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致富参谋     
《先锋队》2004,(11)
杨岔梅养鸽发了家吉县吉昌镇农民杨岔梅,两年多来共繁育出售种鸽4600余只,纯收入8万余元,成为远近闻名的养殖能人,被县妇联确定为致富示范户,被临汾市妇联授予“养殖状元”称号,并受到了联合国妇女组织的称赞。2000年5月,杨岔梅拿出自筹资金一万多元,以每对40元的价格,从西安购回300对白羽王种鸽,开始了她的养鸽生涯。她凭借一股啃劲、钻劲,不仅掌握了鸽子的生活生理习性,还摸索出一套防病治病、保健沙配制、饲料配方等技术,从而使她的养鸽生意兴旺发达。如今,临汾、侯马等地的六七家客户从她的鸽场调货,乳鸽供不应求。预计她的鸽场今年可供…  相似文献   

2.
2008年,胡女士买了上海市杨浦区的一处二手房。不久,她发现楼上的许先生家阳台上养了一群鸽子,每天许先生都要驯放鸽子。由于鸽  相似文献   

3.
走进座落在石河子总场“八一”路口处占地面积5亩的白羽鸽场院落,东面郁郁葱葱地种着些果树和时令蔬菜,西面是300多平方米的鸽房,千余对种鸽个个丰满、光亮,洋溢着生机。鸽场每年出售种鸽600至700对,销售乳鸽万余只,年获纯利近10万元。然而有谁能想到,如此可观的效益就是那个几年前从城里下岗回到农场、纤弱文静的女子创造的。她就是闻名石河子养鸽界的白羽鸽场的场主,年仅33岁的高红。 由于商场的效益不好,1998年9月,高红打报告主动提出下岗,自谋职业。消息一传出,许  相似文献   

4.
不少养殖户认为,只要通过科学喂养,就能提高养鸽效益.其实,还有一种提高养鸽效益的重要手段--科学配对. 一、公、母鸽分栏饲养 鸽子长到4月龄后,便进入发情期,为了防止鸽子早配,应及早做好鸽的选留工作.在鸽发情前,应将母鸽与公鸽分开饲养,到4月龄时,按性别分成两群,分别养在不同的栏里.同性别鸽子,也应分小栏饲养,每栏60只左右,放在每栏里的母鸽要比公鸽要多一些.  相似文献   

5.
致富之路     
养鸽三年 挣钱七万 农八师石总场二分场李修饮养肉鸽3年,既挣了7万多元钱又解决了女儿、女婿工作的事,让人们交口称道。 58岁的李修饮前些年种菜有了积蓄,可老伴常年多病,又给他帮不上忙。去年女儿女婿办了婚事没有工作,老俩口整天愁眉苦脸。2000年他多方调查,了解到养肉鸽既省事又能挣钱,就投资1.5万元在自家院子里盖了130多平方米的养鸽房。第一年养鸽140对,当年获利近万元,使老  相似文献   

6.
任芳 《当代贵州》2011,(8):29-29
黔西县太来乡方田村党员张金书刚开始养鸽时在技术上没少吃过亏。致富后的他,首先想到的是自己是一名党员,要想方设法让群众少走弯路、快致富。2010年5月,张金书筹集资金14万元,建起了占地480余平方米的养鸽场。  相似文献   

7.
2019年,我们用汗水浇灌收获,以实干笃定前行。这一年,重庆市公安局刑侦总队侵财案件侦查支队探长康飞和同事一起,成功将一个涉案金额近亿元的特大电信网络诈骗团伙捣毁,被评为全国"最美基层民警"。这一年,乳鸽养殖达人阳攀不仅建成了铜梁区最大规模的乳鸽养殖场,还为有养鸽意愿的村民提供免费技术支持和销售渠道,成了养鸽致富之路的"领头人"。  相似文献   

8.
九师位于祖国西北边陲,驻守在额敏县,"兵二代"的马文波就出生在这里.1984年,毕业于塔城卫校的马文波,本有着更好的职业选择,但她毅然决然地回到了生她养她的故乡,做了一名普通的医院护理人员. 1997年,因工作突出,她从临床科抽调到院感办,年轻的她满怀一腔热情,准备大展身手时,却被现实泼了一盆冷水.她发现院感工作是一个复杂、细致、繁琐的工作,从消毒隔离到环境监测,从各项操作到医疗废物处置等等,涉及到医院的角角落落,可谓是"上管天、下管地、中间管空气",开展工作难度可想而知.加之医院之前院感工作的不规范,所有工作都要从零开始,没有人教,没有人会.  相似文献   

9.
<正>"是连队合作社圆了我的养鸽致富梦,没有合作社的帮扶,就没有今天这样骄人的成绩!"面对二师三十一团电视台采访的镜头,"小石头"大声地说出了心里话。今年37岁的"小石头"名叫石文勇,从小他就有一个爱好——养鸽子,他喂养的鸽子还经常参加库尔勒地区鸽子协会组织的信鸽比赛活动,还小有收获。随着长时间在外地奔波的见识,玩鸽子的"小石头"发现了商机,于是从2013年起,他在三十一团三连种植好220亩棉花地的同  相似文献   

10.
1992年,丁克萍从新疆师范大学英语专业毕业,按照一般女孩子的愿望,都在大都市找份好工作。而她毅然回到了生她养她的农七师一二八团,当了一名承包土地的职工。一个偶然的机会,她走上了政工干事的岗位,开始了她舞文弄墨的事业。谁也没有想到,学英语专业的她,竟把编排汉字序列的活儿玩得红红火火。从1997年到现在,在报刊、电台发表新闻稿件近500篇,仅2002年就发表稿件270多篇,其中中央级20余篇,被农七师评为“十佳通讯  相似文献   

11.
王姐胃病又犯了,中午她丈夫张哥打电话问她,需不需要送病号饭.我们一听便想偷笑,她这招着实厉害,一"病"解千愁. 王姐有胃病不假,但并没有她表演得那么严重,且没犯病时她也常装病人,双手按住胃部,紧蹙眉头,做胃疼状.张哥知道王姐胃病是老毛病了,前几年没少和她求医问药,但胃病就需要养,急不得.王姐一"病",家务活儿也没力气干...  相似文献   

12.
近日,农八师一二二团30多岁的九连职工杨宽民在该团“两地合一”现场会上率先交纳了6000元危旧改启动金,他说:“我要抓住团场的政策机遇,先定房再买牛,把5亩庭院规划好,扎根连队早日发家致富。” 今年,该团党委制定了“做大做强养牛业,快速发展养羊业,迅速启动养鹿业,稳步发展养禽业,引导资金较少的职工发展养兔、养鸽、养肉狗,全面推进‘八大基地’建设,实现自营经济总产值8000万元,户均收入  相似文献   

13.
<正>在七师一二九团提起80后大学生九连女连长姚丹,无不交口称赞,在大学就入了党的姚丹,毕业后回到生她养她的团场,并以兵团后代独有的情感和无限的热爱,诠释了"扎根连队,服务职工"的不懈追求。今年32岁的姚丹,是军垦第三代,2008年8月,从新疆教育学院本科毕业后,她没有选择去大城市,放弃了院校推荐去南疆任教的工作,毅然选择回到养育她的家乡一二九团,她先后在团机关帮过工、在连队任大  相似文献   

14.
黄莲原是奎管处机关的话务员。1999年因该处使用程控电话,撤消总机,她也随之下岗。下岗后,她开过饭馆,养过鸭子,在粮店干过。2000年10月,她毅然辞去了轻松的粮店工作,自筹资金1.8万元,从别人手中盘下了现在的养猪场。凭着吃苦耐劳的精神,黄莲的家庭养殖场滚动式发展,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目前已出栏肥猪165头,存栏100多头,养鸡2000多只,创利润6万多元。 从盘下猪场那天起,黄莲就舍弃了舒适的楼房,把家  相似文献   

15.
正"吸氧、地塞米松10mg静推……"一声声坚定、清晰而又有力的口头医嘱吩咐声从急诊室里传出。3月20日,一位发生液体反应病人的抢救工作,在霍全华医生的指挥下,有条不紊而又紧张地进行着,这就是霍全华工作的一个缩影。1996年,刚刚从医学院校毕业的霍全华,放弃了留在外地工作的机会,回到了生她养她的团场---十三师红星二场。红星二场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团场,团场老年人居多,其中患病  相似文献   

16.
她,把自己的青春和生命都融进了朵朵银花,融进了生她养她的这片肥沃的土地,用自己的赤诚和责任赢得了八团职工的信赖,犹如一面鲜艳的旗帜,光彩照人,她就是农一师八团加工厂棉检室主任郝建。 春去秋来,岁月如梭,郝建已在棉检岗位上工作了20个年头。20年来,她为八团的棉花加工和经济建设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她本人也多次荣获师、团先进个人和优秀共产党员的光荣称号。2001、2002年她所领导的八团加工厂棉检室被师评为先进棉检室  相似文献   

17.
1997从政箴言年5月6日,冯改朵告别了生她养她的河东大地,由平陆县县长调任朔州市委常委、市纪委书记。面对这个重要岗位,这位刚刚跨入不惑之年、土生土长的农家女儿,似乎没有别的选择。她暗下决心,决不辜负党和人民的重托。两年时间过去了,这位从基层一步步走过来,在每个岗位都挥洒过辛勤汗水的全省唯一的地市纪委女书记,又一次以她坚定的党性和朴实的人格,书写了一份人民群众满意的答卷。今年初,她被评为全省纪检监察系统先进个人,受到省委、省政府的隆重表彰。“反腐女将”的誉称不胫而走。大动作开辟大天地也许是与农民…  相似文献   

18.
正她是养女,却二十几年如一日,无怨无悔地照顾、孝敬、赡养自己的养父母,她用沉甸甸的爱诠释了人间大孝的真谛。提起她,街坊邻里没有不夸赞的,而她忘我的孝老事迹也在当地传为佳话。她就是刚刚获得"全国孝亲敬老之星"殊荣的四师七十二团小学教师——蒋豪伟。含辛茹苦养大成人1969年,刚刚出生的蒋豪伟被蒋希琬、徐琴舫夫妇抱养,夫妇俩膝下无子,一直把蒋豪伟当作亲生女儿来对  相似文献   

19.
《实践》2017,(9)
<正>她用畜牧科技为牧民保驾护航,以现代经营为乡亲开拓富路。无论走多远,心中始终牵挂着生她养她的草原。她,就是苏尼特左旗伊克塞牧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乌兰图雅。乌兰图雅是从蒙古包里走出来的女企业家。大专毕业后,她不甘困守在地处荒漠草原的家乡,决定走出去闯一闯。乌兰图雅学的是畜牧兽医专业,她便从为牧民上门销售兽药、传播牲畜防疫保健知识开始了创业之路。凭借热情的服务,乌兰图雅赢得了乡亲们的信赖,很快赚到了第一桶金。在  相似文献   

20.
正在沿河自治县中寨镇,有这样一位军嫂,人们亲切地称她为"羊妈妈",她便是镇里远近闻名的养殖能手田秀珍。作为一名军嫂,田秀珍本可以随军工作和生活,但为了能带领家乡人民脱贫致富,她毅然放弃了城里的优越生活,选择了回家乡创业。2008年,南方地区遭遇罕见雪凝天气,到处冰天雪地,在一处远离村寨的撂荒地上,田秀珍开始了她的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