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享有“闽南建筑大观园”之称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蔡氏古民居,令人心驰神往。蔡氏古民居位于闽南金三角地带——南安  相似文献   

2.
福建连城培田古民居群,其建筑之精美、保护之完好,文化底蕴之深厚,堪称人类建筑史上的一枝奇葩。既是明清建筑技术和建筑艺术的完美体现,又是客家人的宏大的气魄、崇高精神及超群智慧的生动体现。一个小小的村落,竟包含了30幢高堂华屋,21座古祠,六家书院,二道跨街牌坊和一条千米古街,四处庵庙道观。构成了紧密有序、错落有致、布局科学合理。内木制构架,门楼泥塑石雕,屋脊飞檐彩陶、梁、屏木刻雕花彩绘漆画,用料考究,结构为“九厅十八井”,每座占地近7000平方米,是客家人结合北方庭院建筑,适应南方多雨潮湿气候及自…  相似文献   

3.
正闽西北边陲的桂林乡是一个生态优美、人文积淀深厚的文明古乡,先后获得"福建省首批环境优美乡镇"和"国家级生态乡"称号。而该乡的横坑村历史悠久,至今还较完整地保留了明、清时期各具特色的古民居建筑60多座。横坑的古朴静美和原生态让人惊叹,村里的文化积淀和淳朴民风让人驻足流连。当地古民居均为青砖黛瓦,纯一色明清建筑,坐北朝南,依山面溪。幽静深邃的古巷蜿  相似文献   

4.
具有历史意义的“义勇祠” 刚进李村,绿树掩映下的一座保存完好的飞檐建筑吸引了我们的眼球,它与周围清代古民居建筑格局明显不同,略显古朴,显然不是用来居住的房屋。此楼土木结构,两层设计,楼下后为正厅,前为空腹走廊,竖立着8根砖砌柱。建筑的右侧一个石砌的阶梯通向二楼,从侧门进入二楼,后正厅,前下厅,为走马楼空腹廊,大致可容纳20人左右。  相似文献   

5.
据说那些古民居建于200多年前清嘉庆年间,那是有关这个村庄历史惟一可考的文字证据。瑞峰楼,位于村庄最高处一座土楼式建筑,在村民眼中,它是整座村庄最雄伟壮观的建筑了。外地人来到樟脚,总要被引到那里,去看这座房子:单一的拱形大门,门楣上写着“瑞峰楼”三个字;落款:清嘉庆四年乙未中秋。可是那些外乡人看看后,  相似文献   

6.
走进楼仔厝     
任何一处地方,都有其彰显地方文化底蕴的风物。走进长泰珪塘的楼仔厝,素有古代闽越“大观园”之美誉的古民居,则以其仿杭城建筑特色,给人们留下了特别的印象?  相似文献   

7.
<正>在国际河流红河源头,滇西的一个村落,至今留存有一处清代和民国时期的古民居建筑群。整个建筑群总面积近三万平方米,共有古民居十八座、碉楼五座,其建筑工艺极其精湛,布局精妙,将中国古建筑艺术精髓,大理白族建筑风格,伊斯兰传统文化和谐精美地融于一体。其中一座院落悬挂有白崇禧、龙云等历史名人题赠的"明道致远"、"义广财隆"匾额。这是一方怎样的土地?她又有着怎样的璀璨历史和动人传奇?  相似文献   

8.
《红楼梦》里有座美若仙境的大观园,演尽了人世间的爱恨情愁悲欢离合;而在福建南安,也有座闻名遐迩的大观园——蔡氏古民居。听说它除了有别具特色的建筑艺术外,也同样演绎过缠绵悱恻的爱情故事。择个阳光明媚的午后,我满怀向往之情走进这座闽南大观园。  相似文献   

9.
欧燕生  普艺 《今日民族》2009,(2):65-66,F0003,F0004
大理白族自治州的剑川古城拥有云南省规模最大的明清建筑群。 剑川自明嘉靖二十二年(1543年)开始兴建城池,1643年整个城池竣工以来,整体格局、街巷走向、尺度从来没有改变。城内民居90%以上都属古民居,其中保存完好的有明代古建筑21处、清代古建筑146处。其余皆为建于上个世纪60年代以前的土木结构建筑,其中还有许多名人民居、特色民居,有极高的文物保护价值。  相似文献   

10.
云传踆 《创造》2016,(11):99-103
正2009年10月,据云视网报道,石屏县文物保护部门发现了一处规模较大、保存完好的古民居建筑群。这一古民居建筑群在石屏县坝心镇芦子沟,约有二十多间院落,主要是清代晚期和民国初年的民居建筑,据说是石屏县至今发现的规模最大、保存最为完好的古民居建筑群,县里有关部门正在着手准备以此申报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相似文献   

11.
对于广大农村而言.古民居曾经是当地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只是随着岁月的侵蚀以及不法之徒的破坏而黯然失色。这几起古民居被盗案件。给人们敲响了警钟,我们不能不面对古民居背后的隐忧.完整的古民居已寥寥无几,若再不引起社会各方的重视。古民居将面临消失的边缘,甚至可能在某种程度上会让我们的民族“失忆”。  相似文献   

12.
关于“中国古民居保护立法”的建议中国农工民主党中央委员会近年来,由于国内外文物市场的需求,各地方民居遭到严重的破坏。文物管理部门上及有关执法部门,由于法律依据不足,很难制止破坏古民居的行为,因此制定中国古民居保护法刻不容缓。古民居在中国文物宝库之中是...  相似文献   

13.
《世纪行》2013,(5):13-13
一、明确思路,突出重点,建立古民居村落保护与利用的良性循环机制 一是防止单纯保护和过度开发的两种倾向。实践证明:对古民居单纯就保护而保护,村民和地方政府组织由于长期得不到实际利益,最终将难以起到保护的实际效果:另一方面,过度的开发和商业化包装也会破坏古民居的综合价值.这种破坏性开发也会最终影响古民居的商业利用价值。这两种倾向我们都必须预防。只有走以保护促利用、以利用养保护、形成保护与利用的良性循环机制,才能取得最大的社会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4.
重视建筑伦理,就是人性化的一种体现,使一个城市的建筑规划更加趋于合理和讲究,相近建筑更加协调自然,人与建筑的关系更加完美、和谐。 生活在城市的人们,已经习惯了对一栋建筑的认同、接纳和熟悉,但很少有人去关心一座建筑建在那个地方是否合理,是否讲理,是否符合礼仪,是否能满足公众的伦理需要。在人口众多的中国,更多的人首先关注的是有没有房子住,至于房子是否合乎礼仪,则很少受到关注。乃至在近期的一次建筑伦理会议上,一位从事建筑管理五十年的老者发出了诸多惊叹之声。其实建筑伦理并不是一个超然的事物。它研究的是建筑与人,建筑里的人与人,建筑与社会,建筑与规划,建筑与自然,乃至建筑与政治,建筑与未来的关系。它关心建筑的宜人化、人性化和自然化,它倾向于把建筑当作有生命的东西来看,让建筑与人和谐相处。  相似文献   

15.
不说海拔870米武汉第一村的清凉寨,不说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徽派建筑的余家弯,不说保存了辛亥首义铁血旗的蔡家榨弯,也不说选址在木兰湖区复建的湖北明清古民居建筑博物馆,只说黄陂的盘龙、双凤、木兰花。  相似文献   

16.
古民居,承载着中国乡土千百年的历史记忆。是历史文化旅游的重要载体。但由于其不可再生的资源属性,随着时代的交迁,城市化的进程的加快,关于古民居的保护与开发的矛盾日益突出。本文以夕佳山古民居旅游开发为例,提出保护性开发的构想。以求在保护与开发之间探寻一条和谐共存之路。  相似文献   

17.
走进诺邓,追寻云南最古老、最集中、最完整的明清古建筑群和明清文化的遗踪,体会融汇汉族中原文化和白族地方文化为一的人文遗存。2012年,大理州民委紧抓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保护与发展试点工作的重要机遇,结合云龙县诺邓镇诺邓古村的实际,先后投入100万元,整合资金136万元,按照白族古民居建筑的风格和特点,对保存较好、特色鲜明、具有一定历史和人文价值的古建筑群进行抢修保护。  相似文献   

18.
日前,永康市人大常委会组织部分人大代表视察了古山镇的著名古建筑"七棚头"。"七棚头"是永康现存单体建筑规模最大的一幢古民居建筑物,建于清朝嘉庆年间,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可代表们视察时发现,"七棚头"不仅年久失修,住满了外来务工人员,还多次引发火灾,保护工作刻不容缓。视察组指出,古建筑一旦损毁,不可再生,应尽快制定一个科学的保护、修  相似文献   

19.
于吉平  李勇  赵玉良 《春秋》2016,(1):8-10
中山陵、中山纪念堂的建筑,首次打破了我国单一的传统建筑风格,借助西方的建筑特色,融中西建筑为一体,在我国现代建筑史上揭开了辉煌的一页。  相似文献   

20.
守护古民居     
正松阳县大东坝镇是个文化底蕴深厚、古民居密集的古镇。镇内有省级历史文化保护区石仓古民居群,还保留着43座清代古建筑,其中9幢古宅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岁月的沉淀,让古民居熠熠生辉;岁月的洗刷,也让古民居保护堪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