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杨世文  雷鸣 《新视野》2006,23(4):56-58
能力建设是指各级各类主体为了开发人的潜能而展开的能力教育、培养、配置、使用、管理和激励的活动过程,以及作为个体主体的人树立能力价值观,养成能力型人格,增强能力素质,不断提高和完善自己能力的过程。能力建设的目的不仅仅是为完成具体任务而进行的技能训练,更重要的是要使人最终形成全面的能力体系,并使一切人的潜能均得到全面而充分的发展。能力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当前加强能力建设,关键是要进行一系列创新,即确立以人的能力为本的制度体系;建立和完善人的能力的开发、使用和激励机制;通过组织结构、层次结构和职权结构的创新,建立能力型组织;实行以能级制为核心的能本管理;摒弃应试教育,实行素质教育和能力教育。  相似文献   

2.
彭伟 《世纪桥》2007,(3):24-25
和谐文化建设意义重大。党必须以政治、思想、组织领导为总抓手,加强对和谐文化建设的领导。和谐文化建设要以科学发展为前提;要以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为核心;要以人的心理和谐为心理基础;要以党内和谐为关犍。  相似文献   

3.
建设高效观光农业区,是清徐县发挥产业优势、增强经济实力的良好机遇,是实现科学发展、重塑形象的大好时机.其着力点一是加强生态建设,以优美环境吸引人;二是加强文化挖掘,以精神享受鼓舞人;三是加强素养培育,以品格魅力感染人.  相似文献   

4.
邓小平对干部队伍建设的理论贡献:办好中国的事情,从一定意义上说关键在人;坚持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的方针,努力建设高素质的干部队伍;党的干部什么时候都得讲政治。  相似文献   

5.
《求实》2013,(7)
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要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在育人路径上,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武装人、改造人、培养人、塑造人,在创造中变得高尚;要在实践中创造灿烂的时代文明,锻炼人、凝聚人、感召人,在劳动中形成竞争力;要在制度规范的制订与遵守中实现公平、公正、公开、正义,实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人与自身的和谐。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应是重要内容。突出人的因素,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就是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体现。具体而言,应以人为目标,以人为基础,以人为主体。以人为目标,说到底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要为人民服务;以人为基础,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中要理清人的理论,以人的存在和活动为载体,着力满足人的需要;以人为主体,特别强化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主角主体的要求,以主角主体带领"进入"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的人们,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质量。  相似文献   

7.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党员干部具有道德人、组织人、政治人、经济人四重属性,四重属性之间的关系是复杂的,对党员干部的理想信念建设产生不同的影响。在理想信念建设过程中,要正视党员干部属性和特征的多样性、复杂性,防止简单化、片面化、极端化;多管齐下,抓常、抓细、抓长;辩证分析思想建设无用论、制度万能论、高薪养廉论、两面人论等似是而非的思想观念。  相似文献   

8.
用什么样的人,关系到举什么旗、走什么路的问题。让什么样的人掌权,关系到党之兴亡、政之得失、民之喜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实现党的十八大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关键在党,关键在人"。因此,我们一定要坚持以事考德、以事考才;坚持循绩选人,循劣下人;坚持按岗用人,按时用人;进一步健全管理监督机制,按照习总书记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提出的五条好干部标准新要求,把我党选人用人工作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相似文献   

9.
王永苏 《学习论坛》2007,23(7):77-80
建设和谐社会最根本的是在民主法治基础上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体制机制,使人与人之间有合理的规则可循。为此,要正确理解公平的含义,把公平与效率统一起来;正确认识当前我国存在贫富差距的原因和贫富差距的程度,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营造贫富和谐的社会环境;正确认识城乡差距产生的必然性,通过城乡统一的市场体系使农民向城市转移,减少农民数量,缩小并最终消除城乡差距。  相似文献   

10.
李宁 《党史文苑》2010,(7):59-60
农村和谐是社会扣谐的基础,农村和谐的前提是农民的思想和谐。强化思想建设,构建和谐农村,就是要以和谐思想建设统领经济建设。实现经济与社会的和谐发展;以和谐思想建设促进干部作风建设,实现干部与群众的和睦融洽;以和谐思想建设规范农村公共道德体系。实现人与人之间的良性互动;以和谐思想建设推进民主法制建设,实现权利与义务的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11.
谭丁 《前线》2010,(Z2):16-18
<正>跨入新世纪的首都北京,面临许多新机遇、新挑战。城市常住人口数量显著增长,流动人口大量增加;70%以上的单位、人群在传统体制外的社会领域;大量"单位人"变为"社会人"……这是一个充满机遇与挑战的城市,这是一个活力与风险并存的社会,这是一个需要用创新思维、创新方法适应社会发展的时代。党的十七大以来,北京市加快推进社会服务管理创新,北京社会建设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  相似文献   

12.
《实践》2014,(8):48-48
<正>武川县可镇辖7个社区、8个村委会,总人口63587人,流动人口24500人。近年来,可镇以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弘扬民族精神为核心,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贴近群众,广泛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不断丰富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全力打造平安社区、文明村,为保持社会稳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抓示范,强科技,促进农民增收。可镇通过深入开展党员电化教育,播  相似文献   

13.
加强中国共产党人价值观建设是一项艰巨的、复杂的系统工程,其中主体定位、理念引导、制度建设是三个最重要的维度.明确主体定位,是加强中国共产党人价值观建设的首要前提;强化理念引导,是加强中国共产党人价值观建设的思想保证;注重制度建设,是加强中国共产党人价值观建设的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14.
孙文营 《实事求是》2006,1(1):16-18
马克思主义认为未来的和谐社会主要有三个方面的特征;一是生产力的高度发展,二是社会各领域的全面协调发展,三是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和谐社会的三个本质特征决定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必须遵循以下三个基本原则:一是必须遵循唯物史观的基本要求,具体说来包括坚持群众史观,自觉运用社会基本矛盾理论,处理好国家与社会的关系等;二是必须遵循唯物辩证思维的基本精神,以系统联系的观点和对立统一的观点指导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三是必须体现马克思主义的人学意蕴,关注人的自然性需求的满足和社会性价值的实现,逐步实现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实事求是》2007,(3):I0012-I0012
近年来,伊宁县委、政府以强化服务为核心,以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和干部作风建设为着力点,积极打造服务平台,创新服务机制,拓宽服务领域,提升服务水平,为构建和谐社会奠定了坚实基础。把促进农民增收作为服务群众的第一要务。大力培育龙头企业,完善了科技人员“三订三挂钩”、“农村科技特派员”等服务机制,推行“支部加协会联农户”的工作模式,建立专业协会43个、合作社15个,有效地提高了农业抗风险能力和科技应用水平;建立了县乡村“三农”信息服务网路,为农民增收致富搭建了信息桥梁;开展了“千名干部进万家农户促农民增收调研活动”,帮助群众理清增收思路;狠抓劳务经济,建设了5个农民技能培训基地,2006年免费培训农民技能工8900余人,劳务输出8.4万多人,仅劳务经济一项带动全县农民人均增收151元。把解决好民生问题作为强化服务的第一导向。积极为群众办实事、做好事、解难题。去年完成通村油路建设113.7公里;完成水利建设投入6400万元;投入5000余万元改善了72所乡镇中小学的办学条件;帮助1895户、9842人实现稳定脱贫;加大对特困群众的救助力度,为55名贫困大学生发放了助学金,对222名困难群众实施了大病医疗救助;筹资1160万元,帮助2898户贫困户建设了抗震安居房;投人150万元在20个村建立了信用贷款担保中心;在乡村建设了便民服务大厅、服务站,全面推行便民服务全程代理制;投资2000余万元新建了71个村级社区化服务型阵地,配置了标准化医疗室,设置了一站式服务厅,建设了农村“小超市”,开办了“双语”幼儿园,成立了农民培训学校,增强了社会公共服务功能。把创建平安和谐的社会环境作为服务群众的第一责任。以选好配强支部书记为核心,狠抓村“两委”班子和配套组织建设,努力增强基层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坚持不懈地开展面对面宣传教育,增强广大群众明辨是非的能力;实施大规模“双语”教育培训工程,村村开办“双语”幼儿园和农牧民“双语”培训学校,促进各民族加强交流、团结和睦。  相似文献   

16.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兴良 《求实》2003,3(3):4-7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党的十六大确定的奋斗目标。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社会的本质要求 ,反映了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 ,因而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内在要求。它在现阶段的含义和目标是努力促进人的物质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的全面发展和人与自然的和谐。为此 ,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 ;要把“惠及十几亿”人口作为检验标准 ;要把提高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作为重要目标 ;要正确理解和把握人的全面发展与经济文化发展的辩证关系。  相似文献   

17.
喻德尚 《党史文苑》2004,(10):67-68
科学发展观是对国内外发展经验教训的科学总结,是以人为本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辩证统一;是人的发展与自然发展的统一;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8.
<正>在中山公园内,新落成了一座博物馆——上海凝聚力工程博物馆,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20世纪90年代初,在中共上海市委的领导下,以"了解人、关心人、凝聚人"为主要内容的"凝聚力工程"从长宁区华阳路街道起步,迅速推广到全市,探索出一条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从关心群众入手,卓有成效地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新路子,成为改革开放新时期上海基层党建的先进典型和缩影。"凝聚力工程"从"串百家门、知百家情、解百家难、暖百家心"的大规模走访活动开始,从"了解人、关心人、凝聚人",逐步发展到"凝聚党员、凝  相似文献   

19.
梁敏  雷鸣 《唯实》2004,1(8):38-42
探讨能力建设的人性基础,不仅能为能力建设提供一种人类学的根据和价值学的导向,也对通过能力建设不断推进社会的发展和人性的完善具有重要的意义.人性、能力和能力建设及这三者之间的关系说明,进行能力建设必须基于人性并遵循人性的发展规律,这就是必须找到人的能力的实现途径;必须注重社会实践,抓住主体的需要;必须以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  相似文献   

20.
梁敏  雷鸣 《唯实》2004,(9):38-42
探讨能力建设的人性基础,不仅能为能力建设提供一种人类学的根据和价值学的导向,也对通过能力建设不断推进社会的发展和人性的完善具有重要的意义.人性、能力和能力建设及这三者之间的关系说明,进行能力建设必须基于人性并遵循人性的发展规律,这就是:必须找到人的能力的实现途径;必须注重社会实践,抓住主体的需要;必须以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