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私人侦探,按照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教授王大伟先生的说法,是指国家刑事侦查主体(公安机关、检察机关、安全机关和监狱)以外的任何个人或者单位所实施的调查行为,或者是刑事侦查行为。在常人的脑海里最形象的当是柯南道尔创造的著名人物“福尔摩斯”。世界上第一所真正意义上的私人侦探所是由美国人平克顿于1850年创办的,目前,仅英国就有3000个私人侦探所,1万名私人侦探在从业。我国类似的私人侦探出现在20世纪90年代,宣称能进行民事调查、婚姻不忠调查、打假维权调查、反腐调查和行踪调查、性侵犯保护等等。私人侦探是如…  相似文献   

2.
私人侦探最早出现在西方国家,在我国,虽然官方明令禁止开设私人侦探所性质的民间机构,但是,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经过10多年的发展,目前已有民间调查类企业组织或机构近2.5万家,从业人员近20万。然而从整体上看。我国目前的私人侦探业极度混乱,存在着许多问题,黄立荣被害案就是一个缩影。究其原因,是因为我国的私人侦探业缺乏明确的立法规范和有效的行政管理。为了使这一新兴行业走上良性发展道路,也为了不再有更多的“黄立荣”悲剧发生,尽快为私人侦探立法才是正视现实、从实际出发的理性选择。  相似文献   

3.
我不仅主张我国应该有“私人侦探所”性质的民间机构,更希望能够早日出现具有真正刑事侦查意义上的私人侦探所、私人侦探。当形形色色的“社会调查所”、“商务调查所”“民事调查所”等等雨后春笋般地出现,活跃在社会生活之中的时候,我们难道不感到一个部门下发一个通知就想禁止这种新兴事物的存在是多么地简单、幼稚。在现代社会,需要就是市场。与时俱进,私人侦探机构的发展是社会发展的必然。事实正是如此,从1993年公安部下发《关于禁止开设“私人侦探所”性质的民间机构的通知》起,十年时间过去了,具有私人侦探所性质的民间…  相似文献   

4.
随着“包二奶”等丑恶现象层出不穷,一些受害人为了抓住配偶出轨的把柄,不惜代价聘请地下私人侦探,可以说,社会的需要为私人侦探提供了市场。私人侦探公司的出现也在一定程度上为老百姓搜集证据在诉讼中提供了一条新路。尽管国家商标局放开了“侦探类”的商标注册,但是只要公安部91号令一天没撤,私人侦探就一天不合法,国家工商管理机关就不会批准“私人侦探”的注册申请。也就是说,即使如“邦德”公司也只能是抢注商标成功,并未获得“私人侦探”业务的执业资格。而且,侦查权属于国家刑事侦查主体,那些所谓的“私人侦探公司”都…  相似文献   

5.
江静 《中国保安》2014,(4):70-72
私人侦探对于今天的人们来说并不陌生,尤其在西方国家中,私人侦探如同律师和医生一样,已经得到社会公众的广泛认同,成为不可或缺的一种自由职业。私人侦探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职业?在人们的生活中发挥着怎样的作用?应该说,每个国家由于其国情和法律规定不同,私人侦探业的发展程度和地位也是不尽相同的。  相似文献   

6.
私人侦探的概念与历史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在研究“私人侦探”问题时 ,应注意区分文学作品中的私人侦探与现实中的私人侦探 ;国外私人侦探与中国当前的私人侦探 ;私人保安与私人侦探。私人侦探的定义应分为广义与狭义两种 :广义定义指世界范围内的私人侦探 ;狭义定义指我国现阶段的私人侦探。可以说 ,现代的私人侦探渊源于欧洲的自我警务传统。至今为止美国的私人保安业—广义上的私人侦探业是世界上发展较完备的、力量和规模较大的 ,影响力也较大。私人侦探在中国古代有着辉煌的历史。  相似文献   

7.
根据十个国家有关"私人侦探"的法律文本,发现各国涉及私人侦探的法律都经历了从无到有的过程。其立法内容各国不一,都大致规定了私人侦探的行为;证照的申请、颁发、延期、撤销;管理私人侦探的机构;违法犯罪的处罚等。我国从事私人侦探的人数在逐年增加,应将私人侦探纳入司法体制改革中,通过立法使其合法化,使其成为侦查主体的辅助力量,并对其行为进行规制。  相似文献   

8.
《郑州“12.9”大案6名死刑犯背后的故事》弓长《移花接木计未遂》常义斌《婚姻坍塌,谁来拯救“无过错方”》张风光等《五个猪脑壳》欧阳春中《为什么流浪,流浪远方……》王海鹏《车辙》曲怡琳《一个名叫杨晨的社区民警》郭群《那一片消失的树林》张晓雷《一对打工夫妇的警察梦》澜涛《邮局不慎留学生泪洒东京》刘益《公正:路漫漫其修远兮》张晓雷《民警方亮:子弹穿过太阳穴后》楼兰《私人侦探:神秘的行踪和尴尬的处境》王海鹏《枪事守候搜查》胡《断臂之痛暴力婚姻代价如此沉重?》张晓雷《记忆迷失于欲望的丛林》常义斌《孤独者…  相似文献   

9.
论私人侦探的价值评判及规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鉴于目前私人侦探发展的现状,宜制定专门的法律法规确立私人侦探的法律地位,规定私人侦探的业务范围、调查手段、权利义务、法律责任,同时要完善隐私权、证据运用等相关立法,完善私人侦探管理制度,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规避其可能带来的负作用,充分发挥其良好的社会作用,使私人侦探业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0.
私人侦探进行调查取证是其众多业务中的一个重要方面,但其调查取证的范围应当限制于民事行政诉讼案件、附带民事诉讼案件和刑事自诉案件,而不能”染指”刑事公诉案件。私人侦探调查取证的具体方式复杂多样,因而对其调查取证的证据效力应当区别不同情形确定。  相似文献   

11.
试论私人侦探在我国的可行性问题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社会分工的多元化与细化,私人侦探已经开始出现并日益为人们所关注。但同时,我国的法律、行政法规对于私人侦探的问题又缺乏明确的规定,相关的管理制度和管理方式也来建立,关于私人侦探业在我国的可行性问题备受社会各界长期关注与争论。目前,私人侦探在我国有存在的合理性和必要性,通过相关立法,依法加强管理,严格规范,正确引导,私人侦探的积极作用便能得到充分地发挥,使其走上健康发展的轨道。  相似文献   

12.
太阳每天都是新的──北京零点调查与预测(A)·零点调查·侦探保镖业将在京城走俏1993年5月15日由于北京居民表现出对发展私人侦探保镖业的明显需要和支持,在首都开发社会治安服务市场将大有可为。这一预测是零点市场调查与分析公司根据该公司实施的“北京城区居民公众安全感调查”中获得的有关数据作出的。该项调查是大陆第一个由民间机构进行的此类调查。通过科学的抽样,“零点调查”访员共对北京城区7区500户居民进行了入户访问。调查结果显示,调查对象中认为“很有必要”发展私人侦探业的,占调查对象,总数的36%,超过了持“没有必要”观点者的比例;认为“很有必要”发展私人保镖业的也达22.6%,主张“没有必要”的为32.8%。在对待私人侦探保镖业的发展方面,男性的态度(占其总数的39.27%)比女性(32.81%)积极一些;文化程度高伪调查对象比文化程度低的态度更积极(按不识字或很少识字、小学、初中、高中、大学专科、大学本科、硕士、博士依次为占其同等文化程度调查对象总数的40%、30.56%、29.57%、36.87%、39.34%、43.66%、44.44%、60%);年龄小的要比年龄大的热心得多。从统计数字来看,对发展私人  相似文献   

13.
作为国家公权力的有效补充,私人侦探的出现适应了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公众对情报信息的需求.私人侦探可以在法律规制内行使调查权而非刑事侦查权.我国应当对私人侦探的设立和管理建立完善的制度,充分发挥其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4.
说起私人侦探,人们会联想到福尔摩斯与波洛等传奇式的人物。在今天的西方国家,私人侦探已成为一种如律师或医生的普通职业,他们利用自己的专门知识和特殊技能向社会提供各种形式的服务。近年来,私人侦探在我国也开始出现,由于其活动具有特殊性,私人侦探的存在是否合法,曾引起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15.
关于中国的私人侦探业,媒体的报道,百姓的议论越来越多,侦探也逐渐成为新的热门职业。关于侦探业的利与弊、禁止与开放,一直是个比较敏感并且有争议的话题。侦探作为一种私力救济的手段,在崇尚国家权威和公力救济的我国,笔者结合目前中国实际,认为中国私人侦探业应该缓行。  相似文献   

16.
中国私人侦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私人侦探所之所以不得不以“调查公司”或“咨询公司”的面目出现,是因为中国人对之神经过敏,一提侦探,总是不自觉地往“特务”那方面联想。绝大部分的业务都是关于财产问题和债务人失踪的;也有涉及婚姻和家庭成员失踪的,但为数不多。看来中国的老百姓暂时还没有那个闲钱和意识为日常生活问题动用私人侦探。张瑞平依然信心十足。他认为,越是规范尚未明确的领域,越是大有可为。“在游戏刚刚开始的地方,你就有可能成为游戏规则的制定者。”侦探嘛,披一件长长的黑风衣,领子高高竖,戴个黑礼帽,头低着,脸深深地埋在领子里,剩下两道…  相似文献   

17.
李忠民 《人民论坛》2012,(36):94-95
当前学术界对"私人侦探"业存在的争论主要有:"私人侦探"是否具有合法性和必要性,"私人侦探"行为是否侵犯公民隐私权,是否非法行使国家侦查权等。"私人侦探"是对公权力的有益补充,填补了司法改革中国家退出后所留下的空白,其存在具有正当性,在目前条件下,应认可其合法地位,建立相关制度规范其活动。  相似文献   

18.
私人侦探业的社会需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们对于私人侦探业的存在可能处于一个矛盾的心理状态之中,一方面担心私人侦探的存在会影响自身的生活,特别是关于“针孔探头”的报道尤使人们警惕;:另一方面,当人们在诉诸公权力无法解决相关问题时,又渴望现实生活中有真正侠义的“福尔摩斯”为自己收集相关证据和材料。从而伸张正义。理论界关于私人侦探的讨论,也大多局限于私人侦探是否  相似文献   

19.
我们不得不承认:在我们的周围确确实实生存着这样一群人,专门负责替人讨债、商务调查、追踪花心丈夫、从事诉前取证调查以及寻人寻物等,人们在私下里称其为“私人侦探”。之所以私下里称之,是因为早在1993年公安部就下发过一个通知(即“91号通知”),明确宣布“私人侦探”实属非法。为了探讨方便,本文依从大众习惯,同时也为了与国际接轨,仍然称其为“私人侦探”。  相似文献   

20.
有些事就像6月天一样时阴时晴变幻莫测,比如说“私人侦探”的种种动向——动向一:据6月4日《新民晚报》报道,6月3日,首届上海“私人侦探”峰会新闻发布会在市工人文化宫举行。“据主办方说,这是30余家上海私人调查行业召开的首次行业峰会,会议决定成立民间调查行业联席会,确立联席会的章程、组织结构等事宜。”动向二:据6月5日《新快报》报道,首次公开使用“私人侦探”称谓的首届“中国私人侦探论坛”当日在沈阳召开预备会,并筹划(7日)成立首个中国私人侦探协会。记者从组委会了解到,已有中外200多名“私人侦探”和一批法学专家确定前来出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