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群体性事件处置机制包括事前预防、事中应急处置和事后的善后措施等。这些措施对影响群体性事件产生和发展的"怨恨生产和解释"、政治机遇结构、组织动员结构等因素都有着较好的缓解和抑制作用,有利于减少群体性事件的发生。当前北京的群体性事件预防与处置机制仍存在诸如制度化程度不够、整体联动不够到位等不足,需要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群体性事件日渐增多,并成为我国转型时期社会冲突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群体性事件的产生,既影响了社会的稳定、党群之间的关系,又破坏了政府的形象。为此,结合当前行政机关处置群体性事件的工作实际,积极构建群体性事件的预防机制,建立一套科学合理、规范有序、相互联动的预防预警机制、调解机制、司法保障机制、应急处置机制和责任追究机制,做到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  相似文献   

3.
突发群体性事件应急处置演练实质上是对将来可能发生的突发群体性事件进行应急处置的一项前期准备活动。应急处置演练的组织与实施过程可概括为应急处置演练的三个阶段和应急处置演练八项主要工作。当前,突发群体性事件的应急处置演练组织工作还存在不少问题和困难,严重影响演练的效果和作用,应采取针对性措施,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应急处置演练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作为一种行之有效的社会整合手段,统一战线的工作理念、方法和机制,在预防和处置突发性社会群体事件中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建立完善统战部门参与预防和处置突发性社会群体事件的机制,要进一步健全各地制订的处置民族宗教群体性事件应急预案;完善信息公开、舆论导向机制;强化对口联系、协商共管机制;建立外来人口市民化管理和服务机制;建立与完善提高基层领导干部、统战干部主动应对群体性社会事件能力的培训机制;不断完善预防、化解、处置突发性社会群体事件的法治保障体制。  相似文献   

5.
鄱阳湖水域因边界纠纷、非法采砂、非法捕捞等不稳定因素,较易引发跨行政区划群体性事件。其主要特征为利益性、聚合性、复杂性和暴力性,其引发的纠纷类型为捕捞纠纷、水上交通事故纠纷和采砂卖砂纠纷。目前,鄱阳湖水域群体性事件应急处置面临以下现实困境湖区管理体制不顺、各职能部门未形成合力、缺乏科学高效的群体性事件应急处置预案、应对群体性事件更多强调维稳处置而未凸显有效预防、尚未建立处置群体性事件的相应保障机制、情报信息不畅通且各部门间信息资源难共享等。构建鄱阳湖水域群体性事件应急处置的机制的重点在于组建鄱阳湖管理委员会,建立、健全鄱阳湖水域群体性事件的预警机制和应急保障机制,进一步完善风险评估机制。  相似文献   

6.
突发群体性事件应急处置演练实质上是对将来可能发生的突发群体性事件进行应急处置的一项前期准备活动。它具有长期性、组织性、实战性、对抗性、低调性的特点。它主要有桌面演练、功能演练和全面演练三种类型。应急处置演练的目的是找出应急处置预案的缺陷和应急处置准备工作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加以改进、完善。应急处置演练是做好突发群体性事件应急处置工作的重要举措,对有效防范群体性事件、切实提高应急处置行动的成功率、提升应急处置支撑体系的综合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而应急处置演练的开展应符合六个方面的要求,以"取得实效"为检验演练质量的唯一标准。  相似文献   

7.
应急事件处置是一项多警种、多部门联合反应的工作,公安机关必须依靠应急事件处置协调系统建立应急事件处置机制.构建应急处置协调系统就是公安机关建立一整套对应急突发事件实施监测、预防和快速反应的组织架构和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8.
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国际形势和国内环境日趋复杂,涉及民族、宗教、新社会阶层等统战领域的各种不稳定、不和谐因素日益增多,群体性事件时有发生,对统一战线预防和处置突发性事件提出新的挑战.统一战线建立应急工作机制是应对国际国内形势,保持社会基本面稳定的迫切需要;统一战线的科学内涵揭示了统一战线建立应急工作机制、预防和应对突发事件的可行性;统一战线独特的思维理念和工作方法彰显了统一战线在预测、预防和处置突发事件中的巨大优越性.  相似文献   

9.
随着我国互联网技术的日渐普及和网民人数的激增,网络在群体性事件中所起的作用日益凸显,利用网络传播迅速形成重大网络舆情,对群体性事件的发展起到聚焦放大作用,已成为当今群体性突发事件的共性特征,给政府预防与处置群体性事件带来极大挑战。本文深入分析群体性事件中网络聚散效应的表征,研究网络介入群体性事件的进程及其影响,从实战角度提出网络情势下有效应对群体性事件的策略,为网络时代政府应急管理决策和实战部门应急处置提供积极的参考。  相似文献   

10.
近几年来农村群体性事件的发生次数、参与人数呈上升、扩展态势,组织程度增强。失地农民引发农村群体性事件主要有群体性、利益性、组织性、非政治性、变化性和复杂性等特点。新农村建设和“三基工程”建设是当前预防和处置失地农民引发农村群体性事件的有利条件。失地农民引发群体性事件的预防与处置方法包括:改革农村土地制度;调整农村社会的利益结构,从根本上减轻农民负担;建立危机管理体制,尤其公安机关要加强预警机制建设;掌握处置失地农民引发的农村群体性事件的方法和艺术等方面。  相似文献   

11.
现代法治发达国家处置环境突发公共事件的经验表明,国家预防和处理环境突发性公共事件的实效与环境应急机制的法制化及科学化程度密切相关."松花江水污染"事件暴露出我国水污染应急机制的诸多弊端,但这些弊端经过合理的制度设计是可以避免的,建议修订《环境保护法》和《水污染防治法》的相关规定,在我国尽快建立并完善以重点流域为单元的突发性水污染事件应急处理制度.  相似文献   

12.
我国边境地区群体性事件具有自身的特征,针对这些特征,由生物、电子和物理三类技术构成的防范技术体系,适用于警察在应对和处置边境群体性事件过程中对人、物和环境的自我防范,在技术体系的具体应用过程中要重视"理念体系"的作用,在技术培养训练过程中要明确影响警察自我防范技术水平层次提高的因素类型,着力提高应对和处置边境地区群体性事件中警察自我防范技术和水平。  相似文献   

13.
近些年来,我国的群体性突发事件呈明显上升态势。边疆民族地区群体性事件既有群体性、公开性、违法性,又具有潜在的涉外性、敏感的民族性、较强的宗族性、时常的宗教性和偶尔的敌对性等特点,预防要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基础性措施,即:大力发展经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正确处理民族宗教文化冲突;完善体制,健全社会保障制度。二是法律措施,即:加强法制教育,提高民众法制意识;依法确认和保护公民参加宗教活动的权利;加强政府执法水平,保障公民权利;依法建立健全预警机制。  相似文献   

14.
为了对突发事件进行全过程、全方位的应急处置,我国公安机关的应急处置机制建设应该重视和加强以下工作:建立突发事件信息收集网络和分析中心,形成科学、灵敏的预警机制;建立以公安指挥中心为基础的指挥机制;建立高效的应急协调机制;建立公安应急公关机制;建立应急管理学习机制;完善应急处置的法律体系.  相似文献   

15.
"贵州瓮安6·28事件"暴露了当前我国重大群体性事件应对过程中社会动员机制不完善、行政紧急权力边界模糊不清、行政紧急措施的适用不准、应急终结难以适时等问题。为此,应从社会动员制度、行政紧急权力的配置与运行、行政紧急措施的适用规则,以及公民与法人合法利益受损的诉求制度等基本问题入手,构建我国重大群体性事件的应对机制,实现重大群体性事件应对工作的法治化、经常化。  相似文献   

16.
为了有效驾驭街面动态治安局势,提高应急处置能力,公安机关应当建立与健全街面犯罪“人、物”动态管控机制,优化警务勤务模式,加强指挥中心龙头和核心地位,强化信息和科技支撑,这是推进现代警务机制建设的必然要求,也是取得最佳警务效益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17.
有效预防和处置群体性事件是公安机关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在群体性事件的处置过程中公共关系客观存在,公安机关可以运用公共关系原理,提高群体性事件处置水平。  相似文献   

18.
社会各种突发事件频繁发生,政府在处置这些事件中应处于主导地位,提高政府防御突发事件的能力具有很强的现实性。政府应对突发事件防御体系的能力包括突发事件的预防能力、控制能力和处置能力。建立突发事件防御体系,政府机关需要通过强化处突基础,健全保障能力;强化科学预测,健全预警能力;完善法规体系,健全应对能力;组织实训演练,提高实战能力。  相似文献   

19.
公安应急指挥是新时期公安机关各级领导在履行维护国家安全、维护社会稳定的过程中,面对突然发生的特定治安事件,必须具备的一项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2009年7月5日发生在乌鲁木齐的"7.5"打砸抢烧暴力恐怖事件,公安机关在进行应急指挥处置过程中出现的失误,为我们指出公安机关面对突发性治安事件,首先应当明确公安机关的性质、职责和指挥的主体;清醒认识处置突发性治安事件过程中公安应急指挥的目的与目标;了解并熟悉指挥的硬件性因素、软件性因素、启动性因素和指挥性因素等指挥依据;坚持"有文事,必有武备"的政治原则等。吸取"7.5"事件处置的教训,完善应对措施,可防止此类事件在新疆乃至全国再度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