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通过武义几届党委、政府的不懈探索和艰苦努力,走出了一条欠发达地区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新路子,县域经济综合实力跃上新台阶,县域经济综合实力在全国的排名从2000年的第407位上升到了2005年的第185位,整整前移了222位。至今年6月份,武义县人均GDP、人均财政总收入、人均地方财政收入连续3年列全省26个欠发达县市首位。武义的跨越式发展引起了多方关注,被誉为“武义现象”。  相似文献   

14.
《江西政报》2008,(2):26-27
各市、县(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 2007年,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全省上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十七大和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不断增强县域经济发展的内在动力,充分调动各地培植财源和壮大财政的积极性,财政实力明显增强,全省经济社会呈现出又好又快的发展势头。为总结经验,表彰先进,推进工作,省政府决定,对2007年财政总收入或地方财政收入三年翻番的分宜县等30个县(市、区)、对2007年财政总收入迈人亿元行列的乐安县等5个县(区)予以表彰奖励,并给予每个受表彰的县(市、区)一次性奖励30万元。  相似文献   

15.
赵保华 《群众》2009,(1):70-71
“十一五”以来,我们丰县立足实际,因地制宜,统筹推进农业产业化、新型工业化和城市现代化“三化”进程.积极探索符合县情的县域经济发展新路子,取得了明显的成效。近三年来,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4.6%,财政总收入年均增长29.2%,农民人均纯收入人年均增长12.1%,保持了强劲的发展势头。  相似文献   

16.
《江西政报》2006,(3):13-14
各市、县(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2003年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全省上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按照“谁发展、谁受益,发展快、多受益”的原则,不断增加县域经济发展的内在动力,充分调动各地培植财源和壮大财政的积极性,全省县级财政收入增速明显加快,有力地促进了我省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为总结经验,表彰先进,推动工作,省政府决定,对西湖区等26个财政总收入或地方财政收入实现了三年翻番的县(市、区)予以表彰,并给予每个受表彰的县(市、区)一次性奖励30万元。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抚州市确立了“主攻工业,决战园区,赶超发展”的战略举措。2007年底,全市10个省级工业园区开发面积达到31.7平方公里,入园企业达到746家,全市工业主营业务收入的86.4%、财政总收入的31%、税收总额的38.2%来自工业园区,园区经济对全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0%,初步形成了以园区经济引领抚州赶超发展的新格局。  相似文献   

18.
《今日浙江》2012,(8):4-2
2011年全省国税系统总收入完成4443.75亿元,同比增长21.13%;其中国税部门直接组织收入3271.23亿元,同比增长19.27%。纳入财政收入的国税收入占全省财政总收入的比重达到55.35%。20l1年全省国税系统累计办理各类减免税234.62亿元,同比增长17.39%:办理出口退(免)税1596.36亿元,同比增长22.82%,居全国第3位。各类减免税与出口退税合计占同期直接组织国税收入的比重约55.95%。  相似文献   

19.
刘玉旺  杨鹏 《前进》2006,(10):35-36
怀仁县地处晋西北、大同盆地腹地,境内交通便利,资源丰富。改革开放以来,怀仁县的各项事业有了长足的发展。2004年以来,该县县委一班人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创新思路,深化改革,使全县经济始终保持高位运行,主要经济指标均实现大幅增长。2004年财政总收入完成3.02亿元,比2000年翻了一番。2005年实现财政总收入6.3亿元,比2004年又翻了一番。今年上半年完成财政收入6.078亿元,创怀仁县历史同期最高记录,可望全年实现财政总收入突破10亿元,力争达到12.8亿元,比2005年再翻一番。怀仁县的经济与社会发展之所以能够实现三年三大跨越,至少给予我们三点启示:  相似文献   

20.
, 《湖湘论坛》2012,(6):F0003-F0003
近年来,在省委、省政府和岳阳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汨罗市认真贯彻省委“四化两型”战略,紧紧围绕“五市一极”宏远目标,坚持打响循环经济和屈原龙舟文化两张品牌,扎实推进大办工业、招商引资、上争项目三项工作,全力建设幸福汨罗,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社会大局和谐稳定,县域综合经济实力连续五年位居全省经济强县(市)行列。2011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03.2亿元,财政总收入14.3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14.4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6.1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558元,农民人均现金收入8401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