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优化营商环境要从完善营商法治环境抓起,评价营商环境也要从评价营商法治环境做起。现有的营商环境评价体系普遍欠缺法治化的视角,而国内的法治评价体系又尚未对营商法治环境展开专门评价。遵循法治环境评价的思路,思考全面依法治国诸要素在优化营商环境场景下的特定意义,研究构建适用于中国的营商法治环境评价体系,设置"法规政策制定环境""依法行政环境""司法环境""信用环境""社会环境"5个一级指标、19个二级指标和45个三级指标。"法规政策制定环境"体现"政策最优"、以企业家为中心;"依法行政环境"反映"放改服"改革的进展;"司法环境"聚焦司法对企业家的依法保护、服务与关怀;"信用环境"指向成本最低、承诺可信、交易最安全、履约可期待的信用社会;"社会环境"对标治安良好、法律服务便利优质、政商关系既"亲"又"清"、文化氛围重商亲商的社会环境。通过设置反映中国问题、体现中国思路的具体指标,准确、客观测度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下的营商法治环境,为其全面评价和优化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2.
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全面把握我国各省份法治营商环境建设水平及其动态变化,能够为各省份找准法治营商环境建设的差距和对标对象,精准施策提高建设水平提供依据。本文基于北京大学-武汉大学营商研究联合课题组构建的“中国省份营商环境评价指标体系”及其量化评估结果,对中国内地31个省份法治营商环境及其各二级指标进行纵横比较,考察其五年间的动态变化,并对七大地理区域及九大发展战略区域的法治营商环境分别进行横向比较。结果表明,各省各区域法治营商环境及各二级指标的评估得分普遍具有历时性波动和不均衡特征,产权保护和司法服务两项指标是最明显的建设短板。  相似文献   

3.
在众多优化营商环境的工具中,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针对这一论断深入探讨了法治与营商环境的治理逻辑,论证了习近平法治思想是优化营商环境的法治理论。引申出新时代公安在优化营商环境中围绕激发企业活力、服务市场主体、保障经济主体稳定、提升公安法治建设作为公安法治竞争力的实现路径。以“晋江经验”模式的公安法治营商环境作为实证,检验优化营商环境中法治效用。在逻辑、路径、经验的框架下,提出了在优化营商环境中提升公安法治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4.
通过制度创新,打造制度高地,吸引企业聚集,促进经济发展,提升全球资源配置能力,是浙江自贸试验区建设的重要目标,而良好的营商环境既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基础性、关键性环节,也是这一目标的题中之义,因此对浙江自贸试验区营商环境进行评估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浙江自贸试验区为对象,构建了包含法治环境、政务环境、市场环境、要素环境、公共服务与基础设施、国际贸易环境等六个方面的营商环境评估指标体系并进行测量。评估结果表明,2018年浙江自贸试验区营商环境总体水平有较大提升,但相较于发达地区仍有差距,应继续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从完善法律服务、改善贸易环境等方面着力,推动浙江自贸试验区营商环境不断提升。  相似文献   

5.
《新东方》2020,(3)
法治政府建设是营商环境中的核心要素。进入新时代以来,党中央以前所未有的力度优化营商环境,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对标国内外一流营商环境标准,构建特色、量化、公开的考核评价指标,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是法治政府职责所在。在习近平总书记"4·13"重要讲话两周年之际、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启动之时,必须让法治政府全方位、高标准、高质量建设成为助力优化营商环境的加速器,从而更好助力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建设。  相似文献   

6.
检视世界银行发布的《营商环境报告》和《中国优化营商环境的成功经验——改革驱动力与未来改革机遇》专题报告可知,我国依循其评估指标开展了一系列具有针对性的立法、执法和司法活动,一定程度上优化了我国的法治营商环境。但由于我国的部分法治实践与世界银行的评估指标不完全对标,因此我国在《2020年营商环境报告》中的排名仍不够理想。世界银行的指标体系存在普适性和差异性,我国应该兼容并包地对待这些评估指标,以包容性治理推进法治营商环境的优化,参与世界银行评估指标的进一步完善,使其更加科学、普遍地适用于包括我国在内的世界各经济体,推动世界经济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下的包容性治理。  相似文献   

7.
东北全面振兴的关键在于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深化改革的基础就是优化营商环境,而法治则是最好的营商环境。法治能够最大化的满足营商环境优化的需求。法治建设是一项系统而庞大的工程,当前我们优化营商环境,应从健全责任体系入手,加强法治建设。  相似文献   

8.
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是党中央、国务院根据新形势新发展新要求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助力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是推动经济运行企稳向好的重要举措,是应对外部环境变化的客观需要。本文基于对浙江省980家民营企业的问卷调查及实地调研数据,从企业营商环境需求端出发,深入探讨了民营企业对优化营商环境建设的核心诉求。结果发现,企业对营商环境建设总体满意,但仍存在公平竞争、政策稳定、政务服务三个方面核心诉求,原因在于当前思想上、机制上、行动上仍有盲点和障碍,建议从破除认知障碍、解决企业困扰、拓展发展空间、优化政务服务等方面重点发力,加快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  相似文献   

9.
2020年9月,广受关注的《中国(北京)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正式公布,北京将着力建设以“科技创新、服务业开放、数字经济”为主要特征的自由贸易试验区,努力实现服务业和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的双提升。这一创新型、前沿性的发展方向对北京自贸区提出了高要求,如何破局、回应中央的殷切希望,成了摆在自贸区面前的一道题。  相似文献   

10.
从治理到善治:基层政府治理嬗变的现实图景与国家整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治理与善治理论,既是一种新的政治分析框架,又是一种先进的现代管理模式。目前,我国基层政府权力运作内卷化突出,要将基层政府善治理论放在国家整合的视角下,动用国家可利用的资源,实现我国基层政府治理目标。在基层政府善治的过程中,要处理好善治目标与社会结构、财政汲取与国家分配、法制建构与制度保障、民主发育与国家资源四对关系。积极探寻善治的制度平台,转换基层公共政策制定模式,有利于政府公共权力合法性的重构与稳固。  相似文献   

11.
全国人大代表、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院长李占国表示,浙江将优化提升营商环境作为“一号改革工程”。司法保护作为产权公平保护、企业家权益保护的最后一道防线,如何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牢固的基础、持久的动力、公平公正的环境,考验着司法机关的智慧和担当。  相似文献   

12.
法治浙江是 法治中国的重要窗口,法治浙江展示了社会主义法治优越性。而法治浙江之所以能够成为展示社会主义法治优越性的重要窗口,完全缘于法治浙江自身的先驱地位、实践经验和独特优势。当然,在建设和维护重要窗口的背景下,如何深化法治浙江建设,也是需要我们理性思考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13.
法治是现代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现代国家治理的基本价值取向。然而法治的有效运作需要民情的支持,为此,特提出"法治社会化"的概念,这是一个政治共同体法治观念与行为模式的学习、传播、塑造与传承的过程。法治社会化的主要内容是宣传普及法律知识、强化法律意识或法治观念、树立法治信仰和唤醒人们心中公平正义的信念。而普法宣传教育、党政机关等国家公共组织依法办事的榜样示范和公民亲身参与法治实践、以法治量化评估促进法治社会化,是法治社会化的主要路径。  相似文献   

14.
习近平总书记今年4月在海南考察时强调,加快建设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让海南成为新时代中国改革开放的示范。要着力打造一流营商环境,确保海南自由贸易港如期顺利封关运作。省委书记沈晓明在省第八次党代会报告中将“打造国内一流的营商环境”作为“重点任务”进行了部署安排。如何打造国内一流的营商环境?  相似文献   

15.
李苗 《新东方》2022,(6):13-17
营商环境命题的提出是新世纪以来的事情,其在我国的探索实践是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的必然要求。营商环境包括市场主体、市场经济活动和体制机制性因素与条件三个关键要素。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法治既是营商环境的主要内容,也是其它营商环境的基本保障,法治化营商环境与市场化、国际化营商环境相辅相成。完整准确理解营商环境的关键要素及其法治意涵,对于推动营商环境理论与制度创新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后疫情时代下,优化营商环境改革面临着巨大考验,而法治化是保障其得以持续健康发展的必由之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推动和扩大改革开放力度,是法治化营商环境的基本要义。湖北作为中部强省,应积极营造独具地方特色的法治化营商环境,为优化营商环境持续赋能。推进优化营商环境法治化改革,必须全面清理相关规范性文件,持续推进行政执法体制改革与"流程再造",强化多元化政企沟通与纠纷解决机制,打造一套科学合理的法治评估体系,为疫后重振和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法治保障。  相似文献   

17.
营商环境建设是动态发展过程,其核心始终在于处理好政府和市场这一关系。正如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法治政府建设实施纲要(2021-2025)》明确指出要持续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2021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强调持续激发市场主体活力……营造各类所有制企业竞相发展的良好环境,这些文件及会议精神无疑对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提出了更高要求。本文基于分析法治政府建设对营商环境打造所发挥的角色作用,进而肯定现行制度建设基础之上,讨论如何不断深化以形成长效法治化机制。  相似文献   

18.
19.
张蓉  王逸飞 《求索》2012,(10):162-164
法治相对于政治的独立性不仅表现在话语方式上的差别,更重要的是实践方式的异质性。当代中国法治实践发端于上世纪七十年代末期的大规模立法活动的展开,由制度重建开始渐次走向具有中国特色的法治发展道路。本文以观念与实践、历史与现实为线索,从制度重建对于法治的相对独立性的界分、培育民众法律意识、适应社会经济发展以及吸收中国传统制度变革的精髓等方面突出了当代中国制度建构的现实与历史意义。表明当代大规模的立法活动既发扬了中华法制文明的合理制度与精神内核,又是对于中国法治自主型道路的追求,深刻揭示了中国法治发展的自主与创新精神品格。  相似文献   

20.
焦亚飞 《群众》2020,(18):34-35
优化营商环境是城市决胜未来的关键所在。县级城市要在同类城市竞争中抢占先机、赢得主动,不能简单比拼优惠政策和要素成本,必须依靠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来提高资源配置效率、营造公平市场环境、激发市场内生动力,塑造最强劲的吸引力和最持久的竞争力。近年来,常熟始终把营商环境作为发展的“生命线”来抓,大力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县域营商环境优化之路,获评“全国营商环境百强县”和“国际化营商环境建设示范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