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自由、秩序、正义、效益等是刑事政策的价值目标,我国刑事政策在追求价值目标时经历了不同的历史阶段,一是以消灭犯罪为目标的理想型阶段;二是以预防犯罪为目标的现实型阶段。回溯不同阶段可为我国刑事政策的建构选择路径。  相似文献   

2.
刑事政策与刑法适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广义刑事政策并不限于直接以防止犯罪为目的的刑罚制度,还包括间接的与预防犯罪相关的各种社会政策,区分为刑事惩罚政策和社会预防政策两项基本内容.刑事政策有很强的实践性、具体性和精确性,表现为一种具体的公共决策;作为一个开放性的有机整体,刑事政策是一个预防和控制犯罪的系统,因此,应具备一体化思想.  相似文献   

3.
《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要“实施宽严相济的刑事司法政策”,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司法部也相继出台了具体规定和要求。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被认为是根据罪刑法定、罪刑相适应和适用法律人人平等的原则确定的准确惩罚犯罪的刑事政策,将成为当前乃至今后较为长期的一个阶段指导国家运用刑罚及相关措施惩罚和预防犯罪的基本策略和方针。  相似文献   

4.
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已成为我国现阶段惩治与预防犯罪的一项基本刑事政策,其对于提高刑事诉讼的科学化与民主化品质以及协调和保障各种不同的社会利益,促进社会和谐局面的形成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与实际意义。宽严相济对于刑事司法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刑事诉讼的各个阶段对于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适用都有不同的体现。  相似文献   

5.
论自由刑缓刑制度——兼议现代刑事政策的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刑事政策的现代化应该符合教育改造罪犯、预防犯罪、维护社会稳定的基本内涵,因而轻刑化必须成为刑事政策现代化的重要内容.自由刑缓刑制度是轻刑化思想的重要体现,因此成为世界各国刑事政策中最受欢迎的刑事制度之一.我国自由刑缓刑制度多年来基本上处于备而不用的尴尬境地,导致这一制度本身及其执行存在诸多问题,因此有必要对我国自由刑缓刑制度从立法和司法上进行进一步的完善.这对于改变我国目前的重刑倾向、推进我国刑事政策的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面对日益猖獗的职务犯罪,我国当前采用的是"厉而不严"的刑事政策,表现为死刑规定存在立案标准低、刑法规制范围不严、法定刑幅度过大、罚金刑和资格刑缺失。这种刑事政策模式过分夸大了刑法及重刑对治理犯罪的作用,减损了犯罪的治理效果并且不具有惩治和预防犯罪的功能。因此,我国职务犯罪的刑事政策应由"厉而不严"转向"严而不厉":通过拓宽刑法规制范围、细化法定刑幅度、增设罚金刑、资格刑来实现职务犯罪刑事政策之"严";通过废除死刑、提高立案标准来实现职务犯罪刑事政策之"不厉"。  相似文献   

7.
无论是狭义的还是广义的犯罪未遂概念,都体现了特定的刑事政策因素。在对犯罪未遂的处罚上,经历了从结果责任到责任主义的发展和转变,这个过程体现了国家在刑事政策上的考虑。国家根据维护法的秩序和实现正义的要求,反映社会大众的普遍的法感情,将具有社会危害性的犯罪未遂纳入法的否定性评价范围并设置相应的刑罚,但同时又在处罚上采取了灵活的处理方式,其目的就是要实现国家维护秩序、预防犯罪的刑事政策目标。  相似文献   

8.
犯罪分类是一个古老而又新颖的问题,通过犯罪分类的研究,可以从不同角度认识犯罪,把握犯罪趋势,制定出合理的刑事政策,从而达到预防犯罪的目的。我国学者关于犯罪分类的研究颇丰,但是大多数是为了犯罪分类而分类,没有把犯罪分类的基本理论阐述清楚,因此需要以刑事政策为视野,系统的阐述犯罪分类的概念及其与刑事政策的关系,并对刑事政策视野中犯罪分类的发展趋势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9.
2007年7月7日至8日,“和谐湖北的刑事法治建设——暨2007年湖北省法学会刑法研究会年会”在湖北省黄石市隆重召开,大会共收到论文40余篇。在为期一天半的会议时间里,与会代表们就和谐社会与刑事政策、和谐社会与社区矫正、和谐社会与反商业贿赂、知识产权的刑法保护等议题进行了深入而广泛的讨论,现将会议的主要观点综述如下:一、和谐社会与宽严相济刑事政策从宏观层面定义,刑事政策是指国家为有效地惩罚和预防犯罪,依据一国的犯罪状况和犯罪产生的原因而确定的,通过指导刑事立法和刑事司法,实现保护人权以及预防、惩罚犯罪以维持社会稳定所…  相似文献   

10.
我国确立的宽严相济刑事政策,指引着刑事立法.然而纵观我国刑法的八个修正案,在罪刑变化之后,犯罪化和刑罚化的趋势仍然没有出现拐点.在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视野中,应继续坚持适当的犯罪化,并提倡刑罚的宽缓化,同时也不能忽视在这个过程中可能产生的一系列问题.只有这样才能构建良性的罪刑结构,达到预防犯罪的最佳效果.  相似文献   

11.
虽然刑事政策概念在逻辑上包括刑罚,但是这个概念的基本理论蕴涵和价值趋向却是在排斥并超越刑罚.所以说,与惩罚相对立的"预防"是刑事政策的核心.惩罚是不得已的下策,预防是积极主动的上策.现代刑事惩罚政策早已经发生了变化,单纯的惩罚已经不再是现代刑罚的主要内容.职务犯罪预防应当以刑事政策为根据,我国检察机关职务犯罪预防机构的设立是一种标志,开辟了我国刑事政策的新篇章.  相似文献   

12.
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架构与两极化刑事政策一样,也是"重刑化的实体法"配合"微罪处分的程序法"。在犯罪控制的内化过程中,刑事政策也从国家本位转到国家.社会本位上来。国家的放权分责,既加强了对犯罪的打击和预防,也让民众承担了更多责任。  相似文献   

13.
我国刑事立法中对毒品犯罪的刑罚适用经历了一个从严趋缓再转严的发展过程。毒品犯罪是当今世界仅次于恐怖活动犯罪的最严重的国际犯罪,国际刑法对之也作了专门规定。我国现行《刑法》对毒品犯罪适用死刑的规定,固然有历史与刑事政策的原因,但从预防犯罪和国际刑罚的发展趋势看,应当通过扩大财产刑和自由刑等措施限制适用死刑。  相似文献   

14.
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妨害传染病防治罪、妨害公务罪、非法经营罪等是妨害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的常见罪名,但是上述罪名在司法实践中存在争议,特别是在适用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规制妨害疫情防控行为时要特别慎重,把握好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和妨害传染病防治罪之间的限度。在刑法应对妨害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行为的过程中,一方面,要从重从快打击涉疫情犯罪行为,有效震慑犯罪分子,恢复社会秩序。另一方面,考虑到刑法的谦抑性和刑法最后保障法的特性,有必要在刑法适用的过程中从刑法的基本价值、刑法教义学、刑事政策等方面进行限定,确保公平、正义、合理适用刑法,确保疫情防控不偏离法治的路线,确保刑法在疫情防控中的适用保持政治效果、法律效果、社会效果的统一。  相似文献   

15.
我国对未成年人犯罪刑事实体法有许多量刑从宽的规定,程序法中有专门针对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的特别程序规定,其都体现了从宽处理的倾向。但目前我国未成年人犯罪出现低龄化、暴力化、团伙化等趋势,未达到刑事责任年龄的未成年人实施严重危害社会行为的比例也在增加,如果一味从宽从轻,不利于对犯罪的预防和社会治安的维护。本文从刑事政策的角度对未成年人犯罪的处理和无法追究其刑事责任的未成年人行为及心理矫正的措施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6.
犯罪既遂是犯罪的一种基本形态,学界关于犯罪既遂的标准存在着争论.在司法上,应当坚持罪刑法定原则,以"犯罪构成要件要素齐备说"作为认定犯罪既遂的标准;在立法上,则应当从犯罪事实和刑事政策的角度出发,以"犯罪目的实现+刑事政策说"作为确立犯罪既遂形态的标准.  相似文献   

17.
我国刑法的金融犯罪构成要件存在缺陷,无法适应新形势下遏制金融犯罪的刑事政策的需要,应当根据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对我国金融犯罪刑罚结构重新设计:一方面应当严密金融犯罪的刑事法网,严格金融犯罪的刑事责任;另一方面基于对刑罚权可能被滥用的警惕,设计相应的刑罚排除机制,进行适度的限制与节制,以实现刑罚的宽缓。  相似文献   

18.
有组织犯罪有广义、狭义之分,狭义的有组织犯罪,仅指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其具有组织性、经济性、犯罪手段和活动领域多样化、政治腐蚀性等基本特征。加强有组织犯罪的刑事司法控制,一方面要树立常态执法理念,加大对有组织犯罪的打击力度,同时要注重惩罚犯罪与保障人权的平衡以及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运用。要完善具体的刑事司法制度设计,包括成立专门的防控机构、赋予特殊侦查手段、完善证人保护及污点证人制度、加强国际合作等。  相似文献   

19.
毒品犯罪刑事政策是一个国家特定历史时期总的刑事政策在毒品犯罪领域的具体体现,它着眼于毒品犯罪的基本态势,以惩治和预防毒品犯罪为目标,通过立法、司法、执法等活动和措施反映国家对毒品犯罪的基本态度。毒品犯罪刑事政策有五大价值基础,即秩序、法治、效益、人道、科学,它们对毒品犯罪刑事政策的设定、执行、调整均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