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2 毫秒
1.
苏枫 《小康》2010,(3):41-43
"草根史学"打破了专家学者对历史进行正统解读的垄断,或多或少,也算是大众文化兴趣和严肃学术界之间的一座桥梁 袁腾飞何许人也?2008年6月,网上出现一系列风趣搞笑的中学历史课视频片段,一位留着平头的年轻人操着地道北京口音讲历史,他说拿破仑是一个"很够爷们儿的人";他用"蛤蟆吞恐龙"来比喻"偷袭珍珠港"事件;他说中原人的打扮是"峨冠博带,老高的帽子,老长的大袖子,一走路帽子当避雷针,袖子当拖把,既省电又干净"……他的上课视频放在网上仅6个月点击量就超过2500万。  相似文献   

2.
著名作家史铁生先生在2010年的最后一天匆匆离开了人世,我们在为他"职业是生病,业余在写作",从关注"残疾的人"到关注"人的残疾"思考感动的同时,也感谢医学技术的发展使完全没有肾脏功能的史铁生可以依靠透析技术多存活了十几年的生命,使这位深邃睿智的思想家有机会留给我们许多高质量的文学作品,像《命若琴弦》、《病隙碎笔》、《扶轮问路》等都是他在透析过程中的思考,尤其是他对爱、对疾病、对死亡的富有哲理的语句感动了多少中国人。  相似文献   

3.
《中国人大》2012,(11):21-21
披着黄色袈裟、戴着沉重念珠的释永信,作为少林寺第30代方丈,他关注的话题是"少林文化的保护与传承"。  相似文献   

4.
李蒙 《民主与法制》2010,(24):16-17
美国歌坛超级摇滚巨星迈克尔·杰克逊,本是个弹着琴唱着歌扭着屁股的黑小孩,成为天皇巨星后,他的肤色离奇地变得雪白。据说,他有家族遗传的白癜风疾病,所以不得不漂白皮肤加以掩盖;据说,他因漂白皮肤得了皮肤癌;据说……而中国人天天吃的面粉已经被"漂白"了20多年,这可不是"据说"。杰克逊毕竟是个人,漂白皮肤是他的个人自由,而作为中国人主食之一的面粉被漂白,就不是个人的问题,而是关乎全民的健康了。  相似文献   

5.
吕传彬 《协商论坛》2013,(10):52-52
1964年5月14日,中共河南兰考县委书记焦裕禄逝世,年仅42岁。一个多月后,仍处于悲痛之中的兰考县委通讯干事刘俊生,找到《河南日报》"党的生活"专栏编辑郭兆麟,提出要写一篇《兰考人民满怀信心迎丰收》的稿子。这是焦裕禄生前给他出的最后一篇报道题目,他要完成焦裕禄的嘱托,将兰考人民除"三害"(指内涝、风沙、盐碱)的经历进行一次全面总结。可是,郭兆麟却说":七一快到了,写个党的好干部吧!"写个党的好干部,写谁呢?回到县城,刘俊生找到县委  相似文献   

6.
黄小伟 《创造》2010,(8):115-115
据媒体报道,在两岸经贸文化论坛上,中国国民党副主席蒋孝严对内地旅游景点的高票价"开炮"。他认为大陆景点观光费用非常高,如所有的寺庙都收费,而台湾没有一个寺庙要收费。还有如黄山、张家界、九寨沟等自然景区,都是自然创造的景色,是中华儿女共同享有的,不应收取高达300元的门票。  相似文献   

7.
2011年3月2日,第八届、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吴阶平离开人世,享年94岁。早年到家里采访他的往事如同昨天。那是1993年初,吴老当选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不久。记得那时他住在繁华的王府井大街附近一座老式建筑——红霞公寓。那是第一次见到他。作为新中国著名的医学科学家、医学教育家、泌尿外科专家的吴阶平给记者留下印象最深的是:两个多小时的采访,讲的大多是枯燥的临床医生的经验及科研成果,仿佛是给医科大学生讲课。乍听起来,他的讲述经历不如政治家、艺术家甚至运动员那样耀人眼目。而他所有的"传奇"都被医生这一职业所涵盖,而医生无外乎就是与病人和疾病打交道,所有的"搏",所有的"泪",都囿于那方小小的空间里,既不喧嚣,也不显赫,却也兀自惊心动魄。  相似文献   

8.
夏伯渝,是《中国残疾人》杂志在2012年第2期报道过的人物,已有65岁的他曾经是中国登山队的一名登山运动员,1975年在攀登珠峰时因将睡袋让与队友而冻掉双脚,并因冻伤部位引发癌变而致双小腿截肢。为了能够再登珠峰,30多年里,夏伯渝一直坚持体能训练,与伤残和病魔进行着斗争。在2011年的首届世界残疾人攀岩锦标赛中他一举夺得两枚金牌,并在该年度的CCTV体坛风云人物评选中获"残疾人体育精神奖"。对夏伯渝来说,珠峰固然让他失去了很多,但正是因为山在那里,他的生活才变得充实和快乐。  相似文献   

9.
姬建民 《前进》2011,(3):53-53
近获2010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两院院士、著名材料科学家师昌绪说,他的一生可用"热心"二字来概括。他对人热心,对科研工作热心,对科普事业热心,对我国材料科学的发展更是关心(2011年1月14日《北京晚报》2版)。  相似文献   

10.
七月盛夏,记者在大同市城区采访。"我敢说80%以上的大同出租车司机欢迎耿市长,我们需要像他这样的领导来建设大同……"一位大同市的出租车司机表达着他对新当选市长耿彦波的欢迎,眼神中流露着几分期盼和喜悦。放眼望去,许多道路两边的房  相似文献   

11.
"开会到晚上一两点是家常便饭",身兼多家企业与社会组织领导职务的奥康鞋业董事长王振滔,非常忙碌。在他看来,说话做事必须"言必行,行必果",否则就不要去说、去做。  相似文献   

12.
都市打鱼族,本是乡下人。当我们遇见郑方友的时候,他正在南渡江上和父亲以及两个双胞胎弟弟一起,给自家的大渔船刷漆"美容"。夏日海南炙热的阳光,恣情地洒在他们古铜色的皮肤上,反射着金属般的光泽。在他们的身后,海口城区鳞次栉比的楼房正在隔河相望。  相似文献   

13.
纪萍 《民主与法制》2013,(20):44-45
张贤亮有本小说叫《男人的一半是女人》,套用这一书名,写一个为了女人豁出全部的男人。要“三金"的女人 35年前历晓伟出生在一个世代农民之家。兄弟姐妹5个,他排行老四。他揣在兜里的全家福背景是一座土坯房,看不见一块青砖,可以想象这家的窘境。  相似文献   

14.
李庆刚 《政策》2010,(7):58-58
作为我们党的"五老"之一,董必武是中国共产党内的饱学之士。他博览群书,八九十高龄仍然"老去愈知学不足","观书有得觉思清"。这是他酷爱学习的真实反映。彭真同志称赞他"读书是他平生的一大嗜好",江泽民同志赞扬他"深思好学,酷爱读书"。  相似文献   

15.
临近2011年春节,身为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全国人大内司委副主任委员的辜胜阻依然十分忙碌。除去日常工作外,这位经济学专家还经常受邀参加形式各异的经济学研讨会、论坛,就"十二五"时期经济结构调整及转型发展、扩大内需、城镇化进程等热点问题和大家一起交流、分享自己的思考和见解。就在记者采访之前,他刚出席完一个学术论坛,并作了分配制度改革是"十二五"时期最难的攻坚战的主题演讲。  相似文献   

16.
新《老年法》草案"出炉"把"常回家看看"写入法律,强调给予老人更多精神关怀。草案在"精神慰藉"一章中规定,"家庭成员不得在精神上忽视、孤立老年人",特别强调"与老年人分开居住的赡养人,要经常看望或者问候老人"。以后子女不‘经常’回家看望老人,老人可以诉诸法律。笔者认为,"常回家看看"是子女的义务也是责任,将其列入法律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17.
吴红霞 《今日浙江》2011,(21):20-21
从白手起家的一介书生,到离乡发展的"东欧袜王";从跟随潮流出国的淘金者,到引导浙商回乡投资的青年侨领;从艰苦创业的实业家,到汇聚民智排解民忧的家乡人大代表……他的人生轨迹,始终摆脱不了"圆心"——家乡浙江。他,就是浙江省侨联副主席、省侨商会副会长、国和控股集团董事长陈乃科。  相似文献   

18.
胡柯 《小康》2014,(7):94-94
20世纪50年代初,一个名叫奥格·曼狄诺的美国青年,在生活中,由于愚昧无知和经不起人世间的种种诱惑而失去了自己一切宝贵的东西,家庭、财产和工作,以至凄惨地流落街头。他被自己内心的疑惑和痛苦折磨着,四处寻找着赖以度日的种种答案。直到有一天,他收到"来自上帝的馈赠":一本《圣经》和一份书单。从此,他似乎奇迹般地获取了一种神奇的力量,并很快在以后的生活和工作中获得了巨大的成功。44岁时,曼狄诺写出一本震撼人心的书,在书中他将找到的答案公诸于众,这是一本有着宗教般深沉与热情的书——《世界上最伟大的推销员》。《世界上最伟大的推销员》记载了一则感人肺腑的传奇故事。  相似文献   

19.
沈善增 《传承》2011,(7):66-67
古往今来,人类文化以价值取向定位,只有崇德文化与崇力文化两大种。中华文明之所以优越,就因为两千五百多年前,《老子》明确提出了"道德"的概念,确立了崇德文化话语。但《老子》所言之"道德",与今天使用的与"法律"相对而言的"道德"概念有所不同。今天所指"道德",在古时属于"礼"的范畴。"道德"属于伦理范畴,但处于伦理的高端,"礼"则属于伦理的底线。今天通常认为"法律"是约束人的行为的底线,其实"礼"(游戏规则)也是约束人的行为的底线,只不过这是一种文化观念的底线。崇德文化之"德",使用的是"道德"的古义,或谓"本意"。  相似文献   

20.
上个世纪70年年代,当总统尼克松在"水门事件"越陷越深,而调查此案的独立检察官考克斯正准备向尼克松老巢挺进之时,来自白宫的压力已然如泰山压顶一样压到了司法部长理查森肩上,他被奉命要求解聘独立检察官考克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