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四川省8所高校1414名大学生抽样调查表明,大学生网络失范行为比较普遍,对网络法律法规的知晓度与认同度以及对网络道德的认同度都较高,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和网络知识教育还比较滞后,社会资本还不够丰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表明,网络法律法规、网络道德、思想政治教育、网络知识以及社会资本都有助于防范大学生的网络失范行为。  相似文献   

2.
大学生行为失范现象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巨大挑战,学校单方面很难完成对学生失范行为的防控与管理,大学生行为失范需要全社会协同治理。家庭在大学生管理与教育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家庭环境对大学生的心理、人格及性格的形成有着重要影响。从心理学视角出发分析家庭环境对大学生心理特点及行为表现的影响,以期提升行为失范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效能。  相似文献   

3.
《学理论》2013,(31)
大学生网络言语失范问题日益严重,规范网络言语环境,建构网络时代的言语道德体系,是当前亟待解决的法律和道德难题,也是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课题。从表现、成因等方面探讨了网络行为主体、网络自身、教育和社会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并从法律、道德、技术等层面提出了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4.
《学理论》2013,(35)
互联网的普及为大学生成长学习提供了丰富的资源,但其开放自由的特点使得大学生容易产生网络道德失范行为,导致部分大学生道德价值观低俗、法制意识弱化和网络心理异常。应通过完善网络法律法规、加强网络监督管理和强化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等对策来减少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行为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网络不良信息产生的负面效应,使大学生群体极容易出现网络行为失范的情形,影响到大学生个体的健康发展和社会秩序的安定.作为维护网络环境安全的政府职能部门,网络警察承担着阻止网络不良信息传播、打击网络犯罪的任务,这就决定了其应当成为防控大学生网络行为失范的有效力量.然而,由于网络警察成立的时间不长,存在专业素质不强、网络防控技术不高,加之现有相关法律制度的不健全,故还未能发挥其应有的功效.因此,进一步优化网络警察的内涵和外在条件,是净化网络环境、防控大学生网络行为失范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6.
联网时代下,现代网络即时通讯工具的发达,人们的信息获取能力以及信息交流能力得到前所未有的提升,话语权的回归使得人们可以借助网络进行自我表达。网络聊天、网页浏览、网络博客撰写等网络行为的发生使得人们的话语权得到充分释放。然而,网络却在这一过程中也悄然改变着人们的传统伦理道德认同,网络行为过程中日渐增多的网络伦理失范行为的发生,开始不断颠覆人们的传统伦理道德认同,网络伦理失范发生过程开始引起人们关注。  相似文献   

7.
公务员行为失范的制度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公务员行为失范往往是腐败的前奏 ,从制度上进行分析 ,可以发现规范公务员行为的制度前提是不符合实际的 ,由此而产生了非预防性、内在矛盾性、净化机制缺乏等制度性缺陷。这是我国规范公务员行为的制度效率不高的根本原因。因此 ,治理严重的腐败现象 ,应该从治理公务员违规行为开始 ,而成功的关键在于建立符合公务员实际的 ,包括选拔、任用、监督、淘汰和对违规的预防、惩戒、辞退、弹劾等相互结合的周密制度。  相似文献   

8.
9.
孙宝成 《学理论》2014,(26):264-265
由于高校逐年扩招带来的冲击,受社会和个人内外影响因素的干扰,致使大学生学习行为失范现象逐渐增多。建立混沌时间序列模型,预估可能出现学习失范的学生范围,对学习行为出现失范现象的大学生进行干预,提出有效解决学生学习困难期的不良倾向干预措施,提高学生学习自主性。利用混沌时间序列预测,进行大学生学习行为失范的预测分析,提高高校教育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相似文献   

10.
王兵 《学理论》2012,(32):26-27
政府公务人员是政府执政的代表,但是我国目前的公务员队伍里有一些渎职、贪污、腐败的人员,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公务员所代表的政府公信力。因此,政府如何管好代表自己形象的公务人员,成为一个值得公众信赖的政府,必须要采取有效的措施:一是加强思想道德建设;二是加大监督力度;三是完善相关法律规章。  相似文献   

11.
马瑗泽 《学理论》2013,(3):60-61
在这个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的信息技术时代,网络已深入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成为大学生学校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它就似一把双刃剑,深刻地影响着大学生的学习、身体健康、个性发展和价值取向等健康发展的各个方面。在这种形势下,如何正确地对当代大学生网络行为进行教育和引导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所面临的全新的挑战和课题。  相似文献   

12.
李莉 《学理论》2012,(25):139-140
高校图书馆报刊杂志阅览室读者行为失范分为主观无意识行为失范和主观恶意行为失范两种,通过对两种不同失范行为的分析,指出阅览室应实行加强读者管理、提供资料复制设备设施、强化图书馆教育、读者行为失范处理时要进行角色转换,实行以管代罚的人性化管理,从而实现对读者失范行为的纠正。  相似文献   

13.
刘若愚 《学理论》2014,(2):277-278
计算机网络深入大学校园,方便了大学生的学习。但是最近几年大学生网络德育问题愈发严重,引发了一系列的难题。对此,提出可操作性的具体对策:加强校园网络文化建设;加强网络德育工作;加强网络法规教育,增强大学生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加强校园网络管理,健全校园网络防卫。  相似文献   

14.
《学理论》2015,(9)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网络成为大学生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网络在提供丰富的资源、开阔的视野、方便交流的同时,也造成大学生价值观、网络语言、网络诚信、网络交往等方面出现道德失范。大学生自身、网络技术、社会大环境、学校教育等方面是引发道德失范的主要原因。实现改善大学生网络道德问题可以通过利用网络技术、完善法律法规、更新教育理念、创新教学模式、营造良好校园文化等措施加强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  相似文献   

15.
少数学术期刊编辑在工作中存在的行为失范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学术不端风气的蔓延,主要包括篡改、编造专家意见,随意更改、增加作者署名,违规操作造成作者被"一稿多发",通过增减参考文献进行恶意竞争等。这不仅有碍期刊的良性发展,也扰乱了学术秩序,破坏了学术的公平。作为学术论文质量"守门员"的期刊编辑应恪守编辑职业道德规范,在编辑出版过程中不造假、不纵假;建立健全监督管理机制,使编辑在各个工作环节中有章可循、有据可依,同时要加大社会监督的力度,共同守望学术良知,净化社会风气。  相似文献   

16.
万雪飞 《学理论》2010,(1):96-98
社会转型时期,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青少年网络文明失范现象时有发生,主要表现为:模糊的网络文明意识;有悖道德的网络行为;异化的网络双重人格。社会转型时期之于青少年网络文明失范现象的产生,其影响主要表现在如下三个方面:首先,多元价值观念的冲突引发了青少年网络文明意识的紊乱;其次,转型时期的"规范缺席"助长了青少年网络失范行为的生成;最后,转型时期所带来的心理冲击诱发了青少年网络双重人格的形成。  相似文献   

17.
任亮 《理论探讨》2007,(5):8-11
在社会转型过程中,社会的发展往往是不均衡的。在从旧的平衡转变为新的平衡过程中,社会的各种价值观均处于变化之中,新旧共享价值在交替、认同、确立与践行当中常常发生缺位、错位和失调现象,在这种状态下,社会缺乏某种共同价值标准和价值实践原则的持续指引,使社会组织和个体的社会行为失去统一价值依托与标准,导致了各种偏离社会发展和威胁社会稳定的失范行为持续和大量地发生。  相似文献   

18.
19.
当今社会,网络技术的发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影响着人们的网络行为。大学生作为社会的新生力量,善于接受新鲜事物,习惯利用网络解决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对网络的依赖逐渐发展为网络沉溺,严重影响了他们的学习和生活。本文从社会学的视角分析,造成网络沉溺主要有网络自身特性、网络社会控制以及大学生自身方面的原因,提出要从网络空间技术的合理利用、高校教育的控制以及大学生的自我规划等方面来加强对网络沉溺行为的社会防治。  相似文献   

20.
宋磊  金国峰 《学理论》2012,(27):128-130
随着高校的不断扩招,大学生特殊群体增加,该群体的存在使得高校内的不稳定因素也随之增加,如不及时关注,将对学生成长、学校、社会造成极坏的影响.因此,关心大学生特殊群体,分析其成因及心理行为特点,逐步寻找和完善大学生特殊群体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极为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