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3 毫秒
1.
《学理论》2015,(33)
《诗经·秦风》共十篇。虽然篇幅不多,但确是秦人生活的生动写照,突出地表现了秦人的尚武精神。诗中《小戎》写秦人武器装备的精良,《无衣》写出了将士们斗志昂扬的气势,《驷》写出了秦人善于骑射的特点。从这些特点中我们能看出秦人的尚武精神。  相似文献   

2.
《诗经·秦风》是秦人早期的精神文化产品。虽只有十首,却于方寸之间逼真地为我们再现了秦人民族文化发韧期原始质朴的行为方式和思维模式。其蔑视“先王王道”、大胆向天命鬼神挑战、甚至急功近利的实用主义精神,相对于趋于衰落的周礼来说无疑多少显露出一些个体生命的初觉醒。本文试通过用诗歌透视文化、用文化参证诗歌,寻找归纳秦人早期独特的生死价值观的形成原因及具体表现。  相似文献   

3.
陈倩倩 《学理论》2012,(18):124-125
酒神精神是尼采在《悲剧的诞生》中提出的一个重要概念,它肯定的是一种在痛苦与磨难之后依然能够尽情释放的自由人生,赞扬的是一种生生不息的生命精神。而影片《红高粱》也正是对人性以及原始生命力不可抗拒的赞美与褒扬,在一定程度上,的确体现出了尼采所宣扬的这种酒神精神。所以将《红高粱》放在酒神精神的视阈中进行观照,不仅能够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相互阐释,而且更进一步地证明了这种酒神精神能为处于精神危机中的现代人指引一条突围之路。  相似文献   

4.
刘昌安 《理论导刊》2006,(9):118-119
作为中国文化经典之一的《诗经》,是中华民族文化精神的渊薮,是古代政治伦理的教科书和礼乐文化的集大成者,也是诗歌艺术的典范。在当今构建和谐社会的文化建设中,《诗经》中的爱国情感、友爱亲情、忧患意识、审美意识、人文精神等,仍然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学理论》2013,(33)
《诗经》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绚丽瑰宝,一直以来影响着中国传统哲学的走向,孟子也是《诗经》影响下的一位思想家代表。他善于引用《诗经》中的经典语段来阐述自己的民本思想,在这些语段的运用中,方式也是多种多样的,笔者将其阐述的方式分别从引发、对话、佐证、新解四个角度具体阐述《诗经》影响孟子民本思想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6.
张乐平 《学理论》2013,(8):147-148
狩猎题材为诗经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分布在《国风》和《小雅》的十余首诗篇中。这些诗通过对规模宏大、栩栩如生的狩猎场面的描写、潇洒英武美善一体的猎人形象的刻画,不仅向人们展示了丰富多彩的周代社会生活,而且充分体现了周人隆重的祭祀礼仪、强烈的尚武精神以及科学的生态意识等礼仪风俗。  相似文献   

7.
刘磊 《学理论》2013,(6):150-152
《孟子》一书中多处引用《诗经》相关篇目。对于《诗经》的引用和解读,孟子遵循了"知人论世"和"以意逆志"两大基本原则。就《梁惠王》上、下篇中的几处对《诗经》的引述情况做深入的剖析,来探讨孟子如何引用《诗经》以为己用来展开论辩和《诗经》在孟子哲学思想构建中的基础性作用。  相似文献   

8.
《学理论》2013,(5)
在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中,华夏民族的先民就有不少成员由于各种原因而背井离乡,成为漂泊异乡的游子。游子们怀念故土,并由此产生了最早的家园意识,并因此成为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家园意识的源头,具有重要的精神史意义。  相似文献   

9.
<诗经>是中华民族的先民们劳动、生活和爱情的诗意记录,分析其诗歌美学特征,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秦风.蒹葭>历来被称为"最得风人神致"的"千古怀人之作",其意象、情境、辞章和象征意义,在凄清婉约问摇曳着人类对美的向往和追求.  相似文献   

10.
陈莹莹 《学理论》2013,(22):162-163
《诗经》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文学作品,又是重要的社会史料和文化史料,两千多年来,研究和阐释《诗经》的著述非常之多,新的研究方法和角度亦层出不穷,但其史料价值从未被忽视。拟将这一时期从史学角度研究《诗经》的众多论著做出适当的分类,并加以评述,使其更加了然。  相似文献   

11.
安杨  原一川 《学理论》2014,(9):119-120
《西西里的美丽传说》是意大利著名导演朱塞佩·托纳多雷享誉世界的著名电影作品。电影通过描述刚刚进入青春期的懵懂少年对美丽异性萌发的最原始淳朴的自然爱恋,表达了不可遏制的人性冲动对美好事物的自然强烈的原始追求;同时影片从宣扬淳朴人性的自然流露相对深刻揭露了成年人类社会的虚伪、丑恶、嫉妒、迫害……弗洛伊德是世界精神分析学说的创始人,其理论学说在世界精神学及心理学专业学科中有着不可撼动的地位及影响力;其中性本能分析及力比多学说涉及了人性原始性本能及行为模式的根本原动力。  相似文献   

12.
《诗经》与其他四经相比是"五经"中能够更直接、全面了解汉中及其他地域文化的文本。以汉代《诗经》学中关于汉中所在地域的文化地理背景为基础,着重分析其中涉及到汉中地域及其他与两汉时期汉中文化特征形成、发展相关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内容,探求汉代《诗经》学与汉中文化之间关系,并揭示汉代《诗经》学与地域文化之间的内在关系。  相似文献   

13.
《学理论》2015,(36)
《伐檀》是对《诗经·魏风》研究的重要篇章,历来学者对它的解释莫衷一是,通过对历来学者的解释做一梳理,从诗的本意出发还原其原意。"君子"是自食其力的劳动者,即诗中的伐木者,具有不素餐的优良品格。  相似文献   

14.
自然悟语     
大 自然是丰厚而无私的。它不仅是人类家园物质生活的依存,还是人类精神生活的孕育者。近几年,我们的报刊传媒对保护大自然,从物质世界落墨较多,而对大自然完善人类精神的话题,触及较少。为了认知大自然的全圆,矫正对自然视野之蚀,笔者写下这篇《自然悟语》。如果说高尚的艺术,是人类精神生活的摇篮,那么大自然则是一切艺术的母体,任何艺术在大自然的宽广博大的胸襟中,都得到了萌发和浆育。以我们最古老的《诗经》为例,它的开篇之作,就是抒写自然与人间爱情的情景融合之作:“关关睢鸠,在河之州;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其中…  相似文献   

15.
孔子论诗     
对《论语》中记载孔子评论《诗经》语句的分析,得出"兴观群怨"是其核心评价,而"兴观群怨"集中体现了《诗经》的社会功用,是孔子学以致用的主张,学以致用又是儒家济世救人、积极入仕的时代需求的体现。  相似文献   

16.
军事谋略是《孙子兵法》军事思想的重要内容,主要探索了战争制胜的理想目标和基本条件,探索了战争制胜的简要过程和主要方法,体现了原始唯物思想和朴素辩证思维,其思想或思维对当前我们备战和作战均有强烈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7.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选集,两千五百多年来,一直闪耀着夺目的光彩。作为一部反映中国周代的古诗总汇,除了为我们保存了丰富的艺术珍品可供吟咏以外,还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可供研究的创作经验。尽管在《诗经》以前,已有诗歌传世。甲骨文中有诗,《周易》卦爻辞中也有诗,还有散存的古代歌谣。特别是《周易》中某  相似文献   

18.
江泽民同志的“七一”重要讲话 ,是一篇极具理论创新精神的马克思主义纲领性文献 ,通篇渗透了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 ,是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行动指南 ,也是做好新世纪党的组织工作的总纲。一、以与时俱进的态度研究思考新形势下的组织工作 ,是学习贯彻《讲话》精神 ,全面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必然要求马克思主义是发展的科学 ,与时俱进是它永不衰竭的生命力所在。《讲话》以党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为指导 ,以求真务实和勇于创新的精神 ,在党的性质、党的先进性和阶级性、党员标准、党的工作机制、党内民主…  相似文献   

19.
《学理论》2015,(26)
清代康熙时,程朱理学一度占据官方意识形态主流。姚炳能跳出此藩篱,治《诗》表现明显的汉学倾向,对《诗经》博物学乃至乾嘉考据学的深入发展具有重要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20.
严登平 《学理论》2009,(31):177-178
思归是中华民族的一种特有文化现象,而这种文化现象其实在《诗经》时代就已经开始形成。本文试从恋家情结、厌战性格、孤寂情怀等三个方面分析《诗经》中思归诗产生的原因及其文化意义,并经过以后的不断地积淀、融合,丰富了思归母题的内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