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外交评论》2001,(2):24-26
美军用侦察机在我专属经济区上空撞毁我机、又未经许可闯入我领空、降落在我领土上,这是对我国领土主权、国家安全的严重侵犯.事件发生后,美国制造种种借口,试图推卸责任.本文从国际法、国内法的法律原则高度,批驳了美国的谎言,指出,中国专属经济区上空不是“国际空域”;因“不可抗力”而要求紧急避险不能成立;违法行为不能获得合法的主权豁免.  相似文献   

2.
今年4月,中美飞机在我国专属经济区上空发生严重碰撞事件,在这次事件中,我军机在我国专属经济区上空的跟踪监视行为合理合法且有国际法的依据;美机在该空域的飞行及擅闯我领空并降落的行为是非法的,也是对我国尊严与主权的粗暴侵犯.因此,美国必须对其非法行为承担国家责任.  相似文献   

3.
《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建立的海洋法律制度有:领海、毗连区、专属经济区、大陆架、公海、群岛和群岛国、用于国际航行的海峡通行和海底区域等几种海洋区域和制度,根本没有所谓的“国际空域”和“国际海域”的规定和制度。专属经济区是领海以外并邻接领海的一个区域,属于特定的法律制度。在这个制度下,沿海国的主权权利和管辖权以及其他国家的权利和自由均受该公约有关规定的支配。专属经济区上空地位比拟适用海洋法中相应海域的法律地位。在海洋法的制定和发展过程中,明确地使用将领海上空的领空地位和公海上空的飞越自由地位,类推适用于专属经济区上空地位的处理方法。美国E—P3间谍飞机在我国南海专属经济区上空撞击我军军机并侵入我海南三水机场的严重事件是严重违反国际法和国际海洋法的侵略行为,是对国际法的践踏,应承担国际责任。  相似文献   

4.
专属经济区制度中其他国家的自由受到沿海国管辖权的一定限制。专属经济区上空的法律地位是公空。但军用航空器在近海上空的飞行 ,因涉及主权安全的问题 ,容易产生纠纷。  相似文献   

5.
(一) 对别国主权和民族自尊心的严重损害今年6月15日,美国最高法院在审理墨西哥医生温贝托·阿尔瓦雷斯·马查因被美国国家毒品管制局人员非法绑架到美国受审一案时,竟然宣判美国政府可以不顾外国政府的反对,直接到外国领土上去绑架刑事嫌疑犯。美国最高法院的这一裁决,在国际上引起轩然大波。许多国家和公众舆论纷纷指责:这是“对别国主权的破坏”,“严重违背国际法准则”;这种“到别国领土上去执行司法权”的行为是“绝对不能接受的”。在美国  相似文献   

6.
从现代国际法主权的认定依据来看,钓鱼岛列岛自明代中期后已成为我国领土,其间我国曾因《马关条约》割让台湾而于二战结束前丧失对钓鱼岛主权,但是,二战结束后,我国根据《开罗宣言》、《波茨坦公告》之规定又重新享有.1971年日美《琉球归还协定》的范围应当仅限于琉球群岛而不包括钓鱼岛.根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以及国际法院的相关判例,钓鱼岛因其自身特殊的地理条件不适宜拥有专属经济区,在中日海洋划界上过多地考虑钓鱼岛可能会使主权纷争愈演愈烈.作为“中界岛屿”的钓鱼岛在海洋划界时原则上应当被视为“部分效力”或“零效力”,忽略钓鱼岛的海洋划界效力,更有利于中日双方解决钓鱼岛的主权归属.  相似文献   

7.
南海问题对中国国家安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海问题的内涵是越南、菲律宾、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文莱等国对中国南海领土与海域的占领和控制;围绕中国南海领土与海域的石油、天然气等资源的占有、开发和利用问题;涉及对南海这一重要海上战略通道的控制与影响。南海问题对中国安全造成严重威胁与挑战,它使中国领土主权安全遭到破坏,使中国对被别国占领的中国南海领土与海域面临一种进不能攻、和不能取的两难局面;危及中国海上石油运输,多方面影响中国经济安全;多层面对中国军事安全造成极大威胁和严重影响。对此,中国应该把"搁置主权、共同开发"改为"搁置主权、限制或冻结开发",准备南海战争,这是确保中国南海主权的最佳手段。  相似文献   

8.
在纪念《告台湾同胞书》发表30周年座谈会上,胡锦涛重要讲话指出,“两岸复归统一,不是主权和领土的再造,而是结束政治对立”,揭示了祖国统一的实质和目标,两岸关系当前的状态是“一个中国”在主权和领土上统一、政治对立、人民分离,“复归统一”就是要达成主权、领土、政治一体的完全统一状态。“两岸复归统一”讲话科学地解析了祖国统一的层次,拓展了实现祖国统一的思路,具体提供了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新启示。本文拟从“两岸复归统一”的概念解析出发,厘清“一个中国”的法理依据和“两岸复归统一”的现实基础,并尝试探讨“两岸复归统一”可能的实现形式。  相似文献   

9.
张祖兴 《外交评论》2010,27(5):134-149
本文以国际法院成立以来做过实质判决的全部或部分涉及领土和边界争端的十四个案例为研究对象,探讨国际司法实践中实际适用的“领土取得模式”。结果发现,在国际法院解决领土和边界争端的实践中,作为独立的据以判决领土主权归属的权利根据,法院实际适用的模式包括条约、地图、裁决、保有合法占有物原则、主权行为。加强对国际法院领土争端判例的研究,有助于深入理解领土争端解决法的发展,也有益于我们妥善处理有关的领土和边界问题。  相似文献   

10.
斯瓦尔巴群岛又称斯匹次卑尔根群岛,是北极地区的重要岛屿。1920年的《斯匹次卑尔根群岛条约》改变了斯瓦尔巴群岛无主地的法律地位,将该岛主权赋予挪威,在群岛上确立了“主权确定,共同开发”的原则,但挪威对斯瓦尔巴群岛享有的“完全和绝对的”主权是在《斯匹次卑尔根群岛条约》规定限制下的有限主权,与传统国际法意义上主权的概念不尽相同。挪威以这种“有限”主权依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规定享有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必将损害《斯匹次卑尔根群岛条约》设立的公平原则,未来对斯瓦尔巴群岛法律地位的争议还将长期存在。  相似文献   

11.
笔者通过文献资料收集整理,对腾空飞脚的助跑起跳等动作结合运动生理学与运动生物力学中斜抛运动进行力学分析,从理论上得出起跳角度在55°-77°之间。  相似文献   

12.
确保航空运输的空防安全,是机场公安机关的首要任务。因此,构建以六道防线为主要架构并配以相关运作机制的空防安全网络,是当前机场现代警务机制建设急需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和交通运输业的发展,城市大气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在大气污染的背景下,档案管理受到了不良影响。如何改善档案保护条件,已成为摆在全社会特别是广大档案工作者面前不可回避的课题。  相似文献   

14.
论外层空间法对空军发展战略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虽然现行外空法律规制在防止外空军备竞赛方面曾起过一定的积极作用,但面临的困境和发展趋势证明其越来越不能够应对国际社会对外空利用的猛增所带来的挑战。外层空间法领域的热点问题必然对各国空军的建设与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5.
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对南联盟的战争是一场对国际法的战争。国际法处于二战以来最严峻的危机之中:其一,国际法的基础和基本原则面临着被取代的危险;其二,联合国集体安全体系面临着被废弃的危险;其三,战争法的基本原则和规范面临着被篡改的危险。但是,不管这场战争的结局如何,从现实、历史和国际法的发展趋势看,其最终结果只能是美国的世界霸权梦的破灭、国际法的进一步完善和发展  相似文献   

16.
随着城市建设的不断发展,贵阳市冬春季节性大气污染防控形势严峻。劈材取暖、使用燃煤、建筑施工带来的扬尘及机动车尾气、工业废气排放等是影响冬春季节性大气污染的主要问题。提高城市燃气普及率、加强监管、开展城市通风廊道及大气污染源分析、强化机动车及工业废气排放防治是解决上述问题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7.
伴随民航的发展,航空物流业也迅速发展,通过航空货物邮件贩运毒品已成为航空贩运毒品的主要渠道,与人体运毒、托运行李运毒相比,航空货物邮件运毒有着“人货分离”、快捷、藏匿方式多样等特点,为有效控制和打击此类型贩毒活动,应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推行邮寄快递实名登记制度、建立良好的协作机制、强化禁毒意识和查缉能力,并对协助查获毒品的企业和个人给予奖励。  相似文献   

18.
试论GATS框架下新一轮空运服务谈判及我国的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2001年WTO多哈部长会议启动的新一轮服务贸易谈判中,空运服务谈判成为世人瞩目的焦点。本文先对乌拉圭回合有关空运服务谈判成果作出简要回顾,并对新一轮谈判的背景作出分析。在此基础上,对新一轮空运服务谈判的各方观点与谈判前景作出预测。最后,针对WTO规则对我国空运服务进一步对外开放的要求提出若干对策。  相似文献   

19.
国际航空运输事故产品责任法律适用论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航空产品缺陷是国际航空运输事故的成因之一,一旦发生此类事故,其损害赔偿是受害者最为关切的问题。受害者为了获得有效和充分赔偿将面临如何选择法律,选择何国法律来追究相关人员责任的问题。航空产品责任的界定以及航空运输权利义务主体间的关系具有特殊性,伴有合同和侵权法律关系且常交织在一起。目前,我国还没有关于调整涉外产品责任法律适用的专门法律制度,但在立法体例和具体法律适用的立法规定方面,可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对涉外产品责任的法律适用予以完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