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敬泽 《党课》2010,(18):126-127
2009年,新浪好书榜上,《朱镕基答记者问》曾高居榜首。这是一个速度太快而善忘的时代,几年前的事已经归入往昔。但是,重温这位前总理极具个人风格的言谈.人们依然为之感奋。这本书是政治伦理和政治话语的一个典范读本:人民热爱诚挚、勇气、严明,人民也需要幽默感,人民期待政治家直指人心,  相似文献   

2.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深刻影响着教育领域的方方面面,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也迎来了"互联网+"时代的新常态。探索"互联网+"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网络教学模式是时代的召唤,也是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方向之一。文章基于"互联网+"时代的特征,试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主体、教学过程、教学环境、教学质量等四个维度分析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网络教学模式构建的问题,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实际行动适应"互联网+"时代发展的步伐。  相似文献   

3.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核心内涵是育人。培养时代新人,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承接时代要求、彰显课程属性、凸显价值引领的具体体现。充分发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培养时代新人的育人功能,要以"四个服务"加强政治统领、以"四个强化"深化改革创新、以"三全育人"推进协同育人。  相似文献   

4.
纪检监察机关是党的政治机关,决定了纪检监察机关的监督本质上是政治监督。在"四个中心"首都城市战略定位中,政治中心居于统领地位。首都纪检监察机关要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北京重要讲话精神,深刻把握政治中心建设的时代内涵,推动政治监督具体化、常态化,为建设政治中心提供坚强保障。  相似文献   

5.
"微时代"为公安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新机遇,也带来了新挑战。为了开创公安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局面,公安院校应牢固树立"微时代"观念,强化思想政治工作者素质建设;加强官方微博平台的建设,牢牢掌握思想政治工作的话语权;充分利用微技术资源,创新思想政治课堂教学;转变思维方式,推进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完善校园网络舆情监控机制,加强舆论监管。  相似文献   

6.
"微时代"的来临,为人们的生活方式带来了全新的体验。人们只要通过手机等移动设备就可以完成对社会热点的关注,对信息的分享与传播以及对新闻动态的了解,而且还可以随时进行交流,拓宽了人际交往的渠道。相应的,"微时代"的到来为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挑战。尤其是针对团场新生代职工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时,亟需调整理念,与时俱进,充分利用微信公众平台等"微时代"信息传播方式,来提高新生代职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效率。本文基于传播学的"使用满足"理论,通过实证分析,指出团场针对新生代职工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的困境及制约因素,并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探讨在"微时代"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7.
动向     
《廉政瞭望》2011,(19):12-12
高层政治决策透明化 近段时间,朱镕基这位个性鲜明的前总理新书《朱镕基讲话实录》引起广泛关注。而近10年来,卸任领导人出书较为频繁,涵盖了多种题材,诸如回忆录、散文、随笔、日记、答记者问等,区别于过去的文选,具有很强的个人色彩。评论认为,前领导人出书本身就是高层政治决策透明化的标志。  相似文献   

8.
刘建伟  戚伟 《求实》2017,(12):22-35
政治伦理思想是习近平政治思想中最富有特色、最有创见的组成部分。它体现为:政治理念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引;政治制度以公平正义为基本价值诉求;政治组织以为人民服务为最高伦理原则;政治主体以廉洁自律为伦理底线。习近平的政治伦理思想反映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政治意志和政治愿望,内涵深刻、内容博大,体现了继承性与超越性、普遍性与特殊性的高度统一。它创造性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政治伦理观和中国共产党的政治伦理思想,为我们贯彻实施"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五大发展理念"提供了基本的价值遵循。  相似文献   

9.
政治学是时代的产物,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政治学。在"法治中国"的时代,中国自然应该有以法学为方法论资源和理论资源的政治学,可以称之为"政治法学"。在西方,政治与法律历来是一体化的思想体系,因此很多重要的政治思想都可以在法学的思维方式下加以发扬光大。中国政治学的主题无外乎是国家建设和政治制度建设,而从司法主义国家观看国家建设,无疑会有新的发现;在政治制度建设上,最重要的就是"依宪执政",而比较历史研究发现,政治组织主导下的法治建设经验大量存在,共产党领导下的法治国家建设也是历史之必然。交叉学科的建设,不但具有重大的学科意义,更重要的是发现基于自身经验的理论和话语。  相似文献   

10.
在"微时代"这一特定社会背景下,探寻如何抓住"微时代"这一契机,如何在大学生群体中创造性地开展思政教育,使大学生思政教育更具时代性、创造性。"微时代"的出现对思政教育内容、方法、队伍建设及校园网络舆情监控机制等提出挑战;在"微时代"背景下应充分利用新兴网络媒体的平台,丰富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丰富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加强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提高思想政治教育者的主导作用;建立校园网络舆情监控机制,加强舆论监管。  相似文献   

11.
当前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微时代",面临着许多新问题和挑战,针对微时代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出现的问题,有必要探索合适的思想政治教育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2.
党内政治文化是党的精神气质的集中体现,具有先进性、开放性和引领性。高校肩负着立德树人、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重大使命,必须旗帜鲜明地加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这一要求根植于党对高校领导的本质特征,统一于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实现,响应于文化繁荣自信的时代呼唤,体现于"双一流"建设的时代选择。高校加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的基本路径包括以坚定的理想信念教育塑造师生灵魂,以正确的选人用人导向凝聚育人主体,以不断完善的党内制度强化政治向心力,以新思路新技术丰富政治文化形式。  相似文献   

13.
朱立坤  王庆位 《党史博采》2008,(8):34-34,38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在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过程中形成的新的执政理念,在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如何适应时代要求,拓展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改进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实效,切实做好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关系到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14.
大数据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带来了机遇与挑战。在大数据时代,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向数据化、预防性以及个性化转向;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在互动中实现对客体"意见"和思想的引领形成交往式主客体关系;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趋向定量化、数据化,抽样调查样本趋近于总体样本;思想政治教育传播呈现微型态特征。  相似文献   

15.
书林漫步     
《理论与当代》2011,(11):59
《朱镕基讲话实录》《朱镕基讲话实录》编辑组编人民出版社2011-9-1《朱镕基讲话实录》收入了朱镕基担任国务院副总理、国务院总理期间的重要讲话、谈话、文章、信件、批语等348篇,照片272幅,批语、书信及题词影印件30件,忠实地记录了中国政府积极应对亚洲金融危机影响,深化粮食流通、财政税收改革,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保障人权,进行住房、医疗和文化体制改革等各项大政方针政策。  相似文献   

16.
略论“微时代”背景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网络技术、数字信息技术和移动通信技术支撑下,以微博、微信、微电影等为代表的"微媒体"对社会和个人产生了深刻影响,社会由此进入"微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应顺应"微时代"要求,深刻分析"微时代"的特点以及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立足现实,着力创新,全面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17.
中国迈入万物互联的"互联网+"时代,大学生在"互联网+"时代成长成才已经成为新的常态,高校应顺应时代要求,探索"互联网+"时代促进大学生思想进步的思想政治教育新业态。本文从"互联网+"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创的新局面和提出的新要求入手,从提高思想政治教育主导性、实效性、针对性的角度出发,结合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从价值认同、与时俱进、因材施教的方面提出了内容优化与质量提升的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18.
文章从微时代的界定及特征入手,分析了微时代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新契机,提出了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即深入认识掌握"微媒体"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积极搭建思想政治教育"微平台",广泛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微活动"。  相似文献   

19.
新时代标定了思想政治工作的时代坐标,也引领着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的创新性发展。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理念要因时而进,树立人民中心、不懈奋斗及面向世界的开放发展理念;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内容要因势而新,推进时代主题、理想信念及"四个自信"教育;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方式要因事而化,努力做到因人、因内容、因形式而异。  相似文献   

20.
探讨思想政治教育价值问题,是老生常谈,却又常讲常新,关键是有无诊断出价值问题的"现实痛症",赋予价值问题以"时代良药"。随着国家间交流往来的日益加深,当前人类社会已步入"命运共同体"时代。在"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时代背景下,再论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维度,就要深刻剖析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存在的现实问题,传递大时代所赋予的价值信息,真正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三重价值维度的统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