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政治生活、经济生活、文化生活、精神生活乃至全部的社会生活,都发生了深刻的变革。在这场变革中,中国哲学也经历了自身的解放,突出表现为:一方面强化哲学研究中的问题意识和创新精神,从教条主义的研究方式中解放出来,另一方面突破了哲学的科学解释模式,从哲学的知识论立场中解放出来。文化哲学的出现和兴起正是这一解放的产物,它超越了传统哲学那种对人和世界所做的形而上的思辨,转而回归到人的生活世界,强调人文精神的重建,实现对人的文化实践的终极关怀,主张形而上的理性反思与实证的文化批判相结合,从而实现一种新的…  相似文献   

2.
古罗马思想家塞涅卡曾说,“我们能够活着,这是大自然的恩赐,而能够活得好,则是哲学的恩赐”。哲学,作为人类最高层次的智慧,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并进而影响着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李瑞环同志所著《学哲学用哲学》,将形而上的哲学原理融汇于具体而微的工作实践,并付诸通俗易懂、活泼清新的文字,拉近了我们与哲学的距离。“学”与“用”,李瑞环以两个字的辩证为我们阐释了一种人生的智慧、处事的准则、工作的方法和思想的哲理,让哲学这一源于生活的学问从大学讲堂和学者书斋回归了生活。一、让哲学回归生活。有人把哲学喻为“草根学问”…  相似文献   

3.
哲学功能与人生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哲学的内容与特性规定了它具有不可替代的独特作用。因此,把它转化为大学生人文素质的根本内容,即让哲学变成与个体生活紧密相连的现实生命力,让哲学融入他们的生活方式,以填补他们缺失的精神动力和生活准则,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 ,大众文化、消费文化逐渐取代了哲学等精英文化成为整个社会文化生活的中心 ,而哲学则不断被边缘化 ,社会生活日益疏远和冷落哲学。在社会层面 ,“哲学无用论”思潮泛滥 ,哲学甚至要为自己生存的合法性进行辩护。面对这种状况 ,哲学工作者产生了严重的失落感 ,他们感叹哲学的“贫困”。当代中国哲学何以陷入如此的困境 ,其根本出路何在?我国学者对上述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和探讨。本文将对讨论中的主要观点予以述评。一、当代中国哲学陷入困境的成因分析市场经济的发展对中国哲学的生存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哲学…  相似文献   

5.
诠释司马光哲学思想,可从"哲学""中国哲学"和"中国哲学学科建设"等方面寻求创新。"哲学"是人的一种生活方式,其目标是从整体上改造个体的生活。"中国哲学"有其存在的理由。目前学界对哲学和中国哲学的研究表现为多样化,不再是呆板定位,在这样的学风下借鉴学界研究成果,掌握关于司马光哲学思想的研究现状,诠释司马光哲学思想以彰显中国哲学的特质,可以发掘"哲学"的活动意义。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认为,“消灭哲学”在本质上体现为两个递升的逻辑:首先将传统的形而上学置于社会生活过程的基础上,从而瓦解了西方传统的形而上学的自足性的幻相;第二步是深刻批判现存的社会生活本身,这是颠覆传统形而上学的根本途径。而“实践的唯物主义”就是彻底颠覆形而上学的哲学。在传统哲学终结的地方,是马克思实践哲学的真正开始。在这过程中,马克思实现了对传统哲学的三重变革:(1)从哲学的功能和表现形式来看,马克思主义哲学实现了哲学史上一次伟大的变革,完成了哲学功能的转换,实现从传统理性万能主义到实践唯物主义的转变;(2)从思维方式来看,马克思哲学打破了传统哲学的“本体论性思维模式”,把自己哲学的立足点放到了“关系性的模式上来”;(3)在历史观上,马克思哲学实现了从“平面的现成性历史观”到“历史发生学意义上”的历史观的转变。  相似文献   

7.
历史哲学首先是哲学,然后才是关于历史的哲学;其核心是大写的历史;它关注人类的历史存在感,关注我们对意义的渴求.历史哲学回答了关于历史存在的意义问题,并满足了我们这个时代的需要.赫勒认为,所有的哲学都提出了人类存在的意义问题,人类存在被体验为历史存在.历史哲学引导人们去行动,去生活,去思考.  相似文献   

8.
当前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解读范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亮 《理论前沿》2009,(14):21-22
从20世纪80年代至今,渐次地形成了种种与“传统教科书”不同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解读范武,主要包括:(1)实践哲学范式;(2)生存论哲学范式;(3)历史哲学范武;(4)文化哲学范式;(5)生活哲学范式;(6)中国哲学范式。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标志西方哲学意识发展中现代转向的新哲学,在哲学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的历史意义。最根本的,就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实现了哲学思维方式的彻底转变。使哲学从"天上"回到了现实的"人"和人的真实生活,使人由从属地位上升到主体地位,达到了对人的科学理解和把握,是真正"人"的哲学。马克思主义实践哲学,是党坚持群众路线的哲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哲学是使人变得聪明的学问.辩证唯物主义哲学方法论为我们的工作学习生活提供了许多基本方法。但是,许多人学了哲学却不知道如何运用。有鉴于此.本刊以云南省哲学学会副会长向翔研究员的文章为开篇.从本期开始争取每期刊出1—2篇.专门就“工作学习生活中的哲学方法”作一次宽泛型的系列漫谈,既是“漫谈”,则每篇的文体、长短不限,以讲清一、二个问题为目标。希望读者给予关注并撰稿、交流,以便进一步提高这个栏目的质量并扩大影响。  相似文献   

11.
中世纪哲学与基督教紧密结合表现出信仰与理性融合的特征,符合“哲学是爱智慧”的立场与标准;海德格尔关于“木制的铁”之说从某种意义上论证了哲学的多样性和超越性,他为中世纪哲学合法性提供了佐证.此外,中世纪哲学的道德向度也为合法性提供了实践上的依据.“正当生活”是中世纪哲学的道德之维,它的原罪论、神义论、存在论及世界观的实现...  相似文献   

12.
第六届全国马克思哲学论坛于2006年8月在天津举行。论坛围绕“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阐述与创新”这一主题展开,130多名与会学者对当代社会生活方式的变迁与政治哲学的复兴、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及其当代意义、当代西方政治哲学的主要问题、现代性问题与当代中国政治文化建设等论题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探讨。此次论坛对推进当代中国政治哲学研究,尤其是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著作中“实践是什么”没有明确解释,后人往往认为物质生产就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实践的基本样态。其实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已经从描述的视角详细阐释了实践,认为实践就是现实的生活,它包括两个层次、五种生产;他们并没有要建立实践本体论,而是将实践视为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建构原则,实践观点成为了马克思主义哲学首要的基本的观点。因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实现了哲学史的根本变革。  相似文献   

14.
哲学关注的中心问题是人的问题 ,人的现实生活意义是哲学思考与反思的主要内容之一。人生之旅就是在社会历史进程中展开的丰富的社会关系与社会矛盾。人对现实生活意义的探索构成人存在和生活的支撑点 ,并且渗透于整个历史进程之中。价值观和信仰是人对生活意义思考的集中表现。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人类历史迄今为止最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是我们探索生活意义的航标。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哲学所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将人们从关于自己是何物或应当成为何物的虚假观念统治下解放出来。马克思哲学的问题形成于马克思哲学探索的基本立场。马克思哲学以其特有方式提出并解决了传统哲学不重视也不能解决的哲学问题,也就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哲学,不再以传统哲学的在场方式而在场。马克思哲学的在场方式是作为生活准绳与指导人们生命活动的精神原则而存在于人们的现实生活之中,并非仅仅作为哲学知识而存在于文明之中。反思国内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目前的困境,涉及马克思哲学的在场方式、"问题意识"与哲学研究的基本立场等三个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16.
史伯与赫拉克里特都是古代的哲学圣贤,他们把世界的本原都归结为某种物质,具有朴素的唯物主义倾向,在他们的哲学观点中同时也包含着辩证法的观点,两位先哲虽然生活于不同的时间和空间,但相似的社会经济基础使他们提出的哲学观点具有可比性。本文对比了他们的哲学观点所具有相似性和差异性。  相似文献   

17.
教育哲学是关乎教育价值的学问,依据价值达成设计美好教育生活的路径,这是教育哲学作为实践哲学的根本要义。实践哲学表现为一种自由、开放、创造的实践境界,价值干预张力的发挥使实践主体和社会主体的图景融入一体。实践层次上的教育哲学加强了人在教育过程中的自觉性和教育情怀的敞开;教育向善的实践活动是教育价值本然的诉求。好的教育需要合理的价值判断和向善的教育实践化,源于教育哲学具有实践哲学的实践品性。  相似文献   

18.
逻辑与哲学之间有一种内在的互动关系:某种逻辑观念的形成与存在常常有与之相应的哲学学说为其理论后承,而特定的逻辑观念反过来又为新的哲学观念的产生提供方法论意义上的依托。逻辑受命于哲学的“危难”时代,而哲学的“动乱”又造就了逻辑的“英雄”地位;哲学的语用化带来的是逻辑向生活世界的回归。本文试图从这样一个视角对逻辑的语用发展方向做出一种趋向性解读。  相似文献   

19.
公民政治哲学是关于公民政治价值规范和生活方式的理性思考。哈贝马斯把对现代民主模式的分析作为其公民政治哲学的起点,探讨了以交往行为与交往理性理论为主要标志、人民主权理论为主要支撑的现代性理论形态下公民政治哲学的内在逻辑和理论面貌。  相似文献   

20.
作为政治哲学研究的基本内容 ,政治价值是人们对政治生活本原意义的确定 ;作为社会成员的政治信仰 ,政治价值是人们通过一定的精神生活模式所体现的政治的终极追求。无论是作为政治哲学的基本内容 ,还是作为人们的政治信仰 ,政治价值都是由一定的意识形态加以阐释和推广的。当代中国政治哲学的基本问题就是要解决政治生活的本原意义的问题 ,通过研究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中的政治价值和现实政治生活的设计问题而求得自身的发展 ,并引导人们建立正确的政治信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