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生态文明是人类在反思日益严重的生态问题和工业文明发展困境的基础上为解决生态环境问题,实现人、社会与自然协调发展而做出的理性选择。它的崛起是一场涉及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的世界性革命。西部作为我国生态脆弱的经济欠发达地区,其生态文明建设的任务将更加艰巨。笔者以生态文明建设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的本质要求为切入点,提出西部地区生态文明建设将面临着发展与保护的"两难"困境,并从马克思主义生态观视角剖析其成因,认为:1、"人类中心主义"自然观是形成"困境"的价值观根源;2、"唯GDP论"下的传统发展模式是形成"困境"的制度性根源;3、关于西部地区战略性生态功能的滞后定位则是形成"困境"的历史性根源。以期为破解西部地区生态文明建设所面临的"两难"困境探寻有效策略和路径提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2.
生态文明,反映了人与自然关系认识的新成果,体现了经济增长与资源环境关系认识的新提升。建设生态文明具有客观必然性和现实紧迫性;生态文明至少包括生态环境、生态意识、生态制度三个要素;建设生态文明,有利于维护全球生态安全、实现经济社会与自然和谐发展、提高全民的生态道德素质、形成新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完善我国现代化建设体系;建设生态文明,应以倡导生态文明理念为前提、以发展生态产业为基础、以促进资源能源节约为核心、以加强生态文明的制度建设为根本。  相似文献   

3.
<正>美丽河南建设的内涵就是,坚持把培育和弘扬生态文化作为美丽河南建设的重要内容,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发展的突出地位,融入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的各方面和全过程,用生态文明理念推动生产发展和社会进步,持续增强全民节约、环保和生态意识,营造爱护节约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的良好社会风尚,实现河南经济的永续发展,让天更蓝、山更秀,让城市更加宜居,让乡村更加秀丽。旅游业是建设美丽河南最有优势、最富潜力的美丽产业,是提升人们生活品质的美丽生活。以旅游业为龙头,将带动培育形成美丽经济。旅游活动是一种传播文明、传播优美文化的美丽事业,是推动河南生态文明建设、环境优化美化的美丽工程。  相似文献   

4.
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从环境保护理念到生态文明理念的转换,从对工业文明的科学扬弃到对推动全社会生态文明建设战略地位的认知发生历史性变化,并形成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为基础的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取得了历史性突破。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生态价值观、认识论、实践论和方法论的总集成,是我国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根本遵循,是推动生态文明建设成为“国之大者”的科学思想武器。要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推动我国进入生态文明建设的新时代。  相似文献   

5.
课题组 《人大建设》2014,(11):11-14
<正>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中共河南省委把环境保护作为落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具体实践,提出了打造富强河南、文明河南、平安河南、美丽河南的总要求。建设"四个河南",离不开环境容量的强力支撑,离不开生态文明的有力推动。  相似文献   

6.
唐叶萍  ;郭大俊 《求索》2008,(6):102-104
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建设生态文明,这是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理念的一次升华,也是影响中国和谐社会建设的关键因素。中国的传统文化、社会主义制度以及全球化的发展趋势都为实现生态文明提供了良好的条件。要实现生态文明,可从以下路径着手:贯彻科学发展观,树立以有限发展观为哲理依据的思维方式;建立以天人合德为价值基础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形成生态文明的行为方式;以市场经济为运作机制,完善法律制度,保障生态文明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潘家华 《时事报告》2012,(10):24-27
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的一种形态。它以尊重和维护自然为前提,以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共生为宗旨,以建立可持续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为内涵,以引导人们走上持续、和谐的发展道路为着眼点。可以说,生态文明是人类对传统文明形态特别是工业文明进行深刻反思的成果,是人类文明形态和文明发展理念、道路和模式的重大进步。 生态文明理论不断创新 10年来,我国生态文明理论在实践中不断向前推进。2002年,党的十六大将“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生态环境得到改善,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个重要目标,将生态和谐理念上升到文明的战略高度,初步奠定了生态文明建设的思想基础。2005年,在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上,胡锦涛同志提出了“生态文明”。他指出,我国当前环境工作的重点之一是“完善促进生态建设的法律和政策体系,制定全国生态保护规划,在全社会大力进行生态文明教育”。  相似文献   

8.
生态文明突出生态的重要,强调尊重和保护环境,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中国的生态文明发展战略必须以马克思的物质变换理论为指导。在现代化建设中必须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消除物质变换的裂缝。建立生态示范区和建设生态工业园是倡导循环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中国生态文明发展战略的具体实践。促进碳交易、发展低碳经济和碳减排是中国生态文明发展战略的新进展。  相似文献   

9.
生态文明建设与法治建设具有相同的精神内涵,都把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作为自己的价值追求,将新型的理性观念贯穿始终。生态文明建设是充实法治建设的重要内容:在理论领域推动了法治观念的更新,使法治建设更加尊重和遵守客观规律;在实践领域凸显了生态法律制度的重要性,并提高了法律的质量。法治建设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保障:在理念层面树立法治思维,审视和引导生态文明建设;在制度层面构建制度体系,规范和调整生态文明建设;在方法层面运用法治方式,处理和解决生态文明建设的问题。生态文明建设和法治建设具有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关系。二者融合而成的生态文明法治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亮点和特色之一。  相似文献   

10.
坚持科学发展,实现绿色崛起,全面加快国际旅游岛建设,是海南"生态立省"长期建设发展的实践成果,也是海南新一届省委全面实施国际旅游岛建设战略的工作主题。它反映了当今世界生态文明建设的时代要求和海南开放、改革、发展的优势条件和客观规律。其中,推进"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建设是实现海南绿色崛起的关键。笔者认为,海南推进"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建设必须重视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11.
论生态文明在新农村建设中的现状与对策选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雪艳  孟祥德 《前沿》2011,(1):192-194
党的十七大作出的建设生态文明这一重大战略部署,对我国新农村建设和发展赋予了新的要求,这是党执政兴国理念的新发展。目前,农村生态文明受到举国关注,但建设现状不容乐观。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是构建和谐新农村的必然选择,也是能否实现全社会和谐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进入新时代以来,中国共产党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指引下领导人民深入开展生态文明建设,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时代特色的生态文明建设逻辑理路和实践体系。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开展生态文明建设的逻辑理路可以从五个方面来深入理解:重视思想先行,积极倡导生态文明理念,大力开展生态文明宣传教育,着力培育全体社会成员生态文明意识;注重从我国基本国情出发,不照搬照抄他国生态文明建设模式,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道路;坚持绿色发展的原则,着力推动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的绿色转型;坚持按照系统思维和方法开展生态保护与治理,着力建设生态共同体系统;注重制度与法治建设,以日益完善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坚实保障。  相似文献   

13.
生态文明理念认同源于主体对工业文明及其负面影响的反思性构建,主要涉及如何认识生态文明以及如何定位自身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角色与身份。当前,中国生态文明建设战略地位不断提升,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关注和认同。但这种认同并不必然带来人们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应然定位。现实存在的诸多消极的社会认同,如旁观者认同、受害者认同、自利性认同等,虽具有一定的现实合理性,却从深层次上制约着生态文明建设。总体来讲,以个体主义和工具理性为内核的社会认同,不可能支撑生态文明建设的发展。应基于生态文明及生态文明建设的本质要求,构建和培育以整体主义和生态理性为内核的生态文明理念认同。本文从认知、情感、行为、利益四个层面,探讨了重构生态文明理念认同的策略。  相似文献   

14.
生态文明是文明发展更高位阶的体现,其建设有狭义和广义之分。在"两种和解"语境下,"人同自然的和解"和"人同人的和解"所对应的生态文明建设范畴有所差异。探究二者的关联和耦合,是实现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理论渊源和现实依据。  相似文献   

15.
<正>关注经济社会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保障和改善民生,努力建设法治河南、"美丽河南"……在河南省十二届人大三次会议上,代表们围绕实现中原崛起、河南振兴、富民强省的总目标,依法履职尽责,踊跃提交议案、建议。经审查,其中74件作为议案办理。记者特从中撷采几件,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6.
中三角是以武汉城市圈、长株潭城市群和潘阳湖生态经济区为基础构建的新兴特大城市群.中三角通过“两型”社会和生态经济区建设,正在为全国生态文明建设领航.党的十八大强调要树立生态文明理念,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当前,全党上下正在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我认为,应深刻领会十八大报告关于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阐述,进一步以生态文明理念推进长江中游城市群又好又快发展,打造“美丽中三角”.  相似文献   

17.
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在于找到恰当与合适的路径。当下中国,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树立生态价值观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价值理念基础;加强生态法制建设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制度保障;发展生态绿色经济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物质载体;倡导绿色生态的消费方式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重要条件;加强全球生态治理合作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18.
《公安研究》2013,(10):93-94
夏白军在《长自学刊》2013年第2期撰文认为,生态文明,反映了人与自然关系认识的新成果,体现了经济增长与资源环境关系认识的新提升。建设生态文明具有客观必然性和现实紧迫性;生态文明至少包括生态环境、生态意识、生态制度三个要素;建设生态文明,有利于维护全球生态安全、实现经济社会与自然和谐发展、提高全民的生态道德素质、形成新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完善我国现代化建设体系;建设生态文明,应以倡导生态文明理念为前提、以发展生态产业为基础、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八大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中.如何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立足当前国情,探索生态文明建设的实现路径成为重大的理论和现实问题.生态文明体现了人类积极主动介入新型社会发展方式的结果,对生态文明建设主体的科学认知和完整把握是进行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前提.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的思想方法以及当代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生动实践为我们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和现实依据.当代中国生态文明建设需要依托具有整体性向度的生态人(生态—经济人、生态—政治人、生态—文化人、生态—社会人),促进生态经济、生态政治、生态文化和生态社会的全面发展,最终形成人与自然、人与人(社会)的和谐共生、全面发展、持续繁荣.  相似文献   

20.
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生态文明社会形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党的十七大报告将建设生态文明提升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这是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念的重大理论创新。实现世界观、自然观和价值观的转变,推动政治、经济和文化社会形态的转型,生态文明建设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重要的战略机遇。抓住并运用好这一机遇,不仅是实现经济和社会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还将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以生态文明引领世界,为人类社会文明发展做出的新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