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美不过黎家三月三”“文昌啊,我的故乡”……“每周一歌”伴随着无数乐迷度过了激情燃烧的岁月,来自五湖四海的游客更在她美妙的歌声中感受到了海南的美丽与热情  相似文献   

2.
钟轲 《今日海南》2008,(1):20-22
光阴荏苒,岁月如歌。从1998年举办首届“冬交会”——(海口)全国冬季农副产品交易会开始,十年来,“冬交会”改为“海交会”——中国(海南)国际热带农产品冬季交易会,历经起步、成长、创新,一年一度,一棒接一棒,在给人们带来无数惊喜的同时,也给人们带来更多的思考。  相似文献   

3.
中国驿站的出现始于春秋初期,在历史岁月里,神州大地到底有过几多驿站,不得而知,但海南的“澄迈驿”却因传递文明而成为中华文明史的一座“文化驿站”。澄迈驿位于澄迈老城通潮湾畔,也叫通潮驿,驿站就设在通潮阁。《名胜志》载:“通潮阁,乃澄迈驿阁也”,所以也称之为“澄迈驿通潮阁”。据介绍,通潮阁始建于隋代,历唐至宋,那座普通的两层楼阁一直是传递朝廷与海南文化信息的场所。  相似文献   

4.
周文斑 《新东方》2008,(7):43-47
所谓“土本文化”,在此主要指海南的“黎族文化”这一特殊的含义,但并非说海南黎族是由本土直接衍化而成的人类族群。海南从远古时代起就是一个移民岛,而最早迁居海南的就是黎族。海南黎族在本岛生生不息的历史最迟不晚于旧石器时代,已穿越了五千多年的漫长时空。  相似文献   

5.
全国两会透出强音:全国政协常委会工作报告中提到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这一信息不仅使参会的海南代表、委员倍受振奋和鼓舞,也引起全国代表、委员的关注和热议。可见,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已逐步形成国家层面的行动,是一条直通“世界路”、实现“中国梦”、凝聚“海南心”的开放之路,折射出全国乃至世界的广泛意义。  相似文献   

6.
《今日海南》2007,(11):16-19
在党的十七大召开前夕,国务院批准设立海南洋浦保税港区,这是海南人民期盼已久的一件大喜事,它的设立,是我省做足做好“特”这文章取得的重大成果,是继续办好海南经济特区的必然选择,是海南改革开放进程中的标志性事件,必将从多方面促进海南经济社会发展,为了帮助广大读者全面深入了解这一重大事件,本刊在此推出——  相似文献   

7.
时下,越来越多的北方农民有如候鸟迁徙一般.在北方冬季农闲之时纷纷南下,不远千万四到海南淘“绿金”种植反季节瓜菜谋求发财致富。这一看似寻常的经济现象,不能中引发我们的诸多思考。众所周知,海南是我国不可多得的发展热带农业的理想基地。它地处亚热带.具有雨量充沛、日照期长、热量丰富,适宜农作物生长的季节K,一年可以多熟,四季皆可耕种的优势。大凡到过海南的人无不异u同声地称赞海南是“热带宝地”、“天然大温率”、“百果园”、“天然药店”.确实是发展热带生产的好地方。同时.海南热带农业在全国具有很大的稀缺性,…  相似文献   

8.
廖秋林 《新东方》2001,10(3):73-77
风险投资已经成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孵化器。海南在“十五”计划期间应充分认识和发挥风险投资这一金融工具的作用,建立一种适合海南经济发展路子的风险投资机制,推动海南“一省两地”产业中高新技术项目的建设。  相似文献   

9.
“绿色崛起”是海南省第六次党代会提出的海南经济社会发展的新思路。这是对科学发展观的创新实践,也是根据海南眢情做出的正确发展战略抉择。什么是“绿色崛起”?党代会报告的解释是,“以人为本,环境友好,集约高效,开放包容,协调可持续发展。”深刻理解“绿色崛起”的思想内涵,对于我们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在绿色发展中,实现绿色崛起,为全面加快国际旅游岛建设而不懈奋斗,走出一条独具海南特色的“绿色崛起”之路,具有重要的意义。海南的“绿色崛起”,至少包含有四个方面的内涵。  相似文献   

10.
《今日海南》2013,(12):36-37
由于历史原因、制度缺陷和利益驱使等因素,大量存在的违法建筑一直是海南最为突出的社会问题,“拆违”也就成为了海南各级政府历年工作的重点。然而由于“建造”与“治理”之间长期存在着“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的博弈,至今,违建问题在海南一直都没能根除,“治理”效果不甚理想。  相似文献   

11.
《今日海南》2011,(11):22-23
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两年来,取得了许多成绩,也暴露了在文明上的许多软肋。“海南文明大行动”完全必要,也很及时。这一次海南省委的决心很大,宣布将连续“行动”三年。但过去的多次实践告诉我们,如果不能从思想上真正解决问题,下不了决心,方法不对头,法治跟不上,再长时间的“行动”最终也将是收效甚微。搞好“海南文明大行动”,我认为必...  相似文献   

12.
海南省第六次党代会提出“建设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先行区”,并将“创建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先行区取得显著成效”纳入今后五年的奋斗目标,这是新时期促进社会建设,构建和谐海南的一项重大举措,也是海南省委、省政府对877万海南人民的一项庄严承诺。  相似文献   

13.
建设国际旅游岛,这是党中央、国务院赋予海南的新使命,是海南实现科学发展的正确道路,也是建省办经济特区以来又一次重大机遇。然而实现国际旅游岛建设宏伟目标,并非只是旅游产业的“一花独放”,而是多个产业的“百花盛开”。从这个意义上讲,海南要把握好国际旅游岛建设的六大战略定位和八大产业融合,把产业集群作为海南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加大推进产业集群化力度,从根本上落实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富民强岛”目标。  相似文献   

14.
建设国际旅游岛,在“吃”的方面当然不能少了国际化元素。海南餐饮如何实现“不出门便知天下味”,打造“人在海南,吃遍全球”的国际化、多元化餐饮的深度格局,这是一道值得放大的思考题。  相似文献   

15.
如何解决海南少数民族地区(主要是黎族苗族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滞后问题?不少论者都是从改变生产结构,利用山区资源发展商品经济方面去探讨,很少有直接从生产力水平的角度研究问题。笔者从阿基米德“如果世界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把地球撬动”的名言中得到启示,认为,要实现海南少数民族地区的快速发展,首先必须正确分析少数民族地区经济落后的根本原因,从而寻找“撬动”该地区经济发展的“支点”,努力在这一“支点”上下功夫。那么如何认识海南少数民族地区经济落后的根本原因,寻找到发展的“支点”呢?笔者认为:一、海南少数民族…  相似文献   

16.
2010年3月18日至21日,2010博鳌国际旅游论坛在海南隆重举行。作为海南建设国际旅游岛的“开场锣鼓”,论坛像一张请帖,向世界发出了旅游合作、共同发展的诚挚召唤;论坛像一堂智慧“大课”,一次思想“洗礼”,于海南来说是视野跨越和思路提升。  相似文献   

17.
王明泽 《今日海南》2012,(12):26-27
2003年,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广东省在中央的指导和国家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率先倡导成立泛珠三角区域合作组织(即“9+2”),这一倡议得到了包括海南在内的相关地区积极响应。也正是这一年,海南正式登上了泛珠舞台,成为“9+2”里重要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8.
“九五”伊始,海南省的产业发展方针确定为:以农业为基础、加强和提高第一产业;以工业为主导,加速发展第二产业;以旅游为龙头,积极发展第三产业;把海南建设成为我国的新兴工业省。热带高效农业基地和休闲度假旅游胜地。这“一省两地”构想的确立,掀起了新一轮发展海南工业的热潮。“八五”期间,是海南省工业建设的起步时期。特别具有历史意义的是1993年,就在这一年,海南工业总产值突破百亿元大关,达到100.26亿元,并第一次超过农业总产值,从而改写了海南省三次产业的结构。经过“八五”的努力,在国内生产总值中,一、二、三…  相似文献   

19.
“又到绿港九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在枯柳树环岛西侧,第七届中国花卉博览会主场馆渐渐撩开面纱,人们在惊艳这座红白色相间现代建筑的同时,发现周边一条条新建完成的城市道路宽阔笔直,路边树木已绿树成荫;透过花博会主展馆围墙的缝隙,可以看到里面的山形水系多姿多彩,水面“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相似文献   

20.
在海南这片没有冬天的热土上,尽日里“暖风熏得游人醉”;当蓦然感到有一天北风里夹带了丝丝寒意,则岁月的又一个年轮便已然清晰可见了。 2005年即将过去,它留给海南的确乎是太多的不平凡。且不说新年伊始,全国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座谈会在琼海召开——这次会议,对于海南以创建文明生态村为平台,大力发展生态经济、优化生态环境、培育生态文化、在改善农村环境面貌的过程中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的做法给予了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海南的经验唱响全国;且不说仲夏之时,博鳌亚洲论坛年会如期在琼海博鳌举行——本届年会,作为东道主的海南首次组团参加,第一次在论坛上发出了“海南的声音”,它标志着海南与论坛的关系开始从服务型向参与型转变;更不用说初入冬季,在海南旅游的黄金时节,三亚摆开了“两节一赛”的豪门盛宴:百年电影、时尚三亚、欢乐海南,真是星光璀璨、五彩缤纷,她令多少人如醉如痴,心驰神往!又令海南增添了多少闪光的荣耀,收获了多少发展的本钱! 2005,海南大事多,盛事多,喜事也多;困难大,考验大,收获更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