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鹏 《台湾研究》2005,(3):46-51
2月19日,美日两国外长和国防部长在华盛顿举行美日安全谘商委员会会议,会后发表的联合声明将涉及中国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国家安全的台湾问题列入美日在亚太地区的共同战略目标,表示“鼓励和平解决有关台湾海峡的问题”。这一举动再次引起了人们对美国台海安全战略考虑的关注。在美国政府看来,台湾一直是其亚太甚至是全球战略体系中的重要一环,台海安全与美国的亚太和全球安全战略息息相关。  相似文献   

2.
拜登政府将中国视为“最重大的地缘政治挑战”,在“联盟制华”与“以台制华”方面双向发力。作为同盟体系的核心,美国不断提高美日澳三边安全合作的制度化水平,以共同应对所谓中国威胁。出于相似的遏华战略偏好,美日澳正在通过议题联合介入、国内制度疏通、双边短板补足、三边同盟构筑、实战演练导向等路径,愈加细致深入地推动涉台安全协作。然而,三国的相关合作上限既会受到美国内政优先以及日澳的认知落差等“软约束”限制,也会受到联盟扩散导致的“衰减效应”以及日澳国内法制等“硬约束”牵制。可以预见的是,在短期内,美日澳的涉台安全合作会不断提速升级,但在是否以及何种程度共同协防台湾的问题上将继续保持适度的战略模糊。  相似文献   

3.
台湾问题是美国亚太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为确保在台利益,美国不仅长期维持与台湾的所谓“盟友”关系,并将支持和保护台湾的“民主”纳入美国对台政策的重要内容。冷战结束前后,美国敦促台湾当局启动和完成“民主转型”,“民主牌”也成为台湾当局寻求美国支持的重要手段,成为美台“断交”后双方构筑“实质关系”的价值纽带。但是,美国推动台湾实现“政治体制民主化”客观上也为台湾当局以“民主”方式抗衡外部特别是美国压力、  相似文献   

4.
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快速增强,中国国家利益已超越国境,正在逐步扩展到五大洲,国际影响不断扩大,与美国称霸全球的战略目标和利益的冲突也增多,美国对我国的疑虑明显增加,大大加强了对我国的防范和遏制力度;与此同时,由于两国相互依存度不断增加,中美两国共同安全利益的交汇点,特别是在应对全球性问题的挑战方面两国合作的内容和范围也在扩大。中美安全关系呈现出愈来愈复杂的格局。如何处理好如此复杂的安全关系,关系到中美关系能否长期相对稳定和健康发展,进而关系到两国各自长远的战略利益。为此,本刊记者特采访了新华社世界问题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中国国际问题研究基金会美国研究中心常务执行主任钱文荣先生。现将采访的内容整理如下,希望能对人们深刻认识中美关系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5.
冷战后的日台关系浅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90年代以来,日本不断提升日台关系,在台湾问题上卷入的态势明显加强。日本此举具有明显的平衡中国地区影响力的增长,牵制和遏制中国的战略考虑。同时,新日美防卫合作指针及其相关法案的通过,日本加速朝军事大国化迈进,以及日本右翼分子频频叫嚣要保卫台湾;这些无疑都助长了台湾岛内的“台独”势力,增加了我解决台湾问题的复杂性。台湾问题成为未来中日关系发展中不稳定和不确定因素。在台湾问题上潜伏着中日冲突的隐忧。  相似文献   

6.
从1950年美国第七舰队进入台湾海峡开始,台湾即被正式纳入美国的全球战略,成为其手中的一颗棋子。1979年中美建交后,美对台政策虽有所调整,但作为美国在亚太地区的一个战略据点,台湾仍是美国遏制中国的一张牌,其棋子价值一直随着美国全球战略的调整、中美关系的波动而变化。美国的台海政策服从于其总体战略目标和对华政策,尽管不同阶段表现有所不同,但目标始终指向争取美国国家利益的最大化。  相似文献   

7.
第111-115届国会期间(2009—2018),美国国会涉台立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其提出涉台法案的核心诉求与上一个十年相比,立法意图更加具有指向性——服务于美国对华战略,分别紧随奥巴马政府的“亚太再平衡战略”和特朗普政府的“印太战略”两大主题。美国国会在相关法案中核心诉求主要包括:强化与台湾的“军事关系”、促进提升美台关系实质、协助台湾争取“国际生存空间”。美国国会涉台立法产生了多方面的破坏性影响,一方面,对美国政府的涉台政策施加了“刚性”约束力,严重损害了中国的核心利益,增加了中国政府解决台湾问题的难度;另一方面,这些涉台法案助长了“台独”分裂活动,破坏了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构建。  相似文献   

8.
张力 《当代世界》2013,(9):18-21
印度与日本同为亚洲主要大国和中国的重要邻国,均与中国存在领土主权的争端。近年来,印日关系在战略层面不断提升,双边战略伙伴关系由虚转实,渐行渐近,两国在安全、防务领域的合作有向三边或多边方向发展的趋势。从总体上看,印日关系的发展,尤其是两国安全合作的增强,明显有美国亚太战略调整的大背景,势必将对中国在亚太地区的战略利益产生复杂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郭小琴  王公龙 《国际展望》2013,(1):39-51,148,149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对美外交中形成了一系列方针和政策,这些方针、政策成为新世纪中国对美外交思想的理论基础。进入新世纪以来,国际形势继续发生深刻而复杂的变化,中美两国实力差距缩小,两国共同利益扩大,分歧与矛盾增多,中国对美外交思想顺应这些变化做出相应调整。构建面向21世纪的新型大国关系是新世纪中国对美外交思想的目标。为此中方主张坚持两国合作伙伴关系发展方向,相互尊重恪守诺言,平等互利合作共赢及相互尊重国家核心利益。在中国对美外交思想的具体主张上,中国坚持和平发展道路,加强两国战略互信,明确两国关系定位和管理控制两国分歧。这些目标、思路和主张形成一个完整的对美外交思想框架。中美关系的未来依然面临很多挑战,中国对美外交思想需要与时俱进,从而构建更加成熟的面向21世纪的新型中美大国关系。  相似文献   

10.
特朗普政府的台海政策及其动向事关中国的核心国家利益,将对中美关系、台湾地区与美国的关系、海峡两岸关系产生直接影响。特朗普政府有别于奥巴马政府,台海政策不在其施政的优先位置;台海政策从属于美国的对外战略、亚太战略与中美关系,但突出台湾在美国亚太战略中的地位;台海政策整体上服务于美国经济利益最大化的需要,同时服务并服从于"让美国重新伟大"的目标;这些构成特朗普政府台海政策的主要特征。基于此,特朗普政府的台海政策主轴仍是"分而不独、和而不统";不会"弃台",不会放弃"一个中国政策",但也不会严格按照"一个中国政策"行事,更不会支持中国统一;不希望两岸关系紧张或发生军事冲突,也不会让台湾问题成为中美关系的核心障碍。影响特朗普政府台海政策走向的因素既包括特朗普本人及其团队和官僚体系对台湾问题和中美关系的认知,也包括中美关系的发展,还包括台湾民进党当局的对美活动以及两岸关系的发展演变。台湾问题始终是中美关系的敏感问题,但在不同阶段其敏感程度有异,这取决于中国大陆对特朗普政府台海政策调整的反应与反制程度,以及特朗普政府是否明确中方底线。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西方和印度媒体对我南海基地大加指责,炒作"中国挺进印度洋"的"珍珠链战略"。"中国威胁论"一时更加甚嚣尘上,给中国外交政策造成新的冲击和挑战。这一现象深刻反映出相关国家,尤其是美印两国在印度洋地区利益博弈的战略意图以及对中国崛起的悲观认知。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中国应该如何应对是一个值得讨论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美国行政当局和国会加大力度调整对台政策,不断冲撞历届政府遵守的“一个中国”政策。一些美国智库在此过程中扮演了不可或缺的角色,具有台湾民进党当局“官方”背景的全球台湾研究中心尤其活跃。这家致力于提升美台关系的小型智库地位特殊,擅长运用多种组合策略介入美国涉台政策过程。中美战略竞争的强化,为全球台湾研究中心影响美国对台政策提供便利,但长远来看,该智库在对台决策过程中的作用仍将受限。  相似文献   

13.
中国反对导弹防御的立场并不是新鲜事。北京于80年代对美国的导弹防御努力表示担忧,当时里根行政当局宣布了共战略防御计划(SDI),还有在90年代,当华盛顿决定把研究与开发努力的重点放在战区导弹防御系统,而不是国家导弹防御系统上的时候,90年代美日两国在战区导弹防御系统问题上的谈判使中国的一种担忧加重,即这样一种系统将在本地区部署。 大多数中国专家都拒绝接受一个概念,即导弹防御是一个防御系统。他们认为,导弹防御与出色的进攻能力相结合,具有成为战略进攻武器系统的潜力。中国专家还对美日两国推进针对朝鲜等有关国家的导弹防御的理由提出质疑。一些专家说,美日两国有关朝鲜弹道导弹威胁的描述故意夸大,以证明导弹防御是正当的。据报道,1999  相似文献   

14.
中国的和平发展道路与台湾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上世纪70年代末,中国确立了改革开放、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方针,开始积极探索中国发展的新道路。在这个过程中,中国领导人提出“解决台湾问题,完成祖国统一是我们党和国家的三大历史任务之一”,突出了台湾问题在国家总体发展战略中的地位。中国20多年经济发展的巨大成就提升了国家的综合实力,进入新世纪后中国如何发展、向何处发展日益引起国际社会特别是西方国家的高度关注。中国共产党十六大提出了继续坚定不移地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国家发展战略。台湾问题与中国的和平发展紧密关联,它既不能影响、干扰中国的和平发展战略,同时中国的和平发展又要为最终解决台湾问题,完成国家的统一创造各种有利条件。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有利于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符合两岸同胞的根本利益和中国的核心利益。  相似文献   

15.
日本想为“二战”翻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在是将“台独”、琉球和“北方领土”相提并论以警醒国人的时候了。2月18日,《华盛顿邮报》以头版的显著位置,报道了日美两国在华盛顿举行由外长和国防部长参加的日美安保磋商委员会会议,两国宣布共同战略目标,首次将中国台湾纳入“日美防卫合作指针”的协防范围,明确指称台湾是日美两国共同关切的地区。  相似文献   

16.
穿越台湾海峡——威慑、升级控制与中美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冷战结束后,基于对东亚日益增长的经济重要性和中国战略力量的发展的认识,美国的战略焦点已从欧洲转向东亚。在此背景下,台湾海峡两岸战争的前景问题成为美国决策者的案头要务。在1996年3月的中美冲突中,中国举行军事演习并在台湾附近进行导弹试射,美国随即部署两艘航空母舰前往,并将对此事的关注置于其战略安排的前沿位置。结果加强了美国对台军售活动,开启了着眼于战时合作的美台共同防御关系,并提升了美国对导弹防御体系的关注程度。  相似文献   

17.
高层声音     
赵义 《南风窗》2010,(21):10-10
<正>胡锦涛:巩固和加强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9月27日,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与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举行会谈。胡锦涛强调,中俄双方要进一步发挥两国战略安全磋商机制的作用,深化在国际和地区事务中的战略协作,在涉及各自国家核心利益的重大问题上继续相互坚定支持,维护国际战略平衡与稳定,促进世界经济全面复苏和健康平稳发展。  相似文献   

18.
半个世纪来美国对台政策的历史进程及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中国成立后,美国置中国的主权和国际法准则于不顾,视台湾为“独立”国际行为体,制定其对台政策、发展对台关系,使得台湾问题成为中美关系的最大障碍。半个世纪以来,美国对台政策经历了一系列复杂的演变和发展,以中美关系正常及冷战结束为分界点,其历程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探讨、分析美国对台政策的基本因素及其发展规律,可以更好地促进祖国的和平统一大业,更好地处置中美关系及台湾问题。一、从国民党退守台湾到60年代末,是美对刍政策和美台关系逐步形成发展时期。美国根据其全球战略的需要,图谋永久分离台湾,在国际上大搞…  相似文献   

19.
王公龙 《台湾研究》2008,(5):48-53,64
近年来,随着台湾岛内政局发展和海峡两岸关系的演变,美国的亲台保守势力不断批评美国政府的对台政策,并提出改善和加强美台关系的思路和政策主张。鉴于台湾岛内已经完成了新一轮政党轮替.新任领导人马英九当选后一再表示重视发展台美关系,进入执政尾声的布什政府也有意在任期结束前提升美台关系.保守派在这一特殊时期大力鼓吹加强美台关系,有可能会对未来的美国对台政策调整产生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正近年来,美印防务合作不断升温,涉及防务合作协定更新、防务武器出口和联合研发、军事基地和情报共享等多方面内容。防务合作是美印整体战略合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强化防务合作对美印两国、亚太地区乃至整个世界都将产生一定影响。美国和印度都是当今世界有重要影响力的国家。继2014年印度总理莫迪首次访美以来,莫迪已连续四次访美,七次会晤美国总统奥巴马。在高层政治热络背景下,美印两国在防务安全等领域的战略合作也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