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种桑养蚕有奔头,一年可养十二批,男女老少可参战,农村经济得发展,农民收益有钱赚……”  相似文献   

2.
“我承包了约0.3公顷的桑园, 5000多株桑树,一年可养蚕17多张,蚕茧收入9000多元……”近日,记者在钦州市采访时一姓黄蚕农高兴地说。如今在钦州市,像他这样靠养蚕走上致富路的有3000多户。  相似文献   

3.
市场动态     
今年茧丝市场形势仍不容乐观 由于1997年蚕茧收购价格较1996年提高33.1%,而粮棉实际价格下降,使种桑养蚕的比较效益提高,蚕农种桑养蚕生产无重大灾害,生产将实现恢复性增长,茧丝有效供给有望增加,预计蚕茧产量和生丝供应量增幅在10%左右。 1998年,经绸出口和内销难有大的好转,用丝量能与1997年持平已属不易。主要原因是:几年来,西  相似文献   

4.
王毅 《人大论坛》2007,(10):42-42
近日,都匀市王司镇人大组织部分人大代表及桑农60余人到凯口镇进行种桑养蚕考察学习,使人大代表和桑农们开拓了视野,学到了种桑养蚕技术。目前全镇已发展种桑475亩。今年养蚕16张预计可创收十余万元,到2010年进入丰产期后,桑蚕业收入将达500余万元——这是王司镇人大“四围绕”引领各代表小组开展代表活动的一个缩影。  相似文献   

5.
正【人物介绍】赖运升,南宁市邕宁区那楼镇中山村那志坡村民,身患三级残疾,有三个小孩。养蚕之前,赖运升是个买进卖出的小商贩,因经营不善,负债累累。2014年,他通过种桑养蚕实现脱贫,脱贫后出资打造蚕农实训基地,向村民传授养蚕技术。【脱贫感言】幸福不会从天上掉下来,要靠自己去打拼。【脱贫故事】"以前喂一次蚕要一个半小时,现在半小时就能搞定了。活越干越轻松,收入越来越高,日子越过越有盼头。"3月29日,在新建的蚕农实训基地,已是基地管理人  相似文献   

6.
农云 《当代广西》2006,(1):44-44
2003年11月,宾阳县大桥镇新道村共产党员、养蚕能手韦日强,应越南西贡省农业部门的邀请,到当地为农民传授种桑养蚕和蚕茧加工技术,被当地群众喻为“传播友谊和桑蚕技术的使者”。2005年4月,由安徽省安庆市洲头乡4个农民组成的学习小组,不远千里赶到王灵镇洪水村王在安家,向王在安学习点星鱼养殖和花菇种植等技术,客人满怀希望而来满载而归。这是发生在宾阳县实施“农村党员乡土人才开发工程”以来的两个真实的故事。这一出一进宾阳的两件小事,折射的却是  相似文献   

7.
10年前,武鸣县锣圩镇板新村妇女韦爱华用旱地种桑养蚕,由于她认真学习科技知识,善于总结经验教训,很快走上致富路。目前,拥有15亩桑园的韦爱华,年纯收入超过12万元,成为当地有名的“科技大嫂”,被评为全国革命老区种桑养蚕创业女能手。  相似文献   

8.
绿叶银丝织锦绣,织出了广西现代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图景,更织出了广大农民的增收致富路。桑蚕产业,是我区继蔗糖业后打造的又一特色优势产业,成为农民增收的一个重要渠道。2012年,全区农民种桑养蚕的售茧收入、现金收益和净利润均创历史新高——按户均桑园面积5.13亩计算,平均每户售茧总收入3.1987万元,总现金收益2.4269万元,净利润1.1283万元,比历史最高年份分别增长6.66%、9.64%、12.2%。在蚕区,广泛流传着"家有三亩桑,致富奔小康"说法。有的群众感慨地说:"蚕农月月有收入,好比干部领工资。"在宜州市刘三姐乡莫村屯,村民覃万光正在家中整理搬运养蚕用的蔟架。他介绍说,他家一年可以卖出12批鲜茧,全年收入  相似文献   

9.
某乡求富心切,先是随大流种蚕桑,一种就是8000亩,由于技术、管理跟不上,头一、两年基本为保本经营。乡里不是据此主攻薄弱点,而是受“种烟得大利”的信息诱导,拔桑种烟,_一口气种了1万多亩烟叶,配套的烟一叶烤房也建了起来。可是,随之而来的烟价下跌,烟农亏本,而附近种桑养蛋的却盈利颇丰。乡里后悔当初放弃蚕桑生产。在频繁的失误面前,“结构难调,种粮保险”的思想开始抬头,乡里索性弃烟种粮。可不久,“外面的世界”又传来烟叶价格上扬的信息,乡里又一次吃“后悔药”。与该乡相距10华里的某镇,种桑养蚕起步晚,且一开始…  相似文献   

10.
在美丽的融江河畔,有一个村落叫上寻阳屯,这几年靠种桑养蚕过上了文明富裕的生活,成为当地远近闻名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样板屯:  相似文献   

11.
5月11日,笔者从象州县农业局获悉:今年该县农民首批养蚕18000张,收获蚕茧63万公斤,每公斤平均收购价为19.8元,总收入为1247.4万元,纯收入374万元,全县人均增收12.4元。种桑养蚕在该县有着悠久的历史,近几年,该县优化和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推广桑蚕标准化生产,并狠抓落实,与各镇(乡)、村、户层层签订责任状,把桑蚕农业标准化生产具体落实到农户,做到一级抓一级,保证桑蚕标准化生产的实施。还组织好蚕茧的加  相似文献   

12.
《今日上海》2012,(5):61-61
自去年5月I5日《上海市养犬管理条例》实施以来,上海迎来一波养犬登记办证高峰。截至今年3月底,全市总计办理“养犬登记证”20余万张,其中城市化地区13万余张,农村地区7万余张。城市化地区登记办证数增长明显,  相似文献   

13.
特色农业带富百色农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星 《当代广西》2008,(14):20-22
推进“亚热带特色农业基地”建设,是百色市委、政府提出“四地一带一枢纽”的一项重要内容。凭借独特的区位优势和气候条件,百色市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在右江河谷地区的田阳、田东、平果、右江区等4县(区)以发展芒果和优质蔬菜生产为主,在两翼山区县以种烟、种桑养蚕等为主,广大百色农民在发展亚热带特色农业中增产增收,走上了致富之路。  相似文献   

14.
<正>扶贫无小事,正是看似不起眼的件件"小事"环环相扣,成了脱贫路上的"拦路虎";也唯有认真解决好每件"小事",政策才能真正落地,脱贫才看得见成效。2016年10月8日晴"乡亲们,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听说镇委、镇政府要在海头引入种桑养蚕这个项目,我想听听大家的意见?""种桑养蚕?我听说过,能赚钱。""我有亲戚在琼中,他们那里也在做。""能不能行得通啊?我们这里又热又缺水,听说  相似文献   

15.
我的家乡在浙江北部的湖州,地处杭嘉湖平原和上海、杭州、南京的中心地带,是自古的“丝绸之府,鱼米之乡”。我的家就坐落在湖州素有“桑林”之称的双林镇的农村,当地的农民家家户户种桑养蚕,种植水稻。我的父亲就出生在一个普通农民家庭,他和他的祖辈们一样,起早贪黑种稻养蚕,吃苦勤劳是他们的秉性。  相似文献   

16.
自欺欺人     
浙江省台州市客运中心位居路桥区的西南面,是台州客运量和货物托运量最大的一个客运中心。去年4月15日下午3时许,一个身高约1.75米左右、中等身材、30岁左右、穿着青色茄克衫的男青年来到行包房询问服务员小郑:“孙云庆的货到了没有?”“刚到不久。”小郑回答对方,并询问那男青年是否带来了身份证?对方说:“带来啦。”说完便从身上拿出一张身份证给小郑。小郑见姓名相符,就没有仔细检验对方递来的身份证是真是假,只是一边登记身份证号码,一边问对方:“有几件货?”“有两件货。”那男青年干脆地回答。小郑见没有什么疑…  相似文献   

17.
痛并快乐着     
“张阿姨早,买菜去啊?” 每天上午8点,周家渡街道齐河一居民区副书记倪旖蓉就早早地来到小区,一边走一边和小区居民打招呼。  相似文献   

18.
廖美妮 《当代广西》2011,(20):48-48
龙怀是平果县坡造镇贤强村的一个水库移民屯,如今,这里家家户户养蚕,演绎着一个个生动的故事。 种桑养蚕,女人来带头 龙怀原来是不养蚕的,靠种玉米为生,村里年轻人大都外出打工来补贴家用,剩下的都是老人和小孩。那么,该村是怎样想到养蚕并发展成远近闻名的"蚕村"呢?  相似文献   

19.
陈黎明  农云 《当代广西》2007,(24):52-52
质量兴县为”宾阳制造“呐喊助威 在过去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由于市场经济体制不完善,极少数宾阳人和企业急功近利,走上了仿制的“捷径”,尤其在香烟领域制假售假泛滥成灾,使宾阳一度成为全国“制售假烟重点县”。一颗老鼠屎坏了一锅汤,此举令自古就是广西重要小商品集散地的宾阳深受其害,“宾阳货”一度成为“假冒产品”的代名词。宾阳商品的形象被彻底破坏,给宾阳的经济、社会、文化发展带来了恶劣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国家质栓总局授予宾阳县的“全国质量兴市先进县”称号,既是对该县在质量工作方面的肯定,更是为“宾阳制造”产品正名、让近百万宾阳人民扬眉吐气的殊荣。2003年,宾阳县率先在全区提出并实施质量兴县战略,提出以打追“宾阳制造”品牌、树立“诚信宾阳”形象为主题的质量兴县活动。经过近三年的努力,该县的质量兴县战略取得了初步成效,扭转了社会上时宾阳产品的偏见,也打造了一批“宾阳制造”品牌。目前,全县已有两家企业的8个单元产品获国家免检资格,拥有广西名牌产品8个、广西优质产品3个、广西著名商标6件,名牌、名标的拥有量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