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楚树龙教授的近作《国际关系基本理论》首先从外交政策和世界政治经济两个层面解读国际关系,然后用中国学者特有的眼光观察世界并在一些领域作了有益的探讨。该书始终贯穿着对人的关注,它显露的人文关怀意识和揭示问题的角度非常值得我们认真思考。  相似文献   

2.
纵观国际关系理论研究,学界多偏重于宏观理论探讨,其研究多停留在国际体系、结构、制度和国家单位层次的分析上,而从决策者个体心理的微观层次上:分析国际关系的理论却并不多见。而美国学者罗伯特·杰维斯著的《国际政治中的知觉与错误知觉》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我国的马克思主义国际关系理论研究出现了一股新的热潮。马克思主义在国际关系方面是否存在体系性的理论?如何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构建中国特色的国际关系理论体系?这是研究中面临的两个核心问题。对此,山东师范大学李爱华教授等著《马克思主义国际关系理论》(人民出版社2006年12月版)做出了极其有益的探索。纵观该著,具有以下特色。  相似文献   

4.
李巍撰写《中国国际关系研究中的“理论进步”与“问题缺失”——兼评(中国国际关系研究(1995-2305))》(载《世界经济与政治》2007年9期)一文,对王选舟主编的《中国国际关系研究(1995~2005)》(以下简称《研究》)一书作了较为深入的评价,认为《研究》一书所展现的中国国际关系研究的成就固然振奋人心,但是该书所揭示的很多问题更加发人深省。仔细盘点中国过去十年所存在的问题恐怕比总结成就更具有建设性。他在文中提出,  相似文献   

5.
在《关于创建中国国际关系理论不能回避的几个问题》(发表于《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2期)一文中,作者汪金国、汪毅刚指出了“食洋不化”与“食洋不想化”对创建中国国际关系理论的危害。作者认为,食洋而不想化,是心理问题,是态度问题,是主观问题,是危害最大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在《国际关系理论的时空问题》一文(载《现代国际关系》2010年第4期)中,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刘力平教授通过考察国际关系理论的起源与发展,提出了自己对"国际关系理论"的定义。对"国际关系理论"的起源,刘教授肯定斯坦利.霍夫曼的说法:"国际关系理论是一门既古老、又年轻的学科。"  相似文献   

7.
《广义经济结构论》(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年出版)是陆剑杰教授所承担的一项国家资助课题的最终成果。此项课题原名“中国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研究”,陆剑杰将其拓展为“对中国社会经济结构改革和建构问题的探究”,依次将这一问题放到“历史哲学视域”、“经济科学视域”、“中国国情视域”这三个视域中加以审察,从而写成了这部将经济学与哲学融成一体的学术专著。读了这部著作后,我印象最深的是它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介辩证法”所作的系统的运用和创新的阐发。一陆剑杰教授是我国哲学界最重视辩证法中介性问题研究的学者之…  相似文献   

8.
当今颇为流行的国际政治理论将国际关系领域视为霍布斯意义上的自然状态,《政治理论与国际关系》对此提出了质疑。该书立足当今国际关系的现实,对国际道德怀疑主义进行了深入细致的批判性剖析,并且在自由主义的框架内提出了一种基于适当的社会正义原则的世界主义的国际关系理论。  相似文献   

9.
世纪之交的中国刑法理论研究之精品——读赵秉志主编的《刑法争议问题研究》康均心林亚刚1996年10月,著名青年刑法学家赵秉志博士担纲主编、李希慧博士、张智辉研究员任副主编,由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武汉大学法学院,两院刑法专业博士点部分知名青年刑法学者共...  相似文献   

10.
<正>郝洪涛先生的新著《晚晴集》——也是他的第十一部著作,已由甘肃文化出版社出版发行,可喜可贺!《晚晴集》收集的文章和诗词是洪涛先生从退休后的作品中所选,书名取自唐人李商隐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诗意。洪涛先生说:文稿写作,历时七年,有‘十日画一水,五日画一石’(杜甫)之辛劳,亦有‘但悲时易失,四序迭相侵’(韩愈)的沧桑之感!从中可见先生对这些作品所付出的心血,同时更多地是对读者充满的深情,闻之  相似文献   

11.
李少军 《外交评论》2009,26(4):53-62
国际关系研究对象作为社会事实,具有两重属性,一方面具有可以观察的外在现象,另一方面则有不可以观察的内在意义。对于前者,人们需要而且必须进行实证性研究,对于后者,人们需要而且只能进行诠释性研究。与这两者相对应,国际关系研究需要提出解释规律的理论,也需要提出解释意义的理论。现在的各种主流理论,尽管都有合理的逻辑与现实意义,但从哲学角度来讲,它们的争论却没有意义。由于国际关系事实具有极大的复杂性与不确定性,因此国际关系理论的意义不在于提供准确的预测,而在于指出需要关注的方向与因素,以及事态发展的可能变化范围。无论从学理角度,还是从外交决策角度来看,这一点都体现了国际关系研究的价值所在。  相似文献   

12.
行政法基本原则及其与基础理论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行政法基本原则一直是行政法学界研究的热点问题 ,本文从行政法基本原则的判定标准入手 ,分析了行政法基本原则的功能以及行政法基本原则与行政法基础理论的关系 ,指出我国行政法的基本原则是行政法治原则 ,以及行政法治原则的内涵 :有限权力、正当程序和责任行政  相似文献   

13.
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局势和世界格局都发生了重大变化,从而使当代国际关系体系具有了新的时代特征。这表明,国际关系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发展阶段。这些特征主要包括"冷战"的影响、和平与发展、多极化格局以及全球化趋势等。分析这些特征,对我们深刻认识当代国际关系有很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为了解释和理解国家行为,国际关系中的国家常常被比作“人”。许多国际关系理论都是通过将国家比拟为人从而得以建立的,比如古典现实主义的“权力人”、理性主义的“理性人”、建构主义的“社会人”。主要国际关系理论均从不同的角度和在不同程度上将国家人格化了,并以此阐发各自的理论学说。国家人格化已经成为构建国际关系理论的一种惯用工具。  相似文献   

15.
西方国际关系理论拥有较长的历史与学术传统,其漫长的发展演变进程可分为3个大的阶段:萌芽与初创阶段、发展孕育阶段、发展成熟阶段。从国际社会视角看,西方国际关系理论经历了从乐观到悲观再到客观的发展演变过程;从哲学本体论的视角看,它则经历了从仅重物质因素到物质与观念因素并重的转变。  相似文献   

16.
吴其胜 《外交评论》2008,41(1):88-97
上个世纪80年代末以来,跨层次分析在国际关系研究领域逐渐兴起,且主要围绕两种模式展开.一种研究模式强调国内政治如何作为国际体系(自变量)与国家行为(因变量)之间的中间变量;另一种则强调国内-国际政治互动的同时性,以及这种互动如何塑造了国家的行为方式.这两种跨层次研究在国际政治经济学和安全研究两个领域都取得了重要成果.然而,由于仍面临着诸多困境,跨层次研究仍未建立起较为成熟的理论体系,跨层次理论的构建将是一个长期的不断积累的过程.  相似文献   

17.
基于个体建模是与归纳和演绎并立的第三种社会科学研究方式,它以复杂适应系统为基础,打破了社会科学研究中静态、均衡的思维定势,通过探索现象背后的基本动力将研究由实体转向过程.基于个体建模超越了理性选择的分析方法,克服了建构主义的无法操作,推进了国际关系研究方法的革新.  相似文献   

18.
春夏之交 ,由中国国际关系史研究会举办的中国国际关系理论研讨会于 6月 1日至3日在北京举行。这是自 1 998年 1 0月在上海举行中国国际关系理论讨论会以来我国国际关系理论学界的又一次盛会。来自北京、上海、南京、广州等地高校和科研机构的资深教授和专家、长期在外交第一线工作的老大使、老外交工作者、以及正在工作岗位上发挥骨干作用的中青年专家 30余人与会 ,是一次名副其实的高层次讨论会。会议开幕时 ,中国国际关系史研究会原会长鲁毅教授和外交学院杨福昌院长先后致辞。外交部部长助理王毅同志在开幕式上就如何看待当前国际形势、…  相似文献   

19.
国际关系理论中的语言研究: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吉胜 《外交评论》2009,26(1):70-84
自20世纪80年代末语言进入国际关系理论以来,相关的研究不断深入。在建构主义和后结构主义的理论范畴下,学者们主要从言语行为、规则、规范、话语以及表象力等角度对国际关系中的语言进行了多角度的研究。语言的使用本身就是行动,能够建构意义,产生话语,进而影响行为体的行为选择。本文旨在对这些研究进行简要的理论回顾和梳理,以使我们更加全面地把握该理论的研究范畴,更好地理解语言对国际关系的影响,从语言的角度来理解国际关系中的诸多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