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民生法治论     
在新的历史时期,法治作为一种根本治国方略,对于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这个当代中国人的现实社会、政治需求,又能在哪些方面给予足够的制度回应?民生法治论与民主法治论是相互协调一致的。民生与民主并不矛盾,相反,要想真正保障民生,必须通过民主的渠道。正如著名政治学者俞可平所说:不能认为  相似文献   

2.
在我国婚姻法中,夫妻间的人身关系大致包括三方面内容,即:相互有姓名权,有参加生产、工作、学习和社会活动的自由;有实行计划生育的义务。但是,人身关系作为夫妻身份上一种法律效力的表现,除了上述内容之外,应该看到,夫妻间人身关系还应包括其它内容,如夫妻间的同居义务。  相似文献   

3.
刚刚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十二五”开局之年,在改善民生上要“扎扎实实办几件实事”,这些实事包括医疗、上学、就业、住房等8个民生关键词。中央扎扎实实办实事的决心,点燃了百姓对明年生活的新希望。  相似文献   

4.
国家权力与公民权利事是一种既存在冲突又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的关系。本文指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我们必须正确认识和处理二者之间的关系,要意识到国家权力是一种管理,更是一种服务,要正确行使国家权力,以保障公民权利的实现。  相似文献   

5.
论国际法上的民族自决与国家主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如何正确认识民族自决原则与国家主权原则之间的关系 ,是现代国际法中的一项重要课题。民族自决与国家主权之间既是一种相互并存的关系 ,同时又是一种彼此制约的关系。在未来的国家实践中 ,我们既要坚持国家主权原则 ,又要客观、慎重地对待民族自决原则。  相似文献   

6.
枝枝叶叶,关系民生;字字句句,温暖民心。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民生关切贯穿始终。如何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代表们就此展开热议。“保障和改善民生不仅要让老百姓听着好,更要让群众看得见、摸得着。”  相似文献   

7.
从2002年兴起的民生新闻热延续至今,对民生新闻的赞扬和批判声不绝于耳,许多业内人士都将民生新闻纳入研究范围。民生新闻从最初的繁荣到弊端逐渐暴露,再到现今的激进改革,呈现着一种新闻体裁的生命历程。民生新闻要想继续发挥自身的优势,必须从各个方面进行品质提升。在题材选择上,内容琐碎、低俗,在调整中出现的内容泛化、定位模糊的现象是民生新闻发展的制约因素。民生新闻从业者应跳出对“民生”概念的狭隘理解,在将题材推广和延伸的同时从多元中寻求倾向性,将公共新闻亲民化,同时不忘坚守媒体舆论监督的职责。  相似文献   

8.
《法治与社会》2011,(10):46-46
郝洪在人民网撰文认为。稳定物价是个系统工程,祷要在保增长、控通胀、稳民生之间寻找一条平衡道路,其背后是经济结构调整和科学发展的犬命题,需要政府的智慧、耐心和持久的努力。但是,稳民生却不只整稳定物价。在物价涨跌成为常态的今天.要让民生杠杆在高企的CPI上保持平衡,  相似文献   

9.
李卓 《检察纵横》2012,(12):42-43
民生问题,是关系人民群众生存和发展的最基本的问题,民生问题诉讼因其解决纠纷、维护社会稳定的基础性,涵盖了民事、刑事、行政三个诉讼领域,其共有的特点包括:诉讼标的直接关系着当事人最基本的生活问题;在各类诉讼中,当事人一方或双方在经济或者文化上处于弱势地位,在收集证据、举证等方面明显逊色于强势的一方,这就很难平等的进行诉讼对抗,通过建立一种机制平衡这种差距已变得尤其重要;当事人诉讼地位的对立,极易激化矛盾,而引发严重事端,增加社会的不和谐因素,最终影响社会的发展。通过建立民生问题诉讼绿色通道,在高效、便捷司法的基础之上,使人民群众的合法权利得以实现,使受到侵害的权益得以恢复,致力于保障民生,改善民生。  相似文献   

10.
非诉离婚制度中的离婚协议,作为婚姻家庭民事协议类型之一种,其所涵盖的法律关系与普通民事协议相比较显然要复杂得多.该类协议既包含了解除夫妻双方身份关系的内容,又涵盖了对婚姻存续期间双方共有财产分割、子女抚养、债务负担等法律关系,甚至还可能包括对离异后双方相互扶养的约定.  相似文献   

11.
贿赂犯罪是一种特殊的职务犯罪,其最大的特点是“一对一”,秘密作案,不留痕迹,行贿受贿双方均为既得利益者,一旦败露都要治罪,形成一种相互牵制的“信赖”关系。但是,在惩治贿赂犯罪中,如果适当运用“宽严相济”刑事政策来分化、瓦解这种看似牢不可破的利益共同体,在相当程度上能使贿赂犯罪得以成功侦破。  相似文献   

12.
刘耀辉 《行政与法》2022,(2):109-117
恪守民生尊重义务,是政府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基础.民生尊重义务对应民生对政府的防御权功能,包括不作为的形式尊重和作为方式的实质尊重.在政府保障民生的实践中,因部分民生尊重义务履行不到位,一定会程度上使得民生问题复杂化.政府履行尊重民生义务,应在坚持民生价值取向、消解民生价值与行动逻辑背离的基础上坚持有限政府原则,以不作为方...  相似文献   

13.
《北方法学》2018,(2):13-3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本质上是一种有利于经济发展与民生进步相协调和良性互动的法治架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的民生属性渊源,基础于对社会主义道路与立场的选择,而中国对社会主义道路与立场的选择是检讨和反思西方泛市场化现代性不足的结果,其不仅仅是一种现代性立场,更是一种民生态度。民生领域适度去市场化的公有制,是社会主义解决民生问题最重要的制度与机制基础,也是社会主义的根本特征之一。在此,我们既要澄清一些认识:应承认民生领域过度市场化的不可取;应重申社会主义公有制的民生功能;应正确认知西方法治在市场中的意义及在民生中的不足。同时也要坚守和强化以下观念:坚守和强化公有制在民生领域中的主体地位观;坚守和强化公有制宪法解释的社会主义观;坚守和强化公有制的国家积极作为观;坚守和强化公有制的民主法治构成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的民生属性,既可凸显中国社会主义的本质与特色,也可明晰中西法治的不同,更可为经济发展与民生进步相协调做出自己的探索性和引领性贡献。  相似文献   

14.
破产法制中司法权与行政权关系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破产法制中,司法权与行政权相互发生关系的范围主要包括金融机构破产、上市公司破产和公用企业等特定主体的破产案件。司法权和行政权关系的特点表现为,某些行政权前置于司法权、某些行政权配合司法权行使、某些行政权参与司法权行使。金融机构提出破产申请前是否需要经过监管部门行政批准,要区分不同情况做出立法安排。上市公司提出破产申请则不必进行事前的审批。在破产启动后,司法权和根本性行政权在交互涉及领域的关系的处理上,应当以司法权统一裁判为原则。  相似文献   

15.
公物上的权利(力)构成——公法与私法的双重视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公物是指由政府提供的直接用于公用目的之物,包括公务用公物和公众用公物.公物上的权利(力)关系纵横交错,既包括公法性质上的公物管理权和使用权及其下属权能,也包括私法性质上的物权及其下属权能.两类不同性质的各种权利(力)相互区分,相互交融和作用,共同组成了公物上的权利(力)约束.  相似文献   

16.
本文首先界定了社会保障权的概念,认为社会保障权作为一项法律权利,其基本价值包括自由、安全、公平、效率等,但是各种价值目标在各种现实条件下都具有特殊性和相对性。其次,中国社会进入“高风险社会”,各种社会问题突出,因此,社会保障权的价值更为重视社会安全和社会正义;而可持续发展观也对传统法的价值体系进行了充实,和谐应成为社会保障权的价值。最后阐述了民生的含义以及民生与社会保障权的关系,即民生是社会保障权的内在求、保障民生是社会保障权的主内容以及社会保障权是推动民生的手段和方式。  相似文献   

17.
经济法视域中的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效率公平、分配公平、社会保障公平相互联系,互为一体,构成一个完整的社会公平体系。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内涵包括全体公民享有基本公共服务的机会均等、结果大体相等,同时尊重社会成员的自由选择权,其外延包括基本民生性服务、公共事业性服务、公益基础性服务、公共安全性服务逐步实现均等化。  相似文献   

18.
利益平衡是构建知识产权限制制度的基本法律观。各类主体的相互利益关系,在知识产权法律中的权利配置方面,表现为本权与他权、私权与公益的关系;知识产权虽为一种独占性权利,但往往受到一定的限制,包括公共领域保留、权利行使限制、禁止权利滥用等;知识产权立法应秉持二元价值目标,即保护创造者合法权益和促进知识广泛传播。  相似文献   

19.
论身份权请求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段厚省 《法学研究》2006,28(5):17-29
身份权应当包括配偶权、亲权、亲属权和监护权四个方面的内容。法律对身份权的保护历史悠久,对身份权的民法保护包括赋予身份权人请求权、确认诉权和形成诉权三种方式。身份权并非典型的绝对权,其在对外的关系上具有绝对权的性质,在对内的关系上具有相对权的性质,故身份权人的请求权只能向身份义务人主张。因此身份权请求权应当分为两种,一种是针对身份义务人的请求权,一种是针对身份关系之外的第三人的请求权。  相似文献   

20.
2011年,面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复杂局面,我国的财政政策在保持"积极"这一主基调不变的基础上,财政支出大幅向民生倾斜,出台了一系列惠民的政策与措施.展望2012年,财政部部长谢旭人在2011年12月25日举行的全国财政工作会议上强调,新的一年,要把改善民生摆在财政工作更加突出的位置,确保在改善民生上取得新成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