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范明英  卢杨 《长白学刊》2004,1(1):13-16
"三个代表"蕴涵着丰富的人民主体思想.从历史的维度看,"三个代表"人民主体思想主要表现在始终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始终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三个方面.从价值的维度看,"三个代表"肯定了经济价值的基础性地位,是人民主体思想的合理价值追求;高尚的精神文化需求是"三个代表"价值主题的重要内容,也是人民主体思想的丰富内涵;"人的全面发展"是实现"三个代表"要求的逻辑引申,也是人民主体思想最根本的价值指向.从历史和价值的主题中,我们不难看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对人的主题的高扬,体现了广大人民群众作为历史实践主体与历史价值主体的统一.  相似文献   

2.
科学上使用的概念、范畴,会随着历史发展和时代变更不断地演化、停滞、僵化以及一语既出垂范万世的论点,是形而上学的反映。但是,这种演化所反映的是客观事物、社会实践以及人的思维本身合乎逻辑的变化,同人们为了一时需要权且凑合或标新立异地作出某种似是而非的判断与推理毫无共同之处。自然科学中新的定理、定义的提出,社会科学中新的理论、论断的形成,都证明了人类认识的这一唯物辩证的过程。近年来,出现在论坛上的"社会科学是生产力"的论断,令人感到同这种科学  相似文献   

3.
本文详细地探讨了历史主体受动性的涵义及其生其受动性的根源,以及历史主体受动性的特征和制约历史主体的因素。对这个问题的梳理是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的。理论上可以帮助我们更加清醒地了解历史主体在创造历史的过程中的能动性及其受动性,更加深刻地理解社会规律的客观性和人的主体能动性之间的关系。实践上可以警戒我们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应做到统筹兼顾,要注意保护自然资源,保持生态平衡,放弃人类中心主义的思想,做到人和自然和睦相处。  相似文献   

4.
论生产力理论的实际应用价值罗绍松一生产力理论是界定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理论依据。界定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社会生产力是否发达,最基本的条件是衡量生产力的状况。考察生产力的状况就是对生产力的质和量进行综合考察。而生产力的质和量是辩证统一的关系,有好的质才...  相似文献   

5.
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具有完整的科学的理论体系,使之构成为理论体系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它有一根坚实的理论主线,这根主线就是发展生产力,学习、研究和宣传邓小平理论,弄清其理论体系,必须紧紧地把握住这根理论主线。生产力问题,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础命题,马克思把人类为解决衣食住行所进行的生产活动称做是人类的“第一个历史活动”①,认为对社会历史起决定作用的因素,归根到底是现实生活的生产和再生产,是社会的生产力。“随着新生产力的取得,人们改变自己的生产方式,随着生产方式即保证自己生活的方式的改变,…  相似文献   

6.
人民群众是社会的主人,也是价值的主体。人民群众是价值创造的主体,人民群众的实践是一切价值的本质和源泉,人民群众还是价值评价的主体。坚持人民群众价值主体论是中国共产党人价值观的核心。  相似文献   

7.
<正> 一、研究历史家主体精神之必要历史是消失的客观存在,是人类已消逝的社会活动过程。历史学就是以这种消失的客观存在或过程作为研究对象的。目前人类还无法通过直接的实践活动去把握历史,历史家只能籍凭自己的主体精神,对历史留下的痕迹——史料进行加工分析,从中总结出历史规律来,为人们解释现实,说明未来,指明方向。因此正确认识历史的关键环节,是正确地发挥历史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曾经从劳动自主化的视角指出未来社会生产力主体的三重特性,这就是:完整的个人,活动的自觉性,真正个人的交往。在他们看来,“个人向完整个人的发展以及一切自发性的消除”,“被迫的交往转化为所有个人作为真正个人参加的交往”,是劳  相似文献   

9.
历史实践主体与历史价值主体的统一——邓小平人民观的理论特色蔺淑英人民观是一古老而又崭新的话题。邓小平同志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实践中继往开来,形成了自已的独具特色的人民观,即将人民群众看成是历史实践主体与历史价值主体的统一。研究邓小平同志的人民观,对于...  相似文献   

10.
韦建平 《理论月刊》2002,(12):15-17
毛泽东和邓小平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过程中,对生产力问题都曾进行过理论和实践的探索,形成了各自的生产力观。毛泽东认为生产力是划分敌友的标准,也是革命成功的标准;革命的目的是解放生产力,建设的任务是发展生产力;科技的进步就是生产力的发展。邓小平指出社会主义最根本的任务就是发展生产力;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邓小平生产力观是对毛泽东生产力观的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11.
论多样化中的主体价值导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社会价值体系和人们价值观念、价值取向的多样化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充分认识当前人们价值取向多样化的特点及其原因,坚持不懈地加强对多样化价值取向的引导,是当前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任务。新时期价值取向多样化的特点及其原因  价值取向的多样化是社会变革的突出表现。当前人们价值取向的多样化有其鲜明的特点:一是内容上的多重性。人们趋向于把理想与现实、奉献与索取、理想主义与功利主义等结合起来,既讲精神追求,也重功利实惠;既讲奉献社会,也重获得回报;既讲人格完善,也重世俗享受。由于生活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12.
市场经济是经济主体多元化的经济。没有众多主动进入市场,自觉追求效率,勇于承担风险的经济主体,不可能形成充满竞争和活力的市场经济体制。社会主义由计划经济转轨为市场经济,其实质是国家统制的一元经济主体嬗变为市场操作的多元经济主体。但多元市场  相似文献   

13.
江传月 《理论月刊》2004,1(8):19-20
邓小平的人民群众价值主体论思想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显著特点就是坚持人民群众价值主体论。人民群众价值主体论的主要观点就是人民群众是价值主体,具体包括三层含义:人民群众是价值创造的主体,人民群众是价值享有的主体,人民群众是价值评价的主体。  相似文献   

14.
邓小平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思想的主体条件赵向标贾润莲“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是邓小平同志于1988年最早提出来的。这一思想之所以由邓小平同志在本世纪80年代提出,除了因为当代世界经济发展的新趋势、新经验为这一思想的产生奠定了现实基础,马...  相似文献   

15.
通常人们认为,人才是企业竞争制胜的关键。其实,优秀人才只有具备好的精神与文化才能发挥更有益的作用。顶尖的人才,可以精诚合作搞出世上最好的产品,也可以上演最惨烈的争斗。因此,一个企业刘关张诸葛亮赵云一应俱全并不一定就有战斗力。如果缺乏富于凝聚力和团结精神  相似文献   

16.
一个单位也好,一个地区也好,一个国家也好,其发展状况取决于是否能够把最聪明、最能干、最有创造力的人用起来。邓小平理论要求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为中国的一批能人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所以中国才能发展得如此之快。  相似文献   

17.
人是历史的主体,但并不是所有社会成员在任何时代都是历史能动的、自觉的、自为的主体。根据主体的性质和功能,可以作如下划分。一是潜在主体和真实主体。只有当人们摆脱了自然和社会的双重奴役时才由潜在主体成为真实主体。二是积极主体和消极主体。处于上升阶段的阶级、阶层属前者,而腐朽没落的阶级、阶层则属后者。三是自在主体和自为主体。劳动人民是创造历史的恒定主体,愈来愈多的人民群众从自在主体走向自为主体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18.
社会经济制度既影响生产力的发展,也决定人的利益分配,因此,评价社会经济制度既要用生产力标准,也要用价值标准。这两个标准既相互区别,也相互统一。马克思主义不仅用生产力标准与价值标准评价以往社会经济制度,还用这两个标准论证了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社会主义应该自觉用生产力标准与价值标准来评价与引导经济制度的发展,在推动生产力发展的基础上不断实现人民的利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9.
20.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马克思主义群众观实践形态的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根本出发点和最终理论归宿在于与人民群众共命运,实现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紧紧依靠最广大的人民群众是中国梦实现的逻辑起点,也是中国梦人民主体性的内在诉求和价值旨归。实现中国梦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群众观,必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紧紧依靠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努力,弘扬中国精神,汇聚起强大的中国力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