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民间文学被称为文学殿堂的"天籁之音"。煌煌中华,历经数千年风雨留下无数民间传说与历史故事,它们中有许多世代相传的古老神话和传说,许多保卫乡土、保卫祖国的英雄传说,不但传述了一定的历史知识,还培养着国家民族团结的感情,给予广大人民以鼓舞力量。但这些传说与故事在迅速现代化的进程中逐渐变得支离破碎、风雨飘摇。为了不让其湮灭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之中,发掘、保护与传承民间故事的任务越来越迫切。《漳州民间故事》系列丛书正是在民间文学日渐式微之时发出的一记绝响。漳州地处"闽南金三角",是著名的"鱼米花果之乡",青山碧水,山川秀美,气候宜人,物产丰  相似文献   

2.
在中国许多写满爱情的故事里,我们习惯于迷恋梁祝十里相送的缠绵和化蝶的无奈,以及孟姜女千里寻夫哭倒八百里长城的悲壮,这种穿越地域和时空的传说依然被鲜活地传诵。很多时候,悲情的故事更能带给我们真实的感动。朋友的相约采访,让我了解了这样一位女性,她用一生的等待和守望,  相似文献   

3.
毛砚 《乡音》2014,(4):41-41
承德市有个鹰手营子矿区,人们口头说简称“营子”。这个名字的由来,有一个传说故事,其传说已列入了2013年10月省政府公布的河北省第五批省级非遗名录。  相似文献   

4.
民间传说作为一种口头叙事,同它赖以生成和传播的特定地域之民众生活世界、心灵世界有着难以割舍的关联,在一代代的口耳相传中,不同民族传说的故事叙述显现着不同民族的审美品性。选取在蒙古族和侗族中流传较广的英雄传说,从叙事要素角度分析两个传说透视的两个民族的审美异同。  相似文献   

5.
台湾土著少数民族的口传文学,从开天辟地、人类起源神话到射日神话、洪水传说乃至蛇郎故事等等,都与祖国大陆民族、特别是西南、华南少数民族有着千丝万缕的密切联系,却与日本、印度等地的对等故事有较大差别,显然处于中华故事圈的范畴之内。由此可说明台湾土著少数民族与祖国深厚的历史渊源和文化联系。  相似文献   

6.
金鸡的传说     
金鸡的传说,是奶奶给我讲的童年故事。 无论自己的生命过程走到如何苍老的季节,这个故事肯定会始终保持着一种清纯和灵动。  相似文献   

7.
杨宁宁 《当代广西》2008,(16):58-59
有关刘三姐的传说不仅在我国岭南地区的壮汉等民族间广为流传,甚至云南、贵州、湖南、江西和台湾、香港等地也有刘三姐的传说。岭南地区各民族多年来一直把刘三姐传颂为歌仙、女神。其中壮族有关刘三姐的故事、传说和民歌最多。从广西民族民间文学研究者覃桂清多年调查收集的资料看,广西有40个县、广东有22个县有关于刘三姐的故事和传说。  相似文献   

8.
正台湾和闽南都是以农业为主的地区。自古以来,农家人主要的耕作牲畜就是牛。在人们传统观念中,牛不仅是可敬、可亲、可爱的朋友,更是心目中力量的象征、财富的标志、吉祥的化身。牛耕技术主要来自大陆最早台湾没有耕牛,后来由于生产生活的需要才从国外和祖国大陆的闽南等地引进。明代末期,荷兰  相似文献   

9.
在台湾通行的语言有普通话(又叫国语)、台湾话。什么是台湾话?按台湾林绍贤先生在其所著《实用台语会话》(正中书局印行)所言:“简单说起来,台湾通行的方言,就是台湾话:分析起来,有闽南语、客家语和山地语三种。台人祖先十九来自漳泉,所以湾泉方言(闽南语)分布区域最广,为本省首要方言。普通所谓台湾话,就是指闽南语这部分而言。”方言,是服务于使用它的某几个地区的全体人们的。一般而言,使用同一种方言的人们,其文化传统、风土人情、生活习俗等都有一致之处。正因为闽南话在闽台地区被广泛使用,具有鲜明的文化特性,故…  相似文献   

10.
仙女湖位于江西省新余市西南郊16公里处,因1600年前东晋文学家干宝所著《搜神记》"七仙女下凡"的豫章新喻传说故事而得名,是中国七夕情人节的发祥地。  相似文献   

11.
在十二生肖纪年中,苗族同胞特别器重牛,认为“牛年”是最为吉祥的年头。在历史发展长河中,创造出别具一格的牛文化。由于历史上苗族没有通行的文字,其历史多以传说故事来“记载”。渔猎时代的传说,虔诚崇拜“盘瓠”;农耕时代的传说,虔诚崇拜水牛。民间相传,水牛与老虎是兄弟,水牛是哥哥,老虎是弟弟,这是经过一番殊死斗争得出的结论。  相似文献   

12.
答嘴鼓是流行于闽南、台湾奇特的曲艺形式,海外许多讲闽南话的华侨聚居地也流传这种采用韵白对答的古老曲艺。在方言相同的台湾、闽南和粤东,每当荧屏、广播和舞台上一出现“答嘴鼓”,就会立刻使人们提起精神,引起浓厚兴趣。有时,几句幽默的对白就逗得听众忍俊不禁。台湾的答嘴鼓是从闽南传入的。据传明末民族英雄郑成功率水师收复台湾,将士中有不少闽南人,他们也把这种富有乡土气息的地方曲艺带进台湾。答嘴鼓也叫“触嘴古”,台胞至今仍这么称呼。“触”的意思是顶撞,“触嘴”就是斗嘴、舌战。而“古”呢,在闽、台、  相似文献   

13.
林青 《今日民族》2009,(4):28-31
帕米尔高原遥远而神秘,那里有四季不融的冰峰雪原,有悠远古老的传说故事,还有塔吉克人独特的民风民俗,世所罕见。  相似文献   

14.
李静 《小康》2008,(4):90-91
一座懂得保护故事的城市是有福的,一如懂得保护生命,保护空气、保护水。台北有两家以"故事"命名的场馆——台湾故事馆和台北故事馆,据说美妙有趣得很,该馆的思路是以人性、温暖、个体、动态的方式.保存台湾、台北前世今生的日常生活记忆,是活的记忆.而不是被钉在墙上的风干的记忆,或被零落拆散的湮灭的记忆。  相似文献   

15.
桑植白族仗鼓舞起源传说经历了从明代至今的传承过程,在不同时代承载着不同的历史记忆。以历史记忆为切入点,通过对收集到的桑植白族仗鼓舞起源传说进行梳理、比对,发现无论社会生境发生怎样的变迁,对于围绕仗鼓舞所产生的民俗事象,其历史记忆是具有连续性的,而关于仗鼓舞起源的历史记忆由时间的远端向近端推移的过程中在传说文本里呈现出衰减现象,仗鼓舞起源传说最终在现代文本里失忆。  相似文献   

16.
阎崑 《台声》2010,(11):76-77
<正>本来计划接着写另外一个台湾大天使的故事,但是却难以忍受一个个"遗憾"的折磨。说真的,这些"遗憾"从开始筹备第二届海峡论坛两岸大天使的聚会起,就一直如影随形般地伴着我。这是本次活动留给我的遗憾,又是经过我的手而留给一个个有希望但却没有能够参加这次聚会的大天使的遗憾。我决定还是先把这背后的故事一一写出来,毕竟每个故事都有不同,每个故事也都有曲折的看点——郝萌在陕西省歌舞团工作,是一名  相似文献   

17.
我的小说从一个叫严泽光的人物开始,十年前我就开始琢磨这个人物。他的原型是我老部队的一位师长,因病去世,传说他在弥留之际留下遗言,希望在免职的时候,尽量避免他的名字和另一位首长的名字出现在同一份文件上。这个传说中的遗嘱,给了我巨大的遐想空间,此后十年,这个事件在我的脑海里一直挥之不去。  相似文献   

18.
杨秀灼 《人大论坛》2008,(11):48-48
漫步黎平古城,在人流如织的平街,在宁静幽邃的小巷深处,随处可见到或圆或方或呈不规则形状的古井。这些水井有的因地得名,如府井、三牌井,有的因姓氏得名,如贾家井、戚家井、林家井,有的因传说故事得名,如神鱼井、洗剑泉,有的因形状得名,如螺蛳井,有的因吉祥得名,如富贵井、瑞庆井。  相似文献   

19.
马小莫 《小康》2010,(2):91-91
平日里同事逗嘴,有人说自己人微言轻,在调侃之外颇显酸楚,而草根平民书写民族故事,似乎也该写不出什么微言大义。《我们台湾这些年》不是鸿篇巨著,写的都是70后台湾青年的清浅故事:小学的时候如何体检,如何上保密防谍课,中学时候如何应付老师的体罚,高考失败如何上补习班。  相似文献   

20.
李梦璠 《台声》2011,(5):54-55
每天打开MSN,都会留下想念的话,因为有3个女孩,她们来自台湾,我们隔着海峡,彼此挂念。她们的故事就是台湾的故事,她们和我的故事,也是我和台湾的故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