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会心茶座     
□尹玉生爱在心间那是一个忙碌的早晨。大约8点半,医院来了一位老人,看上去80多岁,是来给拇指拆线的。他急切地对我说,他原本应在一个小时后去找另外一位大夫拆线,但因9点钟他有一个重要的约会,希望我能照顾一下。出于对老人的尊重,正好我当时又有一点空闲时间,我就为老人拆起线来。在治疗过程中,我和老人攀谈了几句。我好奇地问:“来这么早干什么?”老人不好意思地笑道:“我要在9点钟到康复室和我的妻子共进早餐。”这一定是一对恩爱老夫妻,我心里猜想。话题便转到老人妻子的健康上。老人告诉我,妻子已患了老年痴呆症。我问道:“如果你去迟…  相似文献   

2.
从2002年我开始从事台湾报道、驻台采访至今,转眼快8年了。8年时间,从陌生到熟悉,台湾对我意味着什么——某天,我随口和儿子开玩笑:"你肚子胖得像阿扁了。"他立刻反驳:"可是我没有弹痕啊。"我愣了半晌,问"3·19"枪击案发生当时仅5岁的儿子:"你怎么知道阿扁肚子上有弹痕?"他笑道:"我就是知道。  相似文献   

3.
“我们已夕阳西下了,我们的能力也很有限了。找们要教育我们的两儿两女、6个孙子,在工作中、学习中努力向上,报效国家,以感谢110给我老伴的第二二次生命。”这是记者在湖北省黄石l河公安局采访工10时,73岁王曾山的老伴告诉我们的肺腑之主。原来1996年7月8日王曾山老人在工人文化宫前突然晕倒,周围群众给110打了电话,巡警火速赶到并送老人到医院,付了钱,使老人得救了。老人醒来后感激不已,他说他是个福人,他想看到香港回归祖国,去香港看一眼,他感谢共产党,感谢共产党培养出来的好公安。这天参加座谈会的有广人、中学生、退休干…  相似文献   

4.
扪心自问     
子肃 《创造》2004,(3):38-38
不久前刚过完百岁生日的文化老人巴金,在20与21世纪之交留给中国人最宝贵的财富,是"说真话". 作为肩负"传道、授业、解惑"职业的教师角色,每当想着该怎么说,则面临职业道德的折磨--讲真话或是讲假话.正如阿·钱德勒在<六大观念>中说"例如,我们去向某个人问路,他也可能诚实地但错误地认为某条路是通过我们目的地的捷径.但实际上,当他告诉我们要走哪条路时,他说错了,但他不是在说谎,然而,如果他事实上知道另外一条道比这条更近,并且他不告诉我们,那么,他的叙述不仅是假的,而且是谎言".  相似文献   

5.
在海明威的《老人与海》这部作品里,老人桑提亚哥说道:一个人并不是生来要给打败的,你尽可把他消灭掉,可就是打不败他。老人与命运抗争的英雄事迹和从其崇高的精神体现了人类永恒追求的人生理念,老人桑提亚哥虽然连续遭受到失败,但是他没有被打败。  相似文献   

6.
礼节     
有位医生朋友对我说了一个故事。他为一位年逾八旬的老人做了一个胆囊切除术,手术非常成功。几小时后,他去探望老人术后情况,老人已从麻醉中清醒过来。看到他进来,从病床上挣扎着想坐起来。老人的女儿连忙按住老人:“爸,你现在不能动。”老人喃喃地说:“给我做手术的医生来了,我得鞠个躬啊,感谢他呀!”病友们都觉好笑,劝他躺着不要动。只见老人伸出两只瘦骨嶙峋的手,合在一起,努力抱了个拳,说:“谢谢医生了。”我的这位医生朋友当场就愣在那里,他真的被感动了。他从医整整二十年,不知为多少病人动过手术,但那个老人的这个抱拳,差点让他掉泪。不想讨论医患关系,也许来讨论这位老人身上所传承下来的传统礼节要有意思得多。  相似文献   

7.
把圈画圆     
死到临头,阿Q奉命在强加自己头上的“供词”上画圈(文盲不识字,以圈代签名)。他老老实实地服从命令,伏在地上,便尽了平生的力画圆圈。他生怕被人笑话,立志要画得圆:然而可恶的笔不听话,最后画成了瓜子模样。阿Q十分羞愧自己画得不圆。这一段描写,一直成为阿Q被嘲笑的材料。同给人卖了还帮他数钞票比,更加可笑。王元化先生对这一段描写有极精采的不同看法:阿Q身上固然有许多劣根性,但他性格中也具有一些质朴的成分,和劣根性夹杂在一起。当他被枪毙的时候,他的冥顽无知,糊涂愚蠢,不禁使人产生一种在悲哀中混合着愤怒的感情…  相似文献   

8.
阿噜汉子的米酒,会醉人。阿噜姑娘的狂欢,更迷人。早就听说在云南省金平县老集寨乡彝族支系———阿噜人保留着一种传统的民族节日叫“阿卑节”,汉语意为“姑娘节”。当我第一次走进阿噜山寨,置身“阿卑”狂欢夜,品尝阿噜人醇香的米酒和“阿卑茶”时,便被这里的神秘深深吸引。相传很久以前,阿噜山寨的人们为了躲避灾难而分居各地,男人们纷纷外出,只有女人们在家劳作,为感谢女人载歌载舞,共庆阿卑节们一年四季的辛劳和无私奉献,老人们便选择了春节后的第一个“牛日”,来奖励她们,让她们尽享欢乐,从此,这一个属牛日便被定作阿噜人独特的“阿卑…  相似文献   

9.
我学孔繁森     
孙繁森同志说过:“共产党员最高的精神境界是爱人民。”我把这句话作为座右铭,时刻忠诚党的民政事业,热爱民政对象。东张村五保老人张志立风烛残年,舍不得家,不愿进敬老院,我每月都准时把生活费送到他家里,顺便进行思想安慰和服务工作。去年七月,我给张志立老人送生活费。老天爷忽然沉着脸,要下雨了,我找来村干部一起把老人漏雨的房子用油毡修理好,等回到镇政府时,已是晚上8点钟了。盂店村残疾青年王景民自幼残疾,不能行走,失去活下去的勇气,我知逍后,给他送去《中国残疾人》杂志,给他讲《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讲张海迪的…  相似文献   

10.
郑和美 《台声》2000,(9):13-13
阿扁上台时 ,谦卑地称自己是贫寒的佃农出身的台湾之子 ,并宣称要“好好地为2300万台湾人谋福祉”。然而上台百日 ,令人大失所望 ,民意调查的满意度已不及格。背叛多数原本60 %以上的台湾父老兄弟姐妹 ,对有“台独反骨”的阿扁这个“后生家”并不放心 ,不敢投他的票。阿扁侥幸上了台 ,父老乡亲也就抱着善良的愿望 ,给他一个机会 ,希望“少年人”能成器 ,不致乱乱来。然而 ,经上台百日考察 ,台湾父老乡亲发觉 ,阿扁这个孩子还不太成熟 ,还需要认真教示、引导 ,否则难以改邪归正 ,走上正道。阿扁自小“洋奶”喝得太多 ,体质“中气”不足…  相似文献   

11.
邱娥国,一个普通的名字,却响遍全国。邱娥国用朴实的17个人生年华,践约了人民警察的诺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79岁的黄糯女,临终时呼唤的名字不是他的满堂儿女,而是“娥国……娥国……”。是阿,10多年来,就是这个普话的民警照顾着她.不是儿子胜似儿子。80岁的余锦桂老人在失去最后一个亲人后.邱娥国来了.承担了老人的全部家务。17年来,他为一百多户办理了“农转非”户口,而他自己的妈妈却一直是“农业”户口。他的理由是“我母亲这么大年纪了,何必再占一个指标?还是留给更困难的人家吧!”辖区内谁家有困难了.找老邱;哪个…  相似文献   

12.
<正>刘兴荣:被埋67小时后获救的84岁老人2014年8月6日11时,龙头山镇八宝村84岁的老人刘兴荣,在地震发生67小时后被村民们从垮塌的房子下救了出来。地面营救人员用人工搬运的方式把他送上救援直升机,随后送往昭通医院,老人成功获救。2015年7月8日,时隔近一年,再次见到刘兴荣老人的时候,他正在院子里晒太阳。这是小儿子在县城的家,去年老人在昭通医院住了20多天后,便被孩子们接到这里一起生活。老人回忆起去年的情景:"两块水泥板倒下来,  相似文献   

13.
南京调速电机厂工程师张国才与史文富老汉的女儿史彩云本是一对恩爱夫妻。史彩云不幸于1972年去世,撇下了一对年幼的儿女和年老耳聋的爹、张国方毅然挑起这副沉重的生活担子,拉扯小儿女.照顾老岳父。8年后,张国良与小学教师曾宪苹再结良缘,有人以为史老汉这下不仅失去女儿,也要失大女婿厂。然而,重建家庭并没有冲淡张同才对老人的一对爱心.他还为老人“赚”回一个女儿。曾宪苹温柔贤惠.冈张回才一样孝敬老人。每遇假日,张国才总要带妻子、背着女儿从市区来到郊区.为老人洗衣洗被做家务,给他捎上一点吃的和穿的,奉上一份浓浓的…  相似文献   

14.
黑气球也能飞上天这是一个发生在美国的故事。一天,几个白人小孩正在公园里玩,看到一位卖氢气球的老人推着货车,他们就跑过去,一人买了一个,兴高采烈地玩着。这时在公园的角落里有一个黑人小孩,他很羡慕地看着白人小孩嬉戏,却不敢走过去和他们一起玩,因为他很自卑。等白人小孩跑散以后,他才怯生生地来到货车旁,恳求地问那位老人能不能卖给他一个气球。卖气球的老人温和地说:“当然可以。你要一个什么颜色的?”小孩鼓起勇气说,他要一个黑色的。老人很惊讶地看了看小孩,递给他一个黑色的氢气球。那个小孩开心地拿过气球,小手一…  相似文献   

15.
初夏的一天,一位花甲老者满脸愁容地踱到成都市武侯区民政局,找到不曾相识的张崇德局长,要他帮助两个待业的儿子找份工作。原来,老人夫妇俩都是成都某部干休所的军休干部,三年来为两个已毕业的儿子找工作费尽了周折也未奏效,无奈之中老人试探着来到了民政局。张崇德闻讯后,*边安慰老人,一边四处奔波,求人帮忙。当张崇德把招工指标送到老人手中时,老人感动得热泪盈眶。」天,武侯区民政局收到了西藏军分区某部成都籍战士曹东的*封信。信中说,曹东与他弟弟都要从部队退伍了,而他们在成都的母亲却因无房一直寄住在亲戚家里。在曹…  相似文献   

16.
一位古稀老人从1995年至今资助了47个贫困孩子,遍布辽宁、新疆、青海、西藏、内蒙等十几个省份,包括蒙古族、藏族、维吾尔族等8个民族,捐资助学花费6万多元。老人和这些孩子间的500多封信件记录着一段段真情,照片上一个个稚嫩的笑脸让老人颇为自豪。他就是李道铿,一个有着47个"孙子"、"孙女"的幸福老人.  相似文献   

17.
孩子的真话     
<正> 朋友骑车上班,要过一个陡坡。一个有雾的清晨,他急着上班,很快的从坡上冲下,不料想从路旁跑出一个小女孩,他刹车,但还是挂着了她的衣服。小女孩显然是吓着了,坐在地上半响没起来,他下车扶起她。后面赶过来一个老人,大声对朋友喊:“你别走!”老人一把扶住小女孩,问她有没有撞着,小女孩摇摇头。老人不信:“真的没有撞着?”小女孩还是摇摇头。老人对朋友说,她可能是被你吓着了,我们上医院去检查一下。小女孩说:“爷爷,我真的没有被撞着。”小女孩还是被老人带到医院,经过检查,小女孩只是手上被擦掉了一块皮。朋友最后主  相似文献   

18.
1997年6月22日,长江三峡夔门,26岁的维吾尔族青年阿地里以13分48秒的成绩打破了出加拿大人科克伦创造的在三峡走钢丝的世界纪录。聂晶川就是阿地里此次活动的总策划。从1997年起,聂晶川成了上海占尼斯总部在新疆唯一的委托代理人。山于他的策划,新疆人创造的五项吉尼斯纪录远播海内外,其中最具轰动效应的自然是阿地里创造的奇迹。人们把“高空王”的挂冠给了阿地里,新闻界则把“新疆策划第一人”的称号给了聂晶川。闯入新闻界聂晶川的公开身份是新疆智信软科学公司经理。他说事实上吉尼斯只是他所有策划活动的一部分。他的志向是成为…  相似文献   

19.
有这么一位令人钦佩的老人,当他知道社会上有那么多人需要健康的器官挽救生命时,拿定主意,死后要无偿捐献自己一切有用的器官,并为此不辞辛苦奔波数年,终于将手续办妥。 透过辛劳的历程,老人对遗体捐献有了新的认识。他说,国家在这方面是不是投入得太少,注意得太少了,只有提倡,只有号召,却没有组织。他呼吁:遗体捐献亟待立法  相似文献   

20.
“阿瘦皮鞋” 自50年代起家,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如今已是台湾鞋业的翘楚,在全省拥有20余家连锁店.“阿瘦皮鞋” 在台湾几乎家喻户晓,而其创始人罗水木的传奇故事,则鲜为人知.典当手表开始擦鞋生涯面对“阿瘦皮鞋” 现今的宏大规模,谁能想象得到罗水木40年前竟是个身无分文的擦鞋匠.当年,他典当了身上唯一值钱的东西手表,换得24O元,以此为本钱开始了擦鞋生涯.由于他身材削瘦,体重不足5O公斤,顾客习惯称呼他“阿瘦’”.阿瘦虽然经营一个毫不起眼的擦鞋摊,但他做事认真殷勤,很得顾客们的信赖和赞誉.平时他还不断充实自己对鞋类及经营方面的知识,所以不到两年的时间,他的工作项目从纯粹的擦鞋、修鞋及补鞋,扩大到制鞋、订鞋和销售.一向坚持纯手工制鞋,且强调真材实料,加之价格公道,阿瘦制作的皮鞋也就受到普遍欢迎,订单越来越多.70年代,已小有积蓄和家业的阿瘦,以3万元在台北延平北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